二、表内乘法和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ppt课件-(含教案+素材)-省级公开课-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编号:e03b7).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平均分 学习单和训练单.docx--点击预览
    • 平均分 教学反思.docx--点击预览
    • 平均分 课件.ppt--点击预览
    • 教案e03b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学习单学习单(一一) 请拿出请拿出 8 8 朵花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动手分一分。分完后两人互相朵花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动手分一分。分完后两人互相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训练单(一)训练单(一) 学习单(二)学习单(二) 拿出学具分一分、分完后两人互相说一说是怎样 分的? 训练单(二)训练单(二) 1 2 你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根? 训练单(三)训练单(三) 1.把 15 个红果,平均穿成 3 串,每串有( )个红果。 2. 每座房子住( )只小兔。 3. 把 12 个果冻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平均分是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第 3 节 课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平均分又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 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 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对于“平均分” 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 ,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 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呢?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我创设了秋天,熊妈妈收玉米,给熊宝宝分玉米的 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 ,引出 “平均分” ,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 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 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 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 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设计的两个例题,例 1 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在例 1 的教学中,我先创 设了熊妈妈分玉米的情境,让学生自由的分,学生分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分法。 为了从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这几种分法,哪种分法最公 平啊,很多学生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几种分法找出来了,我马上追问:为什么 这几种分法是公平的呢?学生七七八八地说了自己的理由,与平均分的概念相 去不远,我马上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使学生获得了平均 分的初步概念。接着的试一试,在动手操作、不同分法的交流过程中,巩固对 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我认为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 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玉米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 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 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 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 12 根玉米平均分给 4 只熊宝宝,你会怎么分?” 学 生有很多种分法。有一根一根的分,有 2 根 2 根的分,还有 3 根 3 根地分等等。 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3、 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 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 8 根玉米, 最公平的方法就是平均分,然后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接着,老师又出示 了生活中平均分的美。从而认识了平均分。这一过程体现了数学的模型思想。 2分钟 计时开始 3分钟 计时开始 2 4 教学设计体例表 教学基本信息 课 题平均分 学 科数学学段第一学段年级二年级 相 关 领 域 “数与代数”领域 教 材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2013 教育部审定数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年 12 月第 1 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积极倡导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 情境。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 每位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方式主动探索知识, 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实践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 验。 2.教学背景分析 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是二年级上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平均分”是本单元的起始内容,是在一年级上 册“同样多”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因此,“平均分”的概念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也是今 后学习分数以及比和比例的重要基础,所以,这节课尤为重要。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 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分物品比较熟悉,有分物品的经验,经历过“平均分”的 过程,对平均分有粗浅的表象。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同样多”的概念,并且具有 一定的分物品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但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平均分的方法的掌握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方式方法:三、教学方式方法: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操作学具,信息技术辅助。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20 根小棒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体会 “平均分”的含义。 2.在操作中,引导学生探究“平均分”的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 设计者高雅娟延庆区大榆树中心小学 13716536905 指导者房秀玲延庆区教科研中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问题框架(可选项)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4.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学阶段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时间时间 安排安排 创设情境, 感受新知 (1)引出问题 同学们,秋天到了,地里的 玉米成熟了。熊妈妈高高兴 兴地收了玉米。看,它收了 几个玉米呢? 熊妈妈想把这些玉米分给两 个熊宝宝,可以怎样分呢? 如果你是熊妈妈,你想怎样 分呢? 请你用 8 根小棒代替 8 根玉 米,给两个熊宝宝分一分吧。 边分边思考:你为什么这样 分?分完之后,同桌交流, 你是怎样分的? 老师板书:(1 7) (2 6) (3 5) (4 4) 8 个 学生动手分小棒。 有如下分法: 生 1:一个熊宝宝分 1 根, 另一个熊宝宝分 7 根。 生 2:一个熊宝宝分 2 根, 另一个熊宝宝分 6 根。 生 3:一个熊宝宝分 3 根, 另一个熊宝宝分 5 根。 生 4:一个熊宝宝分 4 根, 结合秋天到了, 帮熊妈妈分玉 米的童话情境, 联系生活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通过提出分玉 米的问题,引 导学生动手操 作,让学生在 “同样多”与 “不同样多” 的正反例证比 较中获得平均 10 分 抽象概括 理解新知 对比分析 揭示课题 巩固应用 发展思维 选一选,巩固认识平均分。 分玉米,探究平均分的分法。 总结全课 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 感受新知 引出问题 总结知识,激发后续学习兴趣。 实际欣赏 实际例举 分小棒,拓展学生思维。 (2)对比分析 这么多种分法,你觉得哪种 方法最合理,最公平呢? 师:为什么这种分法更公平 呢? (3)实际欣赏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况, 生活中还有那些事情呢?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可以 表示公平,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带 来美的感受,下面我们来欣赏。 另一个熊宝宝分 4 根。 生 1:每个熊宝宝分 4 根 这种方法好。因为这样 比较公平。 生 2:其他的方法不好。 因为每人分的根数不一 样多 生:因为每个人都同样 多(一样多)。 欣赏生活中的每份分得同 样多的情况。 分的表象;再 通过问题“这 么多种分法, 你觉得哪种方 法最合理,最 公平呢?”揭 示“平均分” 的概念,并将 “不同样多” 的反例加以运 用,有效建立 “平均分”的 概念。 通过欣赏生活 中每份分得同样 多的情况,进一 步感受平均分的 含义。沟通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10 分 4 分 抽象概括 理解新知 1.揭示课题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在 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平均分) 2.实际例举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平均分 的事情。 小结:看来生活中平均分无 处不在。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平均分。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 些平均分的事情。 在动手操作分 小棒,感受每 份分得同样多 比较公平的基 础上,欣赏生 活中 每份分得同样多 的情况,再揭示 “平均分”课题。 充分体现了数学 中的建模思想。 5 分 巩固应用 发展思维 1. 独立做,订正。 通过选择,进 一步感受平均 分。 3 分 2.现在,熊妈妈有 12 个玉米, 它想平均分给 4 个熊宝宝, 平均每个熊宝宝分几个玉米 呢?请你用学具代替玉米分 一分吧。分完之后说一说怎 样分的? 3.拓展延伸: 摆一摆。 你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 几根? 1 个 1 个分。2 个 2 个分, 3 个 3 个分。 自己分,同桌交流。 创设帮熊妈妈 分 12 个玉米的 情境,让学生 动手操作,有 效地探究平均 分的多样化方 法,拓展学生 的思维,并通 过比较交流, 实现平均分方 法的优化与提 炼,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 5 分 2 分 总结全课, 拓展延伸 看来,平均分的知识就在我 们的身边,今后我们将在平 均分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知 识。 总结知识,激 发学生以后运 用平均分学习 知识的兴趣。 1 分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1.过程性评价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学会平 均分的方法,因此,在学生学习“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2.反馈性评价 (1) 通过课上的练习题,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A.把 15 个红果,平均穿成 3 串,每串有( )个红果。 B. 每座房子住( )只小兔。 C. 把 12 个果冻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2)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3)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对以后学习是否有促进作用。 A、你喜欢这节课吗?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C、你以后还想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1. 设计的内容和活动能否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能否深入到学生活动之中,给与及时的点拨与指导? 3能否通过鼓励与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量规: 评价内容参与积极性练习题目访谈了解 积极被动正确错误掌握一般 数据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 本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大胆改编教材情境,我创设了秋天,熊妈妈收玉米,给熊宝宝 分玉米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 ,引出“平均 分” ,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 “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 的生活化情境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的过 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 流的能力,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本课通过每位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观察、实践、交流、运用的过程,实践对平均分概 念的建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二、表内乘法和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ppt课件-(含教案+素材)-省级公开课-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编号:e03b7).zip)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北京版(2024) > 二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