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古代印度》学案.docx--点击预览
- 《古代印度》课件.pptx--点击预览
- 教案e0a54.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学案学案 一、课标要求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二、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等级名称等级名称社会阶层社会阶层职责职责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 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材料二:材料二: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 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 材料三:材料三: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 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地位 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 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阅读材料,概括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印 度 第第第第3 3 3 3课课课课 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古代印度 文明发祥 地 理 位 置 今印度古印度 南亚次大陆 文明发祥 地 理 环 境 境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时特 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 隐轸(zhn)(很多高山) ,丘陵舄(x)卤(盐碱地 );东则川野沃润畴(田地 )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 方土地硗(qio)确(贫瘠 )。斯大概也,可略言 焉。 节选自玄奘大唐西域记 印度河 前2300年 前1700年 前1500年 距今50 万年 距今20 万年 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 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 棉花等。已发现的金、银、铜首饰有项链、 戒指、手镯、臂镯、足镯、耳环等等。纺锤 和纺轮在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在遗址中发 现了染缸。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 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 其 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2000余枚。 摩亨佐达罗 印章文字 从这些考古发现中你能知道关于哈 拉帕文化的哪些信息? 从事农业 手工业发达 自然崇拜 文明发祥 哈 拉 帕 境 文 化 雅利安人 吠陀教 雅利安 瓦尔那 达萨 瓦尔那 (达罗毗荼人) “吠陀时代 ” 前2300年 前1700年 前1500年 距今50万年 距今20万年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生刹帝利; 彼之双腿,生吠舍; 彼之双足,生首陀罗。 原人歌 婆罗门教 吠陀天启 祭祀万能 婆罗门至上 种 姓 度 制 贱 民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职责 1.婆罗门祭祀贵族掌管祭祀 2.刹帝利 国王、武 士、官吏 掌管军事和 行政权力 3.吠舍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 从事农业、畜 牧业和商业 4.首陀罗被征服居民 没有权利,为前 三个等级服务 婆罗门教 种 姓 制 度 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 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材料二: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 ,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 材料三: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 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 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 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阅读材料,概括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职业世袭 内婚制 法律地位 不平等 婆罗门教 种 姓 制 度 境 度 特 点 雅利安人 波斯帝国 马其顿人 塞种人 大月氏人(贵霜帝国) 阿拉伯人(德里苏丹国) 蒙古人(莫卧儿帝国) 英国 不断被外族入侵的历史 种 姓 制 度 境 度 影 响 经济迟滞 素质下降 政治分裂 婆罗门教 贱 民 婆罗门教 种 姓 制 度 造业轮回 现世 来世 前世 业 刻苦修行 摆脱轮回 得到解脱 再生族非再生族 佛教的产生 “吠陀时代 ” 列国时代 波罗尼斯地方的一个王重用一 个婆罗门,让他主管司法。可是这 个婆罗门贪赃枉法,在审案中将财 产判给不当占有的人,剥夺了原主 的产权,有人告诉王子,王子纠正 了错误的判决。婆罗门蛊惑国王以 王子和公主祭神,引起群情愤怒, 最后群众起来杀死了婆罗门,废黜 了国王。 佛本生经 反 婆 罗 度 境 门 教 前2300年 前1700年 前1500年 前600年 佛教的产生 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 566年)是古印度中期迦毗罗卫国 (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自幼 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希望 他能继承王位,因此学习了骑马 射箭,文学方面寻遍了名师,文 武双全的王子。他的父亲,迦毗 罗卫的国王净饭王,期待文武双 全的悉达多继承王位,成为功勋 显赫的英明君主。 佛教的产生 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寂默贤者)的诞生地 出 游 感 苦 佛教教义 四谛(苦谛、集谛、灭 谛、道谛) “业报轮回” “众生平等” 结合佛教教义说一说,佛教为什么能得到 迅速传播? 老生病 死 佛教教义 孔雀王朝(前324年-前187年 ) “吠陀时代 ” 列国时代 前2300年 前1700年 前1500年 前600年 前324年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 阿育王像 孔雀王朝 佛教的传播 佛教传播示意图 你知道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哲学 建筑 雕刻 语言 洛阳洛阳白马寺 龙门石窟像 玄奘西行 印度教 印度神庙 崇拜三向神(梵天、毗湿奴、湿婆 ) 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 坚定相信轮回转世梵我合一 与世无争 宽容平和 印度教 印度神庙 教别人数占人口百分比 全国总人口1,028,610,328100.00% 印度教827,578,86880.46% 伊斯兰教138,188,24013.43% 基督教24,080,0162.34% 锡克教19,215,7301.87% 佛教7,955,2070.77% 耆那教4,225,0530.41% 其他宗教6,639,6260.65% 未表明信仰者727,5880.07% 印度目前各教派信徒人数及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印度教 在印度,宗教生活形成了中心,它 是民族生活整个乐章的主要基调。作为 印度最主要的本土宗教,印度教已经深 深融入了印度人的精神世界、思维方 式、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等。 印度近代知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维帷卡南达 文明发祥 吠陀教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 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 劣之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 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 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 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 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谢 谢 聆 听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印度综述卷二记录道:“凡兹四姓, 清浊殊流, 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印度教逐渐让 种姓制度法典 化、制度化和生活化。这种职业内袭、内婚制和等级制的特征 把印度人像篱笆一样隔离开。另外对贱民的令人发指的排斥是 印度种姓制度的发展中最丑陋和黑暗的一面,职业世袭导致生 产的限制,也阻碍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由社会法令和宗教 传统再加上等级压迫形成的种姓制度,构成了印度社会钢铁般 的框架,固定、保守、封闭而难以打破。这也是它存在了几千 年难以消失的缘由。 印度文化起源于印度“吠陀”文化,“吠陀”文化 主要是对神的赞歌、祭词和咒语。人们把信奉“吠陀” 的原始宗教称为吠陀教。吠陀教崇拜多神,日月星辰、 雷雨闪电、山河草木、各种动物,以及英雄人物和祖先 都是其崇拜的对象。到公元前10 世纪,吠陀教演化为 婆罗门教。 印度有 100 多个民族,还有 414 个 官方承认的部族生活在原始森林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印度共有 1652 种语言和方言。有 33 种是超过百万印度人 的民族在使 用。站在文明史观的 高度上,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同时存在,对印度文明特 征的“分”和中华文 明特征的“合”的哲学思考,也许会为未来社会新文明的出现 提供一个新的发展范式 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 国家之一。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 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 种姓制度的影响 1. 政治分裂 2. 经济迟滞 3. 贫富悬殊 印度宪法 第十五条:禁止、 宗教、种族、种 姓、性别、出生地 的歧视。 第十七条:禁止“ 贱民制”并禁止以 任何形式实行“贱 民制” 课标课标 要求要求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上古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对上古时期主要文明的发展历史加以了解, 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文明的起源,展望人类文明的未来。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主要介绍了在相似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西亚、南亚和非洲先后形成了几个各有特 色的农业中心。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尽 管古印度被置于大江大河孕育的农耕文明(古代东方文明)之列,但特殊的地理条 件孕育了“特别”的和“个性的”印度文明。 学情学情 分析分析 知识层面:知识层面: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知 识,知道从时间、文明成果等方面去学习。但对于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还 不清楚,对不同文明产生的不同特色及其深层次原因不理解。 思维层面:思维层面:学生对古代印度这一内容兴趣浓厚,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 阶段,但感性思维仍然占据主导,所以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古代印度文明 的特色,树立理性的文明史观。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知道佛教的产生和 传播历程。通过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和印度宗教的发展过程,逐步掌握建立历史事 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大唐西域记摩奴法典等史料,逐步掌握从材 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 世界各地区、各种族的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不同文明之间由于其特有的历史 背景所形成的特色,树立唯物史观和新的文明史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种姓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讲述法、史料研习法等。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第 3 课 古代印度 文明发祥 吠陀教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一、文明发一、文明发 祥祥 【提出问题】说到印度这个国家,你会想 到什么?你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如何? 【出示图片】 印度人乘火车 印度圣牛 印度人恒河沐浴 【讲述史实】其实这些现象背后处处充满着 浓厚的宗教色彩。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 一。直到现代,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笃信宗 教。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 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绝大多数人生活 的各个方面。本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印度宗 教史的视角来了解古代印度文明。 1.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出示地图】出示古代印度和现在印度的地 图,通过对比,说明古代印度是一个地理概 念,包括今天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并讲述 “印度这一名称的由来。 2.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 【出示材料】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 半月。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 (zhn) (很多高山) ,丘陵舄(x)卤 (盐碱地) ;东则川野沃润畴(田地)陇膏 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qio)确 (贫瘠)。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节选自玄奘大唐西域记 【提出问题】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如何? 三面临海,背靠喜马拉雅山脉,气候湿热, 以山地为主。 3.哈拉帕文化 【讲述史实】简要介绍迄今发现的印度最早 的文明哈拉帕文化的发现过程。 【出示材料】 结合自己所 了解的知识 回答 观察图片, 了解图片内 容。 观察地图, 区分古代印 度和现在印 度的地理位 置区别。 阅读材料, 找关键词, 归纳古代印 度的地理环 境和气候特 点。 倾听 了解学生心目中对印 度这个国家的印象。 通过展示在我们看来 比较奇怪的现象,让 学生产生初步印象 宗教在印度扮演着 非常重要的角色,激 发学生兴趣,导入新 课。 通过地图对比观察,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 今印度在地理位置上 区别,提高学生观察 地图的能力,逐步掌 握读图识图的方法。 通过地理环境和气候 特点的介绍,让学生 知道古代印度处在相 对独立封闭的自然环 境下,这为早期宗教 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利用时间轴,帮学生 建立时空观念。 通过材料,让学生初 步了解哈拉帕文化, 二、吠陀教二、吠陀教 三、婆罗门三、婆罗门 教教 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 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 棉花等。已发现的金、银、铜首饰有项链、 戒指、手镯、臂镯、足镯、耳环等等。纺锤 和纺轮在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在遗址中发 现了染缸。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 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 其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 2000 余枚。 【提出问题】从这些考古发现中你能知道关 于哈拉帕文化的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点:从事农业、手工业发 达、自然崇拜。 【讲述史实】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 渐衰落,于公元前 18 世纪灭亡。灭亡的原 因有自然灾害说,有外族入侵说,但至今仍 是一个谜。 【出示地图和时间轴】简要介绍雅利安人入 主印度之后的等级划分和带来的原始宗教 吠陀教,让学生了解雅利安人到来以后古 代印度文明的中心从印度河流域转移到恒河 流域。 【过渡】到了吠陀时代后期,这种等级划分 制度和吠陀教逐渐融合成一种新的宗教,这 就是婆罗门教。 【讲述史实】简要介绍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 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强调婆 罗门之上是核心纲领,并结合示意图帮助学 生了解种姓制度。 学生自行完成学案中表格内容。 【补充】在四种姓外还有被称为“不可接触 者”的贱民。 【出示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 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 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材料二:材料二: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 倘若与外种姓通婚,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 代则降为贱民。 材料三:材料三: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 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 阅读材料, 提取关键信 息,归纳哈 拉帕文化的 主要特点。 。 观察地图、 时间轴,倾 听。 。 观察图示并 倾听。 阅读教材, 完成学案中 的表格。 阅读材料, 提取关键信 息并进行归 纳概括。 知道在哈拉帕时期古 代印度已经产生原始 的自然崇拜现象,为 后面讲宗教的发展史 作铺垫。同时通过分 析材料,使学生逐步 掌握归纳概括材料信 息的能力。 通过地图和时间轴建 立时空观念,厘清古 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和 古代印度文明的区别。 利用图示,帮助学生 理解种姓制度,化抽 象为具体。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 能力。 通过分析材料,使学 生逐步掌握归纳概括 材料信息的能力。了 解种姓制度的弊端, 为讲述佛教的兴起作 铺垫。 四、佛教四、佛教 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 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 罚,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 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提出问题】阅读材料,概括印度种姓制度 的特点。 【讲述史实】通过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让 学生了解种姓制度带来的影响。 【补充】婆罗门教宣扬的“业报轮回”思想, 简要介绍这一思想的内涵。 刻苦修行、摆脱轮回、得到解脱,正是这样 的理念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并吸引了无数 教徒。 【出示地图和文字材料】 【讲述史实】到公元前 600 年前后,印度进 入列国时代,当时主要的大国有 16 个之多, 刹帝利和吠舍的实力越来越壮大,而此时的 婆罗门教却趋向堕落和腐朽,婆罗门贵族依 靠种姓制度拼命攫取好处,他们之间的矛盾 逐渐显现出来。 【出示材料】简要介绍佛教创始人乔达 摩悉达多的生平和佛教产生的大致过程。 【讲述史实】佛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四谛、业 报轮回和众生平等,介绍这些教义的基本内 涵,引导学生找出佛教和婆罗门教之间的联 系,佛教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婆罗门教的一些 教义。但二者又有很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佛 教“众生平等”的教义。 【提出问题】结合佛教教义说一说,佛教为 什么能得到迅速传播? 【补充】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把佛教推行 顶峰。 【过渡】佛陀所传的教义适应了当时各种姓, 尤其是刹帝利和吠舍,反对婆罗门种姓的要 求,使佛教获得了大批信徒,并不断向外传 播。 倾听 倾听 。 观察地图, 阅读材料。 倾听 倾听并思考 观察地图思 将种姓制度与古代印 度历史相结合,并与 中国进行横向比较, 让学生充分理解种姓 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 产生的深刻影响。 让学生理解种姓制度 之所以在古代印度持 续了几千年的时间, 正是依靠森严的种姓 制度和业报轮回的思 想,使其牢不可破。 通过神话故事激发学 生兴趣,以具体事例 帮助学生理解反婆罗 门教思潮出现的背景。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 引学生注意力。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 厘清佛教与婆罗门教 之间的关系,并帮助 他们理解提出“众生 平等”是佛教能够迅 速吸引大批教徒的主 要原因。 五、印度教五、印度教 六、小结六、小结 【提出问题】你知道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 哪些影响? 【过渡】但随着佛教的分化,衰微了近千年 之久的婆罗门教徐徐苏醒;并在吸收了佛教 和耆那教某些内涵和印度本地风俗信仰的基 础上演化为印度教。简要介绍印度教的教义 以及印度教与佛教、婆罗门教之间的联系。 回顾古代印度从文明发祥到印度教产生的简 要历程,结合材料让学生理解宗教对印度各 方面产生的影响。 【练习】完成教材 P14 活动与探究的习题。 【出示材料】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 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 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 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 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 主旨演讲 【总结】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文明因交 流互鉴而多彩,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之 一,更应加强友好往来互信,共建亚洲、人 类命运共同体。 考 倾听 阅读材料并 思考 合作完成练 习 倾听并思考 通过材料,让学生了 解佛教对世界文化尤 其是中国文化的深刻 影响。 通过印度教教义的讲 述,让学生理解今天 印度人宽容平和心态 的深层次原因,通过 统计数据表让学生了 解印度教对当今印度 的深刻影响。 利用文字和图片材料, 帮助学生理解印度特 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 的特有现象,帮助学 生初步树立唯物史观。 架构时空观念,帮助 学生建立早期亚非文 明的横向练习,让学 生理解在类似环境下 产生的文明又各具特 色,从而理解文明的 多样性概念。 利用材料,追溯历史, 考察现在,展望未来, 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的 文明史观。 教学反思 特色:本课充分利用时间轴和地图帮助学生建立起时空观念,以宗教作为本 节课的核心线索,探寻核心文化,解构印度社会,帮助学生追溯历史,理解现在。 用全新的视角带领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社会,加强横向纵向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 起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不足:宗教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比较艰涩难懂,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 生理解方面做的还不够,宗教与现在印度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究得还不够深入,有待 进一步挖掘材料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