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 和华佗的故事;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教材版本】教育部审定 2016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谜语、文物、史事、动画和示意图的观察、分析、讨论,认识造纸术的发明对 文化传播的作用和世界性贡献,体会先人发明创新等优秀品质。 2、通过对司马迁生平和史记创作原则的分析,体会司马迁的优秀品质,认识史记 的价值;通过查阅课本信息和完成练习,掌握史记的基本知识。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通过“猜偶像”的游戏
2、,巩固和拓展 相关知识;通过思考、回答,体会张仲景和华佗共同的优秀品质。 4、通过查阅书籍和生活经验,区分和认识佛教东来、道教兴起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认识 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能兼容并蓄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5、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统一安定、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的国家为科技发展、文化 昌盛创造了条件;体会中华民族先人作出的傲人成就和对本国、对世界的贡献,认识到继 承和发扬先人优秀精神品质的重要性,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蔡伦与造纸术;司马迁与史记 ;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 教学难点: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先人的优秀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猜谜
3、激趣导入 师:展示谜语,引导分析谜语中反映的发明纸的国家、纸发明的作用及中国造纸术对世界 的贡献,引入新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并引导分析课题。 生:猜谜语,据谜语说出发明纸的国家和纸发明的作用,体会中国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 说出课题中“两汉”的含义,并判断本课四部分内容分别归属科技还是文化。 二、第一部分:造纸术:发明、改进、传播 师:引导分析纸最初的功能,提问纸前书写材料的类型,引导分析各种书写材料的缺陷, 得出它们终逐步被便捷的纸所取代的结论。 生:思考指出纸最初的功能,回忆说出纸前书写材料的类型,想象分析这些材料的缺陷, 体会纸的便捷。 师:展示放马滩纸的信息,引导分析西汉造纸术的出
4、现、以及西汉纸因缺陷未能普及,用 汉武帝时东方朔上书的史事来印证。 生:观察放马滩纸,从图文信息中得出“西汉早期人们已经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的结论; 观察分析西汉纸的缺陷,并通过东方朔上书的史事体会。 师:指出东汉改进造纸技术的成功,引出蔡伦;展示采访蔡伦的动画和史书的记载,引导 区分材料的可信度;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活动;引导分析造纸术改进 后原料的优点和先人善于“思考” “创新” “坚持”的优秀品质。 生:观看采访蔡伦的动画,感受先人革新的智慧;判断材料的可信度;在史书的记载中找 出蔡伦改进造纸术所用的新材料,并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活动;说出造纸术改进后原料的 优点和对先人发明
5、和改进造纸术所作的努力的体会。 师: 指出纸于 3-4 世纪在中国普及, 并促使汉代文明的勃兴超过了同时期的世界其他文明; 指出后来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展示“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引导得出“世界各 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的结论;展示美国时代周刊对蔡伦的肯定 来印证中国造纸术的世界性贡献。 生:了解纸在中国的普及;观察“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找出造纸术传播的地区,体会 中国造纸术的世界性贡献。 师:指出纸的发明促进了纸质书籍的出现,从而便利了社会历史的记载和保存,引出二十 四史、纪传体、 史记和司马迁,并说明它们彼此的关系,过渡到第二部分。 生:知道纸的发明促进了纸质书籍的
6、出现、便利了史学发展,了解纪传体,知道纪传体是 司马迁通过史记开创的新的史书编写体例。 三、第二部分:史学:司马迁和史记 纪传体 师:展示司马迁生平,提出问题,引导分析司马迁的优秀品质。 生:齐读司马迁生平,思考回答司马迁的优秀品质: “勤奋” “ 实践” “正直” “创新” “坚 毅”等。 师:展示史记信息,请学生查阅课本内容完成填空,提供练习题予以巩固;提供材料, 引导分析概括司马迁写史的原则,总结司马迁的优秀品质;用鲁迅的评价肯定史记的 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生:查阅课本内容完成填空,并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据材料分析体会司马迁写史 “严 谨” “公正”的原则,知道史记既有史学价值也有文
7、学价值。 师:展示系列图片,反映纸在中医学领域的使用,过渡到第三部分。 生:观看系列图片,体会纸的应用广泛。 四、第三部分:中医学:张仲景和华佗 师:指出两汉时期中医学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建立基本理论,对此作出贡献的是张仲景 和华佗;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偶像”知识和“猜偶像”的游戏,寓教于乐,通过穿插 师生对话分析和补充介绍人物成就。 生:知道两汉时期的医学水平;参与自主学习“偶像”知识和“猜偶像”的游戏,认识两 位医学家的成就。 师:引导分析两位“偶像”共同的优秀品质。 生:思考回答并体会两位“偶像”共同的优秀品质: “勤奋” “创新” “关注民生”等。 五、第四部分:宗教:佛教、道教 师
8、:展示标题,引导分析佛教东来与道教兴起;通过表格展示分析佛教和道教的基本异同 点。 生:据平时对佛教和道教的了解,判断出佛教为外来宗教、道教为本土宗教,通过表格和 课文对比佛教和道教的基本异同点。 师:指出佛教和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展示文学、建筑、武术、艺术、文字等例 子印证。得出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能兼容并蓄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丰富发展我国的文化宝 库的结论。 生:观察和判断图文材料,体会佛教和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认识中华民族对外 来文化能兼容并蓄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丰富发展我国的文化宝库。 五、总结提升 师: 指出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两汉时期科技先进、 文化昌盛, 引导分析其产生的
9、社会条件。 生:思考并回答两汉时期科技先进、文化昌盛产生的社会条件。 师:展示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语录,指出: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开放兼容的国家才能 促进科技发展、文化昌盛、民族振兴;今天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时, 要记住的不仅仅是先人创造的傲人成就和贡献,更要继承和发扬的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 的优秀的精神品质,例如:创新、思考、坚持、勤奋、实践、正直、严谨、公正、关注民 生、兼收并蓄等。因为我们相信一句话(展示请学生齐读) : “一个文化发达、精神丰富的 民族,必将是一个能长久发展的民族,也必将是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 。 六、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归纳表格;背诵复习,完成金榜学案第 15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