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ppt课件-(含教案)-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403bf).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三国鼎立.ppt--点击预览
    • 教案403bf.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补全歇后语 1、周瑜打黄盖 2、关公面前耍大刀 3、刘备借荆州 知识抢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自不量力 有借无还 罗贯中 刘备 关羽 张飞 魏 洛 阳 蜀 成都 吴 建业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匈 奴奴 刘刘 璋璋 刘刘 表表 袁袁 术术 张张 鲁鲁 袁绍 曹操 (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 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 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 ,占有政治优势。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 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 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 成就大业。 材料:材料: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作为参考作为参考 材料一: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他虽然是个傀儡,但却是封 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曹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 ,就可以用它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把汉 献帝和文武大臣一起劫持到许昌,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东汉时期选择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封建道德 。曹操则不以此作为用人标准,而且是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 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 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采纳部下的建议,招募流民 在许昌附近屯田。由于屯田农民可以不负担兵役和徭役,而且 有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除了民屯外 还有军屯,屯田的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 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 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 经济: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形势图 曹操像 曹操率5 千骑兵偷 袭乌巢 200年,袁 绍率10万大 军南下 曹操率军约 2万驻扎于 官渡 袁绍战败, 向北方撤退 曹操取胜, 率军向北追 击 作用作用 官官 渡渡 之之 战战 公元公元200200年年 袁绍和曹操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曹操胜利 时间时间 交战双方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战争特点 结果结果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分析官渡之战分析官渡之战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开荒屯田. 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重用人才. 曹操 胜 袁绍 败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天下形势示意图 天下形势示意图 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刘备:荆州。孙权:江东 龟虽寿 曹操 (j) (l)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你能说出右图三国故 事中的人物吗?这里 面还有一个成语故事 ,你能说出来吗? 三顾茅庐 诸葛亮 刘备 关羽 张飞 看图说话看图说话 三顾茅庐 诸葛亮 刘备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杜甫 曹 操 孙 权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刘备 刘备 刘备 曹操 20多万大军 孙权孙权 孙刘联军 5万军队 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赤 壁 之 战 以少胜多以少胜多 作用:作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 成的基础 作用作用 赤赤 壁壁 之之 战战 公元公元208208年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孙刘联军和曹操 以少胜多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利孙刘联军胜利 时间时间 交战双方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战争特点 结果结果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3、 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 观条件尚未成熟。 魏魏 蜀蜀 吴吴 221年,刘备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 定都成都 220年,曹 丕称帝, 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2年,孙 权称王, 国号吴, 定都建业 220220年年 221221年年 222222年年 曹丕曹丕 刘备刘备 孙权孙权 洛阳洛阳 成都成都 建业建业 政权名称政权名称 时间时间创建者创建者定都定都 魏魏 蜀蜀 吴吴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提示: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史实辩析 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 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 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 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 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魏 蜀 吴 假如你是魏蜀吴 三国的国务院发言 人,能否介绍本国 的经济发展状况? 曹魏重视农耕曹魏重视农耕 魏国修建许多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恢复和发展起 来,来, “ “家家丰家家丰 足,仓库盈溢足,仓库盈溢 ” ” 。 翻车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屯田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今民困国虚,决敌 之资,唯仰锦耳。 诸葛亮 吴青瓷羊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地区的联系。 吴国船只吴国船只 孙吴开发江南孙吴开发江南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 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 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 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 轻松闯三关 找一找: 哪里错了?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句话有没有 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材料解析:材料解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苏轼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1 1)词中的)词中的“三国三国”是指哪三国?是指哪三国? (2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 3)这一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你能做对吗你能做对吗 识识 图图 题:题: A A B B C C A A的建立者是的建立者是 B B的都城在的都城在 C C的国号是的国号是 曹丕曹丕 成都成都 吴吴 曹 操 粉白脸 细眉长目。 在脸谱中, 白色象征 阴险疑诈 历史上的曹操 真的就是一个 阴险疑诈的奸 臣吗? 曹操于220年正月病逝,终 年六十六岁。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鲁迅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 奸诈. 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诗人。 评 价 曹 操 怎样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在后世人们心中已达到神 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 ,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你该怎 样看待诸葛亮? A: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C: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 D: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 地区得到开发。 E:他是人,不是神。 比较辩别 史书记载: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 年。 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 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一样吗 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 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依据本课内容概括总结 : 一种局面: 两大战役: 三国鼎立: 四个人物: 五个时间: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魏蜀吴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的 评价(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3、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4、三国时,以今天南京作为都城是 ( ) A、东汉 B、魏 C、蜀 D、吴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 夷州即 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6、 三国时,为开发我国西南地区做出重大 贡献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诸葛亮 D、孙权 D B C 第第 1818 课课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知道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学习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 作用。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于少的原 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区别文艺与史实,将文艺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事实对比, 提高分辨历史真实性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夸张等艺术性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主 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统一国家建立,第四单元我们开始学习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 合。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终于引发农民起义,使得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从此,统一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陷入分裂。许多军事集团混战的 结果怎样?出现了哪些分立的政权?在这期间,历史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今天先学习第 18 课三国鼎立(板书课题) (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鼎立”?“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概括指出: 三国鼎立就是三个国家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相对稳定。 ) 我们先来看看曹操是怎样通过官渡之战统一北方的。 一、官渡之战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随着黄巾起义的失败,各地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最后经过一番兼并战争, 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下面几个重要的军事集团:袁绍占有冀、青、并三州(含河北中部、 山东东北部、山西) ,曹操占据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 ,刘表占据荆州 (今湖北、湖南) ,刘璋占有益州(今四川) ,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 还有立足未稳的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 2曹操势力的发展壮大 在各国军事集团的混战中,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后被袁绍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所占领。 当时袁绍的实力非常雄厚。然而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在打 败青州的黄巾军后,选其精锐,将他们编为“青州兵” 。曹操正是主要依靠这支力量, 顺应人民渴望安定结束战乱的要求,完成北方的统一(出示曹操彩色画像或指引学生 看课本 131 页的插图) 。曹操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杰出的政治家,在完成统一北方 的事业中,他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政治上: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贤纳士,招贤纳士 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他虽然是个傀儡,但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曹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用它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于是曹操借 机发兵洛阳,把汉献帝和文武大臣一起劫持到许昌,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东汉时期选择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封建道德。曹操则不以此作为用人标准, 而且是提倡“唯才是举” ,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 ,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 用。他身边的第一谋臣荀彧就是平民出身。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 ,因而曹操周围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当时由于农业生产遭到战争的破坏,广大农民流离失所,许多军事集团往往因为 军粮不足而崩溃瓦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恢复和发展生产,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 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采纳部下的建议,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屯田的农民按 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几十人一屯。这样,使大批流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许多荒芜 的农田又种上了庄稼,屯田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以后继续向各地推广。由于屯田农 民可以不负担兵役和徭役,而且有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除 了民屯外还有军屯,屯田的兵士按原来的建制,5 里一营,每营 60 人,平时屯种,战 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过推行屯田,曹操的势力得到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在北方仅次于袁绍的军事集 团。曹操有了皇帝为他发号令,又有大批文臣武将的辅佐,还有充分的军粮,于是准 备同北方最强大的袁绍决一死战。 3官渡之战 (展示官渡之战图,指图讲述)官渡之战前,袁绍的地盘和实力都超过曹操。 公元 200 年袁绍率兵 10 万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曹操。曹操仅 2 万兵力迎击袁绍。袁 绍的大军到达黄河北岸的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津。曹操 自知兵力远远不及袁绍,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亲自率军到白马津西边的延 津,佯装要从这里渡河北击的假象。袁绍中计,将大军西调,准备堵击曹军。曹操立 即派兵急救白马,由于颜良没有防备,结果被曹军打得大败,颜良本人也被杀死。袁 绍没有冷静分析形势,依仗兵多粮足,下令全军渡过黄河直扑延津。曹军一边撤退, 一边故意把辎重财物等丢弃在路上,让袁军四处抢夺,乘其大乱时曹军反击,第二次 又打败袁军。 白马、延津两战,曹操只是取得了两次局部的胜利,袁绍的力量仍然大于曹操。曹操 决定诱敌深入,主动退到官渡一线,双方在官渡相持达半年之久。曹操自知兵少粮缺, 不能拖延,正感为难时,袁绍谋士许攸前来投奔,密告袁绍在乌巢屯粮情况,建议立 即偷袭。曹操连夜亲率精兵 5000,假装袁军,直插敌人后方的乌巢,焚毁全部军粮。 官渡前线的袁军闻讯大乱,曹操全军进击,乘胜歼灭袁军 7 万人,袁绍只带着 800 多 骑兵逃过黄河,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忧愤而死。 思考回答: 1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结果怎样?起了什么作用? (200 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2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曹操善于用人,采纳许攸的计策,所以能够以少胜多。袁绍骄傲轻敌,留不住 人才,所以才会败于他人。我们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注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将来 才能取得成功。 ) 3你怎样评价曹操其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军、军事家和诗人。他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他完全不是某些戏剧舞台上塑造的白脸奸雄。 ) (过渡讲解)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南北。他在 一个名叫赤壁的地方败给南方两个军事集团的联军,史称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之后,准备乘胜统一南方。这时,南方的孙权和刘备正在崛起。 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原来他的势力不大,后来陆续消灭了江南一些地割据势力,地位 日益得到巩固。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东汉末年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在各个军事集团的混战中, 他因实力不足,没有固定的地盘,曾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最后又 投奔荆州的刘表。他一直寄人篱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具有远见卓识的人辅佐, 所以刘备在荆州期间十分注意访求贤才。后经荆州名士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得知诸 葛亮是一位杰出的人才。身处危境而壮心不已的刘备曾接连 3 次带着关羽和张飞,冒 着严寒,亲往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山中的草庐拜见。前两次诸葛亮未出来,到第三次时 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才出来会见。 诸葛亮在隆中从政治、军事、地理、人事等方面精辟地分析了国家的形势,建议 刘备先占领荆州、益州(今湖北、湖南、四川一带)为根据地,与西南少数民族搞好 关系,和孙权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力量雄厚的曹操,然后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出兵 灭曹,统一全国。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正确的战略策 略。此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2赤壁之战 (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指图讲述)208 年,曹操亲率 20 万大军南下,企图 一举统一全国。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先取荆州。在曹军到达前刘表已病死,次子刘 琮继位后便投降了曹操,刘备由樊城败退到樊口。曹操占据江陵,收编了荆州水军, 并从江陵顺江而下。刘备派诸葛亮东下柴桑会见孙权,要求联合抗曹。诸葛亮最终说 服了拥兵观望的孙权,决定派周瑜带领 3 万人马沿江西进,联合刘备顺赤壁一带同曹 军决战。 曹操的兵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他的兵士多为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而且曹操 被表面的强大所麻痹,他的这些弱点被周瑜利用。那时正是初冬季节,一天夜里,江 面刮起东南风,周瑜派大将黄盖前去诈降,带领 10 艘装满干柴浇透油脂的船,外面 用布将柴盖好,乘着风势直扑曹营。渐近时,那 10 艘大船突然着火,迅猛冲进曹军 水寨,顿时风狂火烈,曹军战船一片火海,大火又迅速延烧上岸,岸上曹营也被烈火 片片吞噬。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烧死、溺死的无以数计,曹操只带领了少 数人马逃回北方。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思考回答: 1赤壁之战发生于哪一年?结果怎样?起了什么作用? (208 年。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用火攻的办法,以少 胜多,打败了兵力占优的曹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 296 页“动脑筋”:画中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面有个成语故事, 谁能说得出来? (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关羽、张飞,后面跟着一个挑担的随从,还有一个 人打开了门,他就是诸葛亮的书童。他们去拜访隐居在隆中茅庐里的诸葛亮,想邀请 诸葛亮出山扶佐刘备。这个成语故事叫作“三顾茅庐” 。 ) 397 页“动脑筋”:曹操败于赤壁之战是“天意”吗?那天刮东风有利于周瑜 实施火攻,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所谓曹操的失败是“天意”之说,属于迷信意识。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 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他的军队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 了传染病,严重地削弱了战斗力。因而,曹操是必然要失败的。那天刮东风有两种可 能性:一是偶然的;二是诸葛亮、周瑜懂得气象预测,选择了刮东风的那一天去进攻 曹操。总之,曹操的失败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必然性因 素。 )过渡讲解: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和刘备的力量则 壮大起来,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师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或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此图)赤壁之战后,曹操已 无力再南下,他死后,子曹丕于 220 年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建都洛阳,定国号为 魏,东汉至此结束。 (应向学生强调指出:此时才是三国时期的开始,曹操是东汉末 年人,不是三国时期人。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领了长江以南的湖北、湖南大部分地 区,又进占四川,221 年,他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或蜀汉。孙权则继续 领有江东地区,使其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于 222 年在建业称王,定国号 为吴。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家注意:魏国在北方,蜀国在西南,吴国 在东南,如同鼎的三足。这一局面的形成,使我国以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走上了 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这就为以后全国范围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国建立前后,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注意恢复和发展各 自的经济力量。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他的后继者更加重视农业,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为了 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曹魏政府注意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在各地修造陂塘,如 在安徽合肥附近修建的芍陂可灌田万顷以上;在颍水南北开了 300 余里的渠道,灌田 达 2 万顷。此外,在安徽北部、陕西南部、河南等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从而保证 了这些地区的农业连年丰收。 蜀汉的纺织业很发达。诸葛亮积极鼓励种桑养蚕织锦,使蜀锦生产有很大发展, 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在与魏、吴的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蜀汉财政重要来源之一。 蜀国灭亡时,国库中还存有锦、绮、綵、绢各 20 万匹,可见织锦业之发达。 吴国大力发展造船业,现在的福建闽侯是其造船中心。造船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所造的海船长达 20 余丈,高出水面近 3 丈,可载六七百人,装载物资可达 500 吨以 上;用于长江水战的船只,有上下 5 层。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吴国的海上交通非常 发达,远航的船只北达辽东,南通南亚诸国。230 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等率领 1 万 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今台湾) ,在今台南市和嘉义市一带登陆,后来卫温返回时, 还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 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可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思考回答: 1 “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 的? 国号都城建立者建立年代 魏洛阳曹丕220 年 蜀(汉)成都刘备221 年 吴建业孙权222 年 2230 年,吴国发生了一件与今天台湾有关的事件是什么? (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临海水土志记载了这件事,介绍了台 湾许多情况, ) 3根据 99 页“自由阅读卡”回答:我国古代丝织品最高水平的代表是什么?三 国时期,哪一个政权的这种产品行销各地? (我国古代丝织品最高水平的代表是锦,蜀锦行销三国。 )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势力混战的结果。官渡之战使曹操大败袁绍,从而 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这种局面直到 280 年 西晋统一全国才结束。在三国鼎立的时期里,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 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各族人民都迫切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同时,各国的经 济发展很不平衡。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比较显著,物力和财力都比南方充足,所以 后来全国的统一便由代魏而立的西晋来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ppt课件-(含教案)-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403bf).zip)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