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课件-(含教案+视频)-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a38e9).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点击预览
    •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wmv
    • 教案a38e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敕敕 勒勒 川川 阴阴 山山 下下 天天 似似 穹穹 庐庐 笼笼 盖盖 四四 野野 天天 苍苍 苍苍 野野 茫茫 茫茫 风风 吹吹 草草 低低 见见 牛牛 羊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 成汉语,广为流传。你想了解鲜卑族在中国 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 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敕勒歌敕勒歌 第第1919课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形势图 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 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83年 前秦东晋 投鞭断流、草木皆 兵、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时间: 交战双方: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结果: 影响: 合作探究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 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 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 这是为什么呢?试分析原因及启示。 合作探究 前秦:(1)骄傲轻敌 (2)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 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3)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名师导引: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 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考: 北魏建立的时间、 都城? 时间都城民族 4世纪 后期 平城鲜卑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 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今欲断北语 ,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 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说汉语 穿汉服 鲜卑服饰汉族服饰 南朝穿胡服的宫廷乐队北朝穿汉服的贵族妇女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 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 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 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 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改汉姓 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 贺楼楼 邱穆陵穆 步六孤陆 贺赖贺 独孤刘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 后宫妃嫔,鼓励鲜卑族与门第相 当的汉族通婚,又下令五个皇弟 分别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 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 卑、汉族互为姻亲。 通汉婚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 ,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礼法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 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 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 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 创空前之世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请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 ? 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 的步伐,增强了北魏 实力。 作用 : 北魏孝文帝 合作探究 1、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最终导致了鲜卑族的 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 2、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又一次激活了华夏民族 的性格和精神,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 治家、改革家。 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人们对 孝文帝的功过作出了不同的评判: 你如何评价孝文帝呢?说说你的理由 。 合作探究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 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 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 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 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 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 ,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 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 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 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 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理解“民族交融”的含义 农耕民族农耕民族 ( (汉人汉人) ) 游牧民族游牧民族 ( (胡人胡人) ) 中原中原 鲜卑鲜卑 匈奴匈奴 羯羯 羌羌 氐氐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是 时代的时代的主流主流 课堂小结 淝 水 之 战 背景 : 时间: 交战双方 : 结果: 影响 : 公元383年 东晋前秦 东晋以少胜多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 建立: 改革措施 : 作用: 北方地 区的民 族交融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 了各民族交融 北 魏 政 治 和 北 方 民 族 大 交 融 当堂达标 【1】成语“草木皆兵”的源自(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C 当堂达标 【2】自习课上,小王在整理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课 堂笔记,你认为应该包括哪几项?( ) 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 提倡和汉人通婚 在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生产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A B C D C 当堂达标 退出 【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 A B CD C 1 / 5 第第 1919 课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9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 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分裂、大动乱、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而本课内容正是从政 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 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掌权后进行了一系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而改革 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一课既是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 本课内容具体由三部分组成:一、淝水之战;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 【 【课标课标要求要求】 】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 义。 【 【学学习习目目标标】 】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3.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 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 【学学习习重点重点】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 【学学习难习难点点】 】 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 1.讲述法。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迁都等内容,采用讲述法为好。 2.故事穿插法。有一些内容可用此法,比如迁都洛阳的过程既可以讲述(指教 师),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通过学生之口来解决问题。 3.分析法。对于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和民族大融合的关系,可用此法。 4.联系讲解法。孝文帝改革措施的一些内容可联系讲解。比如改汉姓、说汉 话等。 【 【学学习过习过程程】 】 一、一、导导入新入新课课 多媒体播放:童声合唱的敕勒歌视频,展示北国草原壮丽富饶风光(配以 敕勒歌原文)提醒学生思考:这是古时候哪个少数民族传唱的民歌? 师导入: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为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想了解鲜卑 族在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 革吗? 师出示课题: 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2 / 5 二、二、学学习习新新课课 (一)、淝水之(一)、淝水之战战 1.展示淝水之战示意图,结合课本,归纳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双方、结果、 影响。 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 80 万,而东晋仅 8 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 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试分析原因 及启示 学生可小组讨论,师分析引导并得出结论 前秦:(1)骄傲轻敌 (2)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3)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 的得当等等。 (二)(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师展示图片,生阅读教材,找出北魏建立的时间、民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 间。 师引导:在此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政权偏居平城,显然不利于其统治。北魏 的统治者孝文帝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迁都洛阳、迁都洛阳 师展示: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并提问: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呢? 有何影响? 生回答后师明确: 原因:1、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2、平城 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影响: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2、推行、推行汉汉化化 1、师: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 行改革,那么改革的具体措施又有那些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展示图片并 读课文)(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归纳的更简洁) 生回答后,师可简洁归纳为: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学汉礼 3、在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改革措施后引导归纳其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 3 / 5 增强了北魏实力。 (三)(三).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1、师引导学生理解“民族交融”的含义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 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融合既包括少 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 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2、展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示意图 3、阅读课本,归纳一下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表现及影响? 表现:生产技术;生活习俗;文化交流;政治制度;民族心理等; 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三、课课堂小堂小结结,展示板,展示板书书 【 【反反馈练习馈练习】 】 1导致前秦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的以少胜多 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2015龙岩)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 融合(打一历史事件)。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土尔扈特回 归祖国 3. (2015扬州)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 服,与汉通婚。 ”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制 4. (2015济宁)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 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成吉思汗建立元 朝 C汉武帝修筑长城 D耶律阿保机建立 西夏 5.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这一举措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孝文帝厉行汉化 D武则天重用酷吏 6.(2015武威)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 4 / 5 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班禅 【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提倡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我在设计本 课的教学活动时,力求在这两个转变上有一定的体现和反映。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了解基本的历 史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此,我是这 样安排教学活动的: 1、在备课中针对本课的重难点,充分挖掘教材,补充了大量的史料。运用历 史材料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准确地把握历史事件,进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把历史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助于教师更 好的突破重难点。例如:鲜卑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它的了解很少,运 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论从史出,可以增强史实的真实感、可信感,使教学内容 更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关于北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课本介绍很简单,不利于学生理解。运用历史材料,学生通 过分析材料,能够从不同视角对孝文帝改革深入理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分 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情景,使学生直观理 解民族融合在服饰、饮食、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表现。通过师生合作、生生互作, 使学生初步掌握民族大融合,使得各民族之间生产、生活上相互影响。从而具备 相应历史空间概念,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思维上的困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多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合 作能力。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参与的方法,对北魏孝文帝在民族 大融作用进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了学生的创 新能力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本节课学生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强 化学生爱国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开拓进取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 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培养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追踪 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认识改革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教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 更细致些,有些问题的探讨不够充分。知识巩固的时间较少,语言不够精炼等。 5 / 5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发挥长处,补上不足。使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 台阶,在课堂中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课件-(含教案+视频)-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a38e9).zip)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