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预估用时及设计意图预估用时及设计意图一一、师生回顾引入、师生回顾引入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比较图形的面积, 认识底和高, 探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二、引导释疑二、引
2、导释疑1、第 1 题(1)独立完成,说一说,图中哪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2)小组交流,哪两个图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指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2、 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第 5 题)(1)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2)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 2” 。(3)指 3 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3、量出有关数据,计算并比较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第 2 题)(1)说一说要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数据?先画出它们的高,再量一量。(2)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3)归纳总结它们都是等底等高的图形,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三角形的面
3、积是它们的一半。4、思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第 3 题)涂色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吗?说一说你的理由。(1) 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2) 全班交流。5、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第 4 题)时间 1 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 引出教学内容。时间约 20 分钟引导学生体会比较图形面积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梯形的推导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通过给定的图形, 先思考要计算它们的面积要先得到哪些数据,再进行计算。 培养学
4、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回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知道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也可用计算的方法。(1)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通过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三、拓展学习三、拓展学习1、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一条直角边,计算另一条直角边的边长。(1)先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2)小结:三角形的边长=面积2另一条边长2、第 7 题(1)独立完成第 1、2、3 小题。(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尝试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没变,梯形的高没变,面积不变。3、第 8 题(1)独立完成第 1 小题。(
5、2)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增加 1cm, 底减少 1cm,得到的新平行四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减少了。(3)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增加 2cm,底减少 2cm 呢?学生通过计算发现,面积还是减少了。(4)你发现了什么?举例验证你的发现。学生通过继续高增加 3cm,底减少 3cm,发现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度一样,随高增加、底减少相同的数量,面积在逐步减少。四、全课总结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五、课后实践活动课后实践活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或梯形, 请你先估计它们的面积,再测出有关的数据,计算它们的面积,并将二者进行比较。让学生体验答案的多样性。时间约 15 分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学生体验梯形的面积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以及高有关。这题跟上一题相比, 思维含量更高一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概括的能力。时间约 3 分钟通过学生畅谈收获, 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以及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后操作练习,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估算能力,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