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习练习七七学学习内容习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 95、96 页练习七设计设计理念理念:练习七是二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练习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 2 到 9 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试商,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以后的一节练习课。那么,如何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更加完整、更加深刻的理解?我想到了“少教多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前置性学习,整理、梳理除法的有关概念,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试着讲出数学中的“道理” ,并把这些道理分享给别的同学,让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1、自觉倾听数学之理:在本课中学生有小组间的交流,也有全班的交流,在每一次交流活动中,我都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听
2、清别人的发言再补充。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除法的意义定能在等待中呼之欲出。2、善于辩说数学之理:除法可以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还可以求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道理,不是老师和盘托出的,而是通过学生的画图、操作和讲解,从学生之口讲出来的。在每一个环节,都给了学生动口多说的机会,集说广益,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之理会渐说渐明。3、积极探究数学之理:平均分要怎么分?求平均分的份数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18 是 3 的 6 倍?在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时,我给了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也在探究过程中自得自悟数学之理。4、学会思辨数学之理
3、:课堂教学中,操作是外表,思维是内在。所以在操作之后,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平均分时无论分了多少次,无次每次分几个,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们始终在平均分;求平均分的份数,不管是画图,画数线,还是列减法算式,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求 18 里面有多少个3在练习题的设置上,我也努力挖掘出题目背后隐藏的思维点,每一道题不仅仅是解题,解题之后还需要再思考。总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再创造,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促进思维能力螺旋上升的过程。希望本节练习课的思维增量,能使学生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学学习目标习目标:1、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2
4、、 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3、 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学学习重点习重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学习难点习难点: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学学习习准备准备:课前学习研究单(课前完成) 、学习研究单、课件、磁扣学学习过程习过程:一一、提示提示课题课题第九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同学们一定对除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么,除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什么时候要用到除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一起来研究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练习七除法的意义)二、小组交流学习二、小组交流学习师:在课前大家完成了学习研究单。现在,请
5、大家拿出学习研究单,在小组内交流第 1 题:你是怎么分的?交流后,准备一下,如果请你们小组汇报,该怎么汇报。(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用时约 3 分钟)三、全班交流学习三、全班交流学习1、请同学交流:有 18 个苹果,分给 3 个人,每人分的一样多,每人能分到几个?请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分法, 并指着图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可能分了 6 次,每次每人都分一个)另选一位听讲认真的同学,用小磁扣现场展示第一位同学的分法。选择另一位分法不同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图, (可能分了 2 次或 3 次)请他选择另外的同学用小磁扣展示分法,并做以评价。选择一次分完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图, 选择另一
6、位同学用小磁扣再次演示。板书:183=6(个)请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并相机引导学生总结:无论分了多少次,分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只要知道要分的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2、除法除了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交流:有 18 个苹果,每人分 3 个,可以分给几个人?选择一位同学展示自己的图, (预设 3 个一圈) ,用图说明自己的想法,并用小磁扣在黑板上演示。请一位同学用展示自己的图, (预设数线)沟通除法与减法的联系,请另一位同学用减法表示这种方法。板书 183=6(人) ,指着算式说说自己的每个数的含义。相机引导学生总结:知道
7、要分的总数和每一份的数,求平均分的份数,也可以用除法计算。3、分析两种算法之间的区别。师:仔细观察:同样是 183=6,这两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预设) :一个是平均分,一个是包含分。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生 (预设) : 一个是把 18 平均分成 3 份, 另一个是求 18 里面包含了多少个 3。师:是呀,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 183,虽然表面看来算式是一样的,但他们的含义却是不同的。都是知道了总数,一个是平均分成 3 份,求一份是多少,另一个是知道每份是3个, 求可以分成几份。 那么18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义呢?生(预设) :表示 18 是 3 的 6 倍。4、交流 18 为什么是 3 的
8、 6 倍。选择一个小组的同学用图交流。 (预设有三种图,重点讲清算理:我一共画了 18 个圆,每 3 个圈一份,圈了 6 次,正好圈完,所以 18 是 3 的 6 倍;用线段图表示, 上面一段表示 3, 下面有这样的 6 段, 就是 18, 所以 18 是 3 的 6 倍)选择一个小组的同学用算式交流。 (预设有四种算式,讲清算理:因为 6个 3 相加等于 18,所以 18 是 3 的 6 倍;因为 18-3-3-3-3-3-3=0,减了 6 次,刚好减完,所以 18 是 3 的 6 倍)沟通方法间的内在联系师:从黑板上的哪幅图中,你也能看:18 是 3 的 6 倍?生(预设) :第二幅图,1
9、8 里面有 6 个 3,说明了 18 是 3 的 6 倍。5、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观察黑板上的 3 道题:什么时候需要用到除法?生(预设) :知道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一份是多少的时候;知道总数和每一份是多少,求有多少份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师:183 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请你编一个数学故事。四四、练习练习导入:怎样能很快计算出一道除法?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预设)生:乘法口诀师:现在乘法口诀变成了小猫,我们的算式变成了小老鼠,让我们来:1、 猫捉老鼠。练习时,让学生理解题意,用连线的方法独立完成。突出表内乘法、除法与相应的乘法口诀的对应,边想口诀边写出得数。引申:这些小猫还
10、可以捉到哪些老鼠,为什么?(请学生由题目想到没有展现的算式)思考一下,在数学世界里,有没有一些小猫只能捉到两只老鼠?请你举个例子。 (预设)生:五五二十五小结:看来每一道题都不像它表面那么简单,希望同学们在做完一道题后,还能再深入地想一想。2、填一填:引导学生从上向下和从下向上观察,从而体会除法和乘法的相互联系。你看懂题意了吗?你发现它们和 24 有什么关系了吗?引申:乘法算式表示了什么意思?除法呢?你还能列出哪些算式?3、涂一涂:学生先独立试做。指名回答:哪些是 2 的倍数?哪些是 3 的倍数?哪些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引申-你发现了什么?空白的格子表示了什么?交叉涂的格子代表
11、了什么?其实它们就是 2 和 3 公有的倍数,也就是 6 的倍数。五五、总结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大家对除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对做题有了什么新的想法?(预设)生 1:除法可以求平均分,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还可以解决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预设)生 2:我复习了乘法口诀,还知道了除法可以做什么。(预设)生 3:我知道了一些题可以继续往下做,可以编一编,想一想。师:是呀,做题不要只把题做完就停止,我们还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出下去,这样,我相信任何题都难不倒你们。六、板六、板书设计:书设计:七、教学反思:七、教学反思:练习七是二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练习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 2
12、到 9 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试商,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以后的一节练习课。我运用了“少教多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前置性学习,整理、梳理除法的有关概念,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讲出数学中的“道理” ,并把这些道理分享给别的同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自觉倾听数学之理:在本课中学生有小组间的交流,也有全班的交流,在每一次交流活动中,我都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听清别人的发言再补充。在本节课中,说的学生说的精彩,听的学生听的有味。2、善于辩说数学之理:除法可以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还可以求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道理,不是老师和盘托出的,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画图、操作和讲解,从学生之
13、口讲出来的。在学生稚嫩却闪耀着数学思考的话语中,数学之理渐说渐明。3、积极探究数学之理:平均分要怎么分?求平均分的份数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18 是 3 的 6 倍?在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时,我给了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挪摆小磁扣,画数线的活动中自得自悟数学之理。4、学会思辨数学之理:课堂教学中,操作是外表,思维是内在。所以在操作之后,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在练习题环节,我努力挖掘出题目背后隐藏的思维点,每一道题不仅仅是解题,解题之后还需要再思考。而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数学世界里有没有只能捉两只老鼠的小猫?”学生的精彩回答让人难忘。 “如果你是出题人,你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学生根据数形结合,想出了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两位数除法:2412=2,让人惊叹不已。总之,一节课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们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