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 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具体出长度单位“米” 。 “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具体,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一厘米木棍接起来,体会 1 米有多长;第二步:通过测量学生身高,体会 1 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测量教室等场景,体会 1 米有多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 1 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在进行认识“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厘米有多长,使
2、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距离时,要用“米、厘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厘米。但“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地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对于学困生,以和他们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 1 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积极汇报自己的亲身体会,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
3、单位“米” ,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课件、米尺、皮尺、小标签【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引入师:森林里的动物乐园开放了,小动物们争先恐后的往里面走,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 53 页情景图。生 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 1 米以上要买票。生 2:看门口 1 米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 1 米,要买票;
4、小乌龟的身高不足 1 米,不用买票。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 1 米的地方有标记。师:1 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 米有多长。二、自主探究学习1.认一认,想一想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 1 厘米给同桌看。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个小方块,它的长度就是一厘米, 那 100 个这样的 1 厘米接起来就是 1 米。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它放到黑板上,跟着老师一起读:1 米100 厘米。生活中为了测量方便,专门制作了米尺,看(出示米尺) ,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注意
5、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 100 厘米。学生自己数,明确:1 米就是 100 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 米100 厘米。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2、比一比,说一说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皮尺,从皮尺上找到一米的位置,现在两手伸平,轻轻地把皮尺放掉,感受一下一米有多长吧。谁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 1 米有多长。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度 是 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把你们的
6、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 1 米,用尺子量一量。学生用皮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活动一:1、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 1 米,做个标记。2、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 1 米的标记一样高。3、小结: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活动二: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地方是一米。活动三: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学生说完并进行实地测量。活动四: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手里有一根彩带,猜猜一米的位置,我拉同学们喊停,比一比谁的眼力强。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
7、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四、实践应用1.巩固练习师: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课件出示:教材第 53 页最下面的习题,选择合适的单位.铅笔长约 17( ) 橡皮长约 3( ) 毛巾长约 60( )旗杆高约 8( ) 丝瓜长约 35( ) 房子高约 3( )一辆公共汽车长 9( ) 图钉的长大约是 1( )课桌高是 70( )李老师的身高是 175( )一棵大树高约 15( )师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
8、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2.认识米和厘米。课件出示师:我们在用米和厘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下面是的四位同学正在猜课桌的高度,谁猜得对?课件显示主题图。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指名做出评价和改正。五、全课小结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 1 米, 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 “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 0 刻度量起。教学反思:二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自我控制和约束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很大成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兴趣浓厚,喜欢新鲜、有趣的、自
9、己能够参与的活动。由此,数学教学设计,应该充分重视孩子的年龄特点,调动孩子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一米有多长一课,我这样设计并实施数学教学活动:一、复习导入, 回顾旧知在上一课里, 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和测量。本节课,请学生用手比划一厘米有多长,在皮尺中找到 1 厘米, 再找找 10 厘米看看有多长, 100 厘米有多长并比划出来,测量较小的物体,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参与到操作交流活动中,复习上节课知识,为下一步学习积累经验。二、情境创设,讲授新知在教学新课环节,创设如下情境。课件出示长颈鹿和乌龟去动物游乐园玩,规定“1 米以上要买票”的情境图, 引发思考, 1
10、米是多长呢?课件中有 1 米就是 100厘米的出示,但在教学中,有不少孩子已经知道并喊出了“1米就是 100 厘米” ,所以我就因势利导肯定孩子的认识,拿出米尺,让学生观察,再次认识 100 厘米就是 1 米,建立 1米长度的基本观念。引导孩子在教室里观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品差不多 1 米。孩子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说桌子的,有说窗台的,有些孩子说的比较准确,也有的孩子空间观念比较模糊,差别比较大。对学生说的,我都用米尺去比一比,让学生进行观察,孩子们在观察、比较中逐渐修正自己的认识,建立起 1 米的认识。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有了一米的认识后,然学生猜猜看,教室里更大长度的事物有多长,比如门高、黑板长,房高,用米尺量一量,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不断改进,越来越准确。量一量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到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为什么会这样呢?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课件出示一组练习,填一填合适的长度单位,结合学生回答辨析常见事物常用那个长度单位。请学生说说,什么时候用米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厘米比较合适?体会长度单位的区别。鼓励孩子在课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猜猜看他们有多长,再量一量。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参与面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束缚,感受到了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数学就在我生活中, 在玩中做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