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单元知识梳理-.doc(15页)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1949512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单元知识梳理-.doc(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单元知识梳理-.doc(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单元知识梳理-.doc(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单元知识梳理-.doc(1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单元知识梳理-.doc(1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 2 法律与生活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就业与创业第七课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做个明白的劳动者7.1 立足职场有法宝立足职场有法宝一、法律守护劳动者一、法律守护劳动者1.劳动权利与义务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保护劳动者的措施: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为了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这些劳动法律、法规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2.劳动法调整对象:

2、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意义: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首要原则)A.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B.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C.劳动法就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注意: 劳动法只有对劳动者权利给予适当的倾斜保护, 才能实现劳动权利的实质平等。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A 内涵: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

3、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B 要求: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除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倾斜保护外,劳动法还注重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对女职工和年满 16 周岁未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等高强度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高强度劳动;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高强度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等3.劳动者含义: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4、、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要求: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二、劳动也要签合同二、劳动也要签合同1.劳动合同的含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注意: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确定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2.劳动合同的意义: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5、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知识拓展: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是正式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这并不等于只有订立劳动合同,才确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用人单位用工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

6、, 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3.劳动合同的内容: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可备条款:是除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中可以规定的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条款。4.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原则内涵合法指劳动合同的主体、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平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平等自愿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制对方接受某种条件。协商一

7、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诚实信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诚实,恪守信用。5.劳动合同的效力(1)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产生法律效力。劳动合同有效要件:合同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合同形式合法,程序合法。(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适用)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注意: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相关链接】: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经付

8、出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3)有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7.2 心中有数上职场心中有数上职场一、明明白白工作一、明明白白工作1.劳动者的权利(1)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报酬就是人们常说的工资,它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劳动报酬是对劳动者付出劳动的

9、回报,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报酬。相关链接(1)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2)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得克扣和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2)休息休假的权利休息权是宪法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注意: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着一律不能加班加点。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

10、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作为对劳动者牺牲休息或休假时间的回报,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资的加班工资。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我国还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 1-10 年,年休假 5天;10-20 年,年休假 10 天;已满 20 年,年休假 15 天。

11、(3)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4)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为了确保劳动者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家和社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社会全体成员举办的各种公共服务及为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等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社会福利分为公共福利、特殊群体福利和职业福利。相关链接(1)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

12、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2)对少数单位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国家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缴纳单位及其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5)其他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2劳动者的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3.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劳动者在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

13、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清清楚楚维权二、清清楚楚维权1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纠纷,就会出现劳动争议。2劳动争议解决方式(1)达成和解(协商与和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争议的解决进行友好协商。如果协商一致,可以达成和解协议。(2)申请调解当事人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

14、申请调解。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互谅互让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达成调解协议,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3)劳动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第三方的身份居中进行裁决的活动。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后不履行,都可以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由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注意: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

15、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4)提起诉讼条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他途径:劳动者还可以通过劳动行政部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

16、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第八课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8.1 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公平竞争公平竞争一、迈出创业第一步一、迈出创业第一步1.创办经营主体形式: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区别:不同形态的经营主体在成立条件、出资人的责任承担等方面有所不同。知识拓展:1.除个体工商户外,其他的经营主体都是企业。2.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非法人组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法人。3.一般

17、来说, 创业者如果只是自己一人或者以家庭财产进行投资创业,可以考虑采用个体工商户形式,也可以采用个人独资企业或者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如果是两人或者两人以上一起创业,创业者则可以考虑采用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2.创办企业的法定要求:创办企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并准备相应的文件。意义:确立了股东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3.创办企业的行政程序创办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在相关主管部门办理企业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未经相关主管部门登记的,不得以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企业发生变更、终止的,也应当办理相应的登记。企业登记的相关信息应当

18、依法及时公示国家实行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注意: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企业是不需要向社会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信息公示作出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等,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相关信息发生变更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及时更新公示信息;电子商务经营者自行终止从事电子商务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有关信息。4.创业风险管理创

19、业之路,法律相伴。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各种各样,创业者缺乏法律意识是其中之一。因此,创业者有必要在创业之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学会风险管理。二、市场竞争讲公平二、市场竞争讲公平1.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我国法律确立了有关市场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经营者应当遵守规则,公平竞争。2.反对不正当竞争实施混淆行为含义: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这种混淆行为就是典型的“搭便车”。危害:既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又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于不正当竞争。相关链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混淆行为主要包括: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

20、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虚假商业宣传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其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法律还规定,禁止实施商业诋毁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妨碍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进

21、行有奖销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一)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二)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七条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一)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二)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三)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者在交易活动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经营者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的,应当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

22、的经营者也应当如实入账。8.2 诚信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依法纳税一、诚信经营一、诚信经营保护消费者保护消费者1.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法律保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意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有利于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守法诚信的经营者扩大市场,并最终增进社会整体福祉。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都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合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消费者可以借助多种

23、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经营者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1)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2)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对消费者就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提

24、出的询问,经营者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还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3)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3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1)消费者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2)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二、依法纳税是义务二、依法纳税是义务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我国税收的地位和性质:地位: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5、。依法纳税的意义:个人或者企业均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企业依法诚信纳税,既是企业信用的最好体现,也是企业最好的市场名片。2.我国的主要税种我国主要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1)增值税含义:以商品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征税对象:增值额就是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最大特点和作用: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相关链接:“营改增”的目的: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负担、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

26、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企业所得税含义: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适用范围:除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外,其他企业统一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3)个人所得税含义:针对居民个人在境内外取得的收入或者非居民个人从境内取得的收入而依法征收的一种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改革由最初的注重效率转变为更加关注公平。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不仅提高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增加了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而且采用综合征收的方式。知识拓展: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将个人经常发生的主要所得项目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

27、费 4 项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实行按月或按次分项预缴、按年汇总计算、多退少补的征管模式。二是完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模式。一方面合理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5000 元,另一方面设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6 项专项附加扣除。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7 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按照新个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至 5000 元,也就是说,月收入扣除五险一金后,超过 5000 元的部分才需要缴税。所以需要缴税的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一五险一金一专项附加扣除一起征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6 项专项附加扣除。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 20%的比例税率。意义:A.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和法治观念。B.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单元知识梳理-.doc(15页))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