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1 1. .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1)地理纬度地理纬度太阳高度;(2)地形、海拔高度地形、海拔高度大气密度;(3)天气状况天气状况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4)昼夜长短昼夜长短日照时间。2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2)产生“磁暴” ,影响海上航行;(3)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对地球天气、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形成和演化1 1. .记住重要的地质年代
2、及主要事件记住重要的地质年代及主要事件年代(百万年前)年代(百万年前)大事件大事件1.8人类诞生(新生代)100恐龙灭绝(白垩纪)542生命大爆发(寒武纪)3850生命出现(太古宙)4150海洋形成(冥古宙)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24570地球形成(冥古宙)2 2. .说出几个重要的成矿期说出几个重要的成矿期(1)前寒武纪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2)古生代后期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3)中生代中生代煤炭成矿期。第三节第三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1 1. .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特性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特性(1)纵波特性)纵波特性: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2)横
3、波特性)横波特性: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 2. .岩石圈的组成岩石圈的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上部和地壳组成岩石圈。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3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大气圈与大气运动1 1. .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1 1)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4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红外线被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紫外线被臭氧、氧原子吸收;可见光不能被大气直接吸收。(2 2)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
4、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3 3)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保温)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保温。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2 2.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1)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冷冷却下沉,即热升冷降;(2)近地面大气因受热而密度降低,形成低气压,因受冷而密度增加,形成高气压。即热低压冷高压;(3)水平运动的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4)近地面的气压始终高于高空的气压。第二节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水圈与水循环1 1. .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空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
5、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2)时间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2 2.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陆地淡水注入;降水量与蒸发量;海域的封闭状况;结冰与融冰;沿岸洋流。3 3. .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1)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2)世界海洋盐度总体上沿纬线呈带状分布,尤其南半球 4060海域最明显;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5(3)平均盐度最高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海区(20-30 附近)赤道地区受低气压控制,降水丰富,盐度较低,而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盐度较高;(
6、4)靠近陆地海区,等盐度线密集、弯曲明显、变化幅度大受洋流、陆地淡水等影响;(5)南纬 60 附近海域盐度高于北半球同纬度海域因为北纬 60 附近地区有大面积的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的淡水注入海洋,使得海水盐度较低。4 4.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1)盐度)盐度:盐度越大,密度越大;(2)温度)温度: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冰点温度以上) ;(3)压力)压力:压力越大,密度越大。5.5.海水密度的垂直变化及原因海水密度的垂直变化及原因(1)海水密度的垂直变化)海水密度的垂直变化:深层海水比浅层海水密度大;(2)原因)原因:海水越深,压力越大。6 6. .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表层海
7、水密度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7 7. .海水密度与盐度、温度的关系海水密度与盐度、温度的关系(1)盐度)盐度:盐度越大,密度越大;(2)温度)温度: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冰点温度以上) 。8 8. .洋流的地理意义洋流的地理意义(1)洋流对气候影响)洋流对气候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2)洋流对生物的影响)洋流对生物的影响: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海域。(3)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6影响航速:顺流航行可以加快航速,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流航行则相反;影响安全: 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 阻碍航行
8、; 来自极地的寒流携带冰山, 飘向低纬海区,影响航海安全。(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原污染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有利) ;其他海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不利) 。第三节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生物圈与植被1 1. .环境对植被影响的表现环境对植被影响的表现(1)自然环境影响植被的种类和分布自然环境影响植被的种类和分布气候气候:不同的热量和降水及其组合状况,决定了不同植物的种类及植被特点;土壤土壤:碱性土壤、酸性土壤植被种类不同;地形(海拔地形(海拔) :植被种类、植被类型不同(垂直分异) 。(2)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可以指示环境)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
9、布可以指示环境1)不同植物可以反映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植物可以反映不同的自然环境;苔藓-阴湿环境;碱蓬-碱性环境;铁芒萁-酸性环境;荷花-水湿环境2)植物的生长状况可以反映环境的变化;)植物的生长状况可以反映环境的变化;疯长-某种营养物质过剩;枯萎-大气或土壤、水分环境改变;叶斑-大气中有害物质2 2. .森林植被的主要功能森林植被的主要功能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减轻灾害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7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8第一节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走
10、近桂林山水1 1.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第二节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走进敦煌风成地貌1 1.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风蚀垄、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雅丹、魔鬼城、风蚀洼地、风蚀戈壁、风蚀沟谷2 2. .风积地貌的类型及其特点风积地貌的类型及其特点(1)风蚀蘑菇)风蚀蘑菇:头大身小;(2)风蚀垄)风蚀垄:长条形;(3)风蚀柱)风蚀柱:孤立的石柱;(4)风蚀雅丹)风蚀雅丹广义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狭义的雅丹地貌:风蚀作用形成的垄槽相间的地貌(5)魔鬼城)魔鬼城:形似城堡,夜间发出尖叫声;(6)戈壁滩
11、)戈壁滩:由砾石组成。第三节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的河流地貌探秘澜沧江湄公河的河流地貌1 1. .归纳河流地貌的一般规律归纳河流地貌的一般规律(1)上游地区上游地区地貌特征:多为山区,地形陡峭,坡度大;水流湍急,落差大;河谷多成“V”字形,多险滩和峡谷;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9(2)中游地区)中游地区地貌特征:多为丘陵地区,支流较多,水量丰富;河床平缓,流速缓慢,水流平稳;河谷剖面形态为“U”字形;河流流出山口,常有冲积扇地貌出现。河流侧蚀作用显著。凹岸侵蚀作用强,凸岸冲积作用强;凹岸陡峭,凸岸缓倾,呈不对称“V”字形。(3)下游地区)下游地区多平原,地形平
12、坦;河流流量大,河道宽阔,流速平缓;河谷为宽阔的冲积平原;河口处常形成三角洲;河流多呈蛇曲状;河流以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为主。第四节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1 1.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成土母质)成土母质1)来源:岩石风化而成的松散堆积物2)成土母质的作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不同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性状的差异(2)气候:气候对土壤的作用)气候:气候对土壤的作用1)为土壤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2)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矿物质的风化、物质迁移;3)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4)是土壤形成的动力。(3)生物:生物对
13、土壤的作用)生物:生物对土壤的作用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101)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2)为土壤形成提供有机物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3)植物有选择的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大气中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土壤;4)不同植物归还土壤数量及形式不同,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4)地形地形高度、坡度、坡向高度、坡度、坡向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影响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1)山区气温低,降水随高度而变化,形成不同植被和气候,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分异2)陡峭的山坡重力作用、地表径流会加速地表疏松
14、物质的迁移,难以形成深厚的土壤3)谷地和山麓地势低洼,因沉积物堆积而成深厚的土壤4)不同坡向温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土壤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5)时间)时间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决定土壤的发育过程-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渐发育成熟,需要很长时间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1 1. .自然灾害损失的影响因素自然灾害损失的影响因素(1)自然异变的强度和速度;(2)人口密度、产业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3)防灾减灾能力。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112 2. .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影响地震灾害
15、大小的因素(1)地震的结构)地震的结构震源震源:地震能量的释放地;震源深度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面的距离;震中震中:震源上方正对地面的位置;震中距震中距:人们所在地到震中的距离;一般来说,震源越浅,离震中越近,灾害越大一般来说,震源越浅,离震中越近,灾害越大(2)震级)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量度里氏震级:每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32 倍一般来说,震级越大,地震灾害越大一般来说,震级越大,地震灾害越大(3)烈度)烈度: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1)烈度与震级的关系: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但是,震级相同,烈度不同;同一次地震,不同地区烈度也不同(从震中向四周逐渐减少)一次地震,不同地区
16、烈度也不同(从震中向四周逐渐减少)2)烈度划分的依据: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区的地面组成、房屋的结构等(4)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组成、房屋结构、人口密度、防震能力3 3. .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的成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1)降水强度-降水集中,强度大;2)冰雪融化-速度快(春季升温快) ;3)河道堰塞-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冰凌堵塞河道;4)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12影响汇水速度的因素:地面坡度、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影响排水速度的因素:河道的顺直程度、畅通程度、纵向坡度。海啸、风
17、暴潮-顶托作用大;地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植被-稀少,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功能弱(2)人为原因)人为原因(诱发和加剧洪涝灾害)(诱发和加剧洪涝灾害)1)毁林开荒;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洪水频率增大引发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减少湖泊和水库容量,加剧灾害程度2)围湖造田-降低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3)过度抽取地下水-地面下沉;4)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河流排水不畅;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于城市化建设;5)占据河道,占用分洪区,降低河道排水速度;6)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 4. .滑坡的影响因素滑坡的影响因素(1)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如陡坡)(2)岩土软弱面的存在(如岩体的裂缝、或松软的
18、夹层)(3)触发因素水对岩土软弱面的润滑作用(地表水、地下水、降水) ;地震、河流侵蚀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人类活动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不合理的开挖和堆积) 。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135.5.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大量松散的堆积物来源:自然形成的碎屑物;人类活动形成的堆积物(滥伐森林、开矿、筑路等)(2)较大的沟谷坡度(山坡大于 25,沟床大于 14)(3)突发性的巨大水流(暴雨;快速融水;堤坝溃决)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自然灾害的防避一一. .地震防避的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地震防避的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1.社会与政府行为社会与政府行为(1)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
19、设、地震预报科技攻关、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监督等(2)做好地震应急方案制定及组织实施(3)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灾的意识和能力2.个人行为个人行为(1)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做好及时避灾措施(2)在地震多发区,要准备好必要的水、食物及其它应急用品(3)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和科学自救措施(4)地震后,要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大火、滑坡、崩塌、海啸)的影响二二. .洪水灾害的防避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洪水灾害的防避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1 1)社会行为社会行为1 1)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疏浚河道
20、;开辟分洪区。2 2)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洪灾的认识,提高防洪减灾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14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防洪减灾管理体系和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组织灾前水利建设和防洪减灾科技研究调节水流的调节水流的“鱼嘴鱼嘴”分流工程分流工程位于岷江弯道处,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并通过“内江河床低,河道窄,外江河床高,河道宽”的特点,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量进行合理调配。控制流量的控制流量的“宝瓶口宝瓶口”引水工程引水工程“宝瓶口”是一个狭长的瓶颈状的引水渠,具有束水壅水的功能,使进入灌区的水量保持稳定。泄洪排沙的泄洪排沙的“飞
21、沙堰飞沙堰”工程工程位于内江弯道的下段,从上游挟带进入内江的泥沙卵石,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从飞沙堰顶上翻出,排入外江,起到泄流飞沙的作用(2 2)个人行为)个人行为1 1)洪水前)洪水前:了解地势及警戒水位;规划逃生路线;做好防灾救灾准备(留意洪水预报;准备沙袋挡水;关闭气、电;准备应急物品)2 2)洪水中)洪水中:向高处转移;求救(实时报告方位和险情) ;借助救生设备或者漂浮物逃离3 3)洪水后)洪水后:做好防疫;不是腐烂食物;喝开水;灾后重建三三. .滑坡灾害方便的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滑坡灾害方便的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1.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开展滑坡风险性评估;加强监测和预警;采取工程整治措施2
22、.个人行为个人行为(1)尽量不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2)陡坡上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尽量不破坏坡体的稳定性;(3)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地理地理 必修一必修一 重点题重点题15(4)采取措施增加抗滑力(减载、削坡、挡土墙) ;(5)灾害发生时,冷静观察,向滑坡的两侧逃离;或原地不动,抱大树等;如在沟谷或山前,辨明方向,迅速撤离四四. .泥石流灾害防避的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泥石流灾害防避的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1.社会行为社会行为(1)开展泥石流风险性评估; (2)加强监测和预报; (3)采取工程措施整治2.个人行为个人行为(1)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或沟道上;(2)不能讲冲沟当垃圾排放场;(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4)雨季和暴雨时,尽量不要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5)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应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6)一旦处于发生地,应迅速向沟谷两侧上方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