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灾害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是: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对应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明”,即运用录像、照片、地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文献、新闻报道等多种资料,围绕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有代表性的自然灾害事件,从自然灾害异变发生过程、自然异变致灾过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课标承载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在分析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环境背景中,发展区域认知能力;在探索常见自然灾害成因中,发展综合思维;在查阅资料、分析实例中,发展地理实践力;在分析自然灾害成因及危害的人地关系中,发展人地协调观。关于避灾防灾
2、,是对常见自然灾害成因及危害等认识的深化,从知识体系上看,它包括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层次的防灾避灾措施和个人层面的防灾避灾措施。教材分析:围绕自然灾害的成因,分为两部分:自然灾害及常见类型,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其中第一部分是认识你常见自然灾害成因的基础,第二部分是本节内容重点,以地震灾害为例,阐述其成因、多发区、着重探索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突出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防灾避灾包括两部分:减灾基础知识、常见自然灾害的防避。教学目标:1. 运用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说出影响自然灾害损失的影响因素,知道自然灾害的常见类型。2. 运用资料,说明地震灾害的成因。3. 了解减灾的目
3、的,基本原则,主要途径。4. 通过情景模拟,了解防避地震灾害的具体措施。重点与难点:重点:说明地震灾害的成因。难点:地震灾害的成因。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导入播放电影中剪辑的地震视频。问:自然灾害是什么?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一方面通过视频和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情景为后续学生学习影响自然灾害的因素提供支撑性材料。一、自然灾害(一)概念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人类活动也会触发诱发自然灾害。举例:无人区发生地震是自然灾害吗?思考并回答通过举例对自然灾害概念的定义及区分。
4、 (二)影响因素指导学生判读课本“图4-1-3 世界主要灾害经济损失”并思考影响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教师总结得到影响自然灾害危害大小的因素有:自然异变强度、速度、人口密度、产业布局及经济发展水平。思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是东少西多,但总体灾情却是东重西轻,这是什么原因?思考并回答我国地震灾害分布是东少西多,但总体灾情却是东重西轻,这是什么原因?通过举例把学生带入真实情境,便于对影响因素的理解。(三) 分类指导学生判读课本P91“表4-1-2我国自然灾害分类方案”,侧重介绍根据成因与特点划分的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阅读表4-1-2,认识自然灾害常见类型。常见类型从成因与
5、特点介绍,利于学生从自然异变的性质、强度、速度、频度等方面理解自然灾害损失影响因素。二、地震的概念及成因(一)概念及相关要素指导学生自学并找到地震的概念及相关要素。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的地面震动。2.相关要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浅源地震:0-60km;中源地震:70-300km;深源地震:大于300km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 震级与烈度 震级: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
6、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2倍,相差两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运用汶川地震烈度度,指导学生思考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什么?自学,找到地震概念及相关要素。思考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概念性内容学习,指导学生自学,利于培养学生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二) 地震灾害的成因 指导学生判读课件展示的板块构造图,思考板块运动对地震的影响?及地震灾害的诱发因素?1. 自然原因: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板块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型。2.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如水库蓄水、人工爆破和核试验等都可能诱发地
7、震。 合作探究,思考地震的成因。教师提供材料,合作探究地震灾害的成因及分布,利于学生思维拓展。(三) 地震分布 指导学生判读“图4-1-5 世界7级以上地震的震中分布”及“图4-1-6 中国发生过大地震的地点”图,描述其分布特点。1.世界三大地震带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2.中国:分布范围广,东少西多。华北地区、台湾地区是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西南地区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判读图,描述地震的分布特点。三、地震灾害的危害与防震减灾(一)危害指导学生阅读课件展示的资料,结合身边实例,思考地震灾害带来的危害?危害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8、?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除此之外,还会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而这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危害大小和影响烈度的因素、地震发生的时间、人的防灾意识等有关系。如:我国近年来地震死亡人口是下降的,但经济损失却是上升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阅读课件资料并思考。通过资料和学生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震灾害带来的危害及影响危害大小的因素,便于针对性提出避震减灾措施。(二) 防震减灾措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手抄报的方式呈现防震减灾的措施。完成自主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震减灾”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手抄报反馈学习成果,加强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四、总结(板书) 一、自然灾害(一)概念 (现象和灾害的区分)(二)影响因素(三)分类二、地震的概念及成因(一)概念 (二)成因(自然 人为)(三)世界、中国分布三、地震灾害的危害与防震减灾(一)危害(直接 间接)(二)措施(社会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