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2分类:迅速剧烈的内力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3表现形式及影响表现形式概念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奠定了地表形态 的 基 本 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岩浆活动是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的过程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是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不能
2、直接塑造地表形态4.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
3、射能。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 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基本过程,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对地表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3特点:在不同的地区,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4.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4、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干旱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 河床加深加宽, 形成“V”形谷, 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
5、“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滨海地带(3)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堆积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堆积物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5.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6. 不同的外力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区域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
6、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地貌形态外力作用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流水的溶蚀作用沙丘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海岸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主要体现(1)三大类岩石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2岩石成因分类(1)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
7、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而成。(2)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及压实、固结等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也可形成沉积岩。(3)变质岩: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 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岩石层理构造
8、、含有化石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片理构造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第二节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概念:地
9、质构造是指岩层的变形和变位。2常见类型:褶皱和断层。(1)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褶皱基本形态及地貌名称形态地形判断依据未受侵蚀久经侵蚀形成地形倒置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 形成谷地(图 2中字母A处所示)中部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岩石致密, 形成山岭(如图 2 中字母B处所示)中部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2)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的位移及地貌位移类型表现举例水平方向(图 1)会
10、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垂直方向(图 2)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发育成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断层沿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3. 褶皱两种基本形态的判断方法及对地貌的影响褶皱由褶曲组成,其中褶曲又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其判断方法和对地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地质构造褶曲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常形成山岭图示4. 研究地质构造
11、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煤矿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油、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避开断层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开向斜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
12、变为水道隧道选在背斜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A 为亚欧板块、B 为非洲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太平洋板块、E 为美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2)六大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圈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4)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2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板块相向运动:形成巨大的山系、海沟、岛弧等板块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3. 六大板块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地貌地震带板块位置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
13、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环太平洋地震带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西兰南、北两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喜马拉雅山非洲断裂带非洲板块内部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死海大西洋断裂带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4. 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
14、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对地球地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原因意义方法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安全威胁大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运输线路和通行的安全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合理选择交通运输线路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线路选址线路特点注意问题通常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
15、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往往需要迂回前进。翻越山岭时,为减低道路坡度,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1. 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影响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
16、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图解如下:2. 地形对交通运输
17、的影响(1)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如平原地区受地形影响小,交通线一般比较平直,而且受经济因素影响大,为了增加客流量,交通运输线路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同时尽量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等。 而在山区, 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而且线路往往迂回前进。(2)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结构的影响主要考虑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工期等。如山区修交通线路常常要建桥隧,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价等比较高,工期比较长,修建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以公路为主,然后才是铁路。公路选线的过关技巧第三节第三节 河流
18、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谷的演变1导致河谷形态变化的主要作用:河流对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2河谷的演变过程发育阶段侵蚀类型地貌特点河谷形态示意图剖面图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开始变得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得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3. 河谷的形成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4. 图解河流凹凸岸5. 图解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及地貌特点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
19、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三种侵蚀作用同时进行,但所起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如图所示:二、冲积平原的形成地貌类型示意图地区分布形成原因山前冲积平原河流出山口处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称为冲积扇。 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而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 形成河漫滩, 洪水期河漫滩被淹没, 继续接受堆积。 如果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 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处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
20、 河水流速减慢, 河流挟带泥沙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而形成1. 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组成部分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山前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 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冲积扇连接形成山前冲积平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地势平坦、宽广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
21、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2. 根据河流堆积地貌判断河流的流向(1)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2)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定河流流向(3)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河流流向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温馨提示(1)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一般来
22、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没有堆积成三角洲。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河流对聚落规模及分布的影响河流对聚落的影响影响聚落规模影响聚落分布耕地破碎地区耕地连片地区平原低地区山区河谷中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乡村规模较大一般沿河呈线状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
23、,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 河网密布, 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3. 图解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