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 共 6 页第 6 章生物的进化第 1 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问题探讨1. 不能。反对共同由来学说的人主要包括支持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人,也有人认为,进化论只是一种假说,不是科学事实。反对的人可能会拿出这些说法来进行反驳,但这些都不是有说服力的证据。2.化石、同源器官、基因、蛋白质等方面的证据思考与讨论 11.图 6-2 所示资料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不同地层的形成年代不同,越早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越低等,生物特征越简单;越晚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越高等,生物特征越复杂。例如,21 亿年前的地层中首次出现单细胞真核生物,7 亿年前的地层中出现了多细胞生物,这说明多细
2、胞生物出现的时间晚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可判断多细胞生物是由单细胞真核生物进化来的。同理,根据图 6-2 可判断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2.基于化石证据可判断赫氏近鸟龙既具有恐龙的特征,也具有鸟类的特征,属于恐龙和鸟类的过渡类型,这说明鸟类很可能是由恐龙进化来的。3.露西既有智人的特征,也有黑猩猩的特征,说明人和黑猩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都起源于一类森林古猿。思考与讨论 21.都有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其种类有一致性。2.排列顺序一致。3.这四种前(上)肢骨骼有相同的起源,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因为适应不同的环境,逐渐出现了形态和
3、功能的不同。4.人与蝙蝠、鲸、猫的骨骼结构十分发达,脊柱、肋骨、胸骨等形成支架起到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头骨骨块减少或愈合,使头骨坚硬,起到保护作用,等等。哺乳动物和鱼都具有头骨、脊柱、肋骨及附肢骨骼等。此外,一些具体的骨也有共同点,如哺乳类中耳的 3 块听小骨镜骨、砧骨、锤骨分别与鱼类的舌颌骨、方骨、关节骨有共同的起源。不同类群动物的骨骼结构具有许多共同点,支持现有的脊椎动物有着原始的共同祖先。思考与讨论 31.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 DNA。地球上现存的古细菌与最古老的古细菌有相同的细胞结构模式,说明二者有共同的祖先。2.都有呼吸作用,代谢中的酶类非常相似,都有相同的
4、能量“货币”ATP,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等。3.说明人和猩猩、长臂猿、黑猩猩等类人猿可能有共同的祖先。4.人和其他生物的细胞中普遍含有细胞色素 c,说明这些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的大小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差异越小,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1)(2)(3)2. A3. D二、拓展应用第 2 页 / 共 6 页1可以举出本节教材中的各种证据,如不同地质年代中相继出现的生物类群,已经绝灭的物种,物种大爆发事件,地壳剧烈运动、气候剧烈变化和小行星碰撞地球等事件对生物的影响;也可以引用达尔文论证生物进化论时列举的大量证据,如在加拉帕戈
5、斯群岛所发现的大量物种形成的事实。需要注意的是,你要从所选择的证据出发,厘清与所反驳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述。2. 以澄江生物化石群为例,说明该化石群的发现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澄江生物化石群分布在中国云南省澄江县,保存了大量具软躯体或弱矿化外壳的后生动物化石,展示了 5.3 亿年前的海洋生态系统,是研究寒武纪大爆发事件最重要的化石宝库之一。澄江生物化石群的科学意义在于:(1)在前寒武纪到早寒武纪的生命演进过程中,填补了从埃迪卡拉生物化石群(发现于澳大利亚的前寒武纪晚期地层)到布尔吉斯页岩生物化石群(发现于加拿大的中寒武纪地层)之间长达数千万年的古生物资料空白;(2)呈现
6、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仅在二三百万年的“瞬间时空”里生物(特别是动物)大规模涌现的突发生物事件,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最好例证。第 2 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问题探讨1. 这是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2. 枯叶蝶的祖先种群中出现翅似枯叶的变异个体后,由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这种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留下后代的机会多,久而久之,使这类蝴蝶具有翅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3. 这与对枯叶蝶适应性的解释看似矛盾。其实,翅色鲜艳的蝴蝶可能具有其他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如翅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眼斑等。思考与讨论 11.枯叶蝶的天敌有捕食性鸟类、步甲、土蜂、胡蜂、猎蜻、青蛙、蟾蜍等。枯叶蝶不能完全免于天敌的捕
7、食。2.有利。有局限性。例如,如果降雪延迟,已经换成一身白色羽毛的雷鸟反而容易被天敌发现。3.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即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 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批判性思维 1例如,人用眼过度,视力反而下降。健美运动员的后代,如果不进行专业训练,也不会拥有健美运动员那样发达的肌肉和健壮的体格。思考与讨论 21.容易吃到高处的树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2.逐渐增加。3.能。4.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
8、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批判性思维 2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不过,“适者生存”的原意也包含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不改也是可以的。思考与讨论 31.在西方国家,当时“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占统治地位,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神创造的,自古以来既没有物种的绝灭,也没有新物种的产生。第 3 页 / 共 6 页2.激励国人奋发图强,使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所说的“我们的观点”是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而不是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 (1)(2) (3) 2. A二、拓展应用1.
9、工蜂虽然不能繁殖后代,但它们适于采集花粉的性状在进化上仍是有意义的。因为决定这些性状(有利变异)的基因存在于蜂王和雄蜂的基因组中,可以遗传给后代。也正是由于工蜂有这些性状,才能使蜂王获得充足的食物来繁殖后代。2.在自然界,物种绝灭的速率本来是很缓慢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绝灭的速率。现在许多濒危物种之所以濒危,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一般来说,人类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是在弥补自己对自然界的过失,不能说是干扰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从另一个角度看,自然选择所淘汰的物种并不是毫无价值,因此,不能完全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判断现有物种的存留意义。3.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可能完全隔绝,人也不可
10、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界的影响。但是,人类毕竟早已远离风餐露宿、“与狼共舞”的时代,工农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婴幼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平均寿命显著延长,来自自然界的选择压力在变小,来自人类社会内部的选择因素在增加。第 3 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问题探讨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因为它们忽视了鸡和蛋在基因组成上的一致性,也忽视了生物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这一重要观点。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定向改变的过程,以新种群与祖先种群形成生殖隔离为标志,并不是在某一时刻突
11、然有一个个体或一个生殖细胞成为一个新物种。思考与讨论 11. (1)A 配子占 60%,a 配子占 40%。(2) 子代的基因型频率:AA 占 36%,Aa 占 48%,aa 占 16%。(3) 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A 占 60%,a 占 40%。(4)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2. 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 5 个条件不可能同时都成立。例如,翅色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被天敌发现的机会就少些。3.都能。探究与实践 1第 4 页 / 共 6 页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蛾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这是因为树干变黑后,浅色个体容易被发现,被捕食的概率增加,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12、,导致其个体数减少,影响出生率。2.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体色),而不是基因型。基因型并不能在自然选择中起直接作用,因为天敌在捕食桦尺蛾时,看到的是桦尺蛾的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练习与应用 1一、概念检测1. (1) (2)(3) 2. D3. C4. C二、拓展应用1. 如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2. 如果气候等其他条件也合适,并且这个种群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该种群的个体总数会迅速增加。否则,也可能仍然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3.(1)二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依据是调查数据。(2)随着抗生素人均使用量的增加,不耐药的细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减少,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
13、频率逐年上升。(3)由于细菌繁殖很快,耐药率的上升速度也较快,因此需要加强监控。我国卫生部门建立了相关监测机制,说明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医疗机构及时通报预警信息,有利于全国各医院机构共同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新的抗生素类药物,将细菌耐药率控制在低水平。(4)提示: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抗生素。探究与实践 21.支持。因为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2.在本实验条件下,耐药菌产生的变异一般来说是有利的,有利于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变异在此环境中就是有利变异。3.将自己实验获得的数据与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4.这些做法都会促进耐药菌的产生。思考与讨论 21.由于这两个种
14、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2.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3.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作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4.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旁栏思考题最先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的植物往往是地衣,地衣的出现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练习与应用 2一、概念检测1. (1) (2) 2. D二、拓展应用1.斑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由题中所给斑马和驴的染色体数可知,其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为 53条(不是偶数),杂交后代无法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2.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看法并交流。 例如, 从科学研究角度
15、看, 这样做可以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生命的奥秘;从生命伦理角度看,狮虎杂交后代中容易出现免疫力低、天折的个体,这些个体会承受一定的痛苦,因此这种做法不宜提倡;从生物学角度看,狮和虎的自然分布区不同,狮分布在草原上,虎分布在森林里,动第 5 页 / 共 6 页物园饲养狮和虎时,应尽量提供符合它们天然分布区和习性特点的生活环境,将二者分区域饲养,以体现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第 4 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问题探讨1.理由是兰花的生殖离不开传粉昆虫。如果没有与这种兰花结构相适应的传粉昆虫(靠细长的口器获取花距底部的花蜜),这种兰花就难以完成传粉受精,这个物种也就不存在了。2.如果后来未发现这样的蛾类
16、昆虫,达尔文的推测就仅仅是一种猜想,不能被证实。当然,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不等于这样的昆虫一定不存在,因此并不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测一定是错误的。思考与讨论 1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原始海洋中。2.植物先登陆,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3.当时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4.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恐龙的绝灭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旁栏思考题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各抒己见。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 (1)(2)(3) (4)2. C二、拓展应用1.生态指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化指的是生物
17、界的历史演变;如果把进化看作由各种生物表演的一部历史剧,那么,上演这部历史剧的舞台就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生物进化的表演受舞台背景的制约,舞台背景也要与上演的内容相协调。2.假如那样,生物界纷繁复杂的现象就很难用统一的观点和理论来解释,作为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的进化观点将难以建立,生物学就不可能形成现在这样一个科学的框架体系,学习生物学将缺少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和统领。3.基本要点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的;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时,
18、如果没有修建高架桥和涵洞,就会影响动物的迁移,缩小动物觅食、繁殖等活动的范围,影响植物种子的传播,人为阻断种群中个体间的基因交流,影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生物的协同进化。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不惜耗资修建了许多高架桥和涵洞,体现了我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这一做法在其他地区也是常见的。当然,修建高架桥和涵洞的具体数量和方式,还要考虑地形、地质、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复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A2.C3.D4.B二、非选择题1.在下面的空白框和括号处填写适当的词语。第 6 页 / 共 6 页2. 不一定。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
19、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陆后,形成了许多新物种,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但是不能说这些新物种比海洋藻类的适应能力强。3. 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往往更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4.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多,相应的基因型频率较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中间体色的个体较多。5.(1)由于这两种兰花的分布区域有一定交叉,且二者能够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可以推测杂交后代由于基因重组,花色会出现与典型亲本有一定差异的情况,因此,这两种兰花的花色存在一系列过渡类型能
20、用二者在自然状态下可以杂交来解释。但是,这种解释只是一种合理的假说,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其他合理的解释,如这两种兰花的花色是数量性状,或者由于土壤条件等环境因素,使得它们本来就存在从浅到深的过渡类型。哪种解释正确,需要通过确凿的证据来验证,如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证据、基因组学证据等。(2) 有道理。二者在自然状态下可以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二者之间还未形成严格的生殖隔离,因此看作一种也是可以的。6.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作如下解释: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在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使用抗生素以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一段时间以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7.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本模块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提升,加深对遗传与进化原理的理解乃至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期待学生在综合概括遗传与进化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认识到生物的个体有生有死,但遗传信息是代代相传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并多样化的,这一过程体现了内因(遗传信息)和外因(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