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20 页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精编版(1)地理环境: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2)发展历程:国家出现:约从公元前 3500 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初步统一:公元前 3100 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强盛时期:新王国时代法老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走向灭亡:公元前 525 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3)科学文化
2、: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最为突出。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1)修建时期:从古王国时代,法老开始修建。(2)用途:是古埃及的陵墓。(3)意义: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1)国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 3500 年。(2)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 24 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1)统一:公元前 18 世纪,第六代国王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第 2 页 共 20 页(2)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
3、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2) 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 282 条, 内容十分广泛。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3)意义: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遗址有哈拉帕和摩亨佐 达
4、罗等,年代大约为公元前 23 世纪前 18 世纪。(1) 内容:第一等级:,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贱民: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2)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1)时间:公元前 6 世纪。(2)创始人:,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3)传播发展:公元前 3 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 1 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
5、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 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第 3 页 共 20 页(1)城邦出现: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2)突出特点:“。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 8400 平方千米。(3)城邦居民: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4)公民的权利及义务: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 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5)非公民的概况:非公民包括和。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6)
6、公民与非公民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1)发展概况: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2)具体内容: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 10 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主席团和主席团主席都经抽签产生。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3)局限性: 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1)结果:历经 10 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
7、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三洲。(2)评价:消极影响:东征具有,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积极意义: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第 4 页 共 20 页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 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1)建立时间: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2) 国家机构: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 300 名贵族组成的手里,两个权力相等 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 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3) 十二铜表法:时间:公元前 4
8、50 年左右。内容: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意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 和滥用。(4)对外扩张:公元前 3 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 2 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的霸主。(5)斯巴达克起义:时间:公元前 73 年。影响: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进一步衰落。(1)背景:公元前 31 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 握了最高统治实权。(2)建立:时间:公元前 27 年。人物:屋大维。(3)黄金时期:2 世纪
9、,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地中 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4)衰亡过程:4 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 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第 5 页 共 20 页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1)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周围以廊柱环绕,柱身又粗又细,雅典是典型代表。(2)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大型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和万神庙。(1)德谟克利特提
10、出了“原子论”。(2)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终生讨论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3)是一位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立法,称“”。第 6 页 共 20 页(1)建立概况:481 年由建立。(2)统治措施:克洛维皈依了,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3) 国家版图:克洛维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
11、力强大。(1)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2)影响:11 世纪,这种以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1)帝国建立:800 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2)帝国分裂:814 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 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和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1)庄园性质: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2)人员组成:和。(3)庄园土地: 自营地、份地、共用地。(1)惩罚
12、手段: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2)审判依据: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第 7 页 共 20 页(3)法庭作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1)斗争手段:常用的手段包括和。(2)斗争结果:13 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3)影响:使国王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4)局
13、限性: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1)评价: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2) 自治: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3)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完基础课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特点: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查士丁尼:527 年,查士丁尼继任为皇帝。(2) 罗马民法大全:编制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
14、,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成:2 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第 8 页 共 20 页相互矛盾的条例;: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的汇编;:指导学习法律文献;: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1)灭亡标志:1453 年,攻破,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2)帝国影响: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
15、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第 9 页 共 20 页(1)背景:6-9 世纪, 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 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即位。(2)时间:从 646 年开始。(3)内容:建立以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 由中央派官治理。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的封建国家。(1)时间:7 世纪初。(2)创立者:。(3)地点:麦加。(4)相关活动: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当地传
16、统势力的反对。622 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630 年, 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1)形成:8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其版图横跨,是当时世界上 疆域最大的帝国。(2)影响: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1)繁荣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设立“” 。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第 10 页 共 20 页(2)成就:数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 0 到 9 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和。
17、文学:。第 11 页 共 20 页(1)土地关系的变化建立:14 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2)手工业的发展形成: 13 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并逐渐转向集中的。特点: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1)背景:14 世纪中叶,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18、,一些城市出现了。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2)兴起: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3)方式: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 ,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4)性质: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5)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1)地位: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与彼特拉克、
19、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2)成就:长篇诗作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第 12 页 共 20 页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1)地位:达 芬奇多才多艺,兼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于一身,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 。(2)代表作:和。(1)背景:15、16 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2)代表作:和。(3)作品价值: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1)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
20、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2)社会根源: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宝石和黄金等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意大利人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3)直接原因:亚洲的商品经过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的层层转手,到达欧洲后,价格暴涨。15 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1)地圆学说: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2)罗盘技术: 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 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3)造船技术:欧洲的
21、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主导:发现好望角:年,其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第 13 页 共 20 页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年,其船队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 年到达印度西海岸。(2)主导:发现美洲:年,他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后来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1)概况: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年返回欧洲。(2)意义: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
22、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欧洲:欧洲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的产生和发展。对世界: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1)背景: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2)葡萄牙:殖民概况: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3)西班牙:殖民概况: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开采金银矿,
23、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1)背景:16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第 14 页 共 20 页(2)概况:1588 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殖民地,卖给当地的
24、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被称为“”。(3)影响: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1)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有“”之称。进入17 世纪,荷兰加人殖民掠夺者行列。(2)法国:17 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3)英国: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 17 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 自诩为“”。(4)殖民扩张的影响:积极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
25、国家的,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消极影响: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 15 页 共 20 页(1)背景:17 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2)法律与政治传统:英格兰曾在 1215 年颁布,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13 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1)
26、矛盾激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1628 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重申查理一世在没有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在居民家中驻军。这份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2)革命爆发: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3)建立共和国: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 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独揽大权。(1)背景: 1660 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
27、,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1688 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2)时间:1689 年。(3)内容: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国王不经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4)作用: 以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第 16 页 共 20 页形成了。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1)背景:从
28、17 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建立起 13 个殖民地。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奴。1765 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3 年,英国政府授权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2)开始标志:1775 年 4 月 19 日,枪声。(1)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 年 5 月。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为总司令。(1) 时间:年 7 月 4 日。(2)内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 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
29、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 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3)地位: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4)局限: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1)转折点:1777 年,。(2)结束:1781 年,美法联军在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3)结果:1783 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4)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第 17 页 共 20 页(1)背景: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2)时间:年。(3)人物:华盛顿。(4) 内容: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
30、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5)意义:1787 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背景:18 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2)主张: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3)范围: 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4)性质:是一场伟大的。(5)意义: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1)进程:爆发:1789 年 7 月
31、14 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制定法律:1789 年 8 月,制宪议会通过了,宣告了人权、法治、 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1 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胜利: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 年,将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进入高潮:以为首的雅各宾派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2)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第 18 页 共 20 页(1)政变夺权:1799 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2)建立帝国:1804 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3) 内
32、外措施: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联盟,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4)帝国灭亡:1812 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 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第 19 页 共 20 页(1)背景:17 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2)成就:1733 年: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
33、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3)影响: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背景: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2)概况:年,瓦特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 19 世纪 30 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3)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1)背景: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用 1000 多人。(2)最终确立:进入 19 世纪,传统的逐渐被大工
34、厂替代,最终确立。(1)火车:1825 年, 由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2)铁路:1830 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 1851 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 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3)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19 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4)工业革命的扩展:从 18 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第 20 页 共 20 页(1)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
35、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组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三个组成部分。(1)发表: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在伦敦正式 出版。(2)内容: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人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 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 义社会所取代。肯定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 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3)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 了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1)第一国际概况:建立:1864 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 “”。主要活动: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 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2) 巴黎公社概况:背景: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建立:年 3 月 18 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 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巴黎公社。结果:1871 年 5 月 28 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