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单元 水 1.1 水到哪里去了 科学概念目标 (1)在一定条件下,水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并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给出合 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 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交流:关于水,你都知道些什么 ? 新课引入,聚焦问题 生活离不开水:洗衣服、洗澡、洗菜、煮饭、泡茶 维持生命:人、动物、植物。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可以流动,有一
2、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如糖、食盐等。 冰雪融化后会变成水。 水烧开时会冒泡泡 聚焦问题:除了液态的水,水还可能有其他形态吗 ? 水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在自然界中,在不同的条件下,水以不同 的形态存在着。海洋、河流、湖泊、白雪、冰川、雨水,这些都是水。 探索:解释现象,水去哪里了 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探索: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液态的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分散到空气中,这是 一种蒸发现象。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我们看不见水蒸 气,也看不见水蒸发的过程。 探索: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 “白汽”不是水
3、蒸气,是液态的水。 辨析: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汽”是不是水蒸气? 实验1(证明液态水会蒸发成气态水): a.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用记号笔标出水的高度。 b.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杯口不盖。 c.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d.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探索:用实验证明解释 思考: 为什么要用相同量的水? 为什么要一个杯口盖薄膜,而另一个杯 口不盖薄膜?(渗透控制变量的方法) 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 现象: 盖了薄膜的杯子中的水的高度略低于标记的高度,没有盖薄膜的杯子中的水明 显低于标记的高度。 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出现。 结论
4、:杯子里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跑”到空气中去了。 实验2(证明气态水会蒸发成液态水): 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探索:用实验证明解释 现象:塑料盒内壁出现小水珠。 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变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内壁上。 研讨:水有什么特征?水蒸气有什么特征?水和水蒸 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探索:比较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 水的特征:液体,无色,透明,看得见,摸得着,没有固定的形状 ,有固定的体积 水蒸气的特征:气体,无色,透明,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 形状,没有固定的体积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无色的物质一定是透明的。( )
5、水蒸气是气体,不是水。( ) 水蒸气是白色的。( ) 蒸发现象只有在温度高的时候才发生。( ) 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征。(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湿衣服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晾干了,是一种( )现象。 A.蒸发 B.液化 C.溶解 关于发生蒸发现象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低温下不能发生 B.蒸发在温度较高的时候才会发生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水蒸气在( )情况下能液化成小水珠。 A.遇冷 B.遇热 C.任何 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近距离往玻璃上哈气,玻璃上会起“雾” B.用风扇吹干身上的汗 C.早晨植物叶上的露水 (3)
6、填空。 往碟子里倒入少量的水,把它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碟子里的水会( )(填“ 增多”或“减少”)。这是因为水变成我们看不见的( )飞散到空气中去了。这种现象叫( )现 象。 冬天的早上,我们往往会在室内窗户的玻璃上看到水珠,这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形成 的。这是水的( )(填“蒸发”或“液化”)现象。 基础达标 综合探究 (1)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湿润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的内壁上出现了小 水珠;将塑料盒口朝上放在地面上,一段时间后,内壁的水珠消失了。这期间,水发生 了哪些变化? (2)用所学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 一个暑假的中午,小莉在给花浇水的时候洒了一些水在阳台地面上。午休后,小莉发 现阳台地面上的水消失了。洒在地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夏天,在玻璃杯中倒入一杯冰冻饮料,玻璃杯外壁上很快就会有小水珠出现。这些小 水珠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