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件练习 (共9份打包).zip

相关 举报
  •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件练习 (共9份打包)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本章整合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章末检测.docx--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篇巩固提升.docx--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后篇巩固提升.docx--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docx--点击预览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低碳食品知多少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1-本章整合-2-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知识网络整合构建-3-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一、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综合思维)第一步,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第二步,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4-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第三步,分析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剧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第四步,提出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5-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例1分析某年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完成下列各题。 -6-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1)上述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污染物是()A.臭氧B.二氧化氮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2)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冬季燃煤取暖汽车尾气排放北京春季干旱冷锋活动频繁A.B.C.D.(3)为降低以上首要污染物,北京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A.限制使用私人汽车B.控制城市发展速度C.减少城市人口数量D.大力开展绿化工程-7-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解析:第(1)题,酸雨的形成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有关。第(2)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观测时段内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这是由于观测时间是在北京的冬春时节,此时气候干旱,冷锋活动频繁。第(3)题,大力开展绿化工程可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答案:(1)B(2)B(3)D-8-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二、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综合思维)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来进行分析。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9-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促进对外开放。(6)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规模。(7)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8)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10-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例2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1)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是()A.增加室内外温差B.减少病虫害C.减少水分蒸发D.减少能量损耗(2)“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下工厂”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C.天然氧吧,实现零排放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3)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春季、冬季D.秋季、冬季-12-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解析:第(1)题,草垫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第(2)题,夏季室外气温高,冬季室外气温低,楼顶花园夏季隔热,冬季保温,能减小冬夏季温差。第(3)题,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可用地源热泵供热,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利于作物生长。答案:(1)D(2)A(3)C- 1 -第五章章末检测第五章章末检测(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云南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 1/38,却拥有全国 60%以上的生物物种,其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物种正以高出正常水平的速度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据此完成 12 题。1 1.造成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为追求商业利益破坏环境地壳运动、气候变迁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储量不足A.B.C.D.2 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建设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A.B.C.D.解析第 1 题,人类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导致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第 2 题,说法过于绝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林木,相反,适当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够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更新。答案 1.C2.B“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除林区农民传统的烧荒种植外,大量棕榈树农场和其他- 2 -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是造成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两大主要原因。据此完成 34题。3 3.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林区农民烧荒种植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B.C.D.4 4.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A.B.C.D.解析第 3 题,由材料可知,林区农民烧荒种植、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造成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第 4 题,热带雨林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破坏,会使沙尘暴增加,风沙危害严重,而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不易产生风沙危害;热带雨林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盐碱化现象不明显。答案 3.A4.C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结合下图,完成 56 题。- 3 -5 5.为维护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利益,国家将其他地区的税收补贴过来,这主要体现了不同地区之间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6 6.“全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B.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C.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D.政治英明是先决条件解析第 5 题,据题干中的“为维护利益”分析可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第6 题,据材料信息可知,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这体现了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 -答案 5.A6.C岱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境内,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 400 毫米和 1200毫米,有 22 条河流汇入,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据记载,岱海面积曾达到 200 平方千米,如今仅为 78 平方千米。监测表明,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岱海降水量并无明显减少趋势,蒸发量则略有下降,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趋于减小。读岱海流域示意图,完成 79 题。7 7.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岱海蒸发量略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流域内灌溉面积的增加B.岱海湖泊面积的减小C.冬季趋于寒冷而漫长D.植被覆盖率的逐年提高8 8.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A.上游筑坝建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B.入湖河流弯曲改道,洪水宣泄不畅C.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D.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9 9.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A.拆除水库大坝,修复生态环境- 5 -B.裁弯取直河道,减少泥沙淤积C.开源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D.禁止污水排放,改善湖泊水质解析第 7 题,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岱海蒸发量略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岱海湖泊面积的减小,导致水体蒸发量下降,B 项正确;流域内灌溉面积的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是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A 项错误;气候没有明显变化,C 项错误;湖泊面积减小,植被覆盖率降低,D 项错误。第 8 题,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D 项正确;上游筑坝建水库,调节径流量季节变化,不会使水量减少,A 项错误;入湖河流弯曲改道,不可能不断改道,不是湖泊面积不断萎缩的原因,B 项错误;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湖泊变浅,水域面积会增大,C 项错误。第 9 题,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开源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C 项正确。面积减小与修建水库大坝无关,A 项错误;泥沙淤积不是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B 项错误;污水排放,影响湖泊水质,不会导致面积减小,D 项错误。答案 7.B8.D9.C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下图为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读图,完成1012 题。1010.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省级行政区是()A.桂B.粤C.苏D.新1111.图中 a、b、c、d 代表的工业,以下正确的一组是()- 6 -A.a纺织工业b印染工业B.a印染工业c食品加工C.c饲料加工d食品加工D.b纺织工业c饲料加工1212.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所有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生物质发电可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A.B.C.D.解析第 10 题,从图中产业结构可以看出,该经济模式中既有棉花种植,又有水产养殖,能够满足这个种植条件的可能是江苏省。故选 C 项。第 11 题,以棉花为原料的工业,应是纺织工业,与纺织工业有产品联系的是印染工业,因此 a 为纺织工业,b 为印染工业。畜牧养殖业的产品可以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料,c 为食品工业;而花卉加工和食品工业的下脚料可以进行饲料生产,因此 d 为饲料加工。故选 A 项。第 12 题,并非所有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生物质发电也只是为生产生活提供部分用电需求,因此说法错误。故排除 A、B、C 三项,选 D 项。答案 10.C11.A12.D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读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图(图 1)和哭泣曲线图(图 2),完成 1315 题。- 7 -图 1图 21313.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A.B.C.D.1414.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A.产品需求量大B.交通便利C.技术水平较高D.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1515.图 1 有时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如果曲线反转成开口向下,如图 2 所示,则也可以形象地称为“哭泣曲线”。“哭泣曲线”指出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摆脱此类困境最好应该()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A.B.C.D.解析第 13 题,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因此一般处于产业链中的设计和营销环节,即图中的环节。第 14 题,一般零部件制造、产品组装与测试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来说,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该环节。因此,位于产业链上该位置的城市的显著竞争优势是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第 15 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多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即制造、- 8 -组装等环节,而该环节的附加值低,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应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答案 13.C14.D15.D通过研究发现人均 GDP、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 4 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反映技术研发投入的多少。下图为中国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部分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 1618 题。注:正值表示空气质量的正向效应,负值表示负效应。1616.4 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气质量越差B.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C.人均 GDP 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D.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呈正相关1717.珠江三角洲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区域说明()A.珠江三角洲技术水平较高B.工业化速度最快C.人均 GDP 最低- 9 -D.能源以清洁能源为主1818.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与 R&D 经费占 GDP 比重相关性不同说明()A.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B.不同区域技术进步程度不同C.珠江三角洲区域出现异常影响因素D.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解析第 16 题,据图可知人均 GDP 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为正相关,人均 GDP 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人均 GDP 越高,越有利于环境保护投入,所以 C 项对,B 项错;而工业化程度高并不一定空气质量差,如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程度高,但城市空气质量较好,A 项错;图示中显示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为负相关关系,D 项错。故选 C 项。第 17 题,读图可以发现,珠江三角洲 R&D 经费占 GDP 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较大,说明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中技术研发已经进入到较高水平,工业发展水平高,且污染较少。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工业化速度快,人均 GDP 位于我国前列,单从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地区方面,无法得出工业化速度最快和人均 GDP 最低的结论,B、C 两项错;珠江三角洲能源消耗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其能源结构不是以清洁能源为主,D 项错。第 18 题,读图可以发现,无法得出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的结论,A 项错;珠江三角洲的影响因素有工业结构、技术进步程度等,无特殊影响因素,C 项错;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小和两者相关性无联系,D 项错;据图可知 R&D 经费占 GDP 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在不同区域相关性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程度对资源利用能力与效率作用不同,故选 B 项。答案 16.C17.A18.B明确与海洋权益有关的各个概念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922 题。1919.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它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海湾和()港口湖泊河流海峡A.B.C.D.- 10 -2020.沿海国家在自己的内水范围内()A.享有同自己陆上领土同样的完全主权B.只享有管辖权C.只享有对海洋资源的主权权利D.不允许外国船只进入2121.在有关海洋权益的各个概念中,其范围不超过 12 海里的有()大陆架的外部界限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A.B.C.D.2222.我国海洋国土面积广阔,与隔海相望的各国往往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提高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争议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等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后,再与其一决雌雄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A.B.C.D.解析第 19 题,湖泊和河流水域是陆地国土的组成部分。第 20 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自己的内水范围内享有同自己陆上领土同样的完全主权。第 21 题,大陆架的外部基线有两种:若自然延伸不到 200 海里的,扩展到 200 海里;若其自然延伸超过 200 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 350 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 200 海里;范围不超过 12 海里的是领海和毗连区。第 22 题,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我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是我国政府一贯的主张。答案 19.D20.A21.C22.C钓鱼岛全称为“钓鱼岛群岛”,面积约 7 万平方千米,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领土。早在明朝初期,钓鱼岛就已明确归中国所有。在地质上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 11 -岛以冲绳海槽隔开。因此,钓鱼岛既不是无主岛,也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阅读材料,完成 2325 题。2323.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维护这些岛屿的主权对我国海洋主权意义重大()A.该群岛可以发展为军事基地B.我们可以在该群岛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C.该群岛是重要的海运中转站,有利于维护、稳定周边的环境D.对于每一个海岛,都可以划分 12 海里的领海和 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2424.日本曾多次声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并进驻开发,这说明()我国和世界其他海区一样,存在海区划界及岛屿归属的争议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我国必须强化军事力量,来保卫祖国世界还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我们必须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与邻国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A.B.C.D.2525.下列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岛屿面积总共才 7 万平方千米,没有什么利用价值钓鱼岛到我国大陆的距离比到日本岛屿的距离要近我国海军的力量远不敌日本,放弃它可以争取更大的和平空间主权不论大小,寸土必争,它关乎国家安危和民族声望A.B.C.D.解析本组题以钓鱼岛为例,考查有关海洋划界问题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问题。我国海域也存在着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捍卫海疆,维护海洋权益,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答案 23.D24.D25.D- 12 -二、综合题(共 50 分)2626.(13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木材是人类主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主要取自森林资源。我国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不高的国家,由于森林资源的短缺,许多木材制品已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但其环境效益不佳。鉴于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某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1)与传统林业比较,说明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4 分)(2)指出并说明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中需要完善的环节。(3 分)(3)分析许多木材制品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2 分)(4)请就该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 分)解析第(1)题,直接获取图中信息,可看出围绕林业可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同时还能减少废弃物排放。第(2)题,注意从产业链角度分析,要延长产业链,还要利于环境保护。第(3)题,可从“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材料在生产、使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角度分析。第(4)题,可从林木品质、附加值提升,以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答案(1)高效利用森林资源,推进造纸业、家具制造业对木材进行深加工,实现森林资源的最大增值;对“三剩物”回收再利用,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推广清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森林氧吧和优美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森林环境中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推进与养殖业、种植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13 -(2)利用禽畜类粪便、植物枯枝落叶和草被植物生产沼气,解决林场生活用能问题,减少林木樵采;采伐区应划分轮采区,及时进行抚育更新,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业要把好环保关,发展绿色家具制造和造纸业,减少环境污染。(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3)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这些资源和能源大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大规模生产会导致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严重污染环境,环境效益较差。(4)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速生优质树种,缩短木材的生长周期;保护生态环境,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基础保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进“林业+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创新自主品牌,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2727.(11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7 年 11 月 24 日,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扎尕那村地处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材料二下图为扎尕那村位置示意图。(1)简述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原因。(3 分)(2)该农林牧复合系统的生态价值主要有哪些?(4 分)(3)促进该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哪些?(4 分)- 14 -解析第(1)题,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原因是其垂直地带性显著,有多种农业文化交融,地理位置偏远,区域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受外界干扰少。第(2)题,结合森林的功能分析,该农林牧复合系统的生态价值主要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第(3)题,促进该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合理发展观光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答案(1)垂直地带性显著;多种农业文化交融;开发程度低,受外界干扰少。(2)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培育良种,提高单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发展观光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828.(1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原经济区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战略地位。下图为中原经济区规划布局图。材料二继我国四大主要自由贸易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成立以来,2016 年 8 月 31日,国家决定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按区域布局划分为三个片区:洛阳片区、郑州片区、开封片区,其中郑州市按照国家和河南省要求,加快推进郑州片区建设。(1)分析郑州片区的发展优势。(6 分)(2)简要说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4 分)(3)简述促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发展的途径。(4 分)- 15 -解析本题以中原经济区发展为背景,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发展的意义及途径,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分析郑州片区的发展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地处中原,地理优势优越;为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等级高,辐射带动作用强;交通便利,处于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交会处;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础;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低廉。第(2)题,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立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可从增强对外开放的高度与深度、促进经济发展及推进相关改革发展、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分析。第(3)题,促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发展的途径可以从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加强国际合作,利用航空港优势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和国家货物集散地,以及与其他自贸区构建合作机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答案(1)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等级较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处于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发达,经济基础好,商业发达;国家政策支持;所在省地形、地势多样,气候得天独厚,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低廉,利于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建厂、加工出口,进而增强郑州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活力。(2)打造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增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高度和深度;推进河南省经济和金融改革的发展;降低产品交易成本。(3)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农产品在出口效率方面的优势;利用郑州航空港优势,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际货物集散地,发展转口贸易;与其他自贸区构建积极的合作机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92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南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鱼、虾、蟹、贝等种类丰富。南海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海底资源还包括各种金属矿产资源。南海诸岛岛礁上有绚丽的热带海岛风光。材料二南海区域图。- 16 -(1)判断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A,B。(2 分) (2)根据材料分析,南海可以开发资源、资源、资源。(3 分) (3)近期,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我国南海不断挑起事端,南海问题不断升级,结合所给的材料,分析南海争端不断的可能原因。(3 分)(4)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海的执法力度,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阐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4 分)解析根据图中等深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 为大陆架,B 为洋盆。另外,结合材料可知南海可开发的资源有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南海争端的原因主要从资源、战略位置、历史问题、大国势力干扰等方面分析。答案(1)大陆架洋盆(2)海洋生物海底矿产海洋空间(3)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历史问题;大国势力的干扰等。- 17 -(4)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1-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1-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3-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概念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2.产生原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同时,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等,又排放到环境中。-4-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1)自然资源枯竭:如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2)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5-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温馨提示: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1)自然资源枯竭是指自然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3)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6-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1)城乡差异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2)国家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问题思考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足够能力进行环境整治。-7-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全球性环境问题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还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问题思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酸性气体排放量大;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8-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判断题1.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问题都属于自然资源枯竭。()3.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4.不同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程度不一样,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5.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答案:1.2.3.4.5.-9-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选择题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下题。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解析:依据图示“违法占地”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建设占地、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答案:C-10-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下面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光化学污染C.城市光污染D.城市住房紧张解析:依据漫画可知,其反映的环境问题是雾霾问题,属于大气污染。答案:A-11-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4.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解析:第3题,由图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第4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答案:3.C4.A-12-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探究1958年8月1日,横贯中国西北的交通大动脉包兰铁路正式通车。但由于风沙肆虐,通车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有谚语说道:“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这是当时风沙弥漫、沙进人退的真实写照。由于长期流沙侵袭,风沙频频“骚扰”铁路线并掩埋铁轨,时常导致铁路停运。-13-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铁路治沙人怀着立足荒漠、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怀,在包兰铁路中卫至干塘区段的线路两侧,人工建起了一条宽800多米、长55千米的绿色长廊。现如今,人进沙退。在茫茫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包兰铁路犹如一条蜿蜒盘旋的钢铁巨龙,在满目苍翠林带的掩映下,穿沙越岭、畅通无阻地向前延伸结合材料探究:(1)谚语中提到的是哪种环境问题的表现?(2)该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提示:(1)土地荒漠化。(2)西北地区。-14-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环境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1)人口压力-15-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资源不合理利用 -16-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17-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18-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19-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画面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森林减少 B.草场退化C.土壤污染 D.沙尘暴(2)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林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臭氧层破坏A.B.C.D.-20-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读图能力和综合思维素养。解析:图中显示的是滥伐森林的行为,会导致森林减少。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答案:(1)A(2)D-21-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问题探究指狐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的土著居民认为指狐猴是“恶魔”,将给人们带来厄运,因此当地迷信的居民对指狐猴进行大肆猎杀。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结合材料探究:(1)指狐猴的濒临灭绝属于哪种环境问题?(2)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生物多样性减少。(2)人类的大肆猎杀。-22-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1.环境污染问题-23-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4-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的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及破坏,这种现象遍及全球。-25-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3.生态破坏问题 -26-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4.全球性环境问题 -27-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2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土地盐碱化D.水污染(2)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件练习 (共9份打包).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二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