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 1 章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进阶特训进阶特训1如图表示人体内淋巴液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淋巴液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D图中丙的 CO2浓度最高2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结构示意图,a、b、c 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了内环境B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C与可以相互渗透Dc 处细胞的内环境是和3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
2、致渗透压降低,增多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组织细胞C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 1/3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4下图曲线为某人进行 1 分钟全速跑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增加的乳酸是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B细胞产生的乳酸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CBC段乳酸浓度下降的原因是乳酸在血浆中被氧化分解DAC过程中血浆 pH 可维持相对稳定5第二届“武汉国际马拉松赛”在大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直接排出体外B有运动员因淋雨而赛后感冒,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C雨水可以直接通过皮肤渗
3、入人体内环境,给缺水的运动员及时补充水分D一个高素质的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不变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稳定状态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BCD7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 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 38
4、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8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 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无法判断甲、乙、 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弱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BCD9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 最终幸存
5、者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 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心肾功能衰竭是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10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 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
6、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11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_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_。(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_排出_。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系统和_系统的参与。(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_。(4)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_才能完成。(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调节网络。12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有关概念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方框内表示的内容:_;_;_。(2)在下表中填出图中所列
7、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及健康人的相应正常值。指标正常值(范围)渗透压温度酸碱度(3)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如果内环境某种成分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发生严重腹泻后,只喝水,不补充盐,_。发高烧时,_。血糖浓度过低时,_。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_ _。(4)_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细胞,而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参考解析参考解析1【答案】A【解析】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血浆和红细胞内液之间存在丙与乙的关系,所以 A 错误。2【答案】D【解析】组织
8、液、血浆和淋巴液为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由于组织细胞不断消耗氧气,故 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细胞内液;血浆和组织液间可相互渗透;c 毛细淋巴管处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3【答案】D【解析】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K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 1/3;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4【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B段乳酸增加,原因是 1 分钟全速跑,氧气供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供能而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浆中,A 正确;细胞产生的乳酸为细胞代谢产物,可经
9、组织液进入血浆,B 正确;BC段乳酸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乳酸在血浆中与缓冲物质碳酸氢钠发生反应, 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不是被氧化分解了,C 错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以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故AC过程中血浆 pH 可维持相对稳定(不是绝对不变),D 正确。故选 C。5【答案】B【解析】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内环境才能排出体外,A 错误;有运动员因淋雨而赛后感冒,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细胞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 错误;一个高素质的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D 错误。6【答案】B【解析】内环境稳态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
10、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错误。7【答案】B【解析】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无法排出,含量偏高,A 正确;体温维持在 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升高的过程中,可能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 错误;根据题干信息, “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 ,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C 正确;根据题干信息, “排尿量减少” ,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多,则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
11、者尿量增加,D 正确。故选 B。8【答案】A【解析】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稳定了, 故其调节能力次之, 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时,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9【答案】D【解析】肌红素、钾等物质的释放以及缺水等都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缺水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伤者在移开重物被救出后,肌肉没有了外力压迫,死细胞释放大量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严重破坏了内环境的稳态, 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在移开重物前, 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
12、随尿液排出,可防范此现象。10【答案】B【解析】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当内环境中的成分发生变化时,表明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可能出现了问题。本题中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 当转氨酶的量增多时, 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所以 B 项正确。11【答案】(1)消化食物残渣(2)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呼吸循环(3)水、无机盐、尿素等(4)内环境(5)神经体液免疫【解析】细胞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直接参与完成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桥梁。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还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才能正常进行。
13、12【答案】(1)免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位置可颠倒)(2)指标正常值(范围)渗透压约为 770 kPa(37 时)温度37 左右酸碱度血浆 pH 为 7.357.45(3)内环境渗透压变小,细胞吸水膨胀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出现低血糖症状会出现抽搐现象,严重时影响骨骼发育(4)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解析】(1)图中代表着人体内环境的调节机制,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分别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2)(3)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 温度和酸碱度, 它们的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保障。严重腹泻时,会在失水的同时带走一部分盐,若只补充水分会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发高烧时,体温超过酶的最适温度,会使细胞代谢紊乱;血糖浓度过低,引起低血糖症状;血液中钙含量过低,会影响骨骼发育,并有抽搐现象。(4)绝大多数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必须借助于内环境, 参与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