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4377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单元综合检测(四)单元综合检测(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A、B 卷)A 卷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为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A废除丞相B设立殿阁大学士C设立南书房D设立军机处解析:选 B材料中的现象是由于废除丞相制度而造成的,故排除 A 项;材料中的诗句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为此,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 B 项正确;清朝康熙帝设立南书房,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排除 C、D

2、两项。2下图是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据此图可得明朝()A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B宦官专权问题突出C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凸显D内阁首辅限制着皇权膨胀解析:选 A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内阁首辅和司礼监大太监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力制衡,说明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故 A 项正确;该示意图反映的是内阁与司礼监之间的政治关系,不是宦官专权问题,排除 B 项;该示意图反映的这一体制维护明朝统治,不是体现其弊端,排除 C 项;D 项从图示无法得知,排除 D 项。3“生我兮父母,长我兮疆土,我生不逢时兮,疆土多遭倭寇侵辱,救我再生兮,就是戚继光。”该诗歌主要颂扬了戚继光()A平定了准噶尔叛乱B平息了东南沿海

3、的倭寇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解析:选 B依据题干信息“倭寇”“戚继光”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B 项符合题意;平定了准噶尔叛乱、打败了沙俄侵略军是在清朝,故 A、D 两项错误;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故 C 项错误。4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金钱至上的社会风尚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2 -C民营丝织业的兴盛D弃农经商现象十分严重解析:选 C依据材料中“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可知反映的是明朝中期,民营丝织业的兴盛,故答案为 C 项,B

4、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金钱至上的社会风尚和弃农经商现象,A、D 两项排除。5在阳明年谱中记载,徐言问(阳明)道体无恙。阳明曰:“病势危亟,所未死者,元气耳。”这反映出王阳明()A重视精神的作用B偏好道家学说C无视生命D主张天人感应解析:选 A“未死者,元气耳”意在强调精神、意念的作用,即材料反映出王阳明重视精神的作用,故选 A 项;王阳明是儒家代表,不会偏好道家学说,B 项排除;材料并没有明确表述王阳明无视生命,C 项排除;主张天人感应的是董仲舒,D 项排除。6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作物相关记述稗“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岁。”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芋“可以救饥馑,度凶年。”

5、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A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B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C认为水稻不足以度荒D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解析:选 B材料是农政全书对一些粮食作物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上看,强调的是三种作物对灾荒之年的预防效能,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水利的重要性,故 A、D 两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水稻与备荒之间的关系,故 C 项排除。7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闯王受欢迎的原因是()A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B军纪严明C严禁掠夺D不许妄杀百姓解析: 选 A从题干“闯王来时不纳粮”可以看出闯王受欢迎的原

6、因是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故选 A 项。B、C、D 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均排除。8“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3 -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解析:选 A材料信息说明军机处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故 A 项正确;清代军机处仅仅是皇帝的策问机构,不是决策机关,这种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B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军机处组织严密,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是军机处的特点之一,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C 项错误;军机处和六部各有执掌,不能说

7、军机处的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故 D项错误。9 清史稿评价康熙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下列表述符合该评价的是()A平三藩,开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驱除荷兰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C设置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D通过对蒙藏民族首领的册封、结盟以维护边疆稳定解析:选 D开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是秦始皇,排除 A 项;驱除荷兰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排除 B 项;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排除 C 项;康熙帝在位期间,通过对蒙藏民族首领的册封、结盟,来维护边疆稳定,巩固了国家统一,故答案为 D 项。10清朝时,政府的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蒙文、托忒文、帕尔西文、藏文等诸多民族语言

8、。此举旨在()A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B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C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D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解析:选 A据材料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诸多民族语言,此举旨在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选 A 项正确;清朝时还没有民族平等的思想,B 项排除;C 项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融合的问题,D 项排除。11下面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解析:选 D清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北至西伯利亚,西北至中亚的巴勒喀什池以西,西跨葱岭,西南至喜马拉雅山脉,南至南海诸岛,东南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东至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故 D 项正确。12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

9、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 4 -军”。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重商主义D“海禁”政策解析:选 D重农抑商与材料无关,A 项排除;工商皆本的政策不符合材料内容,B 项排除;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采取的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C 项排除;材料限制官民出海,体现的是“海禁”政策,D 项符合题意。13下表反映的是两汉到清中叶中国人均耕地(市亩)和亩产量(市斤)的变化情况。表中亩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两汉唐宋清中叶人均耕地9.677.965.53.3亩产量110125183296A.农业生产工具的持续创新B农业高产作物的大批引进C精耕细作生产的不断完善

10、D土地开垦量的大幅度增长解析:选 C粮食亩产量的提高体现了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这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C 项正确;自唐朝后,农业生产工具创新较少,排除 A 项;农业高产作物引进于明中后期,这不能说明以前亩产量的提高,排除 B 项;土地开垦只能增加土地面积,并不能提高单位亩产量,排除 D 项。14某作品以近百年的战争为题材,“在民间起着历史教科书的作用,甚至起着道德、行为规范的作用,对明清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影响至深”。这部作品是()A 三国志通俗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解析:选 A由材料“作品以近百年的战争为题材”可知,只有 A 项符合题意; 水浒传未有百年之说,排

11、除 B 项; 西游记为神话小说,排除 C 项; 红楼梦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15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辙骤然哄去”。这说明()A文字狱造成文化界百花凋零B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C秦声、罗、弋艺术价值更高D北京百姓艺术欣赏品位较低解析:选 B从材料来看,百姓对昆曲是不喜欢的,他们喜欢的是秦声等其他乐曲,说明昆曲逐渐脱离了群众,故选 B 项。- 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6 题 15 分,第 17 题 15 分,共 30 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

12、,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期职位基本职权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丞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代雍正年间及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定、传达皇帝旨意,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

13、环。(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 分)(2)请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9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丞相的命运可知,历史上丞相位高权重,与皇权的矛盾冲突非常尖锐。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丞相严重威胁到专制皇权的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朝废除丞相后设立内阁辅政,到清朝又增设军机处辅政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并进一步发展到顶峰等方面分析。答案:(1)问题:丞相位高权重,皇权与相权矛盾冲突尖锐。根本原因:丞相制

14、度已经成为加强皇权专制的阻碍。(2)明朝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并发展到顶峰。17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新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票号开始兴起。因票号多为山西人开设,又被称为“山西票号”。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 6 -摘编自王夷典日

15、升昌票号材料二(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四(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票号创立的背景。(3 分)(2)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4 分)(3)材料四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

16、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的因素有哪些?(8 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商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可以得出现银交易的不便,且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第(2)问,由材料二“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由材料三“农暇之时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知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所以两者本质不同。 第(3)问第一小问, 由材料“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可得出规模大,采取雇佣工人劳动;由材料“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

17、五艘”可以得出分工细。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现银交易的不便。(2)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材料二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3)特点: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B 卷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1“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18、”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政务B参与决策- 7 -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解析:选 A明太祖废除丞相大权独揽后,“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感觉“负担”过重“无法承担”,需要“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去协助他处理“无法承担”的工作,但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所以“中级官员”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故答案为 A 项。2 明史讲义中记载:“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化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解析:选 B宦官专权的

19、原因是明朝废丞相之后的皇权加强,故皇权旁落不正确,故 A 项错误;明朝废丞相之后设置了顾问机构内阁也增设了司礼监,为此宦官地位上升,士大夫与之结交,故 B 项正确;内阁只是顾问机构而非权力中枢,故 C 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与权分六部无关,故 D 项错误。3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凡故杀他人马牛,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这些法律规定反映出当时()A小农经济出现衰退现象B政府严格控制民间经济活动C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D民间屠宰耕牛现象普遍解析:选 C材料反映了明朝法律对屠宰耕牛的行为实施严惩。从侧面体现了耕牛对当时社会的重要作用

20、,表明明朝时期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是铁犁牛耕技术,说明农用动力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故答案为 C 项。A、B、D 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从反映,排除。4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年间,尽管冀鲁豫三省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垦,但三省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 30%,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 4 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 12 亩降至仅3 亩。“冀鲁豫三省”的这一状况()A促使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B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C导致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D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解析:选 D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是指土地兼并,与题目无关,故 A 项错误;农业生产商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 B 项错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

21、引进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 C 项错误;冀鲁豫三省人地矛盾突出,在传统耕作模式里,只要有充足的人力则不需要技术的革新就能完成土地的耕种,故 D 项正确。- 8 -5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解析: 选 D明朝政府并不是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也推行“海禁”政策, 故 A

22、项错误;郑和下西洋不是以经济目的为主,没有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故 B 项错误;朝贡贸易的特点是“厚往薄来”,没有促进明朝的经济发展,故 C 项错误;材料“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说明当时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故 D 项正确。6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解析:选 CA 项中“文化钳制”只是其

23、学说不完整的文化因素,故 A 项错误;李贽有决心和勇气去改造,故 B 项错误;李贽的学说缺乏完整性,“破坏性强,建设性弱”的特点是时代的产物,故 C 项正确;李贽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心学的思想,故 D 项错误。7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第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B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D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解析:选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还在进行反清斗争,不能说两次移民高潮

24、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经商、闭关锁国等内容,故 B 项错误;两次移民高潮,有利于加强大陆与台湾的交流,故 C 项正确;台湾被清朝收复不涉及西方殖民势力问题,故 D 项错误。81787 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 9 -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A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B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D“华夷之辨”的观念消失解析:选 B材料反映的是乾隆帝对西藏的态度,不是对大臣的思想控制,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家中

25、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可知当时乾隆帝强调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归中国管辖,不能与外国相比,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以俄罗斯作为对照,不是处理中俄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是明确不能以“华夷”观念对待西藏,不是说这一观念的消失,故 D 项错误。9乾隆帝即位后,历时 10 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B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C使科举制

26、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D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解析:选 A清乾隆年间,整理文化典籍的同时销毁不利于专制统治的“反动”书籍,主要目的是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故 A 项正确; 四库全书属于文化典籍汇编,不能推动文化中心的转移,故 B 项错误; 四库全书编撰与科举制没有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D 项不是编撰的本质意图,排除。10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古代的隋唐宋时期“外向”“开放”,带“竞争性”,而明清时期则“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这一变化的出现直接源于()A自然经济的影响B政府政策的变化C君主专制的加强D殖民势力的东来解析:选 B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A

27、 项错误;隋唐宋时期,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可见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这一变化的出现,故 B 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调整的是君臣关系,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C 项错误;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与自身因素有关,殖民势力的东来不是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D 项错误。11.如图是清代康雍时期用于外销的“青花西洋宫苑盆景高奘大盖罐”,整个大罐表面被分割成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六边形,其中一半罐身在六边形内描绘了类似哥特式教堂的西洋宫苑建筑。这说明当时()- 10 -A青花瓷开始进入西方世界B市场需求影响瓷器的生产C中西贸易仍采取传统形式D中国瓷器浸染了儒家思想解析:选

28、B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青花瓷“开始”进入西方世界的时间,故 A 项排除;用于外销的青花瓷描绘了类似哥特式教堂的西洋宫苑建筑,这体现了适应西方市场需求的特点,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西贸易形式,故 C 项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中国瓷器浸染了儒家思想,而是说明适应西方市场需求,故 D 项排除。12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 ,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体,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D古典文

29、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解析:选 D皇帝好恶不可能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故 A 项错误; 红楼梦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学家的使命,故 C 项错误; 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说明红楼梦在民间极受欢迎,即红楼梦是世俗化的文学,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12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24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

30、跪着。材料二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断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下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摘编自祝

31、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11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并结合唐、 明、 清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8 分)(2)根据材料二, 分析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变化的原因。(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由“皇帝起立,赐丞相座”到“站着”再到“跪着”,表明皇帝与丞相间礼仪关系的变化,由坐到站再到跪;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相权不断削弱,实质上反映的是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从秦汉到宋明皇帝行使君主权力由很少受限逐步发展到受道德、制度等因素的制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

32、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经验、主流意识、体制完备等角度分析。答案:(1)现象:丞相上朝的礼仪变化:坐站跪。实质: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说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皇权进一步加强。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变化:君主行使权力从很少受制约到受道德和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原因:先代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的制约;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

33、村业,头白不出门。摘自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摘编自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三15001800 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摘编自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摘自清世宗实录(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

34、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 分)- 12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有何反映?(6 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分析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其基本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应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可知是商帮出现;据材料三“15001800 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可知是工商业市镇兴起。第二小问,结合所学

35、知识可知,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出现了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和工商皆本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是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可知是重农抑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有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内的消极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对外的消极影响是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答案:(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2)状况: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兴起。反映:出现了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工商皆本思想;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消极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