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选择题1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攬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
2、命之法官组织之”。约法的这些规定A标志着清王朝的灭亡B铲除了君主专制思想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推进了中国民主化进程3宣统三年(1911 年)冬,杂技艺术家朱连奎与美利公司合拍了纪录片武汉战争 ,记录了武昌起义新军占领汉口、汉阳的场景。意大利侨民阿劳罗拍摄了强行剪辫 ,记录了辛亥革命时期移风易俗的细节。这些影片A促进了民众的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B提升了国产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技术C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D增进了民众对国家政治变局的认识41906 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说:“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清政府穷凶极恶,
3、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这反映出孙中山A明确了革命的发展方向B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性C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D诠释了三民主义的内涵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没有使中国社会发生质的变化,但却导致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观念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发生了量的变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引发了政治制度变化B促使了社会习俗变迁C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D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6“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此比喻民众,知辛亥革命之不足。”鲁迅这段话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A革命党人脱离群众B革命缺乏物质保障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民众缺乏革命觉悟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有人这样
4、评价:“因人设法,盖有不得已之苦衷在也。”这一认识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A对责任内阁制青睐有加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C为维护民主而艰难抉择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8 下图为鲁迅等人设计并于 1913 年 2 月正式使用的民国政府“十二章国徽”, 又称“嘉禾国徽”。图案基于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设计来源于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据此判断,“十二章国徽”的设计和使用A反映了社会转型仍然受到传统文化影响B制约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的实现C体现了追求民主共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体现了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的观念9蔡元培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当时的普遍心理言统一,言集权,言强有力政府
5、。于是为野心家所利用,而演出总统制,又由总统制而演出帝制。”这一言论可用于说明近代中国A民主影响的深远性B宪政运动失败的偶然性C社会转型的曲折性D颁布临时约法的必要性10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书中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邹容在 革命军 中写道: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这些“革命”的术语应该来源于A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B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C西方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思想D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思想11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失败,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若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下列理由成立的是没有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没有
6、完成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开创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ABCD12话剧茶馆中的秦二爷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他的企业也最为红火。出现这种现象的外部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C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D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是A先进的技术保障B稳定的国内环境C外资的大量涌入D政府的政策支持14帝制破除之后,虽有军阀专政,但他们仍混战政争不已,专制控制
7、大大减弱,社会十分混乱,这种缺乏控制中心、大分化、大重组的社会状态为各种新思想、新观点的出现和争鸣提供了空间。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A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B军阀割据混战的遗存C传统文化发展的结果D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151915 年,陈独秀在杂志上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据此他主张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C“兼容并包”D民主、科学1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现金贵银贱的现象,19131915 年,伦敦银价下降了 14%,造成白银购买力的大幅度下降,也就使中国货币对外汇贬值。加上战时海运运费骤增,这就使进口货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十分高昂。
8、由此可知,一战客观上A推动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B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C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D直接开启了法币改革的序幕17胡适在 1918 年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由此可见,他主张A推进文学形式的创新B注重新旧文学的结合C文学应突出工农力量D对思想启蒙进行反思181915 年中国人民掀起了“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人们原以为这一运动能够有效地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但在 191
9、91925 年的六年时间里,日本对华出口的棉织品、糖、纸、面粉等商品输出额却屡创新高。据此可知,近代中国A深受日本的侵略之苦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C民族工业的畸形发展D轻工生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9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符合“现在”这一时期思潮的是A自强和求富B民主共和C民主和科学D新三民主义201921 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要有自动精神、自治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 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
10、这样误会下去, 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这表明陈独秀A主张彻底清除儒家文化传统B已经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C认为西方文化扰乱社会秩序D放弃了对民主、科学的追求二材料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某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部分)摘编自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材料二民国时期一则国产欧式女鞋的宣传广告注释:图中的女鞋广告语为先生早起出讲堂,第一注意学生装。你们全身所服用,是否国货抑外洋。一生敬谨答教师,专用国货已多时。学生所穿的靴鞋,买于陈嘉庚公司。(陈嘉庚是民国时期著名民族资本家)先生闻言大欢喜,更望诸生都如此。诸生一一齐点头,爱国须用国货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物价的变动趋
11、势和变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广告所倡导的消费观念并分析其影响。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详解】中共中央认为辛亥革命“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 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由此可知,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的反帝反封建内涵,故 B 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任务,故 A 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 C 错误;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故 D 错误。2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约法的颁布促进了我国民主法治的发展,故选 D;清帝退位标志着清王朝的灭亡,排除 A;君主专制思想并未铲除,只是从法律层面废除了君主专制,排除 B
12、;这是一部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排除 C。3C【详解】材料中武汉战争 、 强行剪辫等影片既是文艺作品,有艺术价值,又从不同方面描述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场景, 虽然不完全是真实的历史但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辛亥革命, 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 项符合题意;A 项“知识水平大幅提高”的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材料主旨与升了国产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技术无关, 排除 B; 材料有利于观看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而不是整个民众对国家政局的认识,D 项表示片面,故不符合题意。4B【详解】孙中山认为满族对中国的统治属于民族压迫, 因此主张通过推翻清政府来实现汉族主权的独立,这是一种相对狭隘的大汉族主义,B 正确;孙中山的主张
13、中并未明确革命的方向,排除A;题干中的思考缺乏理性,排除 C;材料只涉及民族主义,排除 D。5C【详解】材料观点表达的核心是辛亥革命导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故 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都某一方面的具体变化, 不是材料观点强调的重点, 故排除; 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但这不是材料观点强调的问题,故 D 项错误。6A【详解】鲁迅认为革命党人视民众辛亥革命为“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A 正确;B、C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所站的是革命党人而非民众的角度,D 项不准确。7C【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和“因人设法,盖有不得已之苦衷在也”并结合
14、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由内阁总理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这属于为维护民主而做出的艰难抉择,所以 C 正确;根据材料“因人设法,盖有不得已之苦衷在也”可知,实行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并不是“对责任内阁制青睐有加”, 所以 A 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 B 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所以 D错误。8A【详解】据材料“图案基于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设计来源于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可知,民国政府“十二章国徽”设计理念受古代礼服花纹和“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的影响,反映了社
15、会转型仍然受到传统文化影响,故选 A;材料只是涉及民国政府的“国徽”设计理念的来源,未体现“制约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的实现”,B 错误;材料未涉及“群众基础”、“民主科学”等内容,C、D 排除。9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被野心家所利用,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曲折性,所以 C 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民主的影响,只是阐述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曲折性,所以 A 错误;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实力不够强大,宪政运动失败是必然的,所以 B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野心家所利用,“颁布临时约法的必要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 D 错误。10B【详解】据所学可知,20
16、 世纪初,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还创办了国民报 游学译编等进步报刊,大力宣传革命思想,章炳麟、陈天华、邹容登上著名的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故 B 正确;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是反帝反封建,而材料主要是反清政府,故 A 不符题意;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与“文艺复兴”没有关系,C 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 1915 年兴起的,故 D 与题意无关。11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说法可从革命的任务、社会性质变化、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等角度进行分析
17、即可,因此正确,C 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错误,AB 排除;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错误,D 排除。故选 C。12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 正确;ABC 均属于内部原因,排除。故选 D。13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其原因主要有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鼓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属于政府政策的支持,D 项正确;当时没有先进的技术,排除 A;国内环境并不稳定,排除 B;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排除 C。14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军
18、阀混战时期,国家控制力下降,为为各种新思想、新观点的出现和争鸣提供了空间,由此说明新文化运动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A 正确;B 错在“遗存”,排除;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排除 C;新文化运动出现是必然和偶然的结果,排除 D。15D【详解】材料反映了 1915 年陈独秀倡导青年人要摆脱奴性、 脱离蒙昧, 结合所学可知, 陈独秀在 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选 D;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排除 A;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排除 B;“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期提出的办学方针,故排除 C。16C【详解
19、】根据题干信息, 进口商品昂贵的价格削弱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货币对外汇贬值也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这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故 C 项正确;1895 年,威海卫战役中国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A 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利,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B 项错误;法币改革始于 20 世纪3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17D【详解】根据“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 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 一切家庭惨变, 婚姻痛苦, 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
20、学的材料”可得出胡适认为现在的文学创造和思想启蒙过程中并没有把人民大众纳入其范围, 因此他的主张是对思想启蒙进行的反思, D 项正确;材料与文学形式无关,排除 A;材料没有说要加强新旧间的结合,排除 B;材料中除了工人农民外,还有小商贩,人力车夫等,故 C 项错误。18D【详解】中国人民掀起了“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日本的经济侵略,但日本对华出口的棉织品、糖、纸、面粉等商品输出额却屡创新高,说明我国轻工生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故选 D;材料反映日本的经济侵略,A 项夸大了日本商品输出的影响,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不断高涨”,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整体发展情况,不能体现
21、“畸形发展”,排除 C。19C【详解】根据“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 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 现在是文化的觉悟, 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可得出其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学习西方的器物、 制度与思想文化, 其中思想文化是指开展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C 正确;A 项洋务运动的内容,排除 A;BC 项是制度方面的内容,排除。20B【详解】根据材料“陈独秀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要有自动精神、自治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可见陈独秀在反思新文化运动,故B 正确;材料是陈独秀的反思,并
22、不是主张彻底清除儒家文化传统,故 A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西方文化的评价,故 C 错误;材料与放弃民主、科学无关,故 D 错误。二材料题1 (1)趋势:16611724 年呈下降趋势。原因:耕地面积逐渐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推广种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趋势:17241820 年呈上升趋势。原因:人口快速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商品经济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2)消费观念: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影响:激发民族意识,推动爱国运动发展;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一中提供的数据可知,16611724 年该地区物价呈
23、下降趋势。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人口和耕地数量的变化可知,这一时期,耕地面积逐渐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即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的种植得到推广,粮食产量增多,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等,导致米价等物价呈现下降趋势。趋势: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可知,17241820 年我国物价呈上升趋势。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显示的数据变化可知,这一时期人口快速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时期物价上涨的因素还包括,商品经济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2)消费观念:根据材料二中“专用国货已多时”“爱国须用国货起”可知,该广告倡导的消费观念为,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思想观念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提倡国货的广告,有利于激发民族意识,推动爱国运动发展,使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