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化脓性脑脓肿 为化脓性细菌进入脑组织所引起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进一步导致脓肿形成 耳源性多在颞叶、小脑;血源性多见于幕上,常为多发; 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症状和局部神经损害症状病理: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脑炎期:白细胞渗出和白质水肿为主 化脓期:单个或多中心坏死液化形成脓腔,之间由未完全坏死的脑组织形成分隔,周围有规则的炎性肉芽组织。 包膜形成期:由炎性肉芽组织和增生的神经胶质形成完整的脓壁,中央为液态或固态脓液。一般2-3周形成 CT 诊断 急性脑炎期: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有占位效应,增强一般无强化 脓肿形成期:平扫脓肿壁为等密度,脓腔内为低密度
2、,周围水肿为低密度 增强扫描:脓肿壁强化明显,具有完整、光滑、均匀、薄壁等特点。左侧额叶化脓性脑脓肿右侧顶叶化脓性脑脓肿MRI 诊断 急性脑炎期:v MRI平扫见脑实质内不规则形片状异常信号影,边界模糊不清,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v 增强扫描病变区不强化。有时也可呈不规则片状强化v 有明显的占位效应MRI 诊断脓肿形成期: 在T1WI上脓肿为低信号,周围水肿呈低信号,两者之间可见等信号脓壁,呈圆形或类圆形,环厚度均匀(约5mm左右)。 在T2WI上脓肿和周围水肿呈为高信号,两者之间可见等或低信号脓壁 增强扫描脓壁呈规则环形强化,脓肿中心不强化。T1WIT2WI左侧额叶脑脓肿T1
3、WIT2WI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诊断主要靠CT与MRI,急期脑炎期表现类似脑水肿,诊断需结合临床。 脓肿形成后,可清楚显示脓腔、脓肿壁及周围水肿,增强扫描可见脓肿壁环形强化、壁均匀,光滑。 鉴别诊断 单发脑脓肿需与星形细胞瘤、脑内血肿吸收期鉴别; 多发脑脓肿需与脑转移瘤鉴别。 主要鉴别点是强化环的完整、均匀及光滑,而肿瘤强化环多不完整,厚薄不均并有瘤结节。 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星形细胞瘤脑脓肿 颅内结核是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它部位结核,经血行播散而引起,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年。 可以是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或结核性脑脓肿,也可合并存在颅内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主要影响软脑膜,软脑膜增厚或形成结核
4、结节,以鞍上池明显。 脑结核瘤为结核杆菌在脑部引起的慢性肉芽肿,常位于血运丰富的皮质内,结节中间有干酪坏死物质,少数有钙化。 结核性脑脓肿很少见。CT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平扫蛛网膜下腔密度升高, 后期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可见形态不 规则的明显强化(类似出血)。 脑结核瘤:平扫为等密度、高密度或混合密 度的结节,有时结节内有钙化。增强后有明 显强化。 颅内结核 MRI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部各池结构分辨不清。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稍高。Gd-DTPA增强显示异常强化。 结核瘤T1WI信号低,T2WI多数信号不均匀,包膜信号可低可高。 钙化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常伴有交通
5、性脑积水。 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脑实质结核诊断、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像表现与其他病菌引起的脑膜炎表现相似,必须结合临床才能作出定性诊断 脑底池钙化斑的出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结核瘤的定性诊断困难,同样必须结合临床。50的病人可无结核病史,与颅内原发瘤及转移瘤等鉴别困难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15%)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60%-75%)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15%) 转移瘤 /淋巴瘤室管膜瘤临床与病理 约占髓内肿瘤60%,起源于中央管室管膜细胞或马尾终丝的室管膜残留 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 易囊变、常继发空洞:多位于肿瘤
6、上下方 30-70岁,肿瘤大 CT :脊髓膨大,密度减低,囊变区更低;椎管扩大;肿瘤实质部分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MRI:脊髓呈梭形增大,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伴有囊变、坏死及出血时信号不均匀;部分瘤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星形细胞瘤临床与病理 占髓内肿瘤30% 颈胸段最常见,儿童可累及全脊髓 38%可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儿童最常见 CT :脊髓增粗,呈等、低密度,囊变区更低密度;增强肿瘤实质轻度强化;蛛网膜下腔狭窄 MRI:脊髓增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伴有囊变、坏死及出血时信号不均匀;部分瘤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星形细胞瘤强化常低于室管膜瘤;肿瘤为非中心性,
7、多位于脊髓后部。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 诊断、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在于前者多见于儿童,以颈、胸段最为常见,马尾终丝少见,其累及范围较大。而室管膜瘤范围相对局限,并伴广泛的囊肿。 髓外硬膜下肿瘤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29,起源于神经鞘膜的Schwann细胞。 神经纤维瘤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含有纤维组织成分。 CT表现 肿瘤常呈圆形实质性肿块,密度较脊髓略高,脊髓受压移位。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常呈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 肿瘤易向椎间孔方向生长,致椎间孔扩大,骨窗像可见椎弓根骨质吸收破坏,椎管扩大。 颈24平面神经鞘瘤
8、 颈2-3平面神经纤维瘤 MRI 表现 肿瘤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常较局限,脊髓受压移位,肿瘤同侧蛛网膜下腔扩大。 T1WI上肿瘤呈略低于或等于脊髓信号,T2WI上肿瘤呈高信号;伴囊变坏死时其内信号不均。 Gd-DTPA增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边界更加清楚锐利,与脊髓分界清楚。 能清晰观察到肿瘤穿出神经孔的方向和哑铃状肿瘤全貌。 神经鞘瘤MR表现横断面L5层面神经鞘瘤 脊膜瘤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25,起源于蛛网膜细胞,70以上发生在胸段,颈段次之(20),腰骶段极少。绝大多数肿瘤生长于髓外硬膜下,少数可长入硬膜外,大多数呈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肿瘤基底较宽,与硬脊膜粘连较紧,肿瘤压迫脊髓使之
9、移位、变形。 临床上2/3以上发生于中年,高峰在3050岁之间,女性略多。脊膜瘤CT 表现 肿瘤多为实质性,椭圆形或圆形,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有完整包膜,部分在瘤体内可见到不规则钙化。 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强化。 腰35平面脊膜瘤,男性,84岁 MRI 表现 类圆形,宽基底附着于硬脊膜上,范围局限,很少超过两个椎体节段,脊髓受压移位。 T1WI上肿瘤呈等信号,少数呈低于脊髓信号,在T2WI上肿瘤信号多有轻度增高。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中度、明显均匀强化,有时可见脊膜尾征,与脊髓界限清楚。 胸5平面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脊膜瘤 诊断、鉴别诊断 MRI是椎管内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可区分脊髓内、髓外硬
10、膜内及硬膜外肿瘤。脊膜瘤与神经鞘瘤均具有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共同表现,容易混淆。神经鞘瘤常有相应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吸收破坏等骨质结构改变,常穿过椎间孔向硬膜外发展,呈典型的哑铃状外观。脊膜瘤钙化出现率高,很少引起神经孔扩大,哑铃型肿瘤明显少于神经鞘瘤。 脊髓增粗,病变范围大。 脊髓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继发脊髓空洞。 常轻、中度强化。 脊髓受压,向健侧移位。 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健侧狭窄。 病变范围局限,边界清晰。 常明显强化。髓内肿瘤与髓外硬膜内肿瘤鉴别脊髓损伤 为联合性损伤,椎体脱位、碎骨片后移、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或断裂,硬膜外血肿等造成对脊髓的压迫,引起脊髓水肿、出血甚至横断 脊髓损伤包
11、括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横断。 X线平片,虽能清楚观察骨折、脱位情况,但不能显示损伤脊髓内部及周围软组织情况 CT显示椎体或附件骨折敏感性高于MRI,但对硬膜外血肿、脊髓挫伤和横断等软组织损伤不敏感 MRI矢状面可清楚显示椎体序列、脱位、椎体骨折碎片与脊髓的关系及脊髓内部情况,是唯一能直接评价脊髓损伤范围和程度的影像学技术。MRI表现 脊髓震荡多无阳性发现。 脊髓挫裂伤见脊髓外形膨大,信号不均,T1WI上呈低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合并出血时,急性期T1WI可正常,而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颈段脊髓损伤比较影像学 根据明显的外伤史和典型的X线、CT
12、和MRI表现,脊髓损伤不难诊断。显示骨折和碎骨片位置X线和CT优于MRI,而显示脊髓受压、脊髓损伤和椎管内出血方面MRI明显优于CT。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髓内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脊髓空洞症广义上包括脊髓内囊腔形成及脊髓中央管扩张积水。前者洞壁由胶质细胞和纤维组成,后者由室管膜细胞构成。 颈髓及上胸段最易受累,有时可涉及延髓、下胸髓甚至达脊髓全长MRI表现 矢状面在T1WI上表现为脊髓中央低信号的管状扩张,在T2WI上空洞内液体呈高信号 。 横断面上空洞多呈圆形,边缘清楚光滑。 静脉注射Gd-DTPA后,脊髓空洞无明显强化。 脊髓增粗,其内见条状或串珠状水样异常信号影 比较影像学 MRI为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空洞大小及范围。 小结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