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48183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3.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4课中中国国历历代代变变法法和和改改革革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新中国成来的重要改革战国商鞅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戊戌维新变法清末新政过渡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新时期明朝张居正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民国时期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背景立封建促融合固封建(1)经济铁器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兼并战争,各诸侯国为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2)政治(3)文化士阶层壮大百家争鸣,思想解放(一)春秋战国时期2.代表: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领域领域改革措施改革措施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

2、励军功经济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政治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推行了什伍连坐制度3.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是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立封建促融合固封建3. 3.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

3、国商鞅变法(1 1)内容)内容 (2 2)商鞅变法结果:)商鞅变法结果:(1 1)商鞅变法沉重打击旧贵族,发展地主经济,增强国力,同时壮大军事)商鞅变法沉重打击旧贵族,发展地主经济,增强国力,同时壮大军事力量,稳定统治秩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力量,稳定统治秩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基础,许多制度为后世沿用许多制度为后世沿用,产

4、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3 3)消极影响:)消极影响: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1)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看商鞅变法与封建制确立的关系打击旧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旧贵族,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强国力发展封建经济,增强国力 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商鞅变法商鞅变法(2)从商鞅的结局看对变法结果的认识新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遭到了旧

5、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告谋反,结果被车裂而死。车裂是古代的一种非常残忍的死刑,就是把人的四肢和头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让马车向不同的方向奔跑,撕裂人的肢体。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课堂探究】【课堂探究】商鞅变法成功了吗?思考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尽管如此,商鞅变法的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深入民心,在秦国得以延续,故“商鞅虽死,秦法未亡”。锁定历史时

6、空秦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隋唐221BC221BC220AD220AD589AD589AD 分裂割据、战乱不断、民族交融、走向统一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内迁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内迁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前秦短暂统一前秦短暂统一北魏北魏439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年重新统一北方前期:冯太后主持,创立新制后期:孝文帝主持孝文帝主持 , 推进汉化,民族融合。推进汉化,民族融合。固封建立封建促融合北魏 陶俑服饰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内容原因原因措施措施内容内容影响影响吏治吏治腐败腐败社会社会矛盾矛盾尖锐尖锐均田制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荒地

7、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农民得到土地,抑制兼并;有利于政府农民得到土地,抑制兼并;有利于政府税收和征役;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发展。税收和征役;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发展。三长制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整整 顿顿吏吏 治治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

8、度;严惩贪污严惩贪污吏治得到改善,加上赋役负担减轻,农吏治得到改善,加上赋役负担减轻,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速发展。租调制租调制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规定一对夫妇每年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称为租),帛或布一向政府缴纳粟二石(称为租),帛或布一匹(称为调)。匹(称为调)。农民负担减轻,许多受豪强庇护的农民农民负担减轻,许多受豪强庇护的农民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增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增加政府的收入。加政府的收入。 前期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千古

9、第一后千古第一后”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固封建立封建促融合前期: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和考核制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和考核制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三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三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后期:迁都洛阳后期: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移风易俗: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1 1)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南北差距)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南北差距(2 2)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3 3)加速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加速了北方各族人民的

10、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为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1085年)背景背景可能性:可能性:庆历庆历新政奠定变法基础;宋神宗的支持新政奠定变法基础;宋神宗的支持必要性:必要性:三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激化;辽西三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夏的威胁内容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意义固封建立封建促融合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一、明中叶后,土地越来越高度集中。皇帝带头掠夺地产,官僚和缙绅兼并大量土地。太监、军官不仅侵占屯田,同时还役使军丁为

11、他们耕种。军户不堪剥削和虐待,被迫逃亡。军屯制度的破坏,不仅影响到明朝国库的收入,也削弱了明朝的边防力量。 1. 1.背景背景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国库空虚引发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边患严重,边疆危机维护封建统治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托言舟触风浪,愿借濠境(即澳门)地暴(通“曝”晒)诸水溃贡物,海道副使(官员)汪柏许之”。 澳门纪略(四)张居正改革(四)张居正改革项项 目目措措 施施作作 用用政政 治治(整顿吏(整顿吏治)治)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考成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考成法法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路军军

12、 事事(边防新边防新政政)内修防内修防备备起用边将,积极操练起用边将,积极操练兵马兵马使边塞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商贸使边塞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商贸活跃;活跃;蒙汉间在思想、文化和习俗蒙汉间在思想、文化和习俗相互熏染融合;相互熏染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和发展。大力增修、加固长城大力增修、加固长城外示羁外示羁縻縻改善汉蒙关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加强互市友好来往经经 济济(赋税改赋税改革革)清丈田地清丈田地国家税收增加;国家税收增加;农民负担减轻,对国家依附关系有农民负担减轻,对国家依附关系有所放松;所放松;稳定农业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

13、济稳定农业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和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发展。主义关系萌芽的发展。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内容内容一条鞭法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缴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其缴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 (正税正税) )、派办、派办( (附加附加) )京库岁需与存京库岁需与存留留( (留置地方留置地方) )、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供亿诸费,

14、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万历九年乃尽行之。明史明史食货志二食货志二赋役赋役 顾名思义就是简化赋、役征收手续。顾名思义就是简化赋、役征收手续。(1 1)把田赋和繁杂的徭役、杂税合并统一征收;)把田赋和繁杂的徭役、杂税合并统一征收;(2 2)把徭役部分地摊入田亩,既根据人丁又依照田亩征收;)把徭役部分地摊入田亩,既根据人丁又依照田亩征收;(3 3)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为一条后,一律征银。田赋,除政府必)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为一条后,一律征银。田赋,除政府必需

15、的米麦仍然交实物外,其余以白银折纳;徭役,一律实行银差。需的米麦仍然交实物外,其余以白银折纳;徭役,一律实行银差。这就肯定了货币在赋税征收中的主导地位。这就肯定了货币在赋税征收中的主导地位。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固封建立封建促融合此诗表明作者王安石在北此诗表明作者王安石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却依旧坚持自己的支持,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主张的态度。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洋务派洋务派地主阶级地主阶级器物器物宪政制度宪政制度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君民共主制君民共主制”维新派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革命派革命派民主共

16、和制民主共和制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君主专制抵抗派抵抗派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思想思想激进派激进派19151915年新文化运动年新文化运动清政府清政府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1 1、戊戌变法、戊戌变法(1)背景:政治甲午战后,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2)内容: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提倡西学,议论时政; 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 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3)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触犯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对

17、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重难拓展重难拓展从史料解读戊戌变法的失败 材料一 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

18、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 王 先 明 中 国 近 代 史 材料三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論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論令实行的就有175件。根据材料说明戊戌变法成功的失败有哪些?并从中得出什么样的认识?1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力量对比悬殊。2.2.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3 3. .依靠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依靠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4 4. .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极少

19、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5 5. .国际环境:国际环境:19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侵略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广义上的清末新政:广义上的清末新政:1901190119111911年,年,这这1010年清政府所进行的改革年清政府所进行的改革都称之为新政。都称之为新政。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狭义上的清末新政:狭义上的清末新政:指指1901-19051901-1905年年间,面临内外交困之危局,为间,面临内外交困之危局,为实现王朝之自我救

20、赎,晚清政府进行的一场实现王朝之自我救赎,晚清政府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的涉及的涉及经济、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运动。又称等方面的改革运动。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晚清改革、光绪新政晚清改革、光绪新政。预备立宪:预备立宪:指指1906190619111911年年间,清政府在其他改革的同时,主要间,清政府在其他改革的同时,主要在在政治层面政治层面所展开的改革。所展开的改革。2.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清末新政清末新政(1 1)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3 3)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内容

21、: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商务、奖励实业等(5 5)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2 2)开始标志:)开始标志:19011901. .1 1. .2929,流亡中的,流亡中的慈禧慈禧以光绪的名义以光绪的名义在西安在西安颁发了变法颁发了变法的诏书。的诏书。(4 4)性质:)性质:是洋务运动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中体西用”的翻版,也是洋务的翻版,也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运动的继续和发展。预备立宪预备立宪(1906-19111906-1911)影响影响预备

22、立宪,就是正式立宪前的准备工作。它是清政府预备立宪,就是正式立宪前的准备工作。它是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所采取的措施。经过经过1905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年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1906年下诏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预备仿行立宪”学习日本学习日本 ,渐行立宪。,渐行立宪。19081908年年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内容:预备期为内容:预备期为9 9年;皇权至高无上。年;皇权至高无上。1911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年裁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1313阁员,皇族占阁员,皇族占7 7人。人。骗局。依据

23、:骗局。依据:集权于皇上和皇族。钦定宪法、皇权至高无上;组成集权于皇上和皇族。钦定宪法、皇权至高无上;组成“皇族内阁皇族内阁”,按英、日立,按英、日立宪制,皇族不能进入内阁。宪制,皇族不能进入内阁。实质:实质:目的:目的: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削弱了自身统治,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削弱了自身统治,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客观进步意义:客观进步意义:预备立宪政体虽不完备,但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带有向资预备立宪政体虽不完备,但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带有向资产阶级政权过渡

24、的性质。是一场具有政治近代化性质的改革,被动和主动地顺产阶级政权过渡的性质。是一场具有政治近代化性质的改革,被动和主动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应了时代的潮流。民国时期的改革矫国革俗 中华民国建立后,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了中华民国建立后,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民国时期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币制改革币制改革新

25、法币新法币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化一化”“三改三改”19541954年年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会制度政协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初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本制度建立国内经济国内经济政治条件政治条件国际形势国际形势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深刻转变19501950年年6 6月月3030日,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拥有土地,激发了农民拥有土地,激发了农民劳动积

26、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农民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一化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重点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重点发展重工业)“三改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深刻转变3.1954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

27、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初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初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政治制度体系。(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披荆斩棘1 1.1956.1956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初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2 2.1956.1956中共八大:提出主要矛盾中共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28、(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和主要任务和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工业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一次成功探索。3.3.19581958三面红旗:三面红旗:(1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2 2)大跃进:以钢为纲)大跃进:以钢为纲(3 3)人民公社化运动:扩大生产

29、,组织集中)人民公社化运动:扩大生产,组织集中4.4.“八字方针八字方针”:从从1960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高”的方针的方针,纠正,纠正“左左”倾错误倾错误。急躁冒进的急躁冒进的“左左”倾错误,降低了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倾错误,降低了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思考】指出新中国前27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教训: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发扬民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要正确分析国内主

30、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斐然5.5.成就:成就:(1 1)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设所必须的物质基础;(2 2)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面的骨干力量;(3 3)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设的重要经验。 1956 1956196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许多挫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19

31、641964年原子弹成功爆炸年原子弹成功爆炸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铁人铁人”王进喜王进喜1.1.改革开放改革开放19781978年年12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停止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错误做法,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1)(1)对内改革: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32、: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城市: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2)(2)对外开放:对外开放:19801980年年5 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个沿海港口城市。(3)(3)逐步深化: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逐步深化: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19821982)确立确立“一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基本路线(19871987)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

33、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1992)“引进来引进来”和和“走出去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相结合的开放战略(20002000)加入世贸(加入世贸(20012001)(4)(4)稳步推进:进入稳步推进:进入21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2.2.深化改革:深化改革:(1 1)中共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召开时间:2012年11月。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 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2013年。内容:提出完

34、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 1)中共十九大)中共十九大召开时间:召开时间:20172017年年1010月月内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内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2 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时间:召开时间:20192019年年内容: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

35、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内容: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4.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1)农村改革旧貌换新颜(2)城市改革放手焕活力(3)对外开放时代展新图(4)深化体制改革壮丽新篇章农村改革旧貌换新颜家庭联产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税三权分置三权分置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19781978年年1212月,月,安徽省凤阳县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秘小岗村村民秘密写下了保证密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书,决定包产到户,从此到户,从此拉

36、拉开了中国农村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的序幕。20062006年在全国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范围内取消农业税,标志着业税,标志着中国农民的命中国农民的命运开启了一个运开启了一个不同以往任何不同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崭历史时期的崭新阶段。新阶段。20152015年年1111月月,中央中央召开召开扶贫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坚决打赢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确保到确保到20202020年年所有贫困地区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康社会。19841984年以后,年以后,乡镇企业如雨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安置了大不仅安置了大

37、量的农村剩余量的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而的劳动力,而且逐渐成为农且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村经济的主要支柱。支柱。 三权分置三权分置 思想思想可以可以有效有效地保障农村集地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的合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同时法权益,同时也更有利于现也更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代农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振兴战略,这,这标志着农业农标志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机遇。搞好国营企业01发展私营经济02深化国企改革0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城市改革放手焕活力0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际进口博览会对外开放格局加

38、入世贸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区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时代展新图兴办经济特区深化体制改革壮丽新篇章单一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坚持坚持“两个毛不动摇两个毛不动摇”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建设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9、。5.5.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探究】结合课文,指出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情相结合,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的独特发展道路;坚持发展,特别是经济工作摆在首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重视维护国内环境的稳定;制定了一系列完整的规划,且积极地促进和保护竞争意识和竞争环境。123 34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力量对比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和阶级基础是否以人民的利益为执政的出发点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全球化趋势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改革成败的原因(1)看改革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一般而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成功的希望比较大。(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若是两种力量对比悬殊,那么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比较大。(3)看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改革必须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者的素质往往对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只有有利的内外环境,才能促使改革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