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48214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60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八课第八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概念解析概念解析法治: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皇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之上”、“国权至上”的法治。礼教:即礼仪教化,礼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因其重视名份,又称名教,即以名为教。礼教思想统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余年。对名教系统的破坏行为称为僭越。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二者相辅相成。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二者相辅相成。时空坐标时空坐标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西周敬天敬天保民保民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德治与法治德治与法治秦秦法治法治汉汉九

2、章律九章律魏晋魏晋律令律令儒家化儒家化唐唐唐律唐律宋元宋元宋:理学、乡约宋:理学、乡约元:司法实践援元:司法实践援引唐律引唐律明清(前期)明清(前期)大明律大明律大清律例大清律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公元220年公元420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一一.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1.德治思想的渊源德治思想的渊源(1 1)夏商:统治者可以随意殄灭人命,实行)夏商:统治者可以随意殄灭人命,实行“人殉人殉”(2)西周:统治者建立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提出)西周:统治者建立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敬天保民的思想的思想 尚书里

3、保存不少西周初年的政治文诰,每篇都说到如何治民。其中无逸篇尚书里保存不少西周初年的政治文诰,每篇都说到如何治民。其中无逸篇说治民要说治民要“先知稼穑之艰难先知稼穑之艰难”,“怀保小民,惠(加惠于)鲜(穷人)鳏寡怀保小民,惠(加惠于)鲜(穷人)鳏寡”;立政;立政篇说篇说“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重农与慎狱尤为封建政治的重要纲重农与慎狱尤为封建政治的重要纲领。领。.元子如果不能称职,皇天上帝就会改选元子如果不能称职,皇天上帝就会改选别人。别人。.要永命必须保民要永命必须保民。 范文澜中国通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目的:目的: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维护西周统治秩序评价

4、:有一定进步性评价:有一定进步性对统治者有制约作用,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对统治者有制约作用,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3 3)东周时期:)东周时期:诸侯国君们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诸侯国君们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其中其中以儒家的德治思想以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一一.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2.2.法治思想的渊源法治思想的渊源夏商周时期:可能已有法律;夏商周时期:可能已有法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成文法。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战国法家思

5、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左传记载左传记载“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意为法律如果不公布的话,它的威力是无意为法律如果不公布的话,它的威力是无穷尽的。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由贵族掌穷尽的。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由贵族掌握施行。贵族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解释,而不让国人知道。这握施行。贵族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解释,而不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统治恐怖和神秘。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统治恐怖和神秘

6、。子产子产“铸刑书铸刑书”限制了贵族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限制了贵族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 为法家的为法家的“以法治国以法治国”提供了经验,也为历代王朝法制建设的发展奠基;提供了经验,也为历代王朝法制建设的发展奠基; 对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促进封建社会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对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促进封建社会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思考:子产思考:子产“铸刑书铸刑书”的影响?的影响?叔向为何反对子产叔向为何反对子产“铸刑书铸刑书”?叔向不愿丧失贵族阶级生杀予夺的特权叔向不愿丧失贵族阶级生杀予夺的特权, ,认为认为公布刑法公布刑法违反违反“礼治礼治”一一.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

7、时期的德治与法治3.3.德治与法治之争德治与法治之争(1 1)背景:)背景: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周王室礼制社会秩序崩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周王室礼制社会秩序崩坏;思想:学术下移,思想活跃,百家争鸣思想:学术下移,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现实需要:诸侯国君们寻求治国新思想;现实需要:诸侯国君们寻求治国新思想;经济:铁农具牛耕兴起,解放了生产力,土地私有趋势;经济:铁农具牛耕兴起,解放了生产力,土地私有趋势;派别派别代表代表理论来源理论来源治国思想治国思想教化思想教化思想儒家儒家孔子孔子孟子孟子性善论性善论主张德治;主张德治;孔子:孔子:“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孟子

8、:孟子:“仁政仁政”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宣称“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法家法家商鞅商鞅韩非子韩非子人性恶人性恶主张法治;主张法治;商鞅:颁行法令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商鞅:颁行法令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韩非子:君主以韩非子:君主以“法、术、势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驾驭臣下,君主要赏罚分明,要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2 2)表现:)表现:一一.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3.3.德治与法治之争德治与法治之争(3 3)评价)评价 因为孔子要用礼乐仁义来求得统一,

9、对战争取反对态度(孟子尽心篇所谓“春秋无义战”),不了解兼并战争客观上正是破坏诸侯割据的旧秩序,走向大一统的必经路程。“仍旧贯(守礼制),何必改作”(论语先进篇),就是孔子保守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 范文澜中国通史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不断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不断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

10、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二.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1.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演变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演变(1 1)秦汉)秦汉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律”命名;命名;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令”,“律律”和和“令令”都具有法律效力;都具有法律效力;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律令逐渐儒家化律令逐渐儒家化。(2 2)魏晋)魏晋律令儒家化律令儒家

11、化根据根据春秋春秋经义断案,实际上赋予经义断案,实际上赋予春秋春秋经义极高的法律效力经义极高的法律效力外儒内法(儒表法里)外儒内法(儒表法里)魏明帝设置魏明帝设置律博士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的儒家化;,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的儒家化;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二二.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1.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演变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演变(3 3)唐朝)唐朝律在唐初经过删繁就简;律在唐初经过删繁就简;唐高

12、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唐律疏议颁布的历史意义唐律疏议颁布的历史意义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成为以后历代王朝创制自己法律的蓝本。成为以后历代王朝创制自己法律的蓝本。唐律疏议唐律疏议 的特点的特点礼法结合,重视礼法结合,重视“孝孝” 恶逆者,常赦不免,决不待时。恶

13、逆者,常赦不免,决不待时。 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祝诅祖父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祝诅祖父母、父母者,流。母、父母者,流。 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七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从流。 唐律疏议唐律疏议二二.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2.2.唐朝的教化(礼治)唐朝的教化(礼治)大唐开元礼(大唐开元礼(732732年):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年):是一部体系庞

14、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仪法典,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在社会层面,唐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在社会层面,唐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南北朝的颜之推南北朝的颜之推颜氏家训颜氏家训,直接,直接开后世开后世“家训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1)(1)创作主体:创作主体:中国古代家训的作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来源广泛,身份多样。中国古代家训的作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来源广泛,身份多样。(2)(2)呈现形式:呈现形式

15、:中国古代家训形式丰富多样,比如中国古代家训形式丰富多样,比如“家书家书”“”“家训家训”“”“家训诗家训诗”等。等。(3)(3)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家训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体现了忠孝仁义等儒家思想;中国中国古代家训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体现了忠孝仁义等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家训与时代政治关系密切,比如在家训中引用朱元璋圣谕等;中国古代家训反映了古代家训与时代政治关系密切,比如在家训中引用朱元璋圣谕等;中国古代家训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迁,比如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家训流行。社会经济的变迁,比如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家训流行。(4)(4)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中国古代家训重视教化功能,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

16、中国古代家训重视教化功能,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5)(5)传承发展:传承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家训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吸取同时期人的经验。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家训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吸取同时期人的经验。中国古代家训的特点中国古代家训的特点三三.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1.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编纂于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编纂于963963年的宋刑统,其条目与唐律疏议

17、基本相同,只是有年的宋刑统,其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内容略有改变。天一阁所藏宋朝天圣令,是以唐开元二些内容略有改变。天一阁所藏宋朝天圣令,是以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十五年令为蓝本。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 例例 ,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 律为正文,例为附律为正文,例为附注注 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三

18、三.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2.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1 1)理学)理学南宋后期,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南宋后期,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逐步建立统治地位程朱理学逐步建立统治地位,控制,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深入族规、家训之中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凡子

19、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而后改之。之,待父母之许,而后改之。.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朱熹家礼朱熹家礼l 家礼书影宋朝儒学开始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并发展出理学,南宋后期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南宋后期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三三.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2.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2 2)乡约

20、)乡约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宋朝以后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乡约的创造者,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后期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释六谕,

21、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三三.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2.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2 2)乡约)乡约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知识总结:知识总结: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变化、积极作用积极作用?变化:变化:由宋朝以道德教化为主,到明清增加了宣讲由宋朝以道德教化

22、为主,到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圣谕”的内容;的内容;由民间规约到与法律由民间规约到与法律合流,具有了约束力;合流,具有了约束力;从民间自发到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从民间自发到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作用: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有利于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1 1)自成体系)自成体系: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 2)法自君出)法自君出: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是维护专制统

23、治的工具;(3 3)礼法结合)礼法结合:中国古代的法律:中国古代的法律深受宗法观念影响深受宗法观念影响, ,礼占有重要地位,礼占有重要地位, 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4 4)法定特权)法定特权:中国古代的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中国古代的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5 5)诸法合体)诸法合体:中国古代历代的法律都是:中国古代历代的法律都是以刑为主,民刑不分以刑为主,民刑不分, ,诸法合体混合编撰。诸法合体混合编撰。知识总结: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知识总结: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先秦德治:西周“敬天保民”春秋战国儒家的仁、礼法治:春秋“铸刑鼎”战国法家“法、术、势”秦唐秦汉:改法为律,律、令皆法魏晋:律令儒家化唐朝:唐律疏议中华法系确立宋清法治:明清律例合编教化:宋代理学、乡约组织 结语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