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20 02 20 0- -2 20 02 21 1 学学年年第第二二学学期期第第一一次次阶阶段段性性调调研研七七年年级级语语文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 4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上,答在本卷上无效。一用正楷字体,将下列词语书写(满分 3 分)鞠躬尽瘁二选择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2.(3 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殷红(yn)可汗(hn)浊流宛转(zhu)B. 辔头(pi)挚痛(zh)高山之巅(d di in n)C. 怪诞(dn)哺育(p)气势磅礴(png)D. 校对(x xi io o)污秽(
2、hu)酣然入梦(hn n)3.(3 分)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奠基 谣言 秩序 妇儒皆知B.澎湃 典藉疙瘩悠然C.峭壁 滕椅 桌越 锲而不舍D.亘古 斑斓草率调羹4.(3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这件事的发生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B.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C.“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D.春眠不觉晓,酣然入梦才是幸福的讯号;处处闻啼鸟,快乐的心情才是幸福的步调;夜来风雨声,聆听自然的曼妙;花落知多少,欣赏世间的美好。5.(3 分)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A.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解说:加点字“只”是副词。B. 我在房间读书。解说:在是连词。C.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解说:这句话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D.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 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脚印。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6.(3 分)下面对骆驼祥子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A.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这是因为刘四爷看上了祥子的勤快和真诚自然,想让祥子给他做女婿。B.老车夫和孙子小马儿的遭遇让祥子感到“向来没有的难受”,在他们身上,祥子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C.尽管祥子卖掉了赖以生存的车,请来了“收生婆”,
4、还请来了“蛤蟆大仙”陈二奶奶,虎妞还是因为难产而死去了。D.小福子病故之后,祥子也“不再有希望”,他变成了“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三默写(每空 1 分,满分 13 分)7.(1)深林人不知,_。(_竹里馆)(2)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凭君传语报平安。(_逢入京使)(4)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_)(5)当窗理云鬓,_。(木兰诗)(6)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7)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_,_。(8)木兰诗中反映战场环境凄寒、军旅生活艰苦的诗句是:_,_。四古诗词赏析(满分 5 分)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雨雨过过山山村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
5、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1)结合诗中画线句,请具体描述诗句展现的生动情景。(2 分)_(2)前人认为此诗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请结合句中的“闲”字作简要赏析。(3 分)_五文言文阅读(满分 14 分)(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4 分)权谓
6、吕蒙曰:_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及鲁肃过寻阳 : _肃遂拜蒙母:_(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 分):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_”,而吕蒙却以“_”为由推脱了。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_”。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_”。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_”。(3)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B.蒙/乃始就学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4)翻译句子。(3 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六现代文阅读(满分 10 分)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下列小题。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7、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
8、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4(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 (3 分)_(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_(3)选文第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 分)_七作文(满分 40 分)11.题目:_的一课(最后、难忘、生动.)要求;(1)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2)书写工整清晰,字数不得少于 550 字;(3)写一篇记叙文,加上适当的议论、抒情。5答答案案解解析析1.略2.B3.D4.C(
9、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者气势很盛)5.B(在:介词在房间是介宾结构的地点状语)6.C7.(1)明月来相照 王维(2)此夜曲中闻折柳(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4)惟解漫天作雪飞 王维(5)对镜帖花黄(6)万里赴戎机(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8.答案:(1)在雨天,两户人家掩映在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中,突然传来几声鸡叫。一条溪水从山村流过,竹林夹岸,小径蜿蜓其间,小路尽处是一座小桥-一座用木板随便搭成的小桥。(2) 一个“闲”字, 烘托出庭院中的一片幽静气氛。 农事的繁忙, 山村的神韵, 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诗人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
10、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诗的前两句大意是:雨天晦明变化的天色引来几声鸡鸣声,溪流翠竹掩映着山村小路穿过斜板桥。注意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雨天、鸡鸣、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等环境要素展开描绘即可。(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第三句转而写农事,“妇姑相唤”,透着亲切,可以想见家庭邻里关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桅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的一片幽静气氛。
11、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 从景写到人, 从人写到境; 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译文:雨天晦明变化的天色引来几声鸡鸣声, 溪流翠竹掩映着山村小路穿过斜板桥。 年轻媳妇和婆婆互相呼唤着去洗蚕种,农人忙碌让庭院中的栀子花无人欣赏。69(1)对.说,告诉难道等到于是,就(2)卿今当涂掌事军中多务乃始就学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A(4)读书人分别多日后,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10.答案(1)“奇观”既指眼前火光与星光相接,从山
12、脚一直连到天上的许多“之”字形壮观浪漫的景象,又指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及长征这一伟大业绩。(2)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从不同角度写出声音的变化,表现了深夜的静谧,突出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3)这两段景物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高和陡,写出了行军的困难;另一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结合文章上下文理解。段“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 ”在景象的壮观,星
13、火相接,一直连到天上。结合文章主题理解,“奇观”的深层含义。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本就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观,因此“奇”在长征这一伟大业绩,“奇”在这一英雄的红军队伍。(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确定角度,修辞。“像春蚕”“像野马”“像山泉”“像波涛”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结合句子内容,描写的是“耳朵里不可捉摸的声响”的变化,结合上文“除此以外,就是寂静”,以耳朵里的声音表现了深夜的静谧。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是艰难的,夜宿山道,条件是艰苦的,却有如此的心境,可见红军战士的乐观,从而表现了他们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有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等作用,分析时结合句子内容及文章主题。“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这两处景物描写都写到“之”字形,与天空相接,表现了山路的曲折陡峭,“向下看,简直是绝壁”更突出了环境的艰险,从而表现行军的困难。这样艰险的境况中,红军战士连夜翻越老山界,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超乎寻常的顽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