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非延续性文本阅读 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harry 文档编号:208621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非延续性文本阅读 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非延续性文本阅读 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非延续性文本阅读 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非延续性文本阅读 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非延续性文本阅读 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非连续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中国诗词”相关材料,回答问题。一、阅读“中国诗词”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 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有 关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该节目进行了数据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 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 2: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 两种不同的形态。 “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境”即写实之 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

2、料 1 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情况。 _ _ 2.阅读材料 2,下列诗句不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阅读“网络语言”相关材料,回答问题。二、阅读“网络语言”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类似“脑残” “矮穷矬”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 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 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 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 2:作家池莉

3、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 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 (摘自文汇报 ) 材料 3:2 月 21 日为“国际母语日” ,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 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于 1999 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 1.根据材料 1 可知,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是因为对新词有_的过程。 2.“亲” “点赞”这两个新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亲” “点赞”这两个新词_。 3.在

4、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拟写一条广告语。 _ 三、阅读“走遍天下书为友”系列阅读活动材料,回答问题。三、阅读“走遍天下书为友”系列阅读活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本学期学校举行了“走遍天下书为友”系列阅读活动。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 中,同学们发现书的类型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比如科学家故事 100 个属于人物传 记, 草房子属于长篇小说。 请给这两本书,选择合适的阅读小贴士。 (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A.阅读小贴士:反复品读精彩的语段,想象书中描述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B.阅读小贴士:标注作者描述的事例,圈画作者评论的语言,思考对我们的启示。 1.阅读科学家故

5、事 100 个的方法可以是( ) 2.阅读草房子的方法可以是( ) 材料 2:在“走遍天下书为友”系列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在班级读书汇报会里分享 了自己的读后感。 请给下列读后感的标题选择正确的书名。 A.科学家故事 100 个 B.狼王梦 C.汤姆索亚历险记 D.鲁滨孙漂流记 标题 1:科学梦中国梦 读_有感 标题 2:走进紫岚,走进动物情感世界 读_有感 四、阅读“文明旅游”的主题材料,回答问题。四、阅读“文明旅游”的主题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3 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 9000 万人次,2014 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达到 1.17 亿人

6、次。随着出境旅游的中国人不断增 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 游客的专属“标签” 。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 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 游胜地便被 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 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 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 ( 城市快报 ) 材料 2: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 明的出境游行

7、为” 。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不文明行为 乱丢 垃圾 不尊重风 俗习惯 对景区规定 视而不见 公共场合 大声喧哗 插队 随地吐痰 乱刻乱画 投票结果 72% 31% 13% 46% 8% 65% 37% 1.阅读材料 1,归纳出“中国式旅游”三个特点。 A._ B. _ C. _ 2.阅读材料 2,归纳出“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的调查结果。 _ _ 五、阅读“舌尖上的浪费”话题材料,回答问题。五、阅读“舌尖上的浪费”话题材料,回答问题。 自 2012 年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 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五百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8、。即使按保守推 标题 3:他是岛上最孤独的守望者 读_有感 标题 4:一个男孩子的成长历险 读_有感 算,每年最少倒掉约 2 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 年 2 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 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 下图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今天我们更不能浪费食物, 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 ,争当“光盘族” ,吃 不了“兜着走” 。 1.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 我认为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 ) A.20岁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

9、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2.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我认为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是_,理由:一 是_;二是_。 3.联系生活实际,材料中“必剩客”是指( ) ;“光盘族”是指( ) ;“兜着走” 是指( ) 。 A.吃饭时吃光所有食物的人 B.把没有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的人 C.吃饭一定会剩下食物的人 六、阅读火车票信息,填空。 1.这张火车票的起点站是() ,终点站是() 。 2.从这张火车票中得知车票是张三购买的,张三是()年出生的。检票口是() 。 3.张三乘坐的这趟列车车次是() ,他应该去()号车厢,床位号是() 。 六、阅读火车票信息,填空。六、阅读火车票信息,填

10、空。 1.这张火车票的起点站是( ) ,终 点站是( ) 。 2.从这张火车票中得知车票是张三购买的, 张三 是( )年出生的。检票口是( ) 。 3.张三乘坐的这趟列车车次是( ) ,他应 该去( )号车厢,床位号是( ) 。 名著片段阅读名著片段阅读 一、比较阅一、比较阅读高尔基童年选段,回答问题。读高尔基童年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甲】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 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 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 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

11、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 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 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 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 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 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 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 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 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选段【乙

12、】 :不知怎的,外祖父忽然来了,像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似的。他坐在床上, 用冰冷的手抚摸我的头,说道: “你好,小爷子你倒是说话啊,不要生气了!怎么, 你怎么啦?” 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红,脑袋不安地摇晃着, 放光的眼睛往墙壁搜索着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山羊形的甜饼、两个糖角、一个苹果 和一包青色的葡萄干,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枕头上我的鼻子跟前。 “你瞧,我给你带来的礼物! ” 他弯下身来吻了吻我的额头,然后,一面用僵硬的小手染了一手黄颜色,特别是 弯得像鸟嘴似的指甲更显得黄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面谈起来: “我当时对你太过分了,兄弟。我火得厉害;你咬我,抓我,也把

13、我惹火了!然而, 你多挨几下并不算倒霉,我都记在账上!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的打,这不算屈辱,是受 教训!不要让外人打,自己人打没关系!你以为我没挨过打吗?阿廖沙,我挨的那个打啊, 你连做恶梦都没梦见过。我给人家欺辱成那个样子,谁看见也会掉泪!结果怎么样呢?我 这个孤儿,叫花子母亲的儿子,熬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手下管很多人。 ” 他那端正干瘦的身体轻轻靠着我,他开始讲他的童年时代,他的话沉重而且结实,轻 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亲切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外祖父并不凶恶,也不 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残酷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1.请用一句话分别

14、概括两个选段的内容。 (1) 选段 【甲】 : _ (2) 选段 【乙】 : _ 2.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体现外祖母对“我”影响最深的语句是:_ _。 3.阅读两个选段,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甲】主要通过描写外祖母的外貌和神态,来刻画外祖母美好的形象。 B.选段【乙】主要通过描写外祖父的动作、语言,来表现外祖父既残暴又慈爱的形象。 C.选段【甲】把外祖母比作“大猫”,说明外祖母模样很丑, “我”嘲弄外祖母。 D.选段【乙】中“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外祖父的 怨恨。 E.选段【乙】中外祖父“慈爱”主要表现在抚摸“我” 、亲吻“我” 、送“我”礼物

15、、靠 着“我”诉说自己的童年故事。 二、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选段,回答问题。二、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选段,回答问题。 【甲】秃鹤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数着板。 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 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 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 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 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乙】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

16、脚踩在凳子上,从桌子上操起一把茶 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 “我杨大秃瓢,走马到 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 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 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 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 年 1.【甲】

17、段写“秃鹤”在舞台演出前的排演工作,寒冬季节“秃鹤”却_, 寒气侵入肌骨, “秃鹤”额头_,表现了“秃鹤”排练节目_。 2.【乙】段细致刻画了“秃鹤”演出的一连串_、神态和_,生动地表 现了“秃鹤”演出时的_,非常卖力。 3.联系文章内容,把“秃鹤”或者“纸月”填在下面句子里的括号里。 _在与纸月周旋时,_凶恶,_善良;_丑陋, _美丽,对比十分强烈。可以说,_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4.“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指的是_,因为他的心灵像_一样美丽, _集体,_排练,_表演。 小古文阅读小古文阅读 一、阅读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 ,完成练习。一、阅读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 ,完成练习。 蜀之鄙

18、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 曰: “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 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 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 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释】 :鄙:边境。子:你。钵:和尚盛饭的器具。买舟:租船。恃: 凭借。明年:第二年。惭:惭愧。败:使自己荒废。 1.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带点字词的意思。

19、(1)吾欲之 南海( ) (2)贫者自南海还 ( ) (3)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 ) (4)可限 而不可限也( ) 2.联系上下文, 体会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 (填序号) A.信心满满,表示肯定。 B.满心疑惑,表示怀疑。 C.满心不屑,表示反问,讥讽。 (1)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 ) (2) “吾一瓶一钵足矣。 ” ( ) (3)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 ( )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的意思。 _ 4.根据下面的意思,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对应的语句。 愚笨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制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 不倦地学习的

20、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5.作者运用_的手法列举穷和尚从四川到南海的事例,说明人之所以能成功, 关键在_。 二、阅读西汉刘向的师旷论学 ,完成练习。二、阅读西汉刘向的师旷论学 ,完成练习。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 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 【注释】 :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暮: (时

21、间)将尽;晚。何:为什 么。 安: 怎么, 哪。 盲臣: 瞎眼的臣子。 阳: 阳光。 孰与: 相当于 “跟 (与) 哪个(谁)怎么样?” 。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B.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C.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1)晋平公问于 师旷曰( ) A到。 B.向。 C.从。 (2)盲臣安敢戏 其君乎( ) A玩耍。 B.戏弄。 C.剧种。 (3)何不炳 烛乎( ) A光明。 B.显著。 C.点燃。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的意思。 _ _ 4.短文给我们的启

22、示是( ) 。 (多选) A.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终生学习,这样才会受益终生。 B.“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 ,但总比不学习好,我们应该活到 老,学到老。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阅读先秦韩非子的郑人买履 ,完成三、阅读先秦韩非子的郑人买履 ,完成练习。练习。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d)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 :郑:春秋时代的郑国。履:鞋子。度:用尺子测量的意思。坐: 同“座” ,

23、座位。 市:集市。操:拿。乃:于是(就) 。度:量好的尺码。遂: 于是。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序号。 A. 量好的尺码 B. 鞋子 (1)置之其坐( ) (2)而忘操之( ) (3)反归取之( ) (4)何不试之以足 ( )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 (2)何不试之以足? _ (3)宁信度,无自信也。 _ 3.你从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_ _ 4.下列成语故事和“郑人买履”揭示的道理类似的是( ) 。 A.刻舟求剑 B.画蛇添足 C.叶公好龙 D.买椟还珠 对比阅读对比阅读 一、比较阅读鲁迅生活片断 (节选)和回忆鲁迅

24、先生 (节选) ,回答问题。一、比较阅读鲁迅生活片断 (节选)和回忆鲁迅先生 (节选) ,回答问题。 【甲】鲁迅生活片断【甲】鲁迅生活片断(节选) 二十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 诲,他讲 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 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热情。 ”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当时社会的 弊病。 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 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

25、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 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 “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 很多,随时发现随时做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 ” 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没来得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 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 我说: “随便。 ”他说: “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皇帝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 肴。 ”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饼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的儿 童和老人。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 却泰然自若,津

26、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乙】回忆鲁迅先生【乙】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 作。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 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 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 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 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

27、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 迅先生花园的荚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 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 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选文【甲】选文【乙】都是回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 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个选文选择的主要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 15 个字) (1) 【甲】文的主要事例: _。 _。 _。 (2) 【乙】文的主要事例:_。 2.比较阅读两个选文片段画有横线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甲】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28、是解释鲁迅先生耳朵上夹着铅笔的原因,表现了鲁迅先生 ( ) 。 (多选题) A.随随便便 B.平易近人 C.不拘小节 (2) 【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是_描写,衬托鲁迅先生_的性 格特征。 3.选文【甲】第自然段描写了鲁迅先生耳上“夹笔”的特写镜头,而选文【乙】多次描 写了先生“坐”的特写镜头,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美好的品质。比较阅读,选择正确的答 案,填序号。 A.侧面 B.正面 C.忘我工作 D.严谨治学 【甲】文第自然段是对鲁迅先生的( )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 );而 【乙】文是对鲁迅先生的( )描写,衬托了鲁迅先生的( ) 。 4.比较两个节选文段,下列选项对【甲】 【乙】两文分析不正确

29、的一项是( ) A.【甲】 【乙】两文都是通过一件小事回忆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崇 敬之情。 B.【甲】文主要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语言和神态,来体现鲁迅先生的美好形象。 C.【乙】文主要是描写环境和人们的活动,衬托鲁迅先生的忘我工作。 二、比较阅读小巷人家和巷 ,回答问题。二、比较阅读小巷人家和巷 ,回答问题。 【甲】小巷人家 小城春色,小桥流水,小巷人家,多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啊!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 “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儿时读的诗句,在高楼日益增多,小巷、 水巷渐渐减少的今天,越来越值得吟诵与留恋了。我爱这如诗如画的小巷。 江南的小巷从建筑艺

30、术来说是多变的,有弯曲的,有斜歪的,也有直中带曲的,曲 中带直的。庭院墙门高低大小与装饰几乎没有一处是相同的,粉白的墙面衬托着幽静的小 径,人行其间,移步移景,从早到晚,光影变化丰富多彩。偶尔遇到一堵低墙, “春色满 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太引人遐思了。有些小巷从石板缝中与墙脚下长出野草闲 花,娇嫩依人。小巷深深,人行其间,静幽多姿,一点也感觉不到寂寞,一点也感觉不到 疲劳。记得我与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苏州,漫步在这样的小巷中,痴迷于小巷的美。 柔橹一声,小舟咿哑,在河埠边欣赏往来的小舟,别有一番情趣。环洞桥的倒影, 宛如半弯明月,隔岸人相唤,水巷小桥通,构成了恬静明洁、千变万化的

31、水乡景色。 水巷人家的河埠头,用几根石条构成,有踏步伸向水中。从河岸边墙角下,偶然长 出几株垂杨,微风吹来,细长的枝条拨动着水中的倒影,水面显得更清灵了。 江南小巷,建筑艺术的多彩的画廊;江南小巷,历史文化名城的璀璨的明珠,人们 也越来越爱这江南小巷。 【乙】巷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犹如古代闺房里的少女,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 在城市里住久了,就会和它成为知音,便有机会一睹她优雅的风姿。它不是乡村的陋巷, 低洼狭窄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密集的人家,小贩来往晃动, 昏暗的小门边的女子茫然地走到井边提水。

32、也不像北京的胡同,风起时黄沙满天。 江南的小巷,没有街市的喧哗,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静静地走 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是那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没有路了,可是走过去,一 转弯,依然是小巷深深,寂寂的,寂寂的。无论什么时候,你在巷中来回漫步,犹如宁静 的黄昏,清清楚楚地听到自己的足音。那不高不矮的两边的围墙,斑斑驳驳,青绿的苔藓 这儿一块,那儿一片,墙上还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的竹 园,翠竹沙沙地低吟。春来时,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婀娜多姿,从墙头殷勤地摇曳 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偶尔遇见一只狗闲适 地卧在院子

33、里,但那狗决不会对你“汪汪”地狂吠。 江南的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漫步一会儿,你 的心情就会如静谧的古井。只有和平与静穆,没有阴森,更没有肃杀。小巷闹中取静,别 有天地。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小巷,夕 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小巷,如一片澄明如水的雾气,净化一切,笼 罩一切,使人忘忧。 你是否觉得生活忙碌匆匆,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 好的休闲,疲劳烟消云散,紧张的心变得舒畅。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抑郁,我劝你到小巷 里散步低吟,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巷,是茫茫人海中的安全宁

34、静的避风港;巷,是城市喧嚣中别有洞天的幽境。巷, 胜似皇家的林荫道,平常百姓漫步于小巷,其乐融融。 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 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舞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 小巷在静候你! 1.【甲】 【乙】两文开篇都赞美了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比较阅读,体会这两篇文章开头 表现手法的特点,填空。 选文【甲】开头引用古人的_,同时运用_的修辞手法,赞美小巷独 特的美;而选文【乙】则用_的修辞手法赞美小巷别具一格的美,作者将“巷” 比作_的散文和_的图画。 2.选文【乙】画横线的语句可以用选文【甲】中的诗句: “_”

35、来形容。 3.比较阅读选文【甲】和选文【乙】的第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现 小巷的独特的美。 选文【甲】第自然段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了江南小巷_和_的 特点。 而选文 【乙】 第自然段把江南小巷和 “乡村的陋巷” 、 _、 _ 进行_描写,突出了江南小巷_的风姿。 4.体会【甲】 【乙】两文作者围绕“小巷”从不同方面来抒发思想感情,填空。 (1)选文【甲】主要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了多变的_,咿哑的_, 清灵的_,文章结尾运用_的修辞手法,直接点明小巷独具的_的魅 力,是_的璀璨的明珠。 (2)选文【乙】主要运用丰富的联想描写了_的小巷、_的小巷、 _的小巷。文章结尾运用_的句

36、式,强烈地表达了小巷只属于 _的人、_的人。 5.比较选文【甲】和选文【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 A.【甲】 【乙】两文开篇都是引用诗句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赞美江南小巷富有诗情画 意。 B.【甲】 【乙】两文结尾都是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来赞美江南小巷别具一格的美。 C.选文【甲】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来赞美江南小巷建筑艺术独特的美。 D.选文【乙】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江南小巷优雅、幽静、悠闲的独特美。 三、比较阅读屠格涅夫的乞丐和白菜汤 (节选) ,回答问题。三、比较阅读屠格涅夫的乞丐和白菜汤 (节选) ,回答问题。 【甲】乞丐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

37、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着,龌龊的伤口呵, 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 有 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 抖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 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 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 ”他吃力地说道, “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

38、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乙】白菜汤 一个农家的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 农妇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地主太太便在寡妇的儿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问 青年的母亲。 那母亲在家里。 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 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 教堂里一样。 “呵,天呀! ”太太想道, “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 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 ”这时候太太记起来了:几年前她死掉了九岁的小女儿之

39、后,她 很悲痛,不肯住到郊外美丽的别墅里,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然而,这个女人却还 继续在喝她的白菜汤。 “达地安娜, ”太太到底忍不住了, “啊呀,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的不喜欢你儿 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 “我的瓦西亚死了, ”妇人 安静地说,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 “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 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汤是不应该糟蹋的,里面放得有盐呢。 ” 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在她看来,盐是不值钱的东西。 1.作者围绕乞丐和农妇的“不幸”选取了不同的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选段的主 要内容。 (1)选文【甲】 :_。 (不超过

40、 10 个字) (2)选文【乙】 :_。 2.比较阅读【甲】 【乙】两文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联系【甲】文内容,对乞丐“微笑” “握手”这一特写镜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年乞丐和“我”都是一无所有,同病相怜。 B.老年乞丐和“我”在人格上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C.老年乞丐和“我”握手是迫不得已,自我解嘲。 (2)联系【乙】文内容,对寡妇把白菜汤“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 A.表现出寡妇的艰辛与坚强。 B.表现出寡妇的自私与冷漠。 C.表现出寡妇的饥饿与吝啬。 (3)这两个语段描写了“乞丐” “寡妇”的动作和神态,通过“乞丐” “寡妇”的动作和神 态,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写一写。 乞丐心想:_ 寡妇心想:_ 3.下面对【甲】 【乙】两文的结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结尾中的“施舍”实际上是指老年乞丐对“我”施舍了自己的东西, “我”比 老年乞丐还穷困。 B.【甲】文结尾中“我的兄弟”表达了“我”对老年乞丐的同情、理解、尊重、愧疚。 C.【乙】文结尾中“盐是不值钱的东西” ,说明地主太太无法走进寡妇的内心世界。 D.【乙】文结尾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地主太太对寡妇的不解和轻视。 4.比较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非延续性文本阅读 试题(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harry)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