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规划原理全册配套城市规划原理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完整教学课件3 技术经济依据:1、相关规范;2、规划编制的技术路径;3、现状研究;SWOT分析。发展条件城市战略发展目标(社会经济)战略地位(大区域格局)、战略措施市域城镇布局(内部格局)(原则)性质、规模(人口与用地)、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原则)第四章有详细阐述,理解,并找出不同规划层级推进政策调控机制资金是基础法律是保障管理是中心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一、调查的目的1、调查是认识城市的手段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2、调查是研究城市的前提二、调查的内容1、城市活动:社
2、会、经济、政治活动2、城市土地使用状况(已用和可用)3、各类社会的、市政的基础设施4、市民生活方式和使用者的意见与要求5、城市财政原则、政府体制结构三、调查方法1、现场踏勘 这是城市规划调查的最基本手段2、发表格调查 抽样调查的最重要方法 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两种主要形式:部门(单位)调查居民调查3、访谈和座谈 运用于两种情况:历史状况描述,无文字记载的内容;解决某些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4、文献查阅5、类比 四、研究方法1、分析:就是要把问题一个问题一层一层地分解下去,直至可以具体操作。通过分析,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本质。2、综合:就是把分析后的成果进行汇总,重新还原成一个整体
3、。综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是规划师的最基本能力。现状研究是城市规划的基点现状研究是城市规划的基点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 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并成为规划过程的出发点。第二节 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一、城市化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必须为乡村人口相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辞海认为,城市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二是“将城市的某些特征向周围的郊区传播扩展,使当地原有的文化模式逐渐改变的过程”。2、城市化水平
4、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标准: 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 / 总人口) 城镇居住人口/总人口3、城市化水平的预测(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2)农业生产率提高,在我国尤其是粮食增加速度(3)预测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递推法:参照以往城镇人口发展情况推算; 参照国外同类型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推算; 按国民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推算; 按商品粮增长的可供量估算; 按农村人口转化的数量和可能推算; 按城市建设投资推算;等。二、城镇体系与网络1、城镇体系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镇体系是
5、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体系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城市职能:不同职能城市的数量和组合特征; 城市规模,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和组合; 各类各级城市的地理分布,相互关系等。2、我国城镇体系的划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依规模划分: 大城市 (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 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一般而言,大城市作用大,影响地区范围大,数量少,仅分布在少数地点;小城市作用小,影响地区范围小,数量多,分布比较普遍。3、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
6、市。”4 4、城镇网络、城镇网络以城市为中心结节,以交通线为骨架,以城镇体以城市为中心结节,以交通线为骨架,以城镇体系为内容,以城乡之间交往为基础而形成的网系为内容,以城乡之间交往为基础而形成的网状式空间实体。状式空间实体。三、城镇体系分析的层次性 经济区域经济区域市(县)域市(县)域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对不同类型的城市,选择不同范围的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的框架。四、区域环境联系程度的量化分析1、引力模型 FCM1M2 / R2 其中:F城市间的吸引力 M1、M2城市实力 R城市间距离 C修正系数2、信息流模型第三节 历史环境的调查研究一、研究城市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动力TEAM 10:“任何新
7、的东西都是在旧机体中生长出来的,每一代人仅能选择对整个城市结构最有影响的方面进行规划和建设,而不是重新组织整个城市”。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真正原因。二、研究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城市是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地方。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主要表现在: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主要表现在: 自然环境的特色:地形、地貌、河道自然环境的特色:地形、地貌、河道 文物古迹的特色:历史遗址文物古迹的特色:历史遗址 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
8、,轴线分明等;明等; 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 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民俗、风情等。(参阅:阮仪三,历史传统的发掘与探求,城市规划汇刊,(参阅:阮仪三,历史传统的发掘与探求,城市规划汇刊,1984/21984/2)三、城市特色的保护与改造城市特色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依据之一。城市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要求,改造和创新是必然趋势。“国际保护建筑物遗迹会议”指出:“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建筑群的城市中,创造新的时代
9、建筑,不能单纯模仿过去的样式,而应该用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优质的建筑材料建造,在表现形式上,应综合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名胜和古迹理事会”(ICOMOS)1987年10月发表了一份保护城镇历史地区的宪章。提出:“为了彻底实施法规(威尼斯法规),保护历史城镇必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与城镇各级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四节 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自然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自然地理因素1、地理位置2、地理环境3、地形地貌地形分类,见城市规划原理P.64,表4-2-4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同上,P.65,表4-2-54、地质(1)地质构造(2)地质现象 黄土湿陷大孔性土壤;
10、 滑坡 喀斯特现象石灰岩溶洞; 冲沟 沼泽地、泥石流、砂丘等(3)地震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震级: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烈度: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4)地基承载力地耐力指地基单位面积上容许承受的荷重,在此荷重下,地基不会发生大的变形和破坏。(5)矿藏5、水文和水文地质(1)地面水包括由城市用地范围外流来的河流泾流量以及城市范围内降雨形成的地面水。城市水源的选择洪水 百年内洪水发生的状况,及河段的变化情况 绘出洪水的淹没线图(2)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竭。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对防洪、排水、市政工程带
11、来问题。6、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参阅城市规划原理P.65-8):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二、自然气象因素1、风象(1)风向 风向频率: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所发生的次数。(2)风速(3)风玫瑰图 包括风向玫瑰和风速玫瑰。(阅城市规划原理P.59,表4-2-3,图4-2-15)(4)污染系数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可能污染程度污染系数与风向频率成正比,与平均风速成反比。(5)静风 山谷风 海陆风 城市风(见城市规划原理P.6
12、1)2、温度(1)气温 平均温度(年、月); 最高和最低温度; 昼夜平均温度差; 霜期(始、终); 冻期(始、终)及最大冻土深度等。(2)热岛效应(3)逆温层3、降水 包括雨水、雪量。 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影响突出。 暴雨量公式。4、湿度5、太阳辐射(日照)三、自然生态因素生态圈: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的统一。生物资源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可持续发展第五节 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雅典宪章:“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一般来讲,规划过程
13、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一、人口1、人口的自然变动(1)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百岁图(见城市规划原理P.40图3-2-1)年龄组划分(2)人口性别构成 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人口数为100,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的比例。(3)人口年龄中位数指从零岁起依次将各年龄人口数累积,当累积数达到总人口数的一半时的年龄。(4)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的(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年初总人口数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控制要求,各省市的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人口迁移变动(1)人口地域分布以上海为例(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全市人口: 13,341,896人; 市区人口: 8,214,436人
14、; 中心城(建成区)人口: 7,396,793人。人口密度:上海全市平均2,104人/KM2, 是北京的3.3倍; 天津的2.7倍。各区最高,静安区,64,283人/KM2;各街道最高,南市区露香园路街道,达13.64万人/KM2,(近似于7.3 M2 /人)。(2)机械增长来源: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城市间人口的迁移。机械增长率一年内(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 年初总人口数。3、人口的社会变动(1)部门构成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 中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日本第一产业 60% 6.8% 2.2% 2.9%7.9%第二产业 21.4% 30.4% 29.4% 26.9% 34.1%第三产业 18.
15、6% 62.9% 68.3% 70.2% 58.0% 上海: 1982年1990年变动状况第一产业25.68%12.43%-13.25%第二产业51.05%58.02%+6.97%第三产业23.27%29.55%+6.28%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地质普查和勘探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人口的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指在工业、交通运输
16、以及其他不属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的职工总数;服务人口: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和商业服务机构中的职工总数;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人、老年人、没有劳动力或未参加劳动的人口总数。(3)人口的文化构成(4)人口的民族构成人口的变动:人口的变动:人口的空间变动人口空间分布人口机械增长(迁徙)人口自然增长人口预测人口的社会变迁人口职业结构人口劳动构成人口文化构成人口民族构成家庭结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人口结构二、社会结构1、人群人群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人群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他们有相同的身份或某种团结感,有共同的目标和期待。首属群体:较小的多目的群体,以感情为基础,首属群体:较小的
17、多目的群体,以感情为基础,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感。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感。 最典型的首属群体是家庭。次属群体:为实现实际的目标而形成的专门团体,次属群体:为实现实际的目标而形成的专门团体,由一种专门化的、相对来说非个人的和感情淡由一种专门化的、相对来说非个人的和感情淡薄的关系所形成的,其成员只表现其个性的某薄的关系所形成的,其成员只表现其个性的某一方面。一方面。最典型的次属群体是各种组织。企事业:以赢利为目的公共机构:非赢利性的,如教育、医疗、政府机构,以及水、电、消防、保安等。2 2、社会结构的组织、社会结构的组织社会阶层: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社会阶层: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准
18、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通常以职业和收入来划分,在多民族不平等的城通常以职业和收入来划分,在多民族不平等的城市中,种族也是一重要因素。市中,种族也是一重要因素。(2 2)地域上)地域上社区:在一定地域内围绕某种相互作用模式而由社区:在一定地域内围绕某种相互作用模式而由多个群体组合而成的实体。多个群体组合而成的实体。个体个体(群体)家庭(群体)家庭邻里邻里社区社区3、人类空间行为人类的空间行为与对空间的认知有关。空间组织要素(Kevin Lynch):路径(path); 节点(node);边缘(edge); 区(district);地标(landmark)。行为空间:空间、
19、时间、事件和行动共同组成的对其中活动者构成有意义的环境。第六节 经济环境的调查研究一、聚集经济城市活动的聚集性是城市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趋势。城市化经济:当城市地区总产出增加时,不同类型的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城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指那些能左右城城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指那些能左右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推动全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部市经济发展规模、推动全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部门,主要是对城市以外地区提供商品产品的部门,主要是对城市以外地区提供商品产品的部门。门。确定城市主导产业的依据(三条缺一不可):确定城市主导产
20、业的依据(三条缺一不可):l产值在全市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产值在全市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重;l产品中外销部分的比重;产品中外销部分的比重;l与其他经济部门联系的深度与广度。与其他经济部门联系的深度与广度。二、城市土地的研究1、城市土地的特征(1)土地是财富的第一源泉,任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要依托于土地。马克思:没有土地,“劳动过程就不能进行,或者不能完全进行”,“因为它给劳动者提供立足点,给他的过程提供活动场所”。(2)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城市活动的集聚性,导致了土地的高竞争,导致了高地价。(3)土地资源的差异性在城市中,位置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对交通运输的依赖性。
21、(4)土地资源的固定性,都有固定的地理位置在城市中,土地的使用都是经过高成本开发,具有固定性。2、城市土地的使用城市土地本身既是一种自然物,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物。(1)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属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并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国有土地可以依法有偿出让和转让。(2)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是合理使用土地的经济杠杆绝对地租:指不区分土地的优劣条件,对一切使绝对地租:指不区分土地的优劣条件,对一切使用土地都必须支付的地租。用土地都必须支付的地租。级差地租:指凭借土地自然条件和人类对土地开级差地租:指凭借土地自然条件和人类对土地开发经营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地租。发经营上的差异
22、而形成的地租。 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城市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是由于城市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别而产生的。境的差别而产生的。 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是追加投资: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是追加投资而产生的。而产生的。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标GBJ137-90)1、城市用地分类按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采用大、中、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大类划分如下: 居住用地(R); 公共设施用地(C); 工业用地(M); 仓储用地(W); 对外交通用地(T); 道路广场用地(S);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绿地(G); 特殊用地(D); 水域
23、和其他用地(E)。2 2、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 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60.175.0 60.175.0 m m2 2/ /人人 75.190.0 75.190.0 m m2 2/ /人人 90.1105.0 90.1105.0 m m2 2/ /人人 105.1120.0 105.1120.0 m m2 2/ /人人(2 2)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18.028.0 18.028.0 m m2 2/ /人人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 10.025.0 10.025.0 m m2 2/ /人人 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
24、场用地 7.015.0 7.015.0 m m2 2/ /人人 绿地绿地 9.0 9.0 m m2 2/ /人人 其中:公共绿地其中:公共绿地 7.0 7.0 m m2 2/ /人人(3 3)规划建设用地结构)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各项用地站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各项用地站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20322032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 15251525 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815 815 绿地绿地 815815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6075。区域环境城市化城镇体系与网络历史环境自然环境自然地理、气象、生态因素 上海不同时期城市核心区的
25、扩展和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情况,似沙丘运动的形态,并且空间扩张和密度变化的速度在加快。 图-12 上海市城市空间和人口密度变化分析 社会环境人口社会结构 经济环境城市经济城市土地 1982年至1997年,城市建成区范围由149.0km2扩大至446.23km2,人口由603万人增加至829万人,突破了原来的规模,规划中确定的楔形绿地未能实现。1986年总体规划与1997年土地使用现状比较表 2 上海市其他城市工业用地产业率比较(以工业增加值计算) 工业增加值 单位 统计年份 工业用地面积 (km2 ) 统计 年份 工业用地产出率 单位 折合人民 (亿元/km2) 上海 1580.15 亿元 19
26、97 349.24 1997 4.52 亿元/km2 4.52 纽约 451.14 亿美元 1988 71.31 1988 6.33 亿美元/km2 52.37 芝加哥 201.90 亿美元 1990 40.76 1982 4.95 亿美元/km2 41.01 东京都 34158.00 亿日元 1982 30.00 1990 1138.60 亿日元/km2 81.52 大阪 20584.00 亿日元 1985 31.40 1987 655.54 亿日元/km2 46.94 横滨 18758.00 亿日元 1980 31.30 1980 599.30 亿日元/km2 42.91 1986年上海总
27、体规划 1949年上海大都市计划三稿1998年上海总体规划第四章 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含义1、定义战略,源于军事的术语,指对战争全局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整体性策划与指导。后引申至经济领域。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2、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目标目标 充满活力的城市、与众不同的城市、可爱的城市。策略策略 住房、游憩、商务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个性(1)在熟悉
28、场所中的新居(建成地区中的更多新居)(2)高层化的都市生活(提高城市地区的强度开发)(3)更多的游憩选择(绿地、自然保护区、运动、艺术)(4)为商务产业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新的区划制度 impact-based zoning)(5)打造全球商务中心(城市中心和3个地区中心)(6)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93-500公里)(7)注重城市个性(建筑遗产、自然元素和地标、 中心区位、认知场所)新加坡2001年战略规划(1)战略目标经济目标:经济总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社会目标:人口总量指标、人口构成指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指标城市建设目标:建设规模指标、空间结构指标、
29、基础设施供应水平指标环境质量指标(2)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是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问题,对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牵一发”和“纲举目张”的作用的内容。通常表现在以下内容:竞争中的优势领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战略重点是阶段性的 战略重点的转移(3)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 通常包括:基本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 空间布局的改变; 空间开发的顺序; 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等。合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确立六个分目标及相应的策略组:着重区域发展战略的“合作的城市”(cooperative city);着重产业发展战略的“创新的城市”(creative
30、 city);着重生态发展战略的“生态的城市”(ecological city);着重空间发展战略的“可生长的城市”(organizable city);着重城市生活质量的“适居的城市”(livable city);着重城市运行管理的“效率的城市”(effective city)。二、城市的主导产业1、城市产业的划分(1)主导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部门,也是城市地区的专业化部门。是城市经济的核心,是左右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带动城市经济结构成长、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工业总产值0.70%8.90%0.07%0.63%0.47%7.46%4.89%49.44%12.40%0.37%0.02
31、%0.06%8.89%0.53%5.18%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制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安阳县第二产业构成(2)辅助产业:又称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产业,是围绕主导产业而发展的协作配套产业和服务性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前服务,提供原料、材料等生产;对主导产业的产品或“三废”进行再加工的产业,或是由主导产业派生出来的关联部门。(3)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包括为城市消费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32、和交通、动力、供水以及科研、行政、文化、教育、卫生、贸易、金融、财务等产业。2、主导产业的特征(1)主导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城市以外地区的;(2)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城市经济的发展;(3)是新兴的产业部门,能广泛吸收新技术,并促进新技术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较高的增长率;(4)与其他产业部门有较高的关联度。三、可持续发展战略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
33、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称为地球峰会 Earth Summit)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承诺和一致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为21世纪发展的基本战略。1994年我国政府分布了关于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此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制定了地方的行动计划。2、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改善和保护人类美好生活及其生态系统的计划和行动的过程,是多个领域的发展战略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
34、尤其是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3、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所确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战略目标:高效繁荣的经济;有序公正的社会; 优美和谐的生态。战略重点:(1)以高科技为主导,发展知识经济;(2)推行环境无害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3)调整城市布局,改善城市交通;(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资源保护;(5)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6)强化能力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第二节 城市性质的确定一、城市性质的含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
35、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二、城市职能及其类型1、城市职能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内部各种功能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城市职能的基础,城市与外部世界(区域或其他城市)的联系和作用是城市职能的集中体现。2、城市职能的类型(1)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一般职能是指每一个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如为本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特殊职能是指代表城市特征的、不为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如风景旅游、采掘工业、冶金工业等。特殊职能一般较能体现城市性质。(2)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非基本职能
36、是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3)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主要职能是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辅助职能是为主要职能服务的职能。3、城市职能的分类(1)各级行政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功能。可按行政机构等级划分为:首都城市;省会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城;片区中心城镇。(2)某种经济职能城市 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职能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城市最大比例,可按工业构成划分为:单一性工业城市:石油化工城市;森林加工城市;矿业城市多种工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鞍山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是辽宁省中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37、豫中地区中心城市,以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城市。 交通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职能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对外交通用地及由此发展的工业用地比重突出,按运输条件可划分为: 铁路枢纽城市; 海港城市; 内河港口城市; 水陆交通枢纽城市。 石家庄是河南省省会,华北地区重要商埠,全国医药工业基地之一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 其他特殊职能城市如: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纪念性城市; 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 边防城市; 经济特区城市等。 拉萨市是自治区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独具民族地方特色的高原城市三、城市性质的确定及其方法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确定城市的性质:(1)城市的宏观
38、综合影响范围;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往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是城市的区域功能作用的一种标志。(2)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强调通过对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系统研究,拟定具体的发展部门和行业方向。(3)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其他主要职能是指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为内涵的宏观范围分析和以产业部门为主导的经济职能分析之外的职能,一般包括历史文化属性、风景旅游属性、军事防御属性等。上海的城市性质: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国家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和国家航运城市之一。第三节 城市规模第三节 城市规模一、城市规模的含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
39、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二、城市人口规模1、城市人口规模计算中基数的确定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居住人口: 城市非农业人口; 居住在城区的非农业人口; 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2、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1)劳动平衡法(城市规划原理P434);(2)职工带眷系数法(城市规划原理P445);(3)综合平衡法(城市规划原理P456);(4)一元回归法;(5)城市化水平法;3、对预测结果的检核与综合三、城市用地规模根据人口规模预测的结果和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 人口用地指标四、城市环境容量1、城市环境容量的含义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即:城市所在地域
40、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在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2、城市人口容量和用地容量人口容量 Pbs 其中:b为城市平均人口密度(万人/KM2); s为城市用地规模。用地容量:城市发展规划所需的用地面积; 城市范围内保证城市人口生活的副食品生产的蔬菜、畜牧用地面积。3、自然环境容量(1)水资源城市所拥有的水资源储量要能满足城市最终规模的需水量,其中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田水利用水。(2)大气容量(3)工业容量(4)交
41、通容量汕头人均耕地面积0.23亩(0.0154公顷)不足我国人均耕地0.55亩(0.037公顷)的二分之一相当于广东省人均耕地(0.04公顷)的三分之一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人均耕地警戒线(0.053公顷)的四分之一 逾渗理论 一个城市用地超过区域面积的50%时,就会发生过量转变,城镇空间将会迅速连绵形成一体而难以再实施生态恢复。第四节 其他技术经济指标一、技术型指标,如日照、防火、防震等二、经济型指标,如居住标准、公建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等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第二节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其原则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模式第四节 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第一节 确定城市发展方
42、向一、城市发展方向的定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发展方向是指“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二、城市发展用地的综合评定1、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1)建设现状条件(2)工程准备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汕头城市空间发展受到的障碍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的优劣差异。(1)根据区位条件对土地的作用方式,建立产生土地评价的基本思路。(2)以分析
43、区位条件入手,取得土地评价因素的因子体系。(3)根据区位理论中的某些原则,确定城市土地评价因素的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及其变化规律。 河北衡水镇总体布局南部为高产农田规划布局有三种可能,并作了比较方案选择了方案三市域生态绿地现状市域生态绿地规划三、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菜地;3、保护古迹与矿藏;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6、考虑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第二节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其原则一、城市工业用地布局(参见城市规划原理P.7897) 工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1、工业用地组织(1)按工业规模划分 工业区 工业小区 工业街
44、坊工业区应有明显的专业方向,并辅以一批密切相关的厂。其性质与主导产业一致性。(2)按地域划分内城工业 规模小、占地面积小、职工人数少; 运输量少;污染小; 产品主要为城区服务: 技术密集性的非标准产品; 开创性的或销路不稳定的产品; 传统工业(尤其手工业)。 以工业点或工业街坊方式布置为主。城区工业 用地较大,运输量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产品多属标准化的定型产品,适宜大批量生产。 以工业小区、工业区方式布置为主。郊区工业 规模大、占地多;交通量大(有的需配铁路线);与城市其他功能区有一定矛盾,如污染;产品主要销往城市以外地区。 以工业区、大型工业区的方式组织。2、工业用地布局的合理性(1)工业用
45、地与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上、下风向;上、下游(2)工业用地是否符合该类工业部门发展的条件如:供水、供电、交通、地形、地质、排水、防灾(3)职工上下班的便捷程度与交通可达性某化学厂选址分析城市外围选址 成组布置工业与居住布置工业包围城市工业与居住二、对外交通运输的布局(参见城市规划原理P.97119)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之总称。对外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决定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1、铁路铁路运输是大量成批货物,中长尽量运输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内陆运输中)。铁路站场与城市的关系 货站:最好在城区外围,需较大仓储用地,交通运输量大 客站:在城区中,但铁路线对城市有分割作
46、用;大城市中,应安排在中心区的边缘,中、小城市最好能采用与城区相切而过。2、港口水运适于担负长距离运输,尤其是体积大的商品。港口布置受自然条件局限很大,站场建设投资大。港口与城市关系: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存在干扰和制约。保留生活岸线。3、机场空运适于担负长距离的客运,货运以体积小、重量轻的贵重物品、高价易腐品为主。速度快,运费高。机场的规模效应。机场与城市的关系:机场是城市外来客源的一个节点;机场对城市干扰大,需要远离城市,航线也要避免穿越城区,但机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又要密切,交通便捷。4、公路汽车运输的优点: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联系面广;可实现门到门直达,不必换装、换乘;尤其适于短途运输。公
47、路与城市关系:任何城市都要依赖公路与广大地域联系;公路既是城市道路网的延伸,与城市道路应有较好衔接,但过境公路不宜从城区穿越;客运站宜布置在城区,与铁路站、港口等接近,形成客流的换乘中心;货运站宜布置在城区边缘,与仓库区结合,有较好的内、外交通通达条件,形成流通中心;一些大型的工厂、仓库的布置要与公路相结合。5、联运 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重要手段。公路穿越城镇公路与城市的联结方式三、居住用地的布局(参见城市规划原理P.125140)1、居住水平:反映社会经济水平; 人均居住面积; 每户住宅面积; 住宅成套率。2、居住环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居住水平;交通方便程度;公共设施配套状况;建筑空
48、间状况;绿化环境;娱乐休憩设施;污染状况等。联合国1990年居民生存质量指标中提出了双重指标:硬指标(可量化指标):如居住面积、噪声等;软指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受和满意程度):如安全感、方便感、舒适感、归属感、美感等。3、居住用地的组织与布局组织方式:组团、街坊邻里、小区居住区 居住区 小区 组团户数(户)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人口(人)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城市居住用地构成模式佩里的邻里单位哈罗新城五、公共设施的布局(参见城市规划原理P.14050)公共设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和兼容性。1、商业、
49、服务业、娱乐业等以中心地方式布局 中央商务区(CBD); 分区中心; 居住区中心; 小区中心。 其他形式:商业一条街; 购物中心。商业中心布局示例密尔顿.凯恩斯公共站点和公共设施分布为居民提供选择和交通自由创造社会平衡的居住环境改变邻里单位概念服务设施设置在街区边缘和公共交通干线附近居住与就业城市中心分布与交通系统的关系2、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学占地多,一般布置在城区边缘;科研机构和专科学校,与生产性机构相结合,形成一定的专业化地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应与综合性大学相毗邻,相互促进发展。3、体育、文化设施大型体育设施均匀布置在城市外围或边缘,有良好的交通疏解条件;其他设施与居住用地、公建
50、中心相结合,构成公共活动中心。4、医疗卫生设施以不同的级别和服务范围,均匀布置在城区。有些小城市担负着为较大地区服务的职能(如县城),则应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附近增设一些医疗设施。五、公共绿地的布局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一、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用地紧凑,节约用地; 有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问题:近期和远期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近期虽然紧凑,但远期用地会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中小城市应鼓励集中发展。1、网格状形态规整,由相互垂直道路网构成。易于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