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第一目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 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不断发展。半封建: 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不断发展。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第二目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近代中国先后登上过历史舞台的政治力量: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
3、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第三目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中国工人阶级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他们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1919年五四运动后,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2.以往斗争的弱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
4、担当:(1)目标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2)任务: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3)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5、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第一目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前提:我国社会主义改
6、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标志: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意义: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3艰苦探索(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2)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
7、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目 实行改革开放 实现民富国强1.改革开放的深刻内涵实行改革开放,(1)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2.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
8、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第三目 进入新时代 踏入新征程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9、,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3.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一目 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
10、产物。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4.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第二目 党的执政理念1.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依据:“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11、,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3.党执政理念的内涵: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1)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
12、政的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2)就是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3)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到21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体
13、现,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框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一目 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方面。同时,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2)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14、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
15、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要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
16、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第二目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
17、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内涵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用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3.解
18、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内在联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第三目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含义是指共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2.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性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
19、具体的体现。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3.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顽强战斗、英勇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广大党员不图名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共产党员在新征程上更加珍惜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光荣称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做学习
20、的模范,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做服从组织、严守纪律的模范,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模范,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模范,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一框 坚持党的领导第一目 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坚持党的领导的意义: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2.党的领导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
21、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政治领导:(1)党的政治领导的内涵和主要体现党的政治领导,就是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2)新时代如何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新时代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思想领导:(1)党的思想领导的内涵和主要体现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坚
22、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2)新时代如何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新时代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就是要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组织领导:(1)党的组织领导的内涵和主要体现 党的组织领导,就是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
23、而奋斗。(2)新时代如何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新时代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就是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第二目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 (1)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
24、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2)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
25、义: (1)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五位一体”)(2)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四个全面”)第二框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第一目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新形势下,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危险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种危险:精
26、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2)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
27、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怎样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总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第二目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1)内涵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民主执政:(1)内涵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民主
28、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2)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依法执政:(1)重要地位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2)重要体现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3)内涵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
29、、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3.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的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框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第一目 我国的国
30、体1.我国宪法关于国体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国体的政治意义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3.我国国体的政治内涵(1)工人阶级 (2)农民阶级(3)爱国统一战线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些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
3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二目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民主的概念: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少数人统治和压迫多数人的局面,使亿万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1)表现: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这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
32、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将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行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逐步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2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1)表现:从政治保证上看,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效
33、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这些制度和法律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中保障了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实。从实现方式上看,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织等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3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1)表现: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2)这套制度体系的意义: 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常见的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开“空头支票”问题,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
34、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显现的旺盛活力,就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第二框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一目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2.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阶级矛盾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国内的
35、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4.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任的历史任务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第二目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1.国家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内、对外两个方面(1)对内职能: 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具体体现 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促进社
36、会发展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对外职能具体体现 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2.履行国家职能的意义 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37、第一目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组成代表人民民主选举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不是直接行使。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
38、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职权:国家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拓展国家立法地方立法:(授权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废除和解释法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3)组成:作为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4)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
3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权责: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5)各专门委员会: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第二目 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1.人大代表的产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1)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产生(2)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的地位(1)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
40、组成人员。(2)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3.人大代表的职权4.人大代表的义务(1)要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2)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目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拓展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
41、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拓展民主集中制: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集中制是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3.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基本功能: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原因:一方
42、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知识对比l 人民:国家权力的主人l 人大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l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l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l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政体,根本政治制度。l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l 人大代表职权: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
43、受它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政府、监察委、法院、检察院等第二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表现(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促进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广泛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朝着国家
44、的发展目标前进。(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能保证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人民代表大会
45、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一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产生和发展这一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确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发展。3.现阶段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现已成为
46、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和内容: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内容:(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十六字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得到各民主党派的一致拥护。在政党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