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预习导学【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重点:物种交流的主要表现;难点:农作物交流对人类命运的影响;知识梳理1. 美洲物种的外传1.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主要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2. 玉米(1)欧洲传入途径: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最初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推广:16世纪中叶在南欧广泛种植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2)中国:传入途径: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推广
2、:明朝时传入,先在丘陵山地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3.马铃薯、甘薯(1)欧洲传入途径: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推广: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2)中国:传入途径: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推广:明朝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3. 番茄(1)欧洲传入途径:由西班牙人带入欧洲(起初仅供观赏)推广:18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18世纪末欧洲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2)中国:传入途径: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推广: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4. 辣椒(1)欧洲推广:15世纪
3、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2)中国:推广:明朝时传入中国,称为“番椒”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知识链接新航路开辟1、动因(1)经济因素:15世纪以来,随着庄园制度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日益迫切。(2)社会因素:马可波罗行纪中有关中国的描述,促使西欧掀起寻金热潮。(3)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后,东西贸易的通道受其控制,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4)宗教因素: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2、条件(1)经验总结: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
4、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有关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2)技术条件: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3)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3、影响(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锥形开始出现(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3)殖民掠奇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4)思想震撼之路: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冲击了宗教神学理论。二、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欧亚作物传入美洲:粮食类有小麦、大麦、水稻; 水果类有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有黄瓜、
5、甜瓜、豌豆; 经济类有甘蔗等。2、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3、畜禽的传入:欧洲移民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美洲。牛、驴、骡主要用作役畜,猪、羊、鸡泽主要用于食用。这些欧洲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教材拓展阅读教材历史纵横,谈谈你对咖啡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的认识。咖啡从非洲传播到世界各地,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这项内容。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
6、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今天的咖啡馆遍及全球,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一粒粒咖啡豆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还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融合。知识链接 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时间具有长期性。三、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玉米丰富了中国的粮食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马铃薯提高了欧洲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2、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小麦在北美的推
7、广,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种类。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外,还改善了家禽、家畜的营养,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北美地区的水稻绝大部分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盈余投入市场销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食草的马牛羊来到美洲,繁殖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明清时期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使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滩涂、沙地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
8、但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深化拓展物种交流在哪些方面影响世界?积极:政治:缓解饥荒,社会稳定;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粮食产量,农业发展,人口增长;世界联系与世界市场文化:文化的发展及交融;社会生活:食物结构;生态环境等文明:文明交流及交融,人类命运共同体。消极:生态问题;人口问题等知识框架探究主题 影响食物物种交流的因素材料一 1526年,甘薯被西班牙人引入,从那里传入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比利时,接着传入英国。甘薯在欧洲的传播比较缓慢。一段时期内与马铃薯一样受到误解, 被认为含有催欲素。17世纪,甘薯在西班牙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在整个欧洲,由于饮食习惯和地理条件,甘薯始终不如马铃
9、薯那么普及。材料二 “万历中, 闽人又得之外国。盖渡闽海而南, 有吕宋国, 以通商故, 闽人多贾吕宋焉。其国有朱薯, 被野连山而是。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盖中以来, 于是入闽十余年矣。” -明 何乔远闽书 “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 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 略通闽广之境也。” -明末徐光启则在农政全书 解读史料,说明甘薯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状况有何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状况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甘薯在欧洲传播缓慢,不及马铃薯普及。在中国传播快且种植普遍。原因:欧洲和中国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和认识上的差异。针对训练:据记载,早在万历二十一年番
10、薯就在福建试种成功, 救荒效果明显,但直到18世纪末我国西北、华中地区才逐渐栽种这种可以救人性命的农作物。其原因主要在于在于A番薯不符合北方人的口味B西北、华中地区农业发达,物产丰富C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模式不利于物种的交流D封建国家不重视农作物品种的推广【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选项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依据相关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欠发达、物产匮乏,华中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同样存在粮食短缺现象;C选项正确,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不利于物种的交流;D选项错误,依据相关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国家出于救灾等目的比较重视农作物品种的推广。课堂达标1.作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
11、是出现了“哥伦布大交换”,玉米从美洲移植到其他大洲。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记载了这一作物种植经验的是()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农书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玉米大约在明朝中后期开始传入我国,生活在明末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记载了玉米的种植经验,故C项正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和农书分别是西汉、北朝和元朝的农业著作,当时玉米还未传入中国,故A、B、D三项均可排除。2.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马铃薯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且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美洲地区的开发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C.商业革命的发展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答案C
12、解析马铃薯本原产于美洲,而成为欧洲的主要食物,说明这是世界联系加强的结果,也就是商业革命发展的结果,故选C项。美洲的开发不等于欧洲食物的变化,故A项错误;香料与马铃薯没有直接的关系,且香料来自亚洲,马铃薯来自美洲,故B项错误;马铃薯与谷物是食物品种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活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3.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种重新分布,物种频繁交流等。下面原本属于美洲特产的是()A.茶叶、丝绸B.烟草、瓷器C.玉米、烟草D.香料、甘薯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茶叶、丝绸、瓷器、香料属于亚洲的特产,玉米、烟草和甘薯属于美洲的特产,故C项正确。4.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
13、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材料表明()A.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物种间的交流B.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C.近代以来,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D.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看出1500年以前,世界各地就有物种交流,只是非常缓慢,故A项错误;1500年以来,世界物种的交流速度加快,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生态平衡被打破,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可看出1500年以来,世界物种的交流速度加快,故D项正确。5.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
14、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A.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C.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文字和图片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促使大量美洲特产农作物传入欧洲,即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故B项正确。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是指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题干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错误;凤梨、马铃薯、木薯传入欧洲并不能说明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故D项错误。6.洲际物种交流约在1500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的
15、直接表现之一是()A.引起欧洲所谓“价格革命”B.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推进C.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D.改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物种的交流,而不是欧洲的“价格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物种交流出现了高潮,这主要会改变人们的食物供给,但并不一定会影响到饮食文化的全球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疾病的影响,故C项错误。由于物种交流更加频繁,所以用于食用的农产品的供应数量和品种也就越来越丰富。故选D项。7.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据此可知()A.美洲
16、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C.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使得不同洲际之间的物种实现了多向交流,并没有哪洲在物种交换中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欧洲、美洲、中国、非洲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实现的是物种交流,并未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题干说明新航路开辟实现了生物上的物种交流,并未涉及理性化,故D项错误。8.下面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表。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品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备注玉米16世纪明后期引进,清初普及甘
17、薯16世纪自菲律宾传入中国马铃薯17世纪清初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高产作物引入中国,弥补了粮食产量的不足,增加了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增长,D项正确。9.农作物物种的种植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学名别名(部分)原产地传入途径(部分)玉米番麦御麦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甘薯番薯金薯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马铃薯洋番薯荷兰薯土豆美
18、洲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大陆材料二乾隆在看到陆耀写的甘薯录后,令示隶总督刘峨、河南巡抚毕沅把此书广为传播,令彼等“当即转饬各属,劝谕民人,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摘编自邓书杰中国历史大事详解清史(上)材料三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年度人口数(单位:人)乾隆九年(1744年)166 808 604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218 743 315乾隆四十年(1775年)264 561 355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279 816 070据清高宗实录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2)结合材料二
19、、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甘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参考答案(1)特点:传入的物种原产于美洲;名称中大多带“番”字;主要是从海路传入中国。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2)影响:缓解了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粮食结构和人们的饮食习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图表归纳;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1617世纪”“西班牙殖民者”“荷兰殖民者”可联系到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第(2)问影响,材料二反映了甘薯传入的作用,材料三反映了乾隆年间人口的增长趋势,将二者相联系,从缓解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问题及改变粮食结构和饮食
20、习惯角度回答即可。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吃的权利。不过,这一情况随着人类社会步入近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15世纪末,新大陆被发现后,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像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到1800年左右,取材于美洲的蔗糖已经成为欧洲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不过,家畜的过快繁殖也引发了美洲的生态危机。至少在欧洲,新旧大陆之间的食物大交换间接促成了一个更为平等社会的出现。当然,欧洲这种平等的背后是上千万背井离乡的黑人奴
21、隶的血泪史。工业化食品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存和运输两大问题。1835年、1874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国人卡尔冯林德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同时,借助同时代铁路和航运技术的发展,大宗肉类食物的跨国和远洋运输不再是问题。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所追求的效率和价值所取代,但总体而言,民众尤其是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今天,麦当劳金色拱门的标志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西方食物在向全球挺进的同时,必须经历一个被“地方化”的过程,也就
22、是必须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如肯德基公司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推出了粥、油条和大饼等产品。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物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物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摘编自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食物的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历史时期或全面综合考察皆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以来食物的不断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论述:自新航路开辟开始,经过两次工
23、业革命,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日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向全球化发展,这一过程也推动了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以及食品加工技术和其他科技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改善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这既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之间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但由此而日益滋生的食品卫生与安全等健康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值得人们反思和警惕。总之,近代以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食物也突破区域限制,不断向全球范围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时可以从近代以来食物发展与传播及其影响的总体来叙述,也可以选取近代以来的其中一个阶段产生的影响来叙述。叙述时要能够说明什么时期怎样的历史背景推动了食物的如何发展与传播,并说明这一时期食物发展与传播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影响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尽量做到一分为二辩证地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