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评课稿(泰州-王彬)(1)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221562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重与失重-评课稿(泰州-王彬)(1)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超重与失重-评课稿(泰州-王彬)(1)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超重与失重-评课稿(泰州-王彬)(1)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超重与失重-评课稿(泰州-王彬)(1)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超重与失重-评课稿(泰州-王彬)(1)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彬王彬2018.11 2018.11 扬州扬州江苏省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江苏省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一、课标及教学要求分析一、课标及教学要求分析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设计四、教学目标设计五、五、交流交流对本节课的听课对本节课的听课感受和感受和认识认识六、反思与启示六、反思与启示交流内容交流内容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验)(试验)【内容标准内容标准】通过实验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活动建议活动建议】通过各种活动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了解和体验失重与超重。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年版)【内容要求内容要求】通过实验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活动建议活动建议】通过各种活动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参与有关游乐活动等,体验体验失重与超重。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版)(修订版)【课程目标课程目标】通过实验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学习要求学习要求】通过实验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概念及其产生条件产生条件。【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在超重与失重内容的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体验和认识验和认识超重与失重现象,也可组织学生听讲座、看录像等,了解宇航员的生活。

3、一、课标及教学要求分析一、课标及教学要求分析实验是物理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的灵魂。 初中阶段并未涉及“超重与失重”的内容;高中课程标准中,它属于二级主题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中的一部分,其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及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活动建议为“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参与有关游乐活动等”,从中体验失重和超重与生活的联系,并帮助学生更好辨别两种现象。 结合课标内容及教学要求内容,分析其中的行为动词(“认识”、“知道”、“体验”、“听”、“看”、“了解”)和核心概念(“超重”、“失重”),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学生发展可能,必须确定具

4、体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要求能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举出例子和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超重与失重超重与失重”,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又是日常,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它还是当今宇宙开发中面临的重要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它还是当今宇宙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问题。 由于“超重与失重”是学习了加速度及牛顿运动定律之后能较容易理解的内容,与主体知识并没有太多关系,但日常生活中又经常能够接触到这类现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所以学生仍需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超重、失重概念,知道两种现象中加速度方向、力的大小关系及完全失重现象。

5、由此可见,教材中安排“超重与失重”知识,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前面所学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又能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情。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目前,我省使用的是人教版人教版和教科版教科版两套教材,对比说明如下: 1.两套教材对超重与失重概念的定义相同。人教版教科版 2.两套教材编排上存在差异。 人教版教材重在让学生学习人教版教材重在让学生学习概念、运用前概念概念、运用前概念。 教科版教材重在提升学生能教科版教材重在提升学生能力,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力,自主探究

6、,主动获取知识。 设计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设计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团队合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核心素养目标都得到了作能力,核心素养目标都得到了体现。体现。 同时,两套教材从不同角度拓宽学生的视野,说明物理与两套教材从不同角度拓宽学生的视野,说明物理与生活的联系。生活的联系。人教版教科版 鉴于此,教师在本节课授课时: 一要重视概念教学; 二要凸显科学分析方法; 三要抓住“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力求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活动了解和体验超重与失重。 学生已经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对解决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已有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但缺乏实际的应用

7、,对概念的理解还很抽象,对定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较难从理论上自主地得到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 同时,学生对超重和失重概念解读不足,容易把物理学和生活中的“超重”混为一谈,认为超重就是重力增加,失重就是重力减小或消失;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与加速度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时,可能会出现把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联系。三、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设计四、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此外,要注意教学目标主要包含的以下几个要素:什么知识什么知识、运用什么技能运用什么技能、采取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方法、达到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程

8、度。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贯穿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贯穿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之中,因此两者应该是一致的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之中,因此两者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室彭前程主任说:“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物理教育中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物理观念教学中肯定会涉及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的运用等。在这四个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是基础,科学思维是核心,科学探究是方式,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必备品格、育人的最终目标。教学中要注意这四位体的全面设计,不能只重视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9、” 也正如好多专家所说:物理观念是隐藏于具体知识背后的概括性观点和思想方法。物理观念只有在学生本人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对具体物理知识进入深入分析和挖掘才能展开出来,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与具体应用中获得日渐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实验探究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感悟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通过不断的反思、概括提升,从而促进物理观念的构建。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我想我们至少需关注以下几点: (1)通过实例分析和学生实验,厘清“视重”与“实重”,认识超、失重现象,通过求同法找出超、失重物体的运动学特

10、征,能准确说明超、失重的实质; (2)能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并能分析和说明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实验体验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通过视频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态。五五、交流对本节课的听课感受和认识交流对本节课的听课感受和认识(一)对本节课的听课感受课堂亮点:课堂亮点: 1.1.本节课授课教师教学环节设计得自然、流畅,引导本节课授课教师教学环节设计得自然、流畅,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分析、探究、实验中获得知识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分析、探究、实验中获得知识,效果很好。,效果很好。先是用小魔术:“会跳舞的指针” 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小魔术例

11、子引入课题,知道超重、失重概念;接着从生活体验入手,再通过分组观察、讨论电梯中台秤示数的视频,交流运动情况与超失重状态,强调观察是学习物理的一种研究基本方法,是学生实验探究的一种方法;继而进行理论探究分析三个关于超重、失重概念及本质的问题,解决教学的难点;继而,借助播放视频太空授课视频、自由落体状态下的水银球,进一步提升对完全失重的认识;最后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如何通过重锤的运动拉断纸带,立足于学以致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2.学生中可能存在“超重与失重是物体实际重力的减少”的错误认识,我们授课时要明确给出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有利

12、于学生加深对“超重与失重”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学中引入教学中引入“视重视重”和和“实重实重”概念,并以概念,并以“实重实重”为参照对超重与失重进行解读。为参照对超重与失重进行解读。通过思考、交流和解读,让学生认识到当视重大于实重时为超重、视重小于实重时为失重、视重为零时为完全失重,且整个过程中实重(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保持不变。这样就明确了超重、失重和实重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对超重与失重有了明确的认识与定位,进而正确把握超重与失重的概念。 3.3.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问,有效导学。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问,有效导学。课题引入阶段,通过小魔术活动,在很短的时间里,有效地激发出贯穿本节课

13、的三个问题:“什么样的运动情况下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超重(失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在失重现象中,若a=g,会出现怎样的物理特征?”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便构成了整节课的逻辑主线,从而得学习过程得以有效实施。 4.4.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等教学元素,让学生构建关于超重和失重的知识框架和脉络并注意落实知识目标,紧扣课程标准要求,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5.5.本节课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注重了学本节课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注重了学习的过程,重视在学习和探究

14、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的过程,重视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精神。习方法和科学精神。课堂中准备了真实事件的视频(电梯超重失重全过程、太空实验)和小活动(用重锤拉断纸带),使物理课堂更贴近生活,使物理知识真正走近学生,据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6.6.现代技术的应用。现代技术的应用。教学建议: 1. 1.本节课中学生的体验稍显不足。本节课中学生的体验稍显不足。比如,电梯中的视频,虽是真实录制,但学生可能会有些许疑惑,我们不妨现场展示“体重计称重”,学生在体重计上上、下蹲时,用摄像头对准体重计的读数面板,观察

15、示数的变化。 又如,关于超重和失重的判断,是以加速度方向还是以速度方向为依据,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疑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可增设瓶子下落、上抛时的“喷水失射”活动,让学生猜想、讨论,继而通过演示的结果和分析使学生对此得到清晰的认识。 2.2.教学中可以总结一定的结论辅助学习,但建议抓教学中可以总结一定的结论辅助学习,但建议抓住结论的本质或成立条件。住结论的本质或成立条件。如探究得出“物体具有向上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应该说大家对这个结论的认识有较多争议,如果我们讨论的情境是支持物在研究对象的下方,悬挂物在研究对象的上方,则可采用。(二)结合本节课

16、交流对(二)结合本节课交流对“一节好课一节好课”的认识的认识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崔允漷教授漷教授将“好课”标准归纳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

17、、考得满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意”。 “教得有效”是指一堂课有一堂课的标准,一个学期有一个学期的标准,要精教精学,别浪费学生的时间; “学得愉快”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愉快的; “考得满意”是指注重结果,如果要学五个字,结果没学会,这认知目标没达到,怎么行?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提出:好课必须具备“六度三境界六度三境界”。 “六度”主要侧重于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测课堂。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三重境界”侧重于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课堂。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

18、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提出好课9要素: 1 1每堂课教案要公开。每堂课教案要公开。 2 2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欲望。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欲望。 3 3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2020分钟。分钟。 4 4学生发言人次别少于学生发言人次别少于1010人次。人次。 5 5学生动笔练的时间别少于学生动笔练的时间别少于1010分钟。分钟。 6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2020秒。秒。 7 7提倡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提倡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 8 8多和学生聊聊。多和学生聊聊。 9 9在教案上写上这堂课成功在何处。在教案上写上这堂课成功在何处。

19、 贾志敏(浦东名师):贾志敏(浦东名师):要以学生为本;要以训练要以学生为本;要以训练为本;要以鼓励为本为本;要以鼓励为本。 薛法根(江苏省名教师):薛法根(江苏省名教师):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 可见,对一节好课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教育者对一节好课有不同的认识。 其实,我们不妨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来看: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节课,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提出问题了吗?参与探究了吗?发现了什么?参与讨论了吗?学到了什么?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如何?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这节课,教师

20、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给予学生活动的时间充分吗?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吗?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给学生带来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虽教什么、怎么教,老师说了算,但教师更要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之前听扬州大学吴星教授评价所有好课共同特征的观点,我非常赞成和欣赏,下面基于此交流一下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1. 1.有切实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去追求。有切实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去追求。 目标导学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如本节课老师设计明了、切实、可达、有效的教学目标,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内容清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体现了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物理观念

21、物理观念掌握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概念,理解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产生条件和本质原因,知道完全失重和产生条件。2 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观察视频,运用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思维能力探究超失重产生的条件;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通过逻辑推理分析超失重的本质;理解将超重和失重比较起来,用比较法学习的思想。3 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分组完成超失重条件的探究,通过对超失重条件和本质的探究,逐步掌握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的的方法;逐步养成“问题 猜想 探究 论证”的探究精神。4 4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感受科学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强化通过学习进而更好的服

22、务社会的意识。 2.2.有设计好的平台让学生去发展。有设计好的平台让学生去发展。 例“攀岩”活动,除了关注人的因素,还要关注攀爬的平台设计是否科学。 正所谓正所谓“没有攀登不了的高峰,只有上不了的平台没有攀登不了的高峰,只有上不了的平台”。 课堂教学,我们教师需要铺设平台,设计问题,做好铺垫,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让学生发现、完善、提升自我。 如本节课,从小魔术提出问题“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据此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展开本节课的学习呢? 教师铺设了三个平台,逐步延伸到问题的本质:什么样的运动情况下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失重现象中,若a=g,会出现怎样的

23、物理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后续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3. 3.有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有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 课堂教学是主线,学生参与活动是核心。课堂教学是主线,学生参与活动是核心。 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发展学科素养。 案例:五祖法演:学禅和做贼 课堂不应该理解为课堂不应该理解为“走捷径走捷径”、接受、接受“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多,多一些亲身的体验。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学科探究活动就是基一些亲身的体验。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学科探究活动就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如本节课学生参与小魔术、上台演算讲解,学生分组活动:“做一做:如何通过重锤的运动让

24、纸带被拉断?”,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观察力、学以致用的能力。 4. 4.有困惑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探究。有困惑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探究。 困惑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困惑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如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超重、失重与速度有关还是与加速度有关?教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困惑,带着探寻答案的欲望,通过体验、观察、比较、归纳,最终得出结论。当然,我刚才已提到,如果这里增加“喷水失射”的活动体验,学生对于这个困惑的解答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效果。 5. 5.有问题让学生能够思考。有问题让学生能够思考。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优秀的问题应符合以下标准:问题的设计有思维性和挑

25、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准确性和适当性、层次性和条理性;留足思考时间,给予恰当引导;反馈具有针对性,鼓励自我评价。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是围绕数学问题而进行的学习。我们物理学科以及其他学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如本节课的学习在问题的思考中向前推进。思考为何“小魔术”中出现这种现象,引入课题超重与失重;思考为何生活中有此体验及视频中出现此现象,归纳出超重与失重现象的运动规律;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出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思考如何通过重锤的运动拉断纸带,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6.6.有情景让学生去体验。有情景

26、让学生去体验。 在情景中运用知识、智慧解决问题。在情景中运用知识、智慧解决问题。 良好情境的标准应具备以下特点: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境: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引起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融入情感因素,激发内在动机;适合学生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要求;具有形象性、具体性、探究性和可感知性。 如本节课中通过做“小魔术”、回顾生活体验、观看电梯中的台秤示数视频、观看太空授课视频、观看自由落体状态下的水银球视频、重锤拉纸带活动等,从视觉、触觉等角度设置情境,让学生增加体验、增长见识、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7. 7.有机会让学生表达。有机会让学生表达。 教最重要的是教最重要的是“听听”,学最重要

27、的是,学最重要的是“说说”,指的是学,指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得出的观点和认识。生经过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得出的观点和认识。 如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得出超失重的条件;课堂中学生上台演算讲解超失重的本质等。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阐述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8. 8.有成功让学生去享受。有成功让学生去享受。 “成功”促使学生“更自信”,“更自信”促使学生“更成功”。 发现学生的长处加以表扬、赞赏,会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今后一生的发展。 如对学生讨论交流、完成表格、归纳出结论,上台演算讲解探究出结果,设计活动成功让重锤拉断纸带时,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赞许,使得学生享受成功的喜

28、悦,从而更能勤于思考、敢于表达、勇于探索。9.9.有有“味道味道”让师生能够回味。让师生能够回味。 正所谓,“教学相长”。其实,我个人认为一节让师生有“味道”能够回味的课,教有所得、学有所获,能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的课,是一节好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 综上,本人认为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是成功的。因为课堂上老师注重设置情境、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地学习,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讨论、交流,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知识,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仅掌握了应学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六、反思与启示六、反思与启示 本节课的教学为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也提供了些可借鉴之处。 1.1.重视明晰概念的定位。重视明晰概念的定位。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物理观念”素养首当其冲,它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因此,概念课的教学不仅需注重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概念课的教学不仅需注重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剖析、弄清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更需重视明晰概念的剖析、弄清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更需重视明晰概念的定位,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概念。定位,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概念。 如本节授课中可使用“视重”和“实重”

30、的概念,使得课堂教学的逻辑清晰,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本质和掌握状态判断的依据,真正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2.强化思维方法的运用。强化思维方法的运用。 “科学思维”素养的养成与运用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给予重视。科学思维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研究素养、科学思维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研究素养、研究途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研究途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推理,潜移默化的渗透物理模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推理,潜移默化的渗透物理方法,让学生体会、领悟,从而逐步提升物理思维能力。它方法,让学生体会、领

31、悟,从而逐步提升物理思维能力。它体现了我们教与学的逻辑,促成了清晰教学脉络的形成。体现了我们教与学的逻辑,促成了清晰教学脉络的形成。 如本节课中,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理论探究超重、失重的本质,运用“隔离法”、“分析法”的,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隔离法”的使用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方法,“分析法”的使用则使得教与学的流程清晰,教学目标“超重”、“失重”的概念的理解水到渠成。 3.3.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 学生的体验、活动的参与是新课改以来所一直提倡的。所以我们的教学需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设置情境,设计一定的实验活动(包括影像资

32、料、模拟实验、现代技术的应用等),注重全体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探索的过程,让学生担任实验探索者的角色,从而使得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是自己能够触摸的,从而保持物理学习的兴趣,这正是符合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如本节课中“小魔术”、回顾生活体验、观看电梯中的台秤示数视频、观看太空授课视频、观看自由落体状态下的水银球视频、重锤拉纸带活动等,关注学生的体验、拓展学生的视野。 4. 4.有效设计教学的提问。有效设计教学的提问。 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恰到好处的提问,可

33、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教学中的教师提问应当具有程序性和提示性。教学中的教师提问应当具有程序性和提示性。教师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而应精心设计,设计各阶段应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递进式的、有层次的、前后衔接的、相互呼应的和逐步深化的,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紧紧围绕主题,逐步深入开展学习活动;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对学生的活动能起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或从哪个方向去着手解决。 5. 5.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教学发展学生理解与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和物根据教学发展学生理解与运用物

34、理知识、物理方法和物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路,需要我们恰当、合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路,需要我们恰当、合理地把握好教学过程的理地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度度”。教师讲解分析过“度”了,则削弱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变成“灌输式”;未达到“度”,指导分析不到位,学生会处于学习掌握知识、方法的迷茫区,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使得学生无法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如本节课,教师分析超重规律后,使学生掌握其中的物理方法和思维方法;接下来的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分析出失重规律;对于完全失重的教学,教师提出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即可。此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师“教分析问题的方法”向学生“用

35、方法解决问题”的转变,这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双主体,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6. 6.重视学生情感的教育。重视学生情感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情、对课堂的情,在这种情的激励下,教师必然会钻研教材,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活动和设置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情境,从而以以“情情”去激发学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生学习物理的“趣趣”,使得课堂充满浓浓地生活味,深深,使得课堂充满浓浓地生活味,深深的教学情。的教学情。 首先,物理教师的语言有着自身的特色。首先,物理教师的语言有着自身的特色。语言必须准确、简约。精心设计的、

36、包含智慧的教学语言,能把抽象模糊的概念说清楚,把枯燥无味的问题讲生动,把静态的现象描述出动态的效果,启发学生去思索、去探究,使他们的思维能较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 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教师的引领要到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尊重学生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使其想学、要学、乐学。 再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发自内心的准确评价、再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发自内心的准确评价、纠错、肯定和鼓励。纠错、肯定和鼓励。不仅是对各个学习环节和内容的一种引导,更是让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整节课及今后的学习。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灵活应用术。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灵活应用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打造出一节节有效的课堂,才可才能打造出一节节有效的课堂,才可以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稳、更远。以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稳、更远。谢谢聆听! 欢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超重与失重-评课稿(泰州-王彬)(1)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