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楼梦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学得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学得痴迷,要拜黛玉为师,黛玉对她说痴迷,要拜黛玉为师,黛玉对她说“什么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这起承转合是古这起承转合是古人作诗遵循的章法结构,顺着它就可以了人作诗遵循的章法结构,顺着它就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领悟诗的真意。解作者的思路,领悟诗的真意。香菱学诗高考诗歌的结构高考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
2、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关乎作者的情感。从章法结构入手,可。从章法结构入手,可以与诗人共呼吸,水到渠成地领悟诗人以与诗人共呼吸,水到渠成地领悟诗人的的情感凝结点情感凝结点。掌握了这个规律,既获。掌握了这个规律,既获得了诗歌鉴赏的金钥匙,又为练习写作得了诗歌鉴赏的金钥匙,又为练习写作提供了好章法。提供了好章法。 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的章法归结为前人将绝句的章法归结为“起起”、“承承”、“转转”、“合合”。 “起起”即一首诗的起句;即一首诗的起句; “承承”是承接起句,是是承接起句,是“起起”句的延续、延伸;句的延续、延
3、伸; “转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的转折变换; “合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的作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登高中的起承转合中的起承转合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
4、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境界更为阔大、旷远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一个艰难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 !全诗起于全诗起于“悲悲”而终于而终于“悲悲”,悲景
5、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合”句句( (联联) )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夏日夏日 张耒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首联起,先描写江村夏景,首联起,先描写江村夏景, 燕雀生成,风光怡人。燕雀生成,风光怡人。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颔联承,继首联再描,蝶舞花枝,蛛网新结,生颔联承,继首联再描,蝶舞花枝,蛛网新结,生机盎然。机盎然。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颈联转,透露主题讯息:颈联转,透露主题讯息:“邀月影邀月影”“”
6、“纳溪声纳溪声”欲融自然。)欲融自然。)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尾联合,主题已很鲜明:欲与村野为伴,清净此尾联合,主题已很鲜明:欲与村野为伴,清净此生。原来前面的一番描写,竟是为后面的抒情张本。生。原来前面的一番描写,竟是为后面的抒情张本。 本诗的主题在尾联。尾联说:本诗的主题在尾联。尾联说:“久判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看来看来“渔樵渔樵”而而“过此生过此生”便是诗人的感思所便是诗人的感思所在,主题已大概得出。我们重读全诗,联在,主题已大概得出。我们重读全诗,联系诗题,便可知,诗人的情感是由系诗题,便可知,诗人的
7、情感是由“夏日夏日”引起,而夏日的总特点就是引起,而夏日的总特点就是“风日清风日清”,那么,那么,“风日清风日清”其实与主题存在着内在其实与主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为有的联系,因为有“风日清风日清”的前提,诗人的前提,诗人才才“欲渔樵过此生欲渔樵过此生”。实际上我们回答任。实际上我们回答任何关于内容的问题时都要关照主题。诗正何关于内容的问题时都要关照主题。诗正是以是以“清清”起笔,那么,后面的起笔,那么,后面的“承承”首首先得演绎先得演绎“清清”,再一看,颈联在,再一看,颈联在“转转”时也未改变表达方式,只是镜头从日间转时也未改变表达方式,只是镜头从日间转到了夜晚,仍不离一个到了夜晚,仍不离一
8、个“清清”。 东坡东坡 苏轼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解析解析】雨洗东坡月色清雨洗东坡月色清启,破题,写景。启,破题,写景。市人行尽野人行市人行尽野人行承,接上句,写景。承,接上句,写景。莫嫌荦确坡头路莫嫌荦确坡头路转,由写景转入议论转,由写景转入议论。自爱铿然曳杖声自爱铿然曳杖声合,收束全篇,显志。合,收束全篇,显志。 全诗一二两句写景,勾勒出宁静而清新的意境。全诗一二两句写景,勾勒出宁静而清新的意境。第一句点明地点、时间和景色,上点诗题第一句点明地点、时间和景色,上点诗题“东东坡
9、坡”,下起诗歌第二句。雨过天晴,月亮高挂,下起诗歌第二句。雨过天晴,月亮高挂,东坡被雨洗过,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新。或是夜色东坡被雨洗过,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新。或是夜色已深,已没有了市人的喧闹,更衬出东坡的幽静。已深,已没有了市人的喧闹,更衬出东坡的幽静。诗第三句起,由写景转入议论,第四句则直抒胸诗第三句起,由写景转入议论,第四句则直抒胸臆。虽然东坡山多石大,路很难走,但作者却自臆。虽然东坡山多石大,路很难走,但作者却自爱之。坎坷道路,诗人自爱之,诗人坚定、乐观爱之。坎坷道路,诗人自爱之,诗人坚定、乐观旷达的情怀不言自明。旷达的情怀不言自明。 认识绝句的相关规律,有利于我们对诗歌主旨情认识绝句的相关
10、规律,有利于我们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对于这首绝句来讲,三、四句的理解感的把握。对于这首绝句来讲,三、四句的理解与把握,是解答两个鉴赏题的前提与基础。与把握,是解答两个鉴赏题的前提与基础。起起 “起起”,即起句。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所描之事、物,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思考、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思考、或引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或引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起起”的作用一般有三点:的作用一般有三点: (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
11、; (2)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 高考诗歌鉴赏题很热衷在高考诗歌鉴赏题很热衷在“起起”上设上设题。题。 (20052005年江苏卷年江苏卷1414题第一题)题第一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脆思悠哉。微风惊暮坐,临脆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诗以“微
12、风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 具体说具体说明。明。 【答案答案】 (1)领联领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引起怀念故念故 友之情友之情);颈联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滴在阶下青苔 上上);尾联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慢希望微风吹进帘慢(拂去琴上尘埃拂去琴上尘埃) 如如2005年天津卷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湖州歌(其六其六)(南宋南宋汪元量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夕阳一片寒鸦外,
13、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途中所作。 简析简析“望望”在诗中的作用。在诗中的作用。 这道题抓住首句的这道题抓住首句的“望望”字设问,可谓抓住了关键。无尽字设问,可谓抓住了关键。无尽的烟云,悠悠江水,夕阳下的寒鸦,还有南宋统治下四百的烟云,悠悠江水,夕阳下的寒鸦,还有南宋统治下四百州的土地和人民,全诗之景均为诗人州的土地和人民,全诗之景均为诗人“望望”中所见,故中所见,故“望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一个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一个“望望”字也字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依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写出了诗人
14、不胜依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承承 “承”就是承接连贯。是承接连贯。 “承承”的方式较为复杂,有的总接,有的分的方式较为复杂,有的总接,有的分承,有的明顺,有的暗衔,但都会与上下句承,有的明顺,有的暗衔,但都会与上下句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 。 “承承”的作用主要是:的作用主要是: (1)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 (2)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高考诗歌鉴赏题对高考诗歌鉴赏题对“承承”也多有涉及。也多有涉及。 柳梢青柳梢青 送卢梅坡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
15、,云边孤雁,水上浮萍。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问问:“聚散匆匆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结构起什么作用?结构起什么作用? 答案答案:聚散匆匆:聚散匆匆”是本词的是本词的题眼题眼。在写聚、散的内容。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具有之间具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作用。“聚聚”字结上,字结上,“散散”字启字启下,下,“匆匆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聚”还是还是“散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
16、憾,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袭上心头。转 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转折突起,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转折突起,陡生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陡生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 江楼夕望招客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能就江楼消暑否? 比君茅舍校清凉。比君茅舍校清凉。 注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
17、望海楼。江楼,也称望海楼。 苏轼说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为什么? 这是一道鉴赏题,由于诗句有省略,理解起来有这是一道鉴赏题,由于诗句有省略,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那么我们不妨利用一定困难。那么我们不妨利用“转转”联与联与“合合”联的密切关系,先向联的密切关系,先向“合合”联寻求破解线索,以联寻求破解线索,以求得对求得对“转转”联诗意的理解,再进一步鉴赏。联诗意的理解,再进一步鉴赏。“合合”联联“能就江楼消暑否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
18、舍校清凉比君茅舍校清凉”诗意显阔,是诗人在殷勤邀请好友登临江楼消暑,诗意显阔,是诗人在殷勤邀请好友登临江楼消暑,因为这里非常清凉。由此不难推测因为这里非常清凉。由此不难推测“转转”联该是联该是转向此意,这时再看诗句转向此意,这时再看诗句“晴天雨晴天雨夏夜霜夏夜霜”就就有了清凉的感觉,原来两句是诗人为江楼做的有了清凉的感觉,原来两句是诗人为江楼做的“广告词广告词”:“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清凉,足以消暑。” “转转”,古人也称为,古人也称为“跳转跳转”,就是要尽量
19、使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给人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峰回路转”之感。之感。这一这一“转转”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转句是关键。句是关键。合 “合合”则是结句,往往有揭示题旨,或耐则是结句,往往有揭示题旨,或耐寻味,或启遐想,以有力取胜。有收束全寻味,或启遐想,以有力取胜。有收束全诗的作用。诗的作用。秋 望(明)高启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2006年江苏卷
20、年江苏卷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元)魏初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谈谈你的看法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
21、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感人感人”之处首先在于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之处首先在于揭示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词的这最后两句好比是引起读者的共鸣。词的这最后两句好比是诗歌的诗歌的“合合”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起读者强烈共鸣。”也使作者漂泊中深切也使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加强烈。这思念家中亲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加强烈。这种直接的结尾方式,是我们阅读起来相对种直接的结尾方式,是我们阅读
22、起来相对容易把握的。容易把握的。 葛葛 溪溪 驿驿 王安石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乱”字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葛葛 溪溪 驿驿 王安石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起,点题,写驿站秋夜难眠。起,点题,写驿站秋夜难眠。病
23、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承,羁旅、思乡之苦。承,羁旅、思乡之苦。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转,写难堪梦醒,忧国之痛。转,写难堪梦醒,忧国之痛。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合,借疏桐鸣蝉将情感推向极致。合,借疏桐鸣蝉将情感推向极致。这首诗写的是夜宿驿站之索寞凄凉况味,寄这首诗写的是夜宿驿站之索寞凄凉况味,寄寓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首联写的是秋夜孤寓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首联写的是秋夜孤寂之景,残月幽辉此时正寂之景,残月幽辉此时正“低倚户,照无低倚户,照无眠眠”,加上,加上“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
24、门一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夜长”的漏壶烦人的滴水声和的漏壶烦人的滴水声和“残灯无焰影残灯无焰影幢幢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暗风吹雨入寒窗”,谁又能睡得,谁又能睡得着呢?着呢?颔联抒写羁旅行役的困顿和思乡的愁苦,写颔联抒写羁旅行役的困顿和思乡的愁苦,写得很细腻。只有细心人,才能感到得很细腻。只有细心人,才能感到“天街夜天街夜色凉如水色凉如水”,倾泻在孤衾冷叠,卧病在床人,倾泻在孤衾冷叠,卧病在床人的身上,确实是来得早。对句暗用岑参的身上,确实是来得早。对句暗用岑参“枕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尽管梦,尽管梦境虽嫌迷离,却有片时亲人相聚的欢乐,最境虽嫌迷
25、离,却有片时亲人相聚的欢乐,最难堪是梦醒之后,难堪是梦醒之后,“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羁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觉风露,岂无羁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觉风露,岂无“断断肠人在天涯肠人在天涯”之痛乎?之痛乎?颈联抒写忧时忧国的情怀。从羁旅之愁过渡颈联抒写忧时忧国的情怀。从羁旅之愁过渡到忧国之痛,使这首诗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到忧国之痛,使这首诗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尾联以景结情。那使人心烦意乱的蝉鸣更增尾联以景结情。那使人心烦意乱的蝉鸣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黄的梧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黄的梧桐(古有梧桐乃凤凰和蝉之所栖的说法)更桐(古有梧桐乃凤凰和蝉之所栖的说法
26、)更令人情何以堪。令人情何以堪。答案:答案:本诗以本诗以“乱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心烦意乱。颔联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怀乡之愁,点明“乱乱”的部分原因,为进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一步写“乱乱”蓄势。蓄势。颈联颈联转写忧国之思,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情更推进一层。尾联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27、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名言摘抄名言摘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
28、法。-顾颉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