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何叔衡观后感电影何叔衡首先的名称叫血铸忠诚。还是在2017年下半年的一天,编剧谭仲池”不耻下问”,带着剧本的设想来到宁乡,听听大家的意见,我和姜福成有幸参加了那次研讨会。我在会上提了一个观点:是全景式的展示革命家的一生,还是选取一件事情来说?在这件事的叙述过程中,把革命家的性格、情感表现出来。 谭主席坐在对面,微微地点点头。那首长级别的慈爱目光,至今记忆非常清晰。 四年了,重量级人物为了电影这件事也付出了重量级的艰辛,电影何叔衡终于上映了。掩盖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地进了影院,霸个VIP级的位子,把眼睛、耳朵的功能调至极致,不落下每个镜头、每句台词。 在之前,我市排演了花鼓戏永远的叔衡。这部
2、大型花鼓戏分场次,选取典型片段,以点带面,几乎是全景式地展示了革命家的一生。戏剧有戏剧的特点,那么电影又是如何来艺术再现呢? 电影一下子就把观众抓进了光影之中,白色恐怖的紧张气氛揪住你的小心脏。稍微放松一点的时候,即刻想到,这是为何叔衡进入瑞金苏区作铺垫。在走进影院之前,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观众,应该在想,最能展示何叔衡高光时刻的是,参加中共一大。但情节直接就进入了1931年年底,故事的叙述毫无疑问地指向何叔衡如何当苏维埃共和国的“大法官”这件事。 大法官办案,具体地选取了审核谢步升案件这件事,这样的案件,在当时中国的土壤上,极具典型性。谢案没结,事里又生事,助手张清泉离婚案有点棘手、助手玉珠家
3、被错划为富农很是愤怒,谢步升从中起哄,还玩起报复手段。大法官真忙!大法官毕竟是苏维埃选举出来的实力派,一位极具文化修养的秀才,要知道,当时的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是很淡薄的,“封建”二字,要想从血液里挤出去,关键看主治医生的妙手了。大法官组建人民法庭,发出了具有现代司法意义的刑事、民事判决书。年轻的苏维埃走上了法制化轻轨。 电影把“办案”这件事说好,意外的没有说中共一大。想想,是对的,参加中共一大,以及与毛泽东在长沙的早期革命活动,无数影剧已经展示,而何叔衡在瑞金当法官,特别是具体如何办案,才是鲜为人知。“人民司法开拓者”这个形象无疑让电影获得观众的“另眼相看”。 在“办案”这件事的叙述中,穿插他的
4、亲情友情。用书信的第一人称旁白,带出他的一家,烈士女婿夏尺冰、两个女儿革命家实山、石嗣。四髯之一的谢觉哉来到了瑞金,简单的交流和为何叔衡辩解的场面,把革命友情点得更亮,熟悉四髯历史的观众,定会热泪盈眶。 何叔衡办案深得民心,但在红军离开瑞金的那个晚上,他却孤独地望着西去的红军队伍。强烈对比的画面下,心里酸楚的不仅是这位革命老人,还有观众。共产主义事业波澜壮阔,但道路是曲折的。付出乃至牺牲,都需要每个共产党员共同面对。 在敌兵的围追下,何叔衡被迫跳崖。跳崖镜头的艺术处理,创造了感人肺腑的“泪点”。他看到了妻子袁秀娥,一生没有走出沙田勺子冲的老人。把一位革命家,回归到有血有肉的人性本位,其形象更加
5、深入人心。在剧本设想讨论的时候,也有人提出,他跳崖时,在展望未来新中国的样子,或者看到了红军取得了胜利。这些设想,都没错,但大多数还是认为,“高大上”,是文艺作品的“误区”。花鼓戏永远的叔衡,跳崖一场,也是走的亲情友情路线,跳下去的革命家,想到的是妻子、战友,把演出气氛拉到了喉嗓子边上,观众在哽咽。 只说一件事,办案,体现何叔衡的品质;只叙述四年,反映一生的追求。只说一件事,一件扣人心弦的事,紧凑的90分钟在呼吸的起伏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何叔衡形象深入脑海,与其说是电影的魅力,不如说是艺术处理的高超。如何写大人物,把大人物的“一件事”说清说透,说得峰回路转,其情节就会让观众坐得住,其形象也会跃然眼前,切勿陷入生平事迹铺陈的地雷阵里,你枯燥无味的开腔,观众就想瞌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