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王羲之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279977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传-王羲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名人传-王羲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名人传-王羲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名人传-王羲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名人传-王羲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人传记之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以“善书”名留青史,有书圣之称。代表作有:黄庭经、乐毅论、 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简介: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圣教序圣教序黄庭经黄庭经 王羲之早年(二十多岁时)以秘书郎身份入仕秘书郎主要负责管理皇室藏书,起草政令公告等文件,相当于皇帝身边的行政人员,是一份“职闲廪重”的官职,在当时只有名门望族的子弟才有资格担任,是贵族子弟进入仕途的理想起

2、点。 出身名门、才能出众的王羲之,在仕途上自然有比大多数人更多的机会,但不知道为什么,王羲之似乎一直在躲避着躲避着这些常人梦寐以求的机遇,所以,他的仕宦经历中也缺乏人们想象的那种“辉煌”,反而以书法名垂青史以书法名垂青史 王羲之早年(二十多岁时)以秘书郎身份入仕秘书郎主要负责管理皇室藏书,起草政令公告等文件,相当于皇帝身边的行政人员,是一份“职闲廪重”的官职,在当时只有名门望族的子弟才有资格担任,是贵族子弟进入仕途的理想起点。 出身名门、才能出众的王羲之,在仕途上自然有比大多数人更多的机会,但不知道为什么,王羲之似乎一直在躲避着躲避着这些常人梦寐以求的机遇,所以,他的仕宦经历中也缺乏人们想象的

3、那种“辉煌”,反而以书法名垂青史以书法名垂青史家世背景羲之本是世家子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森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使无数伟大的心灵备受折磨。而王羲之却是幸运的,他的家族是“上品中的上品”。王羲之的身份是典型的“富后代”,“官后代”。王羲之出身于琅玡(今山东临沂)王氏,这在当时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世家大族。琅玡王氏的先祖,可追溯到汉代名臣谏议大夫王吉,至汉末魏晋时期,王氏已成为当时豪族。王羲之曾祖辈中最著名的人物是王祥,他就是二十四孝中“剖冰求鲤”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西晋开国的元老之一。其他的族人如王戎、王衍等,都曾官至高位,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到了东晋,琅玡王氏与司马氏政权的关系更为

4、密切: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起家时为琅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起家时为琅玡玡王,与王氏家王,与王氏家族代表人物王导、王旷(羲之父)是姨表兄弟,两家世代联姻,关系非常密切族代表人物王导、王旷(羲之父)是姨表兄弟,两家世代联姻,关系非常密切。羲之的伯父王导、族伯王敦,在东晋政权初立时期立下很大功劳,王导被尊称为“仲父”,而王敦更是控制朝政,甚至两度拥兵欲废晋自立。时人有“王与王与马,共天下马,共天下”之语,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琅玡王氏在当时的地位。王氏三少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曾任丹阳和淮南太守,是个颇有见识和政治影响力的人。可惜天不假年,就在永嘉南渡前后,王旷不幸去世了。那时王羲之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少

5、年丧父少年丧父,是人生一大不幸,但这种不幸往往也会使人成熟。王羲之天赋聪敏,又受过极好的教育,父亲的去世让他迅速成熟起来。据说羲之少时“讷于言,人未之奇讷于言,人未之奇”。十几岁时,他去见吏部尚书周顗(音同倚),并参加了周家的一次宴会。周顗位高权重,阅人无数,却惊异地发觉王家的这个孩子很不一般。当时流行于大型宴会上准备牛心炙,也就是烤牛心。这是一种礼仪性的菜肴:侍者端上牛心炙后,主人要将其割开,按客人地位的高下将牛心炙逐一奉上。周顗一反常理,无视满堂权贵的存在,将第一份牛心炙奉于王羲之面前。周顗在当时威望极高,他的青睐,自然让人们对王羲之这个少年另眼相看。除了周顗,许多名人都对王羲之评价甚高,

6、如素享重名的阮裕,赞羲之与王悦(羲之伯父王导之子)、王应(羲之族伯王敦之子)为“王王氏三少氏三少”;王导和王敦更是视羲之为家族的未来,对他寄予厚望。少经祸变少经祸变 公元322年,王羲之的家族遭遇一场重大的变故,险遭灭门之祸。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东晋立国之后,屡遭北方政权如后汉、后赵等侵扰,征战连年,兵源严重不足。元帝采纳尚书令刁协的建议,下诏称中原流民遭难、被迫卖身为大户下诏称中原流民遭难、被迫卖身为大户僮仆者悉免为平民,以供征役。僮仆者悉免为平民,以供征役。这一政策严重侵害了大族的利益,一时间朝廷与大族的矛盾空前尖锐。王敦王敦便以此为由,在武昌(今湖北鄂城)起兵,也获得一干豪族的支持。消息

7、传到建康,作为王敦从弟的王导王导惶恐莫名,不得不率全家待罪,元帝对王导也暗生猜忌,王氏一族处境十分危急。但后来幸得周顗等人在元帝面前为之辩解,王导才又赢得元帝信任。是年十一月,元帝死,遗诏王导为司徒,辅佐即位的太子司马绍,即明帝。 当时王羲之刚满二十岁王羲之刚满二十岁,正跟从伯父王导生活,事件的整个过程都为他所亲身经历。家族这一次的安危荣辱之变,想必给他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在仕途上的种种态度与选择,与年少时的这段经历也不无关系。东床快婿 当时太尉郗鉴的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郗鉴素闻王家子弟有“芝兰玉树”之美誉,就希望在王家选一个女婿。这样做,一来可为女儿的终身找一个可靠的依托,二来也可借此

8、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他派门生拜见王导,申明此意,王导让来人自己去东厢王家子弟中挑选。门生回来后禀告郗鉴说:“王家子弟都很出色,但一了解到我的来意,都未免有些不自然。只有一个人袒腹卧于东床,如若不闻(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郗鉴听了说:“正是这样的人,才是佳婿!”派人打听,这个人就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当时王羲之二十一岁。寄情山水,体悟玄思寄情山水,体悟玄思 王羲之任护军将军后,曾苦求宣城郡,但未被批准。为何王羲之向来懒于仕进,却偏偏对宣城太守一职情有独钟?实际原因是宣城素以山水

9、秀美著称,王羲之之求宣城,更多的不是为了仕途发展,而是希望到那里享受山水之美。游心山水之间,体悟玄思哲理,游心山水之间,体悟玄思哲理,是魏晋士人普遍向往的生活方式。 这种时代风尚的形成,与老庄思想的影响老庄思想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庄子对世俗感到沉浊而要求超越世俗之上的思想,会于不知不觉之中,使人要求超越人间世而归向自然,并主动地去追寻自然使人进一步想在自然中山水中安顿生命”。 在在世俗仕宦与自然山水之间求得某种平衡,才是王羲之所世俗仕宦与自然山水之间求得某种平衡,才是王羲之所向往的理想人生。前者于他来说是一种义务,是家族赋予向往的理想人生。前者于他来说是一种义务,是家族赋予他的使命;后者于他来

10、说是性情所致,是舒展心灵的最好他的使命;后者于他来说是性情所致,是舒展心灵的最好方式。方式。晋书记载王羲之“性爱鹅”。晋书-王羲之列传里,随处可见鹅的故事: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书圣爱鹅会稽山会稽山流觞曲水流觞曲水羲之雅好服食养性,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11、。孙绰、李充、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以申其志。思想性情云中矫龙性任率 纵观王羲之一生的仕宦经历,我们会发现,他真的是一位“性情中人性情中人”:首先,他对名利非常淡泊对名利非常淡泊,他宁愿在政坛被边缘化,也不愿在权力斗争中磨损性灵。这一方面是时代风尚的影响:魏晋时期政治太过黑暗,很多有良知有底线的士人都无法忍受权力圈中的龌龊与血腥,纷纷选择逃避,玄学与隐逸之风盛行,前者是一种精神的逃避,后者则是自我的彻底放

12、逐。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王羲之的个性因素:他是个艺术才能非常卓越的人艺术才能非常卓越的人,在书法、绘画、文学创作方面都有极高造诣。这样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定是非常完满的,敏锐的审美能力,会随时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内心充实内心充实,自然也就无求于外无求于外,相反,过多的外务琐事,反而会干扰他们享受艺术、享受生活的宁静心情。据说,王羲之在仕途上唯一一次主动求官,就是求任宣称太守一职。而之所以“苦求宣城太守”,归根结底,却是因为宣城山水极秀美,他的求官,是真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因为更看重自由与美,所以才会淡于名利,王羲之的理想国,不是在庙堂之上,而是在山水王羲之的理想国,不

13、是在庙堂之上,而是在山水与艺术之间。与艺术之间。 同时,王羲之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他重情义,容王羲之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他重情义,容易被感动,更容易被激怒:他无意仕宦,不耐官场的易被感动,更容易被激怒:他无意仕宦,不耐官场的蝇营狗苟,本打算在一个闲职上终老。蝇营狗苟,本打算在一个闲职上终老。其两次出仕,都是感于友人的真诚:一次是庾亮的临终荐举,一次则是殷浩的盛情相邀。而他最终彻底告别官场,也是起因于王述的有意刁难。从这些逸事中可以看出,世人眼中的功成名就,远远从这些逸事中可以看出,世人眼中的功成名就,远远不是王羲之的人生理想。他的心灵深处,始终藏着一不是王羲之的人生理想。他的心灵深处,始终

14、藏着一个浪漫唯美、热爱自然、热爱自由、重情重义的少年。个浪漫唯美、热爱自然、热爱自由、重情重义的少年。可以说,从个性上讲,王羲之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可以说,从个性上讲,王羲之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一字千金王羲之小故事入木三分一字千金王羲之与兰亭序的故事入木三分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

15、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入木三分入木三分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

16、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时朝廷要把它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感到是佛教界的光荣,因此,下决心承担此任。经过怀仁和尚到处寻觅,终于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羲之字体的圣教序碑。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由,也是文坛上的佳话。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一字千金入木三分公元三百

17、五十三年的一天,兰亭这儿十分热闹,原来是王羲之邀了几位朋友在这儿聚会,饮酒作诗。这个盛会是很有趣的,朋友们不是坐在酒席桌前,而是在清清的溪水边,浓浓的树荫下。这儿真是美极啦。曲水绕亭,鸟语花香,春风拂面,使人神清气爽。当清澈的泉永载着盛满美酒的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端起来喝一口,可惬意了。几杯酒下肚,人们就陶醉在酒香美景之中,接着就饱蘸墨笔,吟诗作文,互相传看,朋友们免不了评点一番,边吟边唱。真是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王羲之觉得从来没有这么高兴。乘着酒兴,他挥笔运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记载当时盛况的文章,题目就叫兰亭集序。朋友们看后,一致认为无论从文章的角度,还是从书法的角度看,都是一篇绝妙的艺术品。对于大家的称赞,王羲之并不觉得怎么样,到了第二天,王羲之酒醒之后,再把手书的兰亭集序拿来仔细一看,果然比以前的书法要精彩得多,心中十分得意。他顺手抽出笔来,照样又写了几幅,可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第一幅写得那么好了,只得把它们都撕掉。王羲之与兰亭序的故事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名人传-王羲之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