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脑外伤颅脑外伤常见,颅内病理改变多与受伤方式和程度有关,死亡率高,后遗症多。急性颅脑外伤,多用头颅平片和CT检查。加速性脑损伤减速性脑损伤挤压性脑损伤挥鞭性脑损伤(间接性脑损伤)胸部挤压性脑损伤(间接性脑损伤)子弹穿通伤1 颅骨骨折2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脑内血肿三 脑挫裂伤颅脑外伤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头颅平片是诊断颅骨 骨折和颅缝分裂的有效方法。但病情危重时,不应勉强进行。颅骨线性骨折颅骨凹陷骨折枪弹伤(子弹残留)颅内血肿颅内血肿颅脑损伤后引起颅内继发性出血,血液积聚在颅腔内达到一定体积(通常幕上出血20ml,幕下出血10m1),形成局限性占位性病
2、变,产生脑受压和颅内压增高症状,称为颅内血肿。其发生率约占颅脑损伤的10。颅内血肿按血肿形成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内血肿等。按其病程和血肿形成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血肿。血肿常是单侧、单发、也可以是双侧或单侧多发,有时可以是复合、多发硬膜外血肿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称为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多发生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常为加速性头颅伤所致,损伤局部多有骨折(占90)。因硬膜与颅骨粘连紧密,故血肿范围局限,形成双凸透镜形。硬膜外血肿影像表现(CT)平扫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区,边界锐利。血肿密度多均匀。(不均匀的血肿,早期可能与
3、血清溢出、脑脊液或气体进入有关,后期与血块溶解有关。血块完全液化时血肿成为低密度)。影像表现(CT)血肿可见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可伴有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称为硬膜下血肿根据血肿形成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三类。常为减速性头颅伤所致,无颅骨骨折或骨折仅位于暴力部位。硬膜下血肿由于蛛网膜无张力,血肿范围较广,形状多呈新月形或半月形,可掩盖整个大脑半球。硬膜下血肿影像表现(CT)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少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可见于贫血病人及大量脑脊液进入血肿内,血肿的密度
4、不均匀与血清渗出和脑脊液相混有关)。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合密度。影像表现(CT) 由于血块沉淀,血肿上方为低密度,下方密度逐渐升高,血肿的形态可由新月形逐步发展为双凸状,可能与脑组织受压萎缩有关。血肿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由于常合并脑挫裂伤,故占位征象显著。急性硬膜下血肿(3d)亚急性硬膜下血肿(4d3w)慢性硬膜下血肿(3w)影像表现(MRI)急性期T2WI呈低信号, TlWI呈等信号。随后T1WI及T2WI均可呈高信号,而这种血肿CT上常呈等密度。随着时间推移,高铁血红蛋白变成含铁血黄素,TlWI图像信号低于亚急性者,但仍高于脑脊液,T2WI仍为高信号亚急性硬膜
5、下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硬膜外、硬膜下血肿鉴别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形态双凸形或梭形新月形密度密度甚高,多均匀 高密度、低密度或等密度边缘清楚锐利不甚清楚或无明确边缘大小 较局限,不超过颅缝多较广泛,不受颅缝限制占位效应合并骨折不明显多明显常伴有骨折较少伴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儿童外伤常见,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脑底池、外侧裂池、鞍上池或脑室内等的窄带状高密度影,。一般7天左右吸收。此时MRI仍可发现高信号出血灶的痕迹。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脑挫裂伤是脑挫伤与脑裂伤的合称,因二者常同时发生,而临床与影像不容易区分,故常诊断为脑挫裂伤。脑挫伤 是指在单一钝性外力作用下造成脑内散在多发小灶出血、静脉瘀血、脑水肿和脑肿胀,坏死、液化脑挫裂伤脑裂伤 指在剪性或旋转性外力的作用下导致脑、软脑膜和血管的断裂,也造成小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者出血较多,超过15ml则可发展为血肿。影像表现(CT)边界清楚的大片低密度脑水肿区;低密度区内见多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征象。脑内血肿 脑内斑片状高密度灶,灶周水肿占位征象明显。脑挫裂伤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THANK YOU硬膜下、硬膜外血肿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