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的应用解剖学和生理学耳的应用解剖学和生理学 耳的应用解剖学耳部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 耳廓 中耳 鼓室 咽鼓管 耳道 鼓窦 乳突 内耳 骨迷路 前庭 (迷路) 膜迷路 半规管 耳蜗 (从组织学上分)(按解剖和功能分) 外 耳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耳廓耳廓(auricle(auricle)耳轮 耳轮脚耳廓结节(Darwin结节)对耳轮 对耳轮脚 舟状窝 三角窝 耳甲艇 耳甲腔耳屏 对耳屏耳屏间切迹 耳前切迹耳垂耳廓特点1、耳廓软骨无神经支配。2、耳廓前面皮肤与软骨粘连较紧,皮下组织少,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剧痛;若有血肿或渗出物极难吸收;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
2、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变形。3、耳廓血管位置浅表、皮肤菲薄,故易冻伤。 外耳道外耳道 1、起自耳甲腔底,向内止于鼓膜,长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2、 略呈S型弯曲,外段向内、向前而微向上,中段向内、向后,内段向内、向前而微向下。3、 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0.5cm处,后者称为外耳道狭。4、 皮下组织甚少,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剧痛。5、软骨部皮肤较厚,含有耵聍腺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骨性外耳道皮肤较薄,毛囊和耵聍腺较少,顶部有少量皮脂腺。 外耳的神经、血管和淋巴外耳的神经、血管和淋巴1、神经来源主要有二:
3、一为下颌神经的耳颞支;二为迷走神经的耳支。2、外耳的血液由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和上颌动脉供给。外耳与动脉同名的静脉汇流至颈外静脉,部分血液可回流至颈内静脉。耳后静脉可经乳突导血管与乙状窦相通。3、外耳的淋巴引流至耳廓周围淋巴结。 中 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4部分。 鼓鼓 室室 为颞骨内不规则的含气空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其前方经咽鼓管于鼻咽相通,其后方经鼓窦入口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为3部:上鼓室(鼓室上隐窝)、中鼓室、下鼓室。1、鼓室六壁:外、内、前、后、顶、底(1 1)外壁:)外壁: 骨部:鼓膜以上的上鼓室外侧壁。 膜部:即鼓
4、膜(分为3层:上皮层、纤维组织层、粘膜层) 鼓膜重要结构: 脐、锤骨短突(锤凸)、锤骨前襞、锤骨后襞、 光锥 4个象限 (2 2)、内壁:)、内壁: 鼓岬 前庭窗(卵圆窗) 蜗窗(圆窗) 面神经官凸 匙突 (3 3)、前壁:)、前壁: 下部与颈内动脉相隔 上部有两口: 上为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 下为咽鼓管的鼓室口(4 4)、后壁:)、后壁: 面神经管垂直段 鼓窦入口 砧骨窝 锥隆起 鼓索小管的鼓室口(5 5)上壁:)上壁: (鼓室盖)(鼓室盖) 由颞骨岩部前面构成,将鼓室与颅中窝分开。 前与鼓膜张肌管之顶相连接,向后延伸成鼓室顶壁,名鼓室盖。 岩鳞裂 :约2岁时闭合,在婴幼儿时常未闭合(6 6)
5、下壁:)下壁: 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其前、内方即为颈内动脉的后壁。 颈静脉球突入下鼓室 蓝鼓膜 2 2、鼓室内容、鼓室内容(1)听骨:锤骨、砧骨、镫骨(2)听骨韧带:锤上韧带、锤前韧带、锤外侧韧带、砧骨上韧带、砧骨后韧带、镫骨环韧带(3)鼓室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3 3、鼓室粘膜、鼓室粘膜 后部:立方上皮或低柱状纤毛上皮覆盖 前部和下部:柱状纤毛上皮或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覆盖 4 4、鼓室的神经、鼓室的神经(1)鼓室丛:位于骨岬表面,司鼓室、咽鼓管及乳突气房粘膜的感觉。(2)鼓索神经:司味觉,与舌神经终于舌前2/3处。 5 5、鼓室的血管、鼓室的血管 颈外动脉颈外动脉 上颌动脉上颌动脉 鼓室前
6、动脉鼓室前动脉 鼓室前部鼓室前部 耳后动脉耳后动脉 茎乳动脉茎乳动脉 鼓室后部及乳突鼓室后部及乳突 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 鼓室上动脉鼓室上动脉 鼓室盖及内侧壁鼓室盖及内侧壁 岩浅动脉岩浅动脉 咽升动脉咽升动脉 鼓室下动脉鼓室下动脉 鼓室下部及鼓室肌肉鼓室下部及鼓室肌肉 颈内动脉颈内动脉 鼓室支鼓室支 鼓室前壁鼓室前壁 颈外动脉颈外动脉 上颌动脉上颌动脉 耳深支耳深支 鼓膜外层鼓膜外层 鼓前支鼓前支 鼓膜内层鼓膜内层 茎乳动脉茎乳动脉 鼓室静脉鼓室静脉 翼静脉丛和岩上窦翼静脉丛和岩上窦 咽鼓管咽鼓管 系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位于颞骨鼓部与岩部交界处,在颈内动脉管的外侧,上方有薄骨板与鼓膜张肌相隔
7、。 骨部:外1/3,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上部。 软骨部:内2/3,咽口位于鼻咽侧壁,下鼻甲后端后上方。 成人咽鼓管长35mm,鼓室口高于咽口2.5cm,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 鼓窦鼓窦 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 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通。 向后下通过乳突气房,借乳突气房及颅后窝相隔。 向上通过鼓窦盖与颅中窝相隔。 内壁前部有外半规管凸,面神经凸。 外壁为乳突皮层,相当外耳道上三角。 乳突乳突出生时乳突尚未发育,多自2岁后始有鼓窦向乳突部逐渐发展,6岁左右气房已有广泛的延伸。根据气房发育的程度,乳突可分为4种类型: 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混合型二腹肌嵴二腹肌嵴:位于乳突腔内下方、近乳突尖一由后
8、向前的镰状骨嵴,系确定面神经垂直段的重要标志。 内耳 内耳(inner ear)又称迷路(labyrinth)埋藏于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 依其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前庭,半规管和耳蜗3个部分。 从组织学上内耳又分为骨迷路骨迷路(osseous labrinth)与膜迷路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含有位觉与听觉位觉与听觉感受装置。 膜迷路含有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THANK YOUSUCCESS2022-4-111 1、 前前 庭庭()位于耳蜗和半规管之间,约6mm5mm3mm大小,容纳椭圆囊
9、椭圆囊和球囊球囊。前下部较窄,借一椭圆孔与耳蜗的前庭阶相通;后上部稍宽,有3个骨半规管的5个开口。上壁骨质中有迷路段面神经通过。()前庭的外壁即鼓室内壁的一部分,有前庭窗和圆窗。 内壁正对内耳道构成内耳到底。()重要结构:前庭嵴 球囊隐窝 球囊 中筛斑 椭圆囊隐窝 椭圆囊 上筛斑 前庭导水管内口 蜗隐窝 下筛斑 2 2、骨半规管、骨半规管 每侧有3个半规管,位于前庭后上方,为3个约成2/3环形的骨管,互相垂直。 依其在空间位置分别称外(水平)、上(垂直)、后(垂直)半规管。每个半规管的两端均开口于前庭,其一端膨大为壶腹,内径均为管腔的2倍。 各半规管互成直角,两侧外半规管在同一平面上,当头前倾
10、30时,外半规管平面与地面平行; 两侧上(前)半规管所在平面向后延长线互相垂直,亦分别与同侧岩部长轴垂直; 两侧后半规管所在平面向前延长也互相垂直,但分别与同侧岩部长轴平行; 一侧上(前)半规管和对侧后半规管所在平面互相平行。 3 3、耳蜗、耳蜗 位于前庭的前部,形似蜗牛壳,主要由中央的蜗轴蜗轴和周围的骨蜗管骨蜗管组成。骨蜗管旋绕蜗轴2.52.75周,底周相当于鼓岬。蜗底向后内方,构成内耳道底。蜗顶向前外方靠近咽鼓管鼓室口。骨蜗管内共有3个管腔: 上方为前庭阶前庭阶,自前庭开始; 中间为中阶中阶(又名膜蜗管),系膜迷路; 下方为鼓阶鼓阶,起自蜗窗,有蜗窗膜(第二鼓膜)所封闭。前庭阶和鼓阶的外淋
11、巴经蜗孔蜗孔相通,鼓阶的外淋巴经蜗水管蜗水管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膜迷路膜迷路 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细小网状纤维束悬浮于外淋巴液中,自成一密闭系统,称内淋巴系统内淋巴系统。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各部相互连通。膜迷路内包含司平衡平衡和听觉听觉的结构,包括位觉斑、壶腹嵴、Corti氏器。( (一一) )、椭圆囊、椭圆囊 1、位于前庭后上部,附着于椭圆囊隐窝中。2、囊底与前壁有感觉上皮区即椭圆囊斑,亦称位觉斑,其上有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的神经上皮。3、前壁内侧有椭圆球囊管,连接球囊与内淋巴管。内淋巴管经前庭导水管止于岩部后面硬脑膜内的内淋巴囊。4、后壁有5孔,与3个半规管相通。)( (二二
12、) )、球囊、球囊1、位于前庭前下方的球囊隐窝中。2、内前壁有球囊斑,亦名位觉斑,有前庭神经球囊支的纤维分布。3、后下部接内淋巴管及椭圆球囊管。球囊下端经连合管与蜗管相通。4、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互相垂直,构造相同,由支柱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三)膜半规管(三)膜半规管1、附着于骨半规管的外侧壁,约占骨半规管腔隙的1/4。借5孔与椭圆囊相通。2、在骨壶腹的部位,膜半规管也膨大为膜壶腹,其内有一横位的镰状隆起名壶腹嵴。壶腹嵴上有高度分化的感觉上皮,由支柱细胞与毛细胞所组成。 嵴顶嵴顶 嵴帽嵴帽(四)膜蜗管(四)膜蜗管1、为耳蜗内螺旋形的膜质管道,又名中阶,位于骨螺旋板与骨蜗管外壁之间,也在前庭阶于鼓
13、阶之间,内含内淋巴。由上、下、外3壁: 上壁为前庭膜,起自骨螺旋板,向外上止于骨蜗管的外侧壁; 外壁为螺旋韧带,上覆假复层上皮,内含丰富的血管,名血管纹; 下壁由骨螺旋板上面的骨膜增厚形成的螺旋缘和基底膜组成。2、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ortiCorti器器,是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内耳的血管内耳的血管椎-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迷路动脉 前庭前动脉 耳蜗总动脉迷路动脉迷路动脉 前庭前动脉 上、外半规管 (如供血不足(内听动脉)(内听动脉) 两个囊斑上部 引起前庭症状) 耳蜗总动脉 前庭耳蜗动脉 前庭后动脉 后半规管 螺旋蜗轴动脉 球囊及
14、椭 圆囊下部耳后动脉 茎乳动脉 终末支 半规管内耳静脉 迷路静脉 侧窦或岩上窦、颈内静脉 前庭导水管静脉 蜗水管静脉 耳的生理学耳的生理学耳的主要功能为听觉和平衡觉。 听觉生理听觉生理声音经两条途径传入内耳。 1通过鼓膜和听骨链 2通过颅骨在正常听觉功能中,有骨导传入耳蜗的声能甚微,故无实用意义。但因骨导听觉常用于耳聋的鉴别诊断,因而应予注意。一、外耳的生理一、外耳的生理耳廓收集并传递声波到外耳道,外耳道不仅传递声音并对声波起到共振作用。二、中耳的生理二、中耳的生理 将外耳道空气中声波能量传递至耳蜗淋巴液激动内耳结构而产生听觉。其主要功能就是声阻抗匹配作用。1、鼓膜的生理功能2、听骨链的生理功能3、圆窗的生理功能4、鼓室肌的生理功能5、咽鼓管的生理功能三、耳蜗的生理三、耳蜗的生理1、感音功能2、对声音信息的编码 平衡生理一、半规管的生理功能一、半规管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感受人体或头部旋转运动的刺激。二、球囊及椭圆囊的生理功能二、球囊及椭圆囊的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感受直线加速度,维持人体静态平衡。三、前庭感受器与中枢核团的主要联系三、前庭感受器与中枢核团的主要联系1、前庭与小脑的联系2、前庭与眼外肌运动核及锥体外系之间的联系3、前庭与脊髓间的联系4、前庭与自主神经系统间的联系THANK YOUSUCCESS202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