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课标古诗词鉴赏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镇二乔。(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从写景的角度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2)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
3、聚的惆怅。(2)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3)请自选角度赏析“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4)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结合内容分析。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吹来,船行平稳而快速。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5.古诗词鉴赏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以下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思绪”。该首小令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有“秋思之祖”的马致远。B.“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
5、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2)请品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首诗是诗人辞官离京,后又北上,往返途中所写的组诗中的一首。B.前两句诗人用“浩荡”“天涯”等词渲染了辞别京师时的离愁别绪。C.“落红”即落花之意,诗人以
6、“落红”自喻,表达了对落花的惋惜。D.本首诗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看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B.颈联中的“曾云”“归鸟”,是诗人细望所得,心胸激荡,云层重叠;凝目细视,归鸟入
7、林,给人心胸开阔之感。C.乙诗中“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与欲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D.乙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2)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列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有误
8、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国都沦陷,城池破败,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前却是乱草丛生。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天上的乌云汹涌着逼城而来,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铛甲迎着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D.“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是以战争为背景的,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B.春望表达了杜甫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C.李贺在雁门太
9、守行中概括了战争的艰苦性,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抒写了将士们忘身报国的决心。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_。(2)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
10、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附:参考答案:1.(1)示例:“将”磨”“洗”“认”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这一前朝旧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自然地引起对后文历史的咏叹。(2)以小见大。诗人借“二乔”的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写出了“东风”对于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使得表达更形象,更含蓄。2.(1)选取春季特有典型景物“东风”“百花”写成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的景象。寓情于景,既交代了时间,又渲染了离别的感伤气氛,衬托了离别的伤感。(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人用“春蚕”“蜡炬”比喻自己,用“丝”与“思”谐音双关,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诗人
11、对爱人的思念及至死不渝的忠贞感情。3.(1)C(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3)示例一:运用拟人、反问修辞。把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人的情感,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抒发了作者怀念亲人的情感。示例二:语气。反问,诘问,埋怨。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表达了词人思亲之切。(4)上片“我欲乘风归去”写
12、出诗人对皎洁美好月光的向往之情,但又感觉“高处不胜寒”,只好“在人间起舞弄清影”,徘徊矛盾,抑郁惆怅;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为乐观豁达,发出了远隔千里之外共赏美好月光的宽慰之语。4.(1)D(2)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或:日月流转,岁月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5.(1)C(2)马都走瘦了,说明了诗人旅途的遥远、艰辛,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家在外,漂泊时间之久。(3)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氛围,使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6.(1)C(2)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7.(1)D(2)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C C9.(1)崔颢(2)C(3)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怀古思乡的思想感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