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438816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7.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 胞体(合成物质、接受信息、整合信息)胞体(合成物质、接受信息、整合信息) 神经元神经元 树突树突:多、短(多、短(接受信息接受信息) 突起突起 有髓有髓 轴突轴突:长、一个长、一个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 无髓无髓(传出冲动)(传出冲动)34(二)神经纤维分类(二)神经纤维分类1、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2、纤维直径、纤维直径A(、)BC(A )(A )(A ) (C)ab5结构结构功能功能1.纤维粗细纤维粗细2.有无髓鞘有无髓鞘(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疾病)3.温度温度(低温麻醉)(低温麻醉)6(五)神经纤维轴浆运输(五)神经纤维轴浆运输 轴浆运输轴浆运输(六)神经营养性作用和神经营养性因子(六

2、)神经营养性作用和神经营养性因子顺向运输(胞体顺向运输(胞体 轴突)轴突)逆向运输(轴突逆向运输(轴突 胞体)胞体)蛋白质、神经肽、酶蛋白质、神经肽、酶外源性物质外源性物质7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胶质细胞v神经胶质细胞数量约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数量约为神经元1050倍倍v作用:作用:(一)支持、绝缘性和屏障作用(一)支持、绝缘性和屏障作用(二)修复与再生作用(二)修复与再生作用(三)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三)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四)维持神经元正常活动(四)维持神经元正常活动(五)参与神经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五)参与神经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代谢8突触(突触(synapse)v概念:神经元之间或

3、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概念: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 实现信息传递的特殊接触部位。实现信息传递的特殊接触部位。v基本方式:基本方式: 化学性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 电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9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1011v轴突轴突-轴突轴突v轴突轴突-树突树突v轴突轴突-胞体胞体2、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分类12 突触前突触前N N元兴奋元兴奋 兴奋沿轴突传至轴突末兴奋沿轴突传至轴突末捎捎前膜去极化前膜去极化CaCa2+2+内流内流推动囊泡前移、靠近推动囊泡前移、靠近并与前膜融合并与前膜融合胞裂释放兴奋性递质胞裂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与后膜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受体结合提高

4、后膜对提高后膜对Na+、K+(尤其是(尤其是Na+ )的)的通透性,通透性, Na+内流内流 后膜发生去极化后膜发生去极化 产生兴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 总合达阈电位,在轴总合达阈电位,在轴突始段爆发突始段爆发AP 后神经元兴奋。后神经元兴奋。Cl、K+ ClCl超超抑制抑制IPSP后神经元抑制后神经元抑制1314兴奋性兴奋性递质递质兴奋性递兴奋性递质受体质受体15抑制性抑制性递质递质16(3 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17膜膜CaCa2 2通道开放,膜外通道开放,膜外CaCa2 2向膜内流动向膜内流动18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

5、合、破裂,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囊泡中的囊泡中的AChACh释放释放( (量子释放量子释放) )19AChACh与终板膜上的与终板膜上的N N2 2受体结合,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20终板膜对终板膜对NaNa、K K ( (尤其是尤其是NaNa) )通透性通透性2122曲张体囊泡缝隙连接缝隙连接23(一)神经递质(一)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v概念:由突触前膜释放,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概念:由突触前膜释放,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 与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殊化学物质。与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殊化学物质。v条件条件(5点)点)v调质(

6、调质(neuromodulator)v戴尔原则(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v分类:分类: 外周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24副交感节前纤维副交感节前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交感节前纤维交感节前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 (骨骼肌、汗腺)(骨骼肌、汗腺)躯体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大多数交感大多数交感节后纤维节后纤维25运动运动N元元 N.f. 骨骼肌骨骼肌 ACh. N2 副交感节前副交感节前N元元 节前节前f 节后节后N元元 节后节后f 效应器效应器 ACh. N1 ACh. M 交感节前交感节前N元元 节前节前f 节后节后N元元 节后节后f

7、效应器效应器 ACh. N1 NE. . 少数交感节前少数交感节前N元元 节前节前f 节后节后N元元 节后节后f 效应器效应器 ACh. N1 ACh. M. 262、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v乙酰胆碱乙酰胆碱v生物胺类(生物胺类(DA、NE、5-HT、E、HE)v 兴奋性(谷氨酸、门冬氨酸)兴奋性(谷氨酸、门冬氨酸) 抑制性(甘氨酸、抑制性(甘氨酸、GABA)v肽类(肽类(P物质、脑啡肽、强啡肽)物质、脑啡肽、强啡肽)v其他递质(其他递质(NO、CO)氨基酸类氨基酸类273、递质代谢、递质代谢(一)(一)Ach 合成:合成: 胆碱乙酰辅酶胆碱乙酰辅酶A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灭活:胆碱酯酶(灭

8、活:胆碱酯酶(ChE)(二)(二)NE 合成:合成: 酪氨酸酪氨酸 多巴多巴 多巴胺多巴胺 NE 灭活:大部分被突触前膜重摄取;灭活:大部分被突触前膜重摄取; 小部分小部分MAO、COMT破坏破坏 或进入血液,在肝、肾灭活。或进入血液,在肝、肾灭活。 胆碱乙酰化酶胆碱乙酰化酶酪氨酸羟化酶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脱羧酶多巴脱羧酶羟化酶羟化酶28(二)受体(二)受体(receptor)v概念:是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特异性概念:是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特异性 配体结合,进而诱发一定生物效应的配体结合,进而诱发一定生物效应的 特殊蛋白质。特殊蛋白质。v 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 肾上腺能受体肾上腺能受体分类

9、分类29vMR:存在于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存在于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 纤维支配效应器细胞上。(纤维支配效应器细胞上。(M样作用)样作用)vNR胆胆碱碱能能受受体体N1R: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上: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上N2R:神经肌肉接头终板膜上:神经肌肉接头终板膜上受体受体MNNI N2阻断剂阻断剂 阿托品阿托品简毒简毒六烃季胺六烃季胺 十烃季胺十烃季胺30肾上肾上腺素腺素能受能受体体RR1R: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效应器(兴奋):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效应器(兴奋)2R:肾上腺素能纤维末梢突轴前膜上。肾上腺素能纤维末梢突轴前膜上。1R:心肌细胞膜上(兴奋):心肌细胞膜上(兴奋)2R:平

10、滑肌(抑制):平滑肌(抑制)受体受体1R2R1R2R阻断剂阻断剂哌唑嗪哌唑嗪育亨宾育亨宾阿替洛尔阿替洛尔酚妥拉明酚妥拉明普萘洛尔普萘洛尔31第三节第三节 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中枢(一、反射中枢(reflex center)v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功能的神经元群。功能的神经元群。v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 脊髓水平脊髓水平 皮层下水平皮层下水平 大脑皮层水平大脑皮层水平32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v分散式:扩大神经元活动影响范围;分散式:扩大神经元活动影响范围;v聚

11、合式:使信息发生总和或整和;聚合式:使信息发生总和或整和;v链锁式:兴奋在空间上加强或扩大作用的范围;链锁式:兴奋在空间上加强或扩大作用的范围;v环状式:引起正、负反馈。环状式:引起正、负反馈。3334环式环式链锁式链锁式环状和链锁状环状和链锁状35(5 5)后发放:原因(中间神经元环状联系)后发放:原因(中间神经元环状联系) 3637兴奋性兴奋性N N元元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兴奋元兴奋释放抑制释放抑制性递质性递质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传入神经纤维兴奋一个中枢的传入神经纤维兴奋一个中枢的N N元的同时元的同时 经侧支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经

12、侧支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N N元,转而元,转而 使另一个使另一个N N元发生抑制的现象。元发生抑制的现象。38意义:使相互意义:使相互 拮抗的两个中拮抗的两个中 枢的活动协调枢的活动协调起来。起来。抑制性抑制性中间神中间神经元经元39 某一中枢某一中枢N N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 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去兴奋一抑制性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去兴奋一抑制性 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 原先发动兴奋的原先发动兴奋的N N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N N元。元。40使使神经元的神经元的活动及时活动及时终止,促终止,促

13、使同一中使同一中枢内多个枢内多个神经元的神经元的活动协调活动协调统一。统一。41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 突触后突触后N N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 抑制的现象。抑制的现象。轴一轴突触,多突触联系。轴一轴突触,多突触联系。4243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v浅感觉传导通路(先交叉,后上行)浅感觉传导通路(先交叉,后上行)v深感觉传导通路(先上行,后交叉)深感觉传导通路(先上行,后交叉)痛、温觉痛、温觉轻触觉轻触觉传入传入N脊髓后角脊髓后角 换元换元交叉交叉脊丘前束脊丘前束脊丘侧束脊丘侧束丘脑丘脑大脑大脑皮层皮层本体感觉本

14、体感觉深压感觉深压感觉传入传入N脊髓后索脊髓后索延髓薄束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核、楔束核 换元换元交叉交叉大脑大脑皮层皮层44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一)丘脑的神经核团(一)丘脑的神经核团v1、感觉接替核、感觉接替核 后外侧腹核后外侧腹核 后内侧复核后内侧复核 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 躯体感觉躯体感觉 头面部感觉头面部感觉 视觉视觉 听觉听觉v2、联络核:、联络核:接受感觉接替核、皮质下其他纤维的传接受感觉接替核、皮质下其他纤维的传 入冲动入冲动v3、髓板内核群:、髓板内核群:接受网状结构上行纤维接受网状结构上行纤维丘脑是除嗅觉以外,所有感觉的总换元站

15、。丘脑是除嗅觉以外,所有感觉的总换元站。45深、浅、视、深、浅、视、 听、味觉听、味觉脊髓脊髓 脑干脑干丘脑感觉接替核丘脑感觉接替核 联联 络络 核核皮层第四层皮层第四层 特定感觉特定感觉专一投射途径,点对点投射。专一投射途径,点对点投射。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46经典的感觉传导道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经典的感觉传导道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 N N 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后达丘脑髓板内侧核群,由此发出纤维,弥散地换元后达丘脑髓板内侧核群,由此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

16、域。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非点对点投射(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通路)非点对点投射(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通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474849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大脑皮层是感觉分析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感觉分析的高级中枢体表感觉体表感觉1、第一体感区(中央后回)、第一体感区(中央后回)纤维投射特点:纤维投射特点:投射纤维左右交叉;投射纤维左右交叉;投射区域空间安排是倒置的;投射区域空间安排是倒置的;投射区的大小与体表感觉的灵敏度有关。投射区的大小与体表感觉的灵敏度有关。2、第二体感区(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第二体感区(中央前回与岛

17、叶之间)5051四、痛觉四、痛觉(一)伤害性感受器(一)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or)v游离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皮肤、肌肉、关游离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节、和内脏器官。(二)皮肤痛觉(二)皮肤痛觉伤害性伤害性刺激刺激皮肤皮肤 致痛物质致痛物质H+、 K+ 、5-HT游离神游离神经末梢经末梢快痛快痛慢痛慢痛AC52(三)内脏痛与牵涉痛(三)内脏痛与牵涉痛1.1.内脏痛内脏痛 特点:特点:缓慢、持续、定位不清、对刺激的分辨缓慢、持续、定位不清、对刺激的分辨力差,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变化,情绪反应强烈。力差,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变化,情绪反应强烈。切割、烧灼一般部引起内

18、脏痛,切割、烧灼一般部引起内脏痛,对机械牵拉、缺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敏感。血、痉挛和炎症等敏感。往往伴有牵涉痛。往往伴有牵涉痛。2.2.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可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可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发 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易化学说易化学说 会聚学说会聚学说可能机制可能机制5354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运动运动N N元:支配梭外肌纤维,构成运动单位。元:支配梭外肌纤维,构成运动单位。r r运动运动N N元:支配梭内肌纤维。元:支配梭内肌纤维。运动运动N N元:支配梭内肌和梭外肌纤维。元:支配梭内肌和梭外肌纤维。

19、运动单位(运动单位(motor unit):): 由一个由一个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55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肌肉收缩称牵张反射。长时,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肌肉收缩称牵张反射。(2 2)类型:)类型: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缓慢持续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表现:受牵拉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表现:受牵拉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多突触反射,反射时较长。多突触反射,反射时较长。是维持姿势和进行随意运动的基础。是维持姿势和进行随意运动的基础。(二)脊髓反射

20、(二)脊髓反射56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表现:被牵拉肌肉迅速而表现:被牵拉肌肉迅速而明显的收缩。明显的收缩。 反射时短且局限,反射时短且局限,为单突触反射。为单突触反射。 临床上通过检查腱临床上通过检查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57 感受机械牵拉或肌肉长度变化的特殊感受器。感受机械牵拉或肌肉长度变化的特殊感受器。 CTCT囊囊+ +梭内肌纤维(感受装置居中,收缩成分位于两梭内肌纤维(感受装置居中,收缩成分位于两端),与梭外肌并联。端),与梭外肌并联。 当梭外肌被拉长或梭内肌收缩成分收缩时,肌当梭外肌被拉长或梭内肌收缩成分收缩时,肌梭感

21、受器兴奋。梭感受器兴奋。传入冲动直接兴奋传入冲动直接兴奋 运动运动N N元,使梭外肌收缩。元,使梭外肌收缩。5859602)反射弧:)反射弧:梭外肌被拉长梭外肌被拉长梭内肌收缩梭内肌收缩肌梭肌梭a 、纤维纤维脊髓前脊髓前角角N元元N元元高位中枢高位中枢梭外肌梭外肌收缩收缩纤维纤维特点:感受器与效应器位于同一块肌肉上。特点:感受器与效应器位于同一块肌肉上。613)运动神经元对牵张反射的调节运动神经元对牵张反射的调节v运动神经元兴奋时,提高肌梭的敏感性,并通运动神经元兴奋时,提高肌梭的敏感性,并通过过a 纤维传入活动,改变纤维传入活动,改变 运动神经元兴奋状态,运动神经元兴奋状态,从而调节肌肉的收

22、缩。从而调节肌肉的收缩。v回路回路(looploop)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肌梭肌梭 a传入纤维传入纤维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肌肉。肌肉。624 4)腱器官与牵张反射)腱器官与牵张反射v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的牵张感受装置,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的牵张感受装置,感受肌肉张力变化,与梭外肌串联。感受肌肉张力变化,与梭外肌串联。v对肌肉的被动牵拉刺激不敏感,对肌肉的主对肌肉的被动牵拉刺激不敏感,对肌肉的主动收缩所产生的牵拉非常敏感。动收缩所产生的牵拉非常敏感。v传入纤维是传入纤维是b类纤维,传入冲动抑制类纤维,传入冲动抑制 运动运动N元,使梭外肌收缩停止,转而出现舒张(反元,使梭外肌收缩停止,转

23、而出现舒张(反牵张反射)。牵张反射)。v意义:防止过分收缩对肌肉的损伤。意义:防止过分收缩对肌肉的损伤。63 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肢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屈曲称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屈曲称。 肢体皮肤受到强烈刺激时,在本侧肢体屈曲的肢体皮肤受到强烈刺激时,在本侧肢体屈曲的同时,对侧肢体出现伸直的反射活动称同时,对侧肢体出现伸直的反射活动称。 保护机体,维持姿势。保护机体,维持姿势。64 突然横断动物或人的脊髓后,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横断动物或人的脊髓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暂时丧失反射活动

24、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躯体运动和内脏反射活动消失,肌紧张躯体运动和内脏反射活动消失,肌紧张,外,外周血管扩张,血压周血管扩张,血压 ,发汗抑制,粪尿潴留。,发汗抑制,粪尿潴留。65 越原始,越简单的反射恢复越快。越原始,越简单的反射恢复越快。 动物越低等恢复越快。动物越低等恢复越快。 反射恢复后有的要加强、有的要减弱。反射恢复后有的要加强、有的要减弱。 断面以下的知觉和随意运动永久性消失。断面以下的知觉和随意运动永久性消失。 (临床上称为截瘫)(临床上称为截瘫)66 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易化作用)而暂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易化作用)而暂 时丧失反射能力。时丧失反射能力。 脊

25、髓本身可完成一些简单反射。脊髓本身可完成一些简单反射。 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节有易化也有抑制。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节有易化也有抑制。67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调节(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1.1.部位: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与抑制区部位: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与抑制区v易化区:加强肌紧张,使肌紧张增强(广泛)易化区:加强肌紧张,使肌紧张增强(广泛)v抑制区:抑制肌紧张,使肌紧张减弱(局限)抑制区:抑制肌紧张,使肌紧张减弱(局限)前庭核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小脑前叶两侧大脑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小脑前叶蚓部易化区易化区抑制区抑制区

26、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脊脊 运动神经元(为主)运动神经元(为主) 髓髓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肌紧张肌紧张肌紧张肌紧张抑制系统抑制系统易化系统易化系统68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与抑制区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与抑制区69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立即出现四肢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切断了部分皮层、纹状体等部位与脑干易化区及切断了部分皮层、纹状体等部位与脑干易化区及抑制区的功能联系,使抑制区活动减弱,易化区活动抑制区的功能联系,使抑制区活动减弱,易化区活动相对占优势。相对占优势。 3.类型:类

27、型: 僵直僵直 僵直僵直 7071(二)脑干对姿势的调节(二)脑干对姿势的调节v状态反射状态反射 1.颈紧张反射颈紧张反射 2.迷路紧张反射迷路紧张反射v翻正反射翻正反射72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v维持身体平衡维持身体平衡前庭小脑前庭小脑v调节肌紧张与协调随意运动调节肌紧张与协调随意运动脊髓小脑脊髓小脑v参与随意运功设计参与随意运功设计皮层小脑皮层小脑73尾核尾核 壳核壳核 苍白球:旧纹状体苍白球:旧纹状体 丘脑底核丘脑底核 中脑黑质中脑黑质 红核红核组成组成新纹状体新纹状体豆状核豆状核74 运动过少运动过少 运动过多运动过多 肌紧张增强肌紧张增强 肌紧张减弱肌紧张减

28、弱 肌强直或张力肌强直或张力 肌张力肌张力 随意运动减少随意运动减少 四肢和头部的四肢和头部的 表情呆板表情呆板, ,动作缓慢动作缓慢 舞蹈样动作舞蹈样动作 黑质黑质 纹状体纹状体75 震颤麻痹:多巴震颤麻痹:多巴胺递质胺递质, ACh递质占递质占优势。左旋多巴(增优势。左旋多巴(增加加DA合成),阿托品合成),阿托品(阻断受体)。(阻断受体)。 舞蹈症舞蹈症Ach和和GABA , DA神经元功神经元功能亢进。利血平(耗能亢进。利血平(耗竭多巴胺)。竭多巴胺)。76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功的调节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功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运动区1、主要运动区、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中央前回(4

29、区)区)与运动前区与运动前区(6区)区) 功能特征:功能特征:v交叉性支配,但头面部呈双侧支配。交叉性支配,但头面部呈双侧支配。v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呈倒置分布,但头面部内部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呈倒置分布,但头面部内部 正立。正立。v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 精细、复杂程度有关。精细、复杂程度有关。2、辅助运动区、辅助运动区3、第二、第二 运动区运动区77(二)运动传导通路(二)运动传导通路1、锥体系及其功能、锥体系及其功能锥体系锥体系皮质脊髓束(锥体束)皮质脊髓束(锥体束)皮质脑干束皮质脑干束 锥体束下行纤维可与脊髓运动神经元发生直锥体束下行纤维可与脊髓运动神经元发生

30、直接突触联系,并具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突触,接突触联系,并具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突触,控制躯体运动。控制躯体运动。782、锥体外系及其功能、锥体外系及其功能锥体外系锥体外系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旁锥体系旁锥体系 锥体系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身体锥体系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身体姿势和协调肌群的运动,也可参与一般随意运姿势和协调肌群的运动,也可参与一般随意运动的引起。动的引起。793、锥体系功能障碍对运动的影响、锥体系功能障碍对运动的影响v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或锥体系损伤将引起中上运动神经元或锥体系损伤将引起中枢性瘫痪,表现为痉挛性瘫痪(硬瘫)、枢性瘫痪,表现为

31、痉挛性瘫痪(硬瘫)、腱反射亢进、肌紧张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腱反射亢进、肌紧张增强、病理反射阳性。808182 内脏器官受双重支配(皮肤和肌肉血管、内脏器官受双重支配(皮肤和肌肉血管、 汗腺、肾上腺髓质除外)。汗腺、肾上腺髓质除外)。 一般情况,交感一般情况,交感N N和副交感和副交感N N作用相互拮抗。作用相互拮抗。 交感和副交感均具紧张性。交感和副交感均具紧张性。83 交感交感N可抑制无孕子宫运动,加强有孕子宫可抑制无孕子宫运动,加强有孕子宫 运动。运动。 动员潜在功能适应环境急变(如应激反应动员潜在功能适应环境急变(如应激反应 时动员潜能)。时动员潜能)。 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

32、积蓄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 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 保证平静活动进行)。保证平静活动进行)。84三、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功能三、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功能v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最低级中枢。通过脊脊髓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最低级中枢。通过脊髓能完成一些最基本的内脏反射,但反射活动的髓能完成一些最基本的内脏反射,但反射活动的调节是初级的,调节能力差,不能适应正常生理调节是初级的,调节能力差,不能适应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功能的需要。v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低位脑干是很多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所在。低位脑干是

33、很多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所在。 延髓是生命基本中枢;中脑存在瞳孔对光反延髓是生命基本中枢;中脑存在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脑桥有角膜反射中枢。射中枢,脑桥有角膜反射中枢。85v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皮层下最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下丘脑是皮层下最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又是调节内分泌的高级中枢。枢,又是调节内分泌的高级中枢。 1.1.调节内脏活动调节内脏活动 2.2.调节摄食行为调节摄食行为 3.3.调节水平衡调节水平衡 4.4.调节情绪变化和行为调节情绪变化和行为 5.5.控制生物节律控制生物节律86v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1.新皮层新皮层

34、 新皮层是自主性功能的高级中枢与高级新皮层是自主性功能的高级中枢与高级整合部位。整合部位。 2.2.边缘系统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边缘系统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87第七节第七节 脑高级功能脑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是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最高级大脑皮层是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同时还有觉醒与睡眠、学习与记忆、语中枢,同时还有觉醒与睡眠、学习与记忆、语言与思维等高级整合功能。言与思维等高级整合功能。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皮层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脑电图皮层电图皮层电图88正正 常常 脑脑 电电 图图 波波 形形89皮皮

35、层层 诱诱 发发 电电 位位90二、觉醒与睡眠二、觉醒与睡眠(一)觉醒状态的维持(一)觉醒状态的维持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觉醒状态觉醒状态脑电觉醒脑电觉醒行为觉醒行为觉醒(二)睡眠时相(二)睡眠时相1.慢波睡眠(同步化睡眠)慢波睡眠(同步化睡眠)2.快波睡眠(去同步睡眠)快波睡眠(去同步睡眠)9192三、学习与记忆三、学习与记忆(一)学习的形式一)学习的形式v非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v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二)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二)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1.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反射的建立 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无关刺激与非条件

36、刺激在时间上强化。激在时间上强化。2.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消退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消退3.两种信号系统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信号)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信号) 第二信号系统(抽象信号)第二信号系统(抽象信号)9394四、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层优势四、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层优势(一)两层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一)两层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三)大脑皮层功能的一层优势(三)大脑皮层功能的一层优势大脑皮层功能的两侧相关与一侧优势大脑皮层功能的两侧相关与一侧优势v左侧半球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左侧半球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优势半球优势半球”)v右侧半球在非语词性认知功能上占优势右侧半球在非语词性认知功能上占优势 95认真复习认真复习再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