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在天晴了的时候 看着这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雨后初霁云消雾散云开日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区)人。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他的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位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他的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走近作者润过 凉爽 温柔 炫耀 胆怯 绽透 饰彩 曝着阳光 涉过 赤脚 涉过 圆晕注意读准:翘舌音“赤、涉”,读准易错字“怯(qi)”“曝
2、(p)”。词语解释炫耀:卖弄夸耀。尘垢:尘埃和污垢,比喻细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尘世。阴霾:1.天气阴晦、昏暗。 2.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初读感知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初读感知 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新知讲解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给你留下了怎样感受呢?小路:湿润的、凉爽的、温柔的、散发泥土芳香的、柔软的、空气新鲜的、让人心旷神怡的、有生命的小草:新绿的、充满生机的、干净的、顶着小雨滴的、戴着珍珠的、快乐的、可爱的、活泼的小白菊:小心翼翼的、文静的、美丽的、自信的、绽放的、幸福的凤蝶
3、:自由自在的、美丽的、穿着五彩衣服的、快乐的新知讲解拟人手法: 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课文精讲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你又有何感受?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自然风光图,景物清新自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
4、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拓展练习1.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喜欢?读了这首诗有怎样的心情?2你还见过哪些雨后的自然景象?说一说,并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3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1)熟读诗歌,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诗歌。(2)教师提示,学生尝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3)根据教师板书提示,试着背诵诗歌。 11 在天晴了的时候 泥路:温柔 小草:新绿 热爱自然 走走 小白菊:绽透 凤蝶儿:闲游 新阳 热爱生活 溪水 看看 暗绿 云板书设计一、选择下列生字的正确读音。炫(xn xun) 赤(ch c) 曝(p bo) 涉(s sh) 二、巧填词语。
5、踏着( ) 涉过( ) 抖去( ) 曝着( ) 课堂练习新泥溪流 水珠 阳光三、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2.(凤蝶儿)把它五彩的智慧树叶,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3.在天晴了的时候,应该到哪里去走走呢?到小径中去走走。(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的小诗,诗中描绘了_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情怀。课堂练习拟人比喻设问雨后的小径亲近自然,热爱生活为何要提倡阅读教学的为何要提倡阅读教学的“1+X”“1+X”?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现行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立德树人、贴近学生的语文生活、
6、体现课改新理念以及在以往各个版本基础上守正创新等方面都有一定拓展与发扬,并结合一线教学提出教材使用应当注意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解新教材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想法,才能用好新教材,为完善新教材做贡献。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为何要提倡阅读教学的“1+X”?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部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了,但阅读量还是不够。所以我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
7、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当然,我们的语文课就要改一改,不能满足于精读精讲,不能要求阅读全都围绕写作,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交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部编本语文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以及多种读书方法的教学方面,开始做一些尝试。 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新教材一二年级就有延伸阅读,高年级会更多些。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教材,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新教材实际上已经把“延伸阅读”部分纳入到教学体制,并尝试设置一些检测评价。一线老师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去探索、研究适合自己的可行的办法。这肯定是一个教学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