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更新中历史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城市更新中历史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郑州市二砂文创广场城市设计2019.811郑州市二砂文创广场,位于郑州城区的西部,中原路以南华山路以西区域,原是中国第二砂轮厂厂址,1953年由东德援建,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砂轮厂,属于建国初期奠定我国基础工业的156项企业。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二砂厂停产。2二砂厂占地56公顷,具有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资源,最大的陶瓷砂轮制造车间长300米、宽230米,面积达7万平方米,有7幢厂房已列入郑州和河南省的历史保护建筑名录。市政府决定将二砂厂作为郑州市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2、院于2015年初开始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由规划局编制控规。3郑州二砂厂鸟瞰图4这是一项历史保护型的城市更新项目,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又要将其充分利用、活化,更要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资源,促进城市活力发展,这是城市更新的目的,能使老城区恢复生命力。我们通过二砂文创广场城市设计探索历史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方法与策略。5城市设计总平面6城市设计总体鸟瞰71将历史文化保护区融入城市发展的功能中将历史文化保护区融入城市发展的功能中历史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关键策略81.1 郑州中心城西部缺乏公共服郑州中心城西部缺乏公共服中心城铁路的西侧原来属工业区,改由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工厂关年代在缺乏深入
3、规划的情况下建设了大缺乏服务配套设施已成现状,城市设计展趋势,认为这区域应发展一个公共服郑州市总规平面中原区规划平面91.2 建设以文创为特色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文创为特色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考虑到文创中心与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具有很多共同点,都需要商业、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将二者结合能达到1+12的效果,同时在基地东侧已有13万平方米的万达广场,将其整合到公共中心内,变竞争者为合作者。101.3 公共服务中心核心区公共服务中心核心区公共中心核心区由文创中心的公共区域和文创中心向东、北伸展包括万达广场等区域组成。核心区以一个大型公共空间为中心,公共空间是生态型的广场,能进行文创中心和城市区域的
4、各项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提升社区的认同感。同时在四周安排文创中心入口主轴、剧场、商业、宾馆和展厅等设施。111.4 建地下街将核心区与地建地下街将核心区与地铁站相联,为公共中心铁站相联,为公共中心创造佳好的可达性创造佳好的可达性地下商业街位于中心广场下侧,并与地下停车场结合,串联了地面商业、宾馆等各设施。地铁10号线能在此设站是城市设计争取的,也是文创中心和城市公共中心结合策略的功劳,因为文创中心的城市地位提高了。12地下街能适应郑州的寒冷气候。力求消除地下感,设置天窗,并力求与地面设施结合,地下地上一体化,都是城市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消除地下感地下地上一体化131.5 公共服务中心的入口公
5、共服务中心的入口鸟瞰透视142传承历史文化意象传承历史文化意象历史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历史保护基础152.1 保护历史遗存的三大体系保护历史遗存的三大体系古树厂房厂区历史中轴162.2 力求保护更多老厂房力求保护更多老厂房 7幢厂房已列入郑州市与河南省的保护建筑名录(深紫色) 城市设计增加了12幢,和2个烟囱(浅紫色)172.3 历史意象复兴历史意象复兴二砂厂原有二条铁路线引入厂区,是建国初大型工矿企业的象征,但现已拆除。城市设计为了反映我国建国初156项大型基础工业的历史,决定将其中一条铁路线意象予以恢复,虽然无法完全按原位复原,但通过路网布局组织,基本上能恢复意象。原有铁路线位置拟建设
6、路网与铁路遗迹意象保留183优化交通组织优化交通组织历史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活力基础193.1 维护文创中心完整性基础上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维护文创中心完整性基础上完善城市交通体系56公顷用地的文创园区必然是一个城市区域,城市交通不能切断,但又必须保证园区的完整性,尤其是公共空间与步行环境具有的整体性,以达到文创中心活动行为的一体性。203.2 建设完善的公共空间和步行动线建设完善的公共空间和步行动线完善的步行系统是形成区域活力的基本条件,因为步行是形成活力的各种行为互动(交往,观展览、表演,交换,娱乐和集会等)的基础。214追求新旧共生追求新旧共生历史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形态表现22城市
7、更新的目的是激发城市的生命力,城市要新陈代谢,不断出现新的功能,新旧要素共生是历史城市发展的规律,正像雅各布斯在其标志城市更新到来划时代的专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花了很多笔墨阐述新旧建筑共存时城市多样性、焕发活力的需要。二砂文创广场城市设计探求历史要素,原汁原味保存,并与各种新的功能环境共生组合。234.1 烟囱作为文创中心南入口空间环境的标志烟囱作为文创中心南入口空间环境的标志244.2 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原刚玉冷却破碎车间)与新建道路共生与新建道路共生254.3 历史建筑与新建筑穿插共生历史建筑与新建筑穿插共生新建筑环绕老建筑建设(或平面或立体),以达到彰显历史建筑的目的26新旧共生区域作为新建设区和历史保护区的过渡形态27结结 语语从1982年第一批历史建筑文化名城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近年来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阶段,给历史保护带来新的特征与要求: 历史保护元素与新建元素穿插交混 历史保护要与发展规划设计同时研究 新旧共生的城市形态成为新的关注,要研究各种共生的模式城市更新建设不能仅停留在历史保护规划,同时要发展历史保护型的城市设计,以适应新时期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建设协同的需要。28谢谢各位,请多指教谢谢各位,请多指教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