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写文学短评学写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等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这种文体的重心就是评论,评论的对象是作家、作品、文学创作等方面,评论的内容主要是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在分析和评价中,往往要将“赞美”与“指瑕”结合起来,反对“伪圣化”,倡导“不虚美,不隐恶”的评论传统,以展现真正的评论风格。当然,评论也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能将评论变成恶意的讽刺、挖苦甚至攻击。 我们确定写作的重点,即“一线二点三统四步”。 “一线”,就是划定一条红线,区分“评”(评论)与“感”(读后感)。“评论”重在“评”,属于评论体,侧重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读后
2、感”重在“感”,属于引申体,侧重写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可联系社会现实,带有主观抒发的色彩。 “二点”,就是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点”与“面”的关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准与阅读视野,最好不要写“以面圈点”全面性的评论,而是写“以小见大”的文学短评。另一个是“评”与“叙”的关系,应该确立以“评”为主,以“叙”为辅的关系定位。 “三统”,就是谋求“情”“理”“文”三者的统一。在分析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有理性分析,又要有感性表达;既要有议论性,又要有文学性。 “四步”,就是写作文学短评的四个步骤,即“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宜细,“定题”宜小,“评论”宜透。因此,表面上是写一
3、篇文学短评,实际上就是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 虽然文学评论的角度很多,但我们下笔写时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那样就会流于泛泛,缺少针对性。抓准一点,才能集中笔墨,深入挖掘,分析透彻。选择的角度宜小不宜大,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点,以小见大,避免空泛。行文时则要注意笔墨集中,语言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若笔墨分散, 语言拖沓, 则很难在短评中集中而深入地评析作品。另外, 作为对文学作品进行的评析, 兼具议论性和文学性,因此文章的语言应当给人以美感, 文理结合,不要沦为干瘪的说教文字。 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 晓 雪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4、。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
5、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 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
6、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7、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赏析】作者从总体上提出了自己对于散文的评价:随意性、多样化,并由此生发出散文“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这一观点。 接着,作者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特色,这样写,一方面既有力地支撑了自己认为散文“随意性、多样化”的观点,也为下文评价郭沫若散文的风格做铺衬;另一方面,还可以使阅读者在比较中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郭沫若散文的风格。 紧接着, 作者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郭沫若散文风格的看法:在“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与“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二者中,作者明确表示喜欢后者。而后,作者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从文字和感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引用原文表达了对
8、郭沫若“绝妙地描绘”的赞叹。 最后用名句和原文弄“拙”成“巧”,进一步肯定了白鹭的艺术境界。 评围城之主人公方鸿渐 高 晹 在钱钟书众多的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也许就是这本围城了。正是因其独特的幽默洒脱的文笔和诙谐的人物性格,赢得了不少的读者。 书中的人物自然性格各异:传统道德观念强烈的长辈们;顽劣不醒世事的少年们;风流潇洒幽默的男人们;锱铢必较柔弱的女人们。众多人物无疑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物的缩影,而其中着重表现的方鸿渐则是尤其具备了作为一个“人”的几大特征。 首先方鸿渐是个中国传统家庭出生的人,所以他身上有着传统中国儒文化的寄托。这点从他虽然是被迫建立,但仍然是主动形成的对文凭学历的追求中可以看
9、出。另外,这种强烈的道德观念的束缚又使他在“辜负”了苏文纨之后自责,并且这种对违反传统道德观念的畏惧使他在跟苏文纨说明实情的时候也表现的畏畏缩缩。这些表现虽然略显迂腐,但是确实是现代社会有些缺少的。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极度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道德观念逐渐轻视甚至无视,社会上薄情郎等等事例屡见不鲜,或许在责任感与道德观这两点上,这些薄情郎们很有向鸿渐学习的必要。 其次方鸿渐是一个留过学接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的人,所以方鸿渐身上也充斥着不少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的叛逆性格。强烈的自尊心使得鸿渐不愿意向一些他认为是迂腐或是愚蠢的行为及人物妥协。从他身上焕发出的一种蓬勃逼人的傲气,把他严严实实地包成一只自负的刺猬
10、,故在所有他不认同或者不欣赏的人面前,他显得十分桀骜不驯或肤浅可笑。还有,对于西方文化的热衷以及强大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使得他在对话中颇会显摆自己的外语能力、独特学识和丰富阅历,同时也构成了他本身诙谐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从西方文化偷师过来的浪漫主义也使得方鸿渐变得似乎颇为风流。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方鸿渐是个男人。在他身上又具备了一个男人的不拘小节和放荡潇洒。书中的女人们勾心斗角,妯娌之间似乎没有一天停止战争的,家庭生活成了女人们的战场,稍微一句不得体的话或者一个未尽的礼数都可能被理解为巨大的挑衅,从而爆发明枪暗箭的语言战役。而男人则不同,他们虽然在心仪的人面前言语激烈,互相贬低,但是毕
11、竟是不会长时间记仇的。方鸿渐后来竟和起初争风吃醋得不可开交的辛楣结成挚友便是一个完美的例子。相比女人间的口水战,男人间的斗争显得大方自然。 最后,作为一个人的最大特点便是喜新厌旧或者说是不知足。这点几乎可以说是人类的通病,当然,这与礼记中的“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还是有区别的。当鸿渐与柔嘉非亲非故之时,方鸿渐还是对其颇有好感的,但是随着两人关系的进步,两人之间的深层矛盾也在逐渐酝酿,鸿渐渐渐发现其身上的缺点,而且越来越重视其缺点而逐渐忽视其优点。终于,两人找到一个本属微末的事件作为导火索,引发了这场注定要发生的家庭战争,于是便造成了柔嘉“娜拉”式的出走,留下了鸿渐一人在孤单之中沉思与追忆。想
12、必这种剧情的安排是作者对这种人类几乎不可避免的通病发出的一声惋惜吧。 以上三点显然不足以将方鸿渐这个作者精心构造的人物全部描述,但应该可以稍微打磨出他的轮廓来,姑且算是妄取滴水以映汪洋吧。 【赏析】文章首先梳理了围城各异人物的自然性格,让我们对围城中的人物有了大概了解。然后集中笔墨点评方鸿渐,从出生、教育、通病进行解读,结合围城文本,翔实可信。对方鸿渐的优缺点研判准确、到位,描绘了方鸿渐的形象。文末可以看出作者谦虚的人生态度。 就你阅读的某部名著,找准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 000字的文学短评。 思路点拨:既是名著,自然头绪繁多,内涵丰富。但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建议评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被誉为“文化昆仑”的学者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大家所熟知的罢?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围城中苏文纨、鲍小姐、孙柔嘉在巧言花语、明争暗斗、争风吃醋时,便成功地将这出戏滑稽地进行到底。我们可以以“不是水做的女人”为话题,来谈谈这几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