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2、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 (1)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 (2)教师讲授得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少;教师讲解分析得多,学生自由探究少;教师问学生答得多,学生自主地向教师发问得少。 (3)习惯于在“学科知识”的范围中规划一切教学活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快乐,学生是否真正需要往往不予充分关注。 (4)学生对生活中
2、的科学不够重视,缺乏运用科学原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的需求 我们通过对全校三至五年级学生整班抽样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能自己动手做实验是最快乐的;有42的同学对有关生活中的科学感兴趣,有23的同学对未知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感兴趣。 1、理论思考 生活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新课程理念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部分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并以其独到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影响、带动周围的教师。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素质,具有初步的解决生活中科学问题
3、的意识与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的案例探讨,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 3、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策略研究4、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归纳法。1、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成员重新系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有针对性地学习了备课新思维、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构建生活的课堂、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等专著及几十篇科学论文。明确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
4、性和主动性。我们要求教师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去学习,带着学习后的体会去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专家指导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一方面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课题研究现场分析,一方面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研讨活动,就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专家、教研员、其他学校的科学老师们进行“零距离对话”,为课题研究导航,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 3、课堂实践 课题组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时进行反思研讨,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展示课,对课堂教学进行全程录象并组织教师进行反思性研究。课题实施阶段,课题
5、组共上研究课7节,制作专题学习网站2个,课题组教师在金坛市级科学课堂教学比赛中2人次获奖。 4、校本教研 1)案例式的集体备课:目标与策略并存。 每次重点备好一节典型课例。我们要求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带着个体的思考(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课程资源)参加集体备课,在“智慧群”的作用下从“有备而来有感而备”,确保课前预设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组内进行循环听课和评课,对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进行剖析和诊断,不断完善教学方案设计。 2)专题式的课题研讨:问题与课题对接。 为了克服课题研究的浮躁现象,帮助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及时提出了“难点问题热思考”和“热点问题冷思考”的要求,引导教师不仅要善于
6、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要通过探索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组的研讨活动则为课题组教师提供“问题”与“策略”对话的空间。于是“如何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如何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学习方式生活化的策略“、”如何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等问题成为每次课题活动研讨的主题。这样的活动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教师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交流的主角,每个人都成为深度会谈的专家。 3)反思式的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对话。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开发课题组内部的资源,引导教师“把想到的做出来、把做到的说出来、把说好的写出来”,并通过“反思式的叙事研究” 让教师在更高层次上进行
7、理念与实践的对话,从而使优质资源最大化,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我们采用的方式主要有:撰写教后反思、听后反思;研究案例及心得;反思故事;教学网志等等。 1、尝试教科研手册制度。 因学校科学教师人数的限制,本课题组只有两名主研人员,但我们严格按方案要求,成员间分工合作全面保障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组试行教育科研手册管理,突出课题研究要深入课堂,更多地从实践层面上去研究。手册(一)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基本信息;个人学期科研计划;自学文献资料;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课题研究心得;课题阶段性研究小结;教师成长发展;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等,一学期完成一份。手册(二)主要包括:我的研究问题;我的假设;我准备采取的措施;我
8、的成功;我的遗憾;我的反思等,每一个月或二个月完成一份。以此来督促课题组认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扎实的研究。 2、让网站说话。 我们在学校 教科研在线网站中设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专题网页,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科研管理,通过网页的设置,开展科研培训、说课评课、课题研究常规检查、共享教育资源、参与论坛讨论、网络留言等途径,使课题管理透明度更高,更高效快捷。1、构建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流程。 “问题情境解决问题,获得所知知识回归,实际应用” 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的未知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积极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获得新知是指采用小组合作
9、的学习方式,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新技能和新知识。 回归应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炼了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策略一: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内容生活化1)教材处理生活化。 改一改。在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我国地域辽阔,这些例子不可能是每一个学生都熟悉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改编素材。 添一添。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 减一减。 排一排。根据季节时令,将每册的内容体系重新编排,使教材更能联系生活。 2)探究材料生活化。 我们发现,材料的选择一旦脱离学生的生活,一会分散学生探究的注意力
10、;二可能无法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三是这些材料学生不易找到。因此,我们觉得“有结构的材料”选择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实施: 从学生身边的物品中选择; 从学生周围的环境中选择;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 在学生经验范围内选择。策略二:利用生活经验寓于生活探究生活化1)课堂导入生活化。 努力寻找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作为课堂的切入点,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提出相关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每次上课用生活例子引入课题成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个惯例。 2)教学过程情境化。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语言引导暗示、实物设境、游戏设境、多媒体设境、网络设境等方法来创设生活化的意境,进行情
11、景教学。 3)激活学生的经验世界。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生活经验”出发而非“生活情境”出发,是值得深思的,而这正是在教学实践中容易被混淆并带来困惑的地方。生活经验的激活方式是多样的:可以直接用语言,也可以用一些行为、一些问题、一些实验操作或图片、网络等去激活。不论用什么方式,作为老师,始终要把经验作为关注的,而不能沉湎于情境的细节之中。 4)课堂思维生活化。 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 5)在探究中思考。 在小学阶段,
12、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策略三:回归生活空间用于生活实践生活化。1)课外活动科学化。 课外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2)家庭生活科学化。3)科学作业的生活化。3、提出了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建议 1)立足生活 将科学问题生活化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努力在学生生活与科学教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2)走近生活 课堂教学生活化 指导学生
13、观察生活中的科学。 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3)返回生活 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4、有效促进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1)学生方面 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群体的科学素养。生活化的课堂让他们更善于关注生活,更善于细心地观察生活,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呵护。多篇观察、探究小论文在我市举行的科学小论文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教中创、创中教。课题组就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际操作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教师的科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在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果形式
14、成果内容提要专题网页我们的地球获常州市二等奖专题网页动物的繁殖获常州市一等奖研究课斜面的奥秘获市二等奖研究课燃烧的条件获市二等奖研究论文体验中反思,反思中感悟发表于05年第7期江苏教育研究论文燃烧的条件教学反思发表于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论文让学生在反思中建构发表于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论文做中探究,做中体验获04年全国科学探究论文评比一等奖 1、我们在的实施中,比较偏重于内容的开展,而在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面则比较薄弱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符合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的评价设计。评价标准改变以后,如何进行评价成了一个难点。评价究竟是按照课程标准,还是依据教材内容?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回答,教师对教材
15、的依赖就得不到根本解决,课程改革就举步维艰。 2、教师已经明确了生活经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较准确的把握生活经验与生活化教学的融合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践中还是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3、关于课程资源。具体表现在教师手头课程资源的匮乏,以及教师如何合理判断、选择、使用课程资源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展的探究活动比较多的是在校内开展的,如何拓宽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范围,将家庭、社区也纳为科学教育的资源之一,以真正体现大教育观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与实践。 4、教师自主编选教学内容的能力比较薄弱。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载体,但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新课程为教师自主编选教材留有余地,但是老师们还不能一下子适应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灵活扩展与调整教学内容的这种需要。 5、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自主设计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自己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与教学评价。此外,如何解决教学需求提高与教学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也成为本课题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金坛市直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