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探究题1.生物与环境(1)如右图,小明在盒子A、B、C处分别播了5颗蚕豆种子,过了一段时间,不能发芽的是( )(填字母)。(2)小明通过这个实验可以验证( )。A.种子发芽需要水B.种子发芽需要潮湿的土壤C.种子发芽需要土壤(3)如果小明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B处,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蚯蚓( )。 A.爬向A处 B.停在B处 C.爬向C处(4)如果想要研究蚯蚓喜欢阴暗还是明亮的环境,下列哪些条件是不能改变的,请在相应的框中打上“”。(3分)空气的多少蚯蚓的数量光线的阴暗与明亮土壤的干燥与潮湿2.如图是某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你根据此图回答回题。(1)在这张食物网中,生产者是_,消费者有_、_
2、等。(2)小明根据这张食物网,写了几条食物链,错误的是( )。A.草兔子老鹰B.草老鼠蛇老鹰C.草老鼠鹰(3)关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B.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 C.这里的老鹰被捕杀了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生存(4)下列哪个行为不会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A.冬天下雪 B.大量猎杀狐 C.过渡放牧3.楠楠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甲生态瓶中水量是乙生态瓶中水量的一半,其他的条件完全相同;丙生态瓶中的小鱼数量是丁生态瓶中的一半,其他条件完全相同。观察的记录表如下:一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记录表生态瓶第1次观察第2次观察第
3、3次观察甲334乙100丙001丁433(1)甲瓶中的鱼儿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比乙瓶中的鱼儿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要多,你觉得可能原因是:_。(2)丁瓶中的鱼儿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比丙瓶中的鱼儿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多,原因是:丁瓶比丙瓶中小鱼数量多,小鱼进行_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导致丁瓶水中_相对不足。(3)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生态瓶中_和_会使水中的氧气不足,鱼儿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就会增加。(4)通过该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_。4.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2019年中国各省市全面开启垃圾分类处罚条例。从上海开始到全国46个城市试点,
4、到2020年底,我国已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看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自觉地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这成为了一种新时尚。的确,垃城的分类、回收、利用是对垃圾进行处置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进行重新回收、利用,这样的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以减少垃城处置量,还保护了环境。所以,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1)连一连,将图标与对应名称连线。其他垃圾 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2)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请你将以下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填序号)A.快递纸盒 B
5、.废餐巾纸 C.废电池 D.饮料瓶E.过期的药品 F.瓜子壳 G.香蕉皮 H.旧报纸I.铁盒 J.碎瓦片 K.吃剩的饭菜 L.凋谢的花M.泡沫块 N.茶叶渣 O.废日光灯管 P.尿不湿可回收垃圾:_厨余垃吸:_有害垃圾:_其他垃圾:_(3)作为一名小学生,你也能为垃圾分类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垃圾分类工作,你是否有更好的建议,请写在下面。(不少于两条) 5.垃圾被运输车运到转运站后需要进行分拣回收后才能进行进一步地填埋和烧。请你帮忙设计一个垃圾分拣的装置,帮助分拣出垃圾中的木头、破布(较轻)、废铁。我的垃圾分拣机创意:(图文结合)设计原理(建议不超20字):6. 如图所示,铁架台上安装了一根铜棒
6、,铜棒上套了四个蜡烛圈,烧杯里装有半杯水,烧瓶里有空气,没有水。如果点燃酒精灯,在图中的位置加热:(1)铜棒上A、B、C、D四个蜡烛圈熔化的先后顺序是(写字母)_。(2)热在铜棒上的传递方式是_。(3)随着酒精灯的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里会出现_现象。(4)如果熄灭酒精灯,让其完全冷却,烧杯中的水位会_。(5)热在铜棒上的传递规律是_。7.如右下图所示,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段距离,悬挂一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环,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中间加热。(1)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环掉落的顺序是( )。A.从1到4 B.从4到1C.先2、3,再1、4 D.同时落下(2)如果把洒精灯移动到1处左侧给铁丝加热,那么蜡烛环掉落的顺序是_(填写序号)。(3)从实验现象可知,热总是从温度较_的一端向温度较_的一端传递,这种热的传递方式叫_。8.使热水保温有很多方法。如图所示,下面给出了三种方法:1号杯:杯上加盖;2号杯:杯上加盖,杯外包毛巾;3号杯:杯上加盖,杯外包毛巾,再把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内。(1)要比较三个杯子哪一个保温效果好,三个杯子大小要一样、材质要一样、倒入杯中的_和水的_要一样。(2)做这个实验,至少需要_个温度计。(3)实验结果显示,_(1号杯 2号杯 3号杯)的保温效果最好。(4)通过实验还发现,“保温”只能_(减缓 增加)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原来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