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PPT.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602214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3.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消化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能被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为消化。 吸收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过程,称为吸收。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三、胃肠的神经支配三、胃肠的神经支配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1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慢,有自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慢,有自发性的节律运动;发性的节律运动; 2伸展性大,具有一定的紧张性;伸展性大,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3

2、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激敏感。 (一)一般特性(一)一般特性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40-80mv 特点:不稳定,主要由特点:不稳定,主要由K+形成,形成, Na+,Cl-及钠泵参与。及钠泵参与。(二)电生理特性(二)电生理特性 2慢波电位慢波电位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在慢波的基础上单个或成簇地发生。在慢波的基础上单个或成簇地发生。 特点:时程较骨骼肌长,由特点:时程较骨骼肌长,由Ca2+、 Na+内流产生,引起肌收缩。内流产生,引起肌收缩。 基本电节律与平滑肌的收缩并无一定的基本电节律与平滑肌的收缩并无一定的平行关系,一次慢波后并不一定伴有肌肉平

3、行关系,一次慢波后并不一定伴有肌肉收缩;收缩; 动作电位只发生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动作电位只发生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并随之产生肌收缩;并随之产生肌收缩; 基本电节律是平滑肌收缩的节律控制波基本电节律是平滑肌收缩的节律控制波.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图示: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图示: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1消化腺的分布消化腺的分布 2消化液的主要功能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分解各种食物成分;分解各种食物成分; 提供适宜的提供适宜的pH环境;环境; 稀释食物;稀释食物; 保护消化道粘膜。保护消化道粘膜。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4、(二)内在神经系统(二)内在神经系统(一)外来神经系统(一)外来神经系统三、胃肠的神经支配三、胃肠的神经支配 1 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外来神经系统外来神经系统2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起源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起源(图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起源及支配)(图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起源及支配)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道平滑肌舒张,交感神经兴奋,消化道平滑肌舒张,括约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血管括约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血管收缩;收缩; 副交感神经兴奋,平滑肌收缩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平滑肌收缩增强,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加。两者作用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加

5、。两者作用以副交感神经为主。以副交感神经为主。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是存在于消化道管壁内(食道中段至是存在于消化道管壁内(食道中段至直肠)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直肠)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网络,又称网络,又称肠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是一个,是一个完整的完整的、可可独立完成反射活动独立完成反射活动的整合系统。的整合系统。内在神经系统内在神经系统 内在神经丛内在神经丛 位置位置 分泌的递质分泌的递质 作用部位作用部位 粘膜下粘膜下N丛丛 粘膜层和粘膜层和 ACh、VIP 腺腺cell 环行肌之间环行肌之间 上皮上皮cell 肌间肌间N丛丛 环行肌和环行肌

6、和 ACh、P物质物质 平滑肌平滑肌cell 纵行肌之间纵行肌之间 VIP、NO 内在神经丛的分布及作用内在神经丛的分布及作用(图示:内在神经丛的分布)(图示:内在神经丛的分布) 传递感觉信息,调节运动神经元的传递感觉信息,调节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启动、维持或抑制效应系统的活动,启动、维持或抑制效应系统的活动。活动。 内在神经系统的作用内在神经系统的作用(图示:(图示: 消化系统的局部和中枢性反射通路)消化系统的局部和中枢性反射通路)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一)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一)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1种类多,数量大;种类多,数量大; 2属属APUD细胞细胞:分泌胃

7、肠激素:分泌胃肠激素 (胺前体摄取与脱羧细胞)(胺前体摄取与脱羧细胞) 3作用方式作用方式 远距分泌、旁分泌和神经分泌远距分泌、旁分泌和神经分泌(三)脑(三)脑-肠肽的概念肠肽的概念 既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既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肽类物质被统称为脑肠肽。经系统的肽类物质被统称为脑肠肽。 胃肠激素:胃肠激素:由胃肠道粘膜下的内分由胃肠道粘膜下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泌细胞所分泌的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学物质。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二)胃肠激素(二)胃肠激素 2调节其他激素释放调节其他激素释放 抑胃肽抑胃肽 胰岛素胰岛素 + +

8、 葡萄糖葡萄糖 糖原糖原 血糖浓度血糖浓度 3营养作用营养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胃肠激素的作用胃肠激素的作用(表(表 胃肠激素对消化腺分泌消化管运动的作用)胃肠激素对消化腺分泌消化管运动的作用)+ 1概念概念 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自发性去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频率较慢的节律性电位极化和复极化的频率较慢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又称波动,又称基本电节律基本电节律。慢慢 波波 电电 位位 2特点特点 单向波,有平台期;单向波,有平台期; 起源起源Cajal 细胞;细胞; 不引起肌收缩,是不引起肌收缩,是起步电位起步电位; 消化道不同部位

9、,慢波节律不同;消化道不同部位,慢波节律不同; 决定消化道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及决定消化道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及 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慢慢 波波 电电 位位胃肠激素胃肠激素分泌细胞分泌细胞 分布部位分布部位生理作用生理作用促胃液素促胃液素G细胞细胞胃窦、胃窦、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促进胃酸的分泌及胃的促进胃酸的分泌及胃的运动,促进胃粘膜上皮运动,促进胃粘膜上皮的生长,促进胰酶的分的生长,促进胰酶的分泌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S细胞细胞小肠上部小肠上部促进胰液中水和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的分泌,促进小肠液及的分泌,促进小肠液及胆汁的分泌,促进胆汁胆汁的分泌,促进胆汁的排放;抑制胃的运

10、动的排放;抑制胃的运动及分泌及分泌胆囊胆囊收缩素收缩素I细胞细胞小肠上部小肠上部促进肝胆汁的生成,促促进肝胆汁的生成,促进胆囊平滑肌的收缩;进胆囊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胰酶的分泌;促进促进胰酶的分泌;促进胃酸的分泌胃酸的分泌胃肠激素的作用胃肠激素的作用一、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及其作用 1唾液的性质唾液的性质 2唾液的成分唾液的成分 3唾液的作用唾液的作用 4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的调节 属完全的神经反射性调节属完全的神经反射性调节 包括:包括:条件反射性分泌条件反射性分泌非条件反射性分泌非条件反射性分泌 1条件反射性分泌条件反射性分泌 在进食之前,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在进食之前,食物的形状、颜色、

11、气味和进食环境乃至语言文字的描述,所引味和进食环境乃至语言文字的描述,所引起的唾液分泌。起的唾液分泌。 2非条件反射性分泌非条件反射性分泌 在进食过程中,食物对口腔粘膜机械在进食过程中,食物对口腔粘膜机械性、温度和化学性的刺激所引起的唾液分性、温度和化学性的刺激所引起的唾液分泌。泌。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咀嚼嗅觉嗅觉味觉味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恶心恶心延髓唾液分泌中枢延髓唾液分泌中枢睡眠睡眠疲劳疲劳失水失水恐惧恐惧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第第对脑神经对脑神经第第 对脑神经对脑神经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NEcAMPAChIP3Ca2+ +- -唾液腺唾液腺分泌增加分泌增加肌样上皮

12、收缩肌样上皮收缩血管扩张血管扩张代谢增加代谢增加+ +图图 唾液分泌的神经调节唾液分泌的神经调节 由一连串依一定顺序发生的反射动由一连串依一定顺序发生的反射动作实现,称为作实现,称为吞咽反射吞咽反射。 第一期:由口到咽。第一期:由口到咽。 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段。封闭鼻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段。封闭鼻咽通路,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咽通路,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 第三期:沿食管第三期:沿食管蠕动蠕动下行到胃。下行到胃。三、吞咽三、吞咽 由各咀嚼肌按一定的顺序收缩而实现。由各咀嚼肌按一定的顺序收缩而实现。 二、咀嚼二、咀嚼 在食管和胃之间,存在的一个高在食管和胃之间,存在的一个高压区,压力比胃内高压区,

13、压力比胃内高0.671.33kPa,类似括约肌。类似括约肌。 作用:作用: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 食团食团 食管食管 迷走抑制性纤维兴迷走抑制性纤维兴奋奋 VIP、NO释放释放 LES舒张舒张 食食团通过、入胃团通过、入胃 促胃液素释放促胃液素释放 LES收缩收缩食管下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 (LES) )二、胃二、胃 的的 运运 动动一、胃一、胃 的的 分分 泌泌 与食管连接处与食管连接处14cm环状区环状区 贲门腺区贲门腺区 5% 小弯中点小弯中点 头区:胃底头区:胃底 和大弯上和大弯上1/3 胃体大部分胃体大部分 泌酸腺区泌酸腺区 2/34/5 处的连线处的连线

14、尾区:胃体的远端尾区:胃体的远端 胃窦胃窦 幽门腺区幽门腺区 20%胃的分区胃的分区( (图图) ) 贲门腺贲门腺 粘液细胞粘液细胞 粘液粘液 壁细胞壁细胞 盐酸、内因子盐酸、内因子 泌酸腺泌酸腺 主细胞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粘液细胞粘液细胞 粘液粘液 幽门腺幽门腺 粘液颈细胞粘液颈细胞 碱性粘液碱性粘液胃内腺体的分泌胃内腺体的分泌(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性 质质 纯净、无色酸性液体,纯净、无色酸性液体, pH 0.91.5 成成 分分 无机物:无机物:HCl、K+、Na+ 有机物: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有机物: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 粘蛋白、内因子

15、粘蛋白、内因子(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盐酸盐酸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3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4内因子内因子 1盐酸盐酸 基础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05mmol/h。 盐酸的最大排出量:盐酸的最大排出量: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出量为出量为2025mmol/h。 HCl分泌与食物或药物的刺激以及年龄、性分泌与食物或药物的刺激以及年龄、性别相关。别相关。 HCl排出量反映胃的分泌能力,取决于壁细排出量反映胃的分泌能力,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胞的数量。(1)盐酸的分泌)盐酸的分泌 是一个是一个主动分

16、泌主动分泌的过程。的过程。 H+ :由水分解产生,:由水分解产生,H+泵分泌泵分泌 Cl-:经:经Cl-泵,与泵,与HCO3-交换获得交换获得 1盐酸盐酸(图示:(图示: 壁细胞分泌盐酸的一种假设)壁细胞分泌盐酸的一种假设) (2)盐酸的作用)盐酸的作用 杀菌;杀菌; 激活胃蛋白酶,并提供作用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并提供作用环境; 刺激其它消化液的分泌;刺激其它消化液的分泌; 促进铁、钙的吸收。促进铁、钙的吸收。 1盐酸盐酸 由主细胞合成,无活性,在进餐或迷由主细胞合成,无活性,在进餐或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入胃。走神经兴奋时释放入胃。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 + ) 作用:水解

17、蛋白质为月作用:水解蛋白质为月 和胨。和胨。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HCl示示 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 由粘液和由粘液和HCO3-构成,保护胃粘膜。构成,保护胃粘膜。 3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图示:胃粘液(图示:胃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模式图)碳酸氢盐屏障模式图) 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与与维生素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的吸收有关。 4内因子内因子(二)胃液分泌的调节(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影响胃液分泌的

18、主要内源性物质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ACh) (2)促胃液素)促胃液素(3) 组胺组胺(4)生长抑素)生长抑素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ACh) 作用于壁细胞作用于壁细胞M3受体受体刺激胃酸分刺激胃酸分泌,可被泌,可被阿托品阻断阿托品阻断。 (2)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G细胞分泌细胞分泌,作用于壁细胞,作用于壁细胞促胃促胃液素受体液素受体,使胃液分泌增加。,使胃液分泌增加。 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3)组胺)组胺 肠嗜铬样细胞(肠嗜铬样细胞(ECL)分泌。)分泌。

19、 作用于壁细胞作用于壁细胞H2受体受体, H2受体阻断剂如甲氢咪呱等可阻断。受体阻断剂如甲氢咪呱等可阻断。 ECL细胞上存在有细胞上存在有促胃液素受体和胆促胃液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碱能受体,故促胃液素和,故促胃液素和ACh可引起可引起ECL细胞分泌组胺。细胞分泌组胺。 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图示:组胺、促胃液素、(图示:组胺、促胃液素、ACh对壁细胞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对壁细胞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胃体和胃窦胃体和胃窦D细胞分泌。细胞分泌。 作用方式:旁分泌。作用方式:旁分泌。 对胃酸分泌有对胃酸分泌有强抑制作用强抑制作用: 抑制胃窦抑

20、制胃窦G细胞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分泌促胃液素; 抑制抑制ECL细胞细胞分泌组胺;分泌组胺; 直接抑制直接抑制壁细胞壁细胞功能。功能。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1)头期胃液分泌)头期胃液分泌(2)胃期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 (3)肠期胃液分泌)肠期胃液分泌 条件反射性分泌条件反射性分泌 和食物有关的形象、气味、声音等和食物有关的形象、气味、声音等刺激视、嗅、听引起。刺激视、嗅、听引起。 非条件反射性分泌非条件反射性分泌 咀嚼和吞咽,刺激口腔和咽喉等处咀嚼和吞咽,刺激口腔和咽喉等处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引起。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引起。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消化期的胃液分泌(1)头期胃液分泌)头

21、期胃液分泌(图示:头期胃液分泌的动物模型(图示:头期胃液分泌的动物模型-假饲)假饲)进食进食 头部感受器头部感受器 传入神经(脑传入神经(脑N) 反射中枢反射中枢 胃液分泌胃液分泌 壁细胞壁细胞 ACH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蛙皮素蛙皮素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G细胞细胞延髓延髓下丘脑下丘脑边缘叶边缘叶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 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大、量多,占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大、量多,占30%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酸度高,酶含量较头期少,量多,占酸度高,酶含量较头期少,量多,占60% 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 (2)胃期胃液分泌)胃

22、期胃液分泌(图示:胃期胃液分泌的调节)(图示:胃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扩张扩张刺激刺激胃底、胃体胃底、胃体 迷走迷走-迷走长反射迷走长反射 胃幽门胃幽门 内在神经丛短反射内在神经丛短反射G细胞细胞食物食物蛋白分解产物蛋白分解产物胃液分泌胃液分泌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3)肠期胃液分泌)肠期胃液分泌 G细胞细胞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食物食物 分泌分泌 I细胞细胞 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肠期胃液分泌的特点:肠期胃液分泌的特点: 量少,约占总量的量少,约占总量的10%左右。与对胃液左右。与对胃液分泌起抑制性作用的调节有关。分泌起抑制性作用的调节有关。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2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1)盐酸)盐酸 (2)脂肪)脂肪 (3)高张溶液)高张溶液 (1)盐酸)盐酸 胃窦:胃窦:pH1.21.5 G细胞细胞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pH2.5 S细胞细胞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球部 球抑胃素球抑胃素 D细胞细胞 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HCl 分泌分泌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2)脂肪)脂肪 脂肪进入十二指肠脂肪进入十二指肠 肠抑胃素肠抑胃素 胃液分泌胃液分泌 (3)高张溶液)高张溶液 小肠渗透压感受器小肠渗透压感受器 肠胃反射肠胃反射 高张溶液高张溶液 分泌分泌 小肠粘膜小肠粘膜 抑制性胃肠激素抑制性胃肠激素

24、 (如(如PG)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1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 2蠕动蠕动 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1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 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的舒张,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食物食物刺激刺激迷走迷走-迷走迷走反射反射肽肽NO容受性容受性舒张舒张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使胃容纳大量食物又不明显改使胃容纳大量食物又不明显改变胃内压;变胃内压; 防止食物过早排空

25、,有利于食防止食物过早排空,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消化。物在胃内的消化。1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 2蠕动蠕动 始于胃中部,节律始于胃中部,节律3次次/分钟,每一蠕分钟,每一蠕动波需动波需1min达幽门,并在前进过程中逐达幽门,并在前进过程中逐渐增强。渐增强。(图示:胃的蠕动)(图示:胃的蠕动)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兴奋促胃液素、胃动促胃液素、胃动素素 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促胰液素、抑胃促胰液素、抑胃肽肽慢波、动作慢波、动作电位频率电位频率胃的收缩胃的收缩增强增强减弱减弱增加增加 减少减少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粉碎食物并与胃液充分混合;粉碎食物并与胃液充分混合; 推进胃内容物入十二指肠

26、。推进胃内容物入十二指肠。 2蠕动蠕动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w胃的排空胃的排空 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w胃排空的动力胃排空的动力 胃运动造成的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胃运动造成的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w食物的排空速度食物的排空速度 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w三大营养物质的排空时间三大营养物质的排空时间 脂肪脂肪 蛋白质蛋白质 糖类糖类 1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胃运动胃运动排空排空 食物食物蛋白消化产物蛋白消化产物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细胞释放促

27、胃液素迷走迷走-迷走反射迷走反射机械性刺激机械性刺激 肠胃反射: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壁感受器受刺激十二指肠壁感受器受刺激时,反射性地抑制胃运动,使胃排空减缓。时,反射性地抑制胃运动,使胃排空减缓。酸(酸(pH:3.54.0)脂肪、渗透压脂肪、渗透压 机械性扩张机械性扩张 肠肠-胃反射胃反射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抑胃肽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感受器感受器抑制抑制胃排空胃排空2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 胃的排空是间断的,每次只有胃的排空是间断的,每次只有12ml排排空进入十二指肠空进入十二指肠。 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三、小肠液的分

28、泌三、小肠液的分泌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 (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胰液胰液胰腺胰腺内分泌部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外分泌部腺泡细胞腺泡细胞:各种酶各种酶导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HCO3-等水样成分等水样成分性质性质 无色、无嗅的碱性液体,无色、无嗅的碱性液体,pH 7.88.4成分成分 水、水、HCO3-、Na+、K+、Ca2+、Cl- 胰淀粉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脂肪酶等等(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作用:作用:中和胃酸;中和胃酸;

29、提供肠腔中酶作用提供肠腔中酶作用 的的pH环境。环境。 1HCO3-(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淀粉淀粉麦芽寡糖麦芽寡糖胰淀粉酶、胰淀粉酶、Cl-麦芽糖麦芽糖糊精糊精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胰淀粉酶(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辅脂酶的作用辅脂酶的作用 与胰脂肪酶形成复合物,附着于脂肪表与胰脂肪酶形成复合物,附着于脂肪表面,并可防止胆盐对胰脂肪酶的置换。面,并可防止胆盐对胰脂肪酶的置换。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甘油甘油 脂肪酸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一酯胰脂肪酶、胰脂肪酶、辅脂酶辅脂酶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一

30、)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蛋白酶原的激活因素:胰蛋白酶原的激活因素: 肠致活酶、胃酸、胰蛋白酶及组织液。肠致活酶、胃酸、胰蛋白酶及组织液。4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腺泡细胞腺泡细胞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肠致活酶肠致活酶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质蛋白质糜蛋白酶糜蛋白酶多肽多肽氨基酸氨基酸+ + + + 胰液是胰液是最全面、消化力最强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的一种消化液,缺乏时,影响消化液,缺乏时,影响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和脂肪的的消化和吸收,对糖类影响不大。消化和吸收,对糖类影响不大。 胰蛋白酶抑制物胰蛋白

31、酶抑制物 与胰蛋白酶结合,形成无活性的化与胰蛋白酶结合,形成无活性的化合物,防止胰腺的合物,防止胰腺的“自身消化自身消化”。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胃期、肠期分泌胃期、肠期分泌(1)促胰液素)促胰液素(2)缩胆囊素()缩胆囊素(CCK)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头期、头期、胃期分泌胃期分泌促胃液促胃液素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迷走迷走神经神经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胃窦胃窦 食物食物刺激刺激 腺泡腺泡细胞细胞+ + + +分泌特点:分泌特点:酶含量丰富,水分和碳酸氢盐少,占酶含量丰富,水分和碳酸氢盐少,占20%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1头期胰液分泌头期

32、胰液分泌 分泌特点:酶含量丰富,水分和碳酸氢盐分泌特点:酶含量丰富,水分和碳酸氢盐少,占少,占510%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2胃期胰液分泌胃期胰液分泌促胃液素促胃液素扩张胃体扩张胃体迷走迷走神经神经Pr消化产物消化产物胃窦胃窦 食物食物刺激刺激 腺泡细胞腺泡细胞+ + + + (1)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刺激因素刺激因素(强强弱):弱): 盐酸盐酸(pH4.5)、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2肠期胰液分泌肠期胰液分泌 占占70%,各种成分含量均增加,各种成分含量均增加小肠小肠PH S细胞细胞 酸性酸性食糜食糜 导

33、管导管上皮上皮+ +促胰促胰液素液素+ + + (2)缩胆囊素()缩胆囊素(CCK)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刺激因素刺激因素(强强弱):弱):蛋白分解产物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脂肪酸、 盐酸、脂肪盐酸、脂肪CCKPr、脂肪、脂肪消化产物消化产物I细胞细胞+ + +腺泡腺泡上皮上皮+ +图示: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图示: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二)胆汁的作用(二)胆汁的作用(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成分成分无机物:水、碳酸氢盐、无机物:水、

34、碳酸氢盐、Na+、K+、Ca2+有机物:有机物:胆盐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等、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等 直接分泌直接分泌胆囊贮存胆囊贮存肝细胞肝细胞生成胆汁生成胆汁肝胆汁:金黄色,肝胆汁:金黄色,pH 7.4胆囊胆汁:棕黄色,胆囊胆汁:棕黄色,pH 6.8 性质性质 1作为乳化剂;作为乳化剂; 2运输脂肪分解产物;运输脂肪分解产物;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中和部分胃酸;中和部分胃酸; 5促进胆汁的自身分泌:促进胆汁的自身分泌: 胆盐的肠胆盐的肠-肝循环肝循环。(二)胆汁的作用(二)胆汁的作用 食物是促使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自然刺食物是促使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自然刺

35、激物:激物: 高蛋白食物高蛋白食物高脂肪的混合食物高脂肪的混合食物糖类糖类(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 2体液的作用体液的作用(1)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2)促胰液素)促胰液素(3)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4)胆盐)胆盐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作用较弱:作用较弱 G细胞细胞 进食刺激进食刺激分泌分泌肝细胞肝细胞胆囊胆囊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1)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及胆囊;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及胆囊;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胃酸胃酸十

36、二指肠十二指肠pH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胆管胆管分泌分泌 (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2体液的作用体液的作用 (2)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胆管胆管分泌分泌 (3)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胆囊平滑肌收缩,胆囊平滑肌收缩, Oddi氏括约肌舒张;氏括约肌舒张; 作用于胆管上皮细胞。作用于胆管上皮细胞。(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2体液的作用体液的作用 (4)胆盐)胆盐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进入小肠后,胆盐进入小肠后,90%以上被回肠末端粘膜吸收,通过门静脉以上被回肠末端粘膜吸收,通过门静脉又回到肝脏,再生成胆汁分泌入肠,这一过

37、又回到肝脏,再生成胆汁分泌入肠,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2体液的作用体液的作用(图示:胆汁的分泌及肠肝循环)(图示:胆汁的分泌及肠肝循环) 意义意义:作为合成胆汁的原料;作为合成胆汁的原料; 刺激肝脏分泌胆汁。刺激肝脏分泌胆汁。 (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十二十二指肠腺指肠腺碱性粘液碱性粘液肠腺肠腺酶类酶类无机物无机物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粘膜下层全部小肠全部小肠粘膜层粘膜层 性质性质 弱碱性液体,弱碱性液体,pH7.6 13L/d 成分

38、成分 水分、水分、Na+、 K+、Cl -、Ca2+ 有机物:粘蛋白、有机物:粘蛋白、肠致活酶肠致活酶、肽酶、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肠脂肪酶蔗糖酶、麦芽糖酶、肠脂肪酶 作用作用 稀释、保护。稀释、保护。(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CCK、促胃液素、促胃液素、VIP均可促进小肠液的分泌。均可促进小肠液的分泌。(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扩张)(扩张)迷走神迷走神经兴奋经兴奋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腺分泌腺分泌食糜食糜刺激刺激小肠小肠粘膜粘膜小肠液小肠液分泌分泌壁内壁内N丛丛(三)回盲瓣的功能(三)回盲瓣的功能(二)小肠运动的调节(二

39、)小肠运动的调节(一)小肠的运动形式(一)小肠的运动形式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一)小肠的运动形式1分节运动分节运动 2蠕动蠕动 以小肠纵行肌的活动为主。以小肠纵行肌的活动为主。 生理意义:推动食糜前进。生理意义:推动食糜前进。 蠕动冲:指快速远距离的蠕动。蠕动冲:指快速远距离的蠕动。 3移行性复合运动:移行性复合运动:小肠小肠“管家管家” 1肠道神经的作用肠道神经的作用(二)小肠运动的调节(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2外来神经的作用外来神经的作用 3体液因素的作用体液因素的作用 (三)回盲瓣的功能(三)回盲瓣的功能功能:功能:延长食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延长食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 防止大肠内容物

40、倒流。防止大肠内容物倒流。胃胃-回肠反射回肠反射促胃液素促胃液素括约肌舒张括约肌舒张一、大肠液的分泌一、大肠液的分泌粘液、粘液、HCO3-、粘液蛋白:保护肠粘膜粘液蛋白:保护肠粘膜 润滑粪便润滑粪便食物残渣机械刺激食物残渣机械刺激副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分泌碱性,碱性, pH 8.38.4性质性质成分成分 空腹多见,由环行肌无规律收空腹多见,由环行肌无规律收缩引起,为短距离的往返运动。缩引起,为短距离的往返运动。1混合运动混合运动-袋状往返运袋状往返运动动二、大肠的运动二、大肠的运动 2蠕动蠕动 由稳定向前的收缩波组成,推进力大由稳定向前的收缩波组成,推进力大 集团蠕动集团蠕动:大肠内

41、进行快而行程远的:大肠内进行快而行程远的蠕动,早餐后蠕动,早餐后60min内多见。内多见。 胃胃-结肠反射,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十二指肠-肠反射引起肠反射引起二、大肠的运动二、大肠的运动三、排便反射三、排便反射 阴部阴部N(- -)便意便意粪便粪便刺激直肠刺激直肠盆盆N腹下腹下N脊髓脊髓腰骶段腰骶段大脑大脑皮层皮层排便排便反射反射 盆盆N(+ +)排便排便(+ +)(+ +)条件条件不许可不许可(- -)(- -)四、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四、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大肠内的细菌可分解食物残渣,大肠内的细菌可分解食物残渣,并能合成维生素并能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复合物和维生素K。第第六六节节吸吸收收 一

42、、吸收过程概述一、吸收过程概述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要求掌握要求掌握:各种物质的:各种物质的吸收吸收形式形式、吸收方式吸收方式、吸收部位吸收部位、吸收途径吸收途径。)。) 1各种物质的吸收部位各种物质的吸收部位2小肠有利吸收的条件小肠有利吸收的条件3小分子的吸收途径小分子的吸收途径 一、吸收过程概述一、吸收过程概述口腔口腔 无吸收无吸收胃胃 酒精、少量水分酒精、少量水分小肠小肠 十二指肠和空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糖、蛋白质、糖、蛋白质、 脂肪的分解产物脂肪的分解产物 回肠:回肠:胆盐、维生素胆盐、维生素B12大肠大肠 水分、无机盐水分、无机盐 1各种物质的吸收部位各种物质

43、的吸收部位(图示: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图示: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2小肠有利吸收的条件小肠有利吸收的条件 含有多种消化酶,使食物被充分消含有多种消化酶,使食物被充分消 化成小分子的物质;化成小分子的物质;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 绒毛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流绒毛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流 动,促进吸收。动,促进吸收。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图示:(图示: 增加小肠表面积的三种机制)增加小肠表面积的三种机制) 3小分子的吸收途径小分子的吸收途径 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 旁细胞途径旁细胞途径(图示:小肠粘膜吸收水和小溶质的两条途径)(图示:小

44、肠粘膜吸收水和小溶质的两条途径)(图示:葡萄糖的吸收转运机制)(图示:葡萄糖的吸收转运机制)(一)糖的吸收(一)糖的吸收糖糖血液血液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空肠空肠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单糖单糖 己糖己糖 葡萄糖葡萄糖甘露糖甘露糖果果 糖糖半乳糖半乳糖Na+、转运体蛋白、转运体蛋白(二)蛋白质的吸收(二)蛋白质的吸收血液血液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近端空肠近端空肠Na+、转运体、转运体氨基酸氨基酸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蛋白质蛋白质蛋白酶蛋白酶(三)脂肪的吸收(三)脂肪的吸收脂肪脂肪甘油一酯甘油一酯脂脂 肪肪 酸酸甘甘 油油静水层静水层胆盐胆盐混合混合微胶粒微胶粒胆胆 盐盐甘油一酯甘油一酯脂脂 肪

45、肪 酸酸甘油甘油三酯三酯载脂蛋白载脂蛋白乳糜乳糜微粒微粒淋巴淋巴循环循环出胞出胞肠肠腔腔单纯扩散单纯扩散甘甘 油油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空肠扩扩散散(图示:(图示: 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方式)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方式) 1长链脂肪酸及甘油酯长链脂肪酸及甘油酯 淋巴途径淋巴途径 2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物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物 血液途径血液途径(三)脂肪的吸收(三)脂肪的吸收须有须有胆盐胆盐参与,吸收部位:参与,吸收部位:(四)水的吸收(四)水的吸收 各种溶质,特别是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主动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吸收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吸收的主要动力。的主要

46、动力。(五)无机盐的吸收(五)无机盐的吸收(图示:小肠粘膜对钠和水的吸收)(图示:小肠粘膜对钠和水的吸收)1钠的吸收钠的吸收细胞内负外正细胞内负外正胞内胞内Na+肠腔肠腔易化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主动转运血液血液空肠空肠(五)无机盐的吸收(五)无机盐的吸收2Cl-、HCO3-的吸收的吸收Cl-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血液血液HCO3- 与与H+结合结合CO2(五)无机盐的吸收(五)无机盐的吸收3铁的吸收铁的吸收Fe3+H+Fe2+转铁蛋白转铁蛋白空肠空肠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铁蛋白铁蛋白细胞内细胞内血液血液入胞入胞VitC(图示:小肠粘膜对铁的吸收)(图示:小肠粘膜对铁的吸收)影响因素:影响

47、因素:人体对钙的需求;人体对钙的需求;H+(pH=3););脂肪促进钙吸收、磷酸盐阻止吸收。脂肪促进钙吸收、磷酸盐阻止吸收。 (五)无机盐的吸收(五)无机盐的吸收4钙的吸收钙的吸收血液血液 Ca2+ 钙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六)维生素的吸收(六)维生素的吸收 大部分在小肠上段被吸收,大部分在小肠上段被吸收,VitB12在回肠末端在回肠末端思考题思考题1为什么胃酸缺乏的病人往往伴有贫血?为什么胃酸缺乏的病人往往伴有贫血?2为什么在做胆囊造影术时患者要吃油煎蛋?为什么在做胆囊造影术时患者要吃油煎蛋?3正常人为什么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不会消化正常人为什么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

48、不会消化胰腺自身?胰腺自身?1胃肠的外来神经和内在神经丛的作用。胃肠的外来神经和内在神经丛的作用。2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液的成分和作用。3胃液分泌的调节,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胃液分泌的调节,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胃液分泌的抑制性因素。质,胃液分泌的抑制性因素。4胃运动的神经体液调节。胃运动的神经体液调节。5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6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7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的机制,三种主要营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的机制,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本本 章章 重

49、重 点点谢谢 谢谢 !2005.11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肌收缩肌收缩慢波电位慢波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消消化化道道 的的外外来来神神经经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内内 在在 神神 经经 丛丛消化道局部和中枢性反射通路消化道局部和中枢性反射通路消消化化道道 内内分分泌泌细细胞胞胃胃 的的 分分 区区壁壁细细胞胞泌泌酸酸的的过过程程CO2+HCO3-CA胃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四四种种内内源源性性物物质质对对壁壁细细胞胞的的作作用用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组胺组胺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ACh迷走神经迷走神经D细胞细胞ECL细胞细胞G细胞细胞( (一一) )三三种种内

50、内源源性性物物质质对对壁壁细细胞胞的的作作用用促胃液素促胃液素促胃液素促胃液素头期胃液分泌的动物模型:假饲头期胃液分泌的动物模型:假饲胃胃期期胃胃液液分分泌泌的的调调节节胃胃的的蠕蠕动动胰胰液液分分泌泌的的神神经经体体液液调调节节酶类物质酶类物质水样成分水样成分促胃液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缩胆囊素胆胆盐盐的的肠肠肝肝循循环环小肠分节运动模式图小肠分节运动模式图各各种种营营养养物物质质的的吸吸收收部部位位增增大大小小肠肠吸吸收收面面积积的的机机制制小小分分子子物物质质的的两两条条吸吸收收途途径径水、钠的吸收机制水、钠的吸收机制铁的吸收过程铁的吸收过程葡萄糖的吸收过程葡萄糖的吸收过程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PPT.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