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唐韩愈写杜甫的对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殴野老心。杜甫读书破万卷;李白落笔起群英。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 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大师之光: 杜甫杜甫(712712770770),字),字子美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少陵野老,世称,世称杜少陵杜少陵。怀有远大的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24岁应试不第,漫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3
2、4岁开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留下了烈的阶级对比,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世称杜工部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人,代诗人,代表作表作:“三吏三吏” 、“三别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诗
3、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沉郁顿挫顿挫为主。有为主。有杜工部集杜工部集。杜甫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年(时20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2.长安求职期(3544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野无遗贤”),故终生未
4、成进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45至48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八品谏官,不负责某项具体工作,职责是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推荐人才)。由于忠言直谏,上疏营救房琯(gun)被贬为华州司
5、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4.西南飘泊时期(48至58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一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病橘、登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三绝句等大量名作。杜
6、甫诗风:沉郁顿挫取 材题材广阔、多变、离奇。天上人间、陆上海底、神话历史、梦幻现实,莫非其笔触所及。 李白:集中、稳定、贴近现实目光始终关注着天下苍生、社会国家,所写的无不是那一个时代的民情世态,所发的无不是深沉恳挚的家国之慨。杜甫: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反映现实李白:是富有同情心的天才诗人。是仁者之怀的睿智的思想家。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流于同情,很少探究社会根源。对政局国势有全景式把握,总力图探究揭露国家兴衰成败的深层根源。杜甫:杜甫诗风:沉郁顿挫诗歌体式李白: 最擅长灵活机变的歌行,最不出色的是格律谨严的七律。 独具艺术匠心的是近体律诗。 李白的创作是情感的喷发,随心所欲,兴之所之,诗之所之 杜
7、甫注重功力,故写起律诗来中规中矩,得心应手 。杜甫: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抒情方式李白:直抒胸臆、 突发性、灵感式 沉稳性、精思式 杜甫:深沉含蓄、 “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沈雄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歔欷欲绝者,子美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
8、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中的秋天诗歌中的秋天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元朝(元朝 马致远)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肠人在天涯。 诗歌中的秋天诗歌中的秋天 文人对秋的感受文人对秋的感受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
9、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杜甫 dio w sn 玉露玉露/凋伤凋伤/枫树枫树/林,巫山林,巫山/巫峡巫峡/气气/萧森。萧森。 yn 江间江间/波浪波浪/兼天兼天/涌,塞上涌,塞上/风云风云/接地接地/阴。阴。 j xn 丛菊丛菊/两开两开/他日他日/泪,孤舟泪,孤舟/一系一系/故园故园/心。心。 cu zhn
10、 寒衣寒衣/处处处处/催催/刀尺,白帝刀尺,白帝/城高城高/急急/暮砧。暮砧。 秋秋 兴八首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风侵袭凋谢了枫林,巫山巫峡气象萧森阴沉。秋风侵袭凋谢了枫林,巫山巫峡气象萧森阴沉。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地,阴气沉沉。地,阴气沉沉。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孤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
11、往昔而潸然泪下,孤单的小船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单的小船永远系着游子的心。为赶制冬衣家家正忙着剪裁缝制,暮色中高为赶制冬衣家家正忙着剪裁缝制,暮色中高高的白帝城传来急匆匆捣衣的声音。高的白帝城传来急匆匆捣衣的声音。玉露玉露凋伤凋伤枫树林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气萧森1.1.首联写了秋天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首联写了秋天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写出了蜀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条的景象。写出了蜀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条的景象。“凋伤凋伤”本来寓衰败之气,但露是玉露,本来寓衰败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现出了富丽景象,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现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格调颇为劲健。而言“
12、气萧森气萧森”,则非但,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指草木摇落,亦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蓄势。 江间波浪兼天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接地阴2.2.颔联是怎样描写景致的?颔联是怎样描写景致的? 本句承上展开,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本句承上展开,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的萧森气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一系故园心3.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请赏析此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请赏析此句如何表达情感。句如何表达情感。“丛菊两开丛菊两开”,指离蜀经历了两秋;,指离蜀经历了两
13、秋;“孤孤舟一系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而,指眼下旅途的飘零。而“他他日泪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故园心”则则托相思于万里。托相思于万里。寒衣处处催刀尺,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高急暮砧。4.4.最后一联,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最后一联,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刀尺声”和和“捣衣声捣衣声”急急切地响起,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切地响起,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抒发了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全诗就此收束,余意
14、绵绵。 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识进行分析。识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抒情手法、意境,表达技巧(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炼字,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炼字,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讨。)等方面去探讨。)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情手法):首联:借景抒情首联:借景抒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气萧森。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
15、,衬作者低沉心境。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问题: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写了哪些意象?)(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接地阴。(“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进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进行推敲行推敲”)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心潮的翻卷
16、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 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暗含感情,意蕴丰富。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因情而深。问题问题: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刀尺声”“”“捣捣衣声衣声”,其用意何在?,其用意何在?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
17、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用意:蕴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于刀尺、捣衣声 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小结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国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