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道路交通绿地城市道路交通绿地景观设计景观设计 .一、道路的起源与发展n道路是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工程结构物。它包括小路、畜力车路、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园林道路及乡村道路等。n远古时代,人们经常沿着动物的足迹或最省力的路径行走,结果被经常踩踏的地方就形成了小路。.n在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晚期,中国就有了使用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的驮运道、驿道。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了车辆。故尊称黄帝为“轩辕氏”,继而产生了行道。.n从秦始皇陵发掘出来的“铜车马”模型来看,公元前221210年,中国的道路建设已有了相当的规模。当时的道路布置井然、气度宏伟
2、,影响远及日本。.n秦始皇(前259一前210)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国家。次年(前220年),开始修建以京师咸阳为中心的“驰道”。驰道是供帝王出巡时车马行驶的道路,即御道。为了防止六国的反叛,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修建了从咸阳至原战国六国国都的六条驰道,并对战国时代错综复杂的道路加以整修和连接,形成了以驰道为骨干的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 。.n秦代修筑的驰道和直道是我国古代筑路史上的杰出成就。以驰道为干线形成的道路交通网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全国规模的道路交通网之一。这一伟大创举,不仅对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世的陆路交通也有
3、深远影响,近代许多公路走向与秦代驰道趋向一致。.n在古代中国,宗教都服务于君权,城市形态主要表现严明的封建等级观念,从未有过古希腊那般的市民民主社会,中国传统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由开放的城市空间很少出现,由里坊制向街巷制演进的城市布局构成了传统城市的主要形态。.在农业社会制度下,“井田制”观念深深影响着古代城市规划,“棋盘式”成为典型的古代城市格局。假如地形允许的话,古代都城基本都是按照整齐规则的传统模式来规划的。自秦汉开始,城市实施“里坊制度”,城市居民不允许对着街道开门开店,“街道”的意义仅是让人、车通行或提供庆典活动的单一空间,这说明了早期中国传统城市中无“街”的事实。 .n中、晚唐时开始
4、出现夜市和坊内设店。到了宋朝时,城市经济欣欣向荣,商业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里坊终被打破,古典市制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形制一一街巷制,城市也出现了街市和临街商业建筑。.n汉代在交通运输上的突出贡献是开辟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两次派张赛(?一前114)出使西域(3),打开了我国自甘肃、新疆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陆路交通。后来,经过班超(32一102)的又一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就更为畅通了。这是古代沟通亚、欧联结中国和罗马两大文明国家的国际大通道。n丝绸之路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商贸往来做出了难以估量的伟大贡献。 .街道是城市商业贸易和商品生产的重要场所,开放的、多样的城市生活广
5、泛分布在街道上,街道在城市景观和市民物质精神生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街道、巷路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部分,街道还反映了城市的空间形态由“面”向“线状”的转变。此时,街道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空间和生活场所开始登上中国古代城市的历史舞台。城市的特点也由封闭、内向演化为外向和世俗,城市街道在这一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n汽车问世以后,人们开始修建主要供汽车行驶,有一定技术标准和服务设施的公路。中国在1907年修建了第一条长达50公里的公路.n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起,世界各国竞相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4个以上的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全部控制出入,有完
6、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与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公路。.早期的希腊城邦,其平面布置,是基于希腊人对城市的自然地貌所表现的神话特质的理解而建立的。城市规划追求城市与自然地貌之间和谐的对应关系,多是自然的有机形式,不强调人为的几何秩序,而强调行为场所中所要求的视觉与空间关系及城市所象征的神圣地位。 .n罗马帝国时代所建立的殖民城邦的城市,都采用了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n南北向的主要大街Cardo代表罗马人们心中的世界轴线,东西向的大街Decumans则代表太阳的升起和沉落,象征生命的诞生和死亡,这样的街道系统体现了罗马社会存在的内涵以及罗马人征服和统治世界的野心。.n西方中世纪的城市形态多为自发形成的,
7、城市空间形态比较封闭,街道和广场系统不规则,人们认为城市是自然“生长”起来的,而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街道系统应步行和小型运载工具的要求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街道空间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n从物质环境角度看,中世纪的城镇是美好的,朴素而清洁的。.十四世纪开始,早期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意图在城市规划中出现。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更为便捷的交通系统以适应更快捷的四轮马车等交通工具,同时由于军事上的需要,运输火炮要求有直且宽的街道。另外,文艺复兴运动中尚古思想的影响,城市街道空间逐步的向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风格演变。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开始向大尺度、形式主义的方向转变。城市具有宏伟的林荫大道,
8、布局严谨的道路网格,体现出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控制力。这样的城市街道,让人既觉得振奋和鼓舞,又自感渺小和无助。.十八世纪中期巴黎的城市规划和改造,向人们展现了城市道路系统新的典范。这种放射性的道路系统布局,体现了一种向外无限扩张的理想美国华盛顿的城市规划,法国建筑师郎方用方格网和放射性相叠加的巴洛克形式,以反映国家政治上三权分力的局面。这种几何形式城市布局的推广,使得城市原来的很多丰富和有趣的空间被湮埋,城市的公共场所和街道的魅力也逐渐丧失。.现代城市街道的发展A、现代主义城市规划运动下的城市街道现代主义城市规划运动下的城市街道 1898年,埃霍华德提出花园城市的设想,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
9、廉价又健康的居住环境。这个目标给街道的设计带来了新变化和影响,产生了新的街道形式,有了街道等级的区分,更深入地考虑了街道上的交通安全问题。城市应设两种类型的街道:一种是主要用来解决交一种是主要用来解决交通运输的交通性街道通运输的交通性街道,比较宽阔,应尽量少设出入口;另一种主要满足社区需要的街道,相对另一种主要满足社区需要的街道,相对狭窄,步行为主狭窄,步行为主,街道应尽量把过境交通排除在外,以保障社区的环境和生活。这两种街道相结合构成整个城市的街道系统。 . 勒柯布西耶则主张“城市集中主义城市集中主义”的规划理论,他主张城市应提倡摩天楼,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拥挤的问题。交通采交通采用新型的、高
10、效的城市交通系统,由铁路用新型的、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他热情洋溢地迎接汽车的到来,拥挤的城市在大师眼里看来不是汽车的错,而是街道系统的问题。“街道使我们筋疲力尽,那儿整个令人呕心”。城市街道在他的想象中,周边应耸立着由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组成的五光十色的高楼大厦,车辆川流不息,汽车代替人行。. 美国建筑师斯泰恩(Clarence Stein )是最早正视汽车对城市建设影响的规划师之一。在1933年他提出了一套被称为“雷德伯恩体系”的规划布局。雷德伯恩方式的目标是保护社区生活不受汽车交通的困扰,其城市道路规划系统层次分为:
11、(1) 城市高速干道或林荫大道; (2) 穿越道路,连接不同的城市区域和邻里; (3) 绕居住区的次级收集道路; (4)接与建筑相连的服务小道。 雷德伯恩方式在后来被运用到了美国的城市建设中,这一街道系统的特点是:街道,绿地和住宅建筑有机配置在一起;街道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这种把一个地区作为整体规划设计以形成社区的做法,在当时是先进的。.B、新城市设计理论指导下的城市街道新城市设计理论指导下的城市街道 布凯南报告(Buchanan Report)是由英国人柯林布凯南提出的。布凯南是一位身具道路工程师、建筑师和规划师三种专业背景的城市道路规划政府高级顾问,这样的专业背景使他能容易看到现
12、代城市中街道为满足交通需求和建筑审美价值以及社会街道生活之间的矛盾。他提出:“街道上的行人应该拥有城市的自由。他们需要能够自由自在的走来走去,自由地就座,看看街道边的橱窗,与人聚会闲聊,对美景、建筑、历史评头论足。交通规则才是他们最后需要的东西”。. 报告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在街道设计中首次提出了“街道环境容量”的概念。根据其思想,街道设计不仅是以交通流量为依据,更要考虑街道环境容量。某条街道如果通行车流量达到最大时,街道的城市环境也许己经遭到难以逆转的破坏。从这个报告的思想可看出,街道应该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场所,街道应该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场所,以满足人的活动为前提,提倡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人的活动为前提
13、,提倡人性化设计,强调城市街道审美、街道生活价值等的重要性。报告直接影响下的步行化运动步行化运动,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 . 荷兰的一名叫德波尔(Niek De Boer)的教授为了设计出能让交通活动和街道上人的休闲活动和谐共处的街道,创建了乌纳夫原则(Woonerf Principle)。他认为街道上使用者的各种活动是提升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街道在人车共处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人的活动权益。他认为为了保障街道各种公共活动的共存,要尽量做到:(一)过境交通不准进入:(二)人车共存,人优先通行:(三)车速降低到步行速度。. 新城市主义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建筑界,
14、现在普遍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规划思想的原则是:为各种人口提供居所,提倡城市多功能混合,设计可以步行的街道和活跃多样的公共场所,有便捷的公共交通等等。新城市主义主张街道分为新城市主义主张街道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以下几个等级: :主干线、次级交通道路、连接主干线、次级交通道路、连接型街道、本地街道和小街巷等。型街道、本地街道和小街巷等。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和通道,呈可以变形的格状网络,彼此连接。在这样一个网络中,城市实现其运动功能。这样同时有不同的街道连接不同区域,使街道上的交通负荷最小化。创造一个安全和舒适的步行和行车环境。 .n交通安宁的概念来自于1970年代德国大量步行区的建设。安宁交通并不是
15、反对小汽车,而是对步行者的一种解放,对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的一种呼吁。n受交通安宁概念的启发,19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了共享理论的研究。街道共享是西方汽车社会方兴未艾的一种交通规划和设计的新课题,步行与机动车辆之争发生了质的变化,人和车人和车辆平等共存辆平等共存的概念逐渐取代了人车分离的概念。.“人车共享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a、限制城市一定区域内的汽车交通,包括交通流量和车行速度,实行人车共存、尊重其中弱势群体即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方针。 b、恢复街道的生活机能,使之更富有活力和人情味,为居民的休憩、邻里交往、儿童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c、美化街景。使户外环境更加亲切优美、富有魅力,成为名副其
16、实的“生活庭院”。 .这方面的研究包括道路交通、沿街活动的规划设计管理和道路环境的设计管理等方面,具体涉及到街道的物理特征、沿街活动、步行活动、交通功能、机动车速度、交通安全,停车管理、街道景观,街道质量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内容。. 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曲线 .二、道路与街道的概念n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n另外还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事物发展、变化的途径。 .街道的概念 街道(Street)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空间,“是由其两侧的建筑所界定,由其内部秩序形成的外部空间,具有积极的空间性质,
17、与人关系密切;它作为构成城市空间的主要要素,不只表现于它的物理形态,还表示两点或两区之间是否有关系,表示人的动线和物的活动量等,而且还被普遍看成是人们公共交往及娱乐的场所。” . 街道与道路(road)相比较,有相近的含义,但又相互区分。道路是作为不同区域间的联系线而产生的,它侧重于地区间人与物的移动,以一种两维纽带的姿态穿越于地表。街道也具有这些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街道即城市中的道路。但街道作为由两侧建筑所界定的公共空间,更具备着三维的特性。.n指的是在城市范围内,全路或大部分地段两侧建有各式建筑物,设有人行道和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道路。街道,原义指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nStreet
18、老城区的道路nRoad道路;南北向的街道nAvenue 繁华的街,林荫道;东西向的街.n街道的主要目的是社交性 n出色的街道的具备的条件与特点:人们从容漫步的场所人们从容漫步的场所物质环境的舒适性物质环境的舒适性空间范围的界定空间范围的界定引人入胜的特质引人入胜的特质 过渡性过渡性 协调性协调性易于维护易于维护 养护养护.街道界面设计1)街道界面的构成 界面,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解释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 一方面,界面是实体要素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界面又与空间密不可分,界面与空间相伴相生,不同的物质界面相互组合,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反映出不同的场所精神与特色,激发出人们
19、各种心理体验。 .(1)底界面 街道的底界面是指街道的地面,是人车与街道最直接的接触面,是和人们心理、生理、视觉和触觉上接触频率最高的界面,它决定了街道中各种活动的空间分布,如步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的划分,休息与活动场所的空间限定等等.n底界面的品质和街道断面的布置、尺度、路面材料及质感等等有关。街道地面作为街道空间的底界面,为人的活动提供了使用场所。a.街道的便捷性b.街道的安全性c. 街道的舒适性d.街道的趣味性. 2000多块供电、供热、供水、燃气等市政设施窨井盖上统一铸有合肥市树“广玉兰”图案;慢车道与人行道交口处,都铺有一块长方形的压磨石,上面6个大小不一的脚印,意在温馨提示,
20、步行道由此前行;还有自行车图形,示意自行车通行道 地面青石浮雕 . 自行车停车 汽车停车 .(2)侧界面 侧界面是指街道两侧限定街道竖向空间的界面,主要是指街道沿街的建筑,还包括能形成竖向界面的行道树、景观墙、竖向的空间分隔等。侧界面的品质主要是取决于街边建筑的功能、形态和布局。侧界面能对人产生强烈的空间感受、视觉作用和心理作用,是最难控制的因素。 a.连续性和统一性如建筑风格、材料、色彩、纹理、质地等。 b.丰富性和多样性 c.地域性和文化性.街道设施.卫生防护作用组织交通,保证安全美化市容市貌市民的休闲场所结合生产,创造价值防灾、备战作用.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大于50m的
21、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道路绿地性质与景观特色相协调 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绿地的生态功能 与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统筹安排 适地适树与功能、美化相结合 道路绿地与其它街景元素协调,形成完美的景观 道路绿地建设应考虑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它是由一条车行它是由一条车行道、二条绿化带道、二条绿化带组成,这种形式组成,这种形式最为常见最为常见 。 它的优点是用地它的优点是用地经济、管理方便,经济、管理方便,较整齐。缺点是较整齐。缺点是景观比较单调、景观比较单调、容易发生交通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故。. 这种形式可将车辆的上这
22、种形式可将车辆的上下行分开,中间、两边下行分开,中间、两边共三条绿化带,中间共三条绿化带,中间8m宽以上可布置成林荫路宽以上可布置成林荫路 。 它的优点是用地较经济,它的优点是用地较经济,可避免机动车间事故的可避免机动车间事故的发生,缺点是不能避免发生,缺点是不能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事故发生。的事故发生。. 这种形式在宽街道上应用较多,是较完整的道路形这种形式在宽街道上应用较多,是较完整的道路形式式 。共有四条绿化带。共有四条绿化带。 它的优点是使街道美观、卫生防护效果好、组织交它的优点是使街道美观、卫生防护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缺点是用地面积大,不经济。通方便。缺点
23、是用地面积大,不经济。 . 这种形式在宽阔的街道上这种形式在宽阔的街道上应用,是比较完整的道路应用,是比较完整的道路绿化形式。共有五条绿化绿化形式。共有五条绿化带。带。 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以节约用地。 它的优点是方便各种车辆它的优点是方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绿化量大,街道美观,生绿化量大,街道美观,生态效益显著。缺点是占地态效益显著。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不经济。面积大,不经济。.中国福建省厦门厦门市环岛路环岛路香山海 . 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大,部
24、分城市道路已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大,部分城市道路已不能适应车辆日益增多的局面,不少城不能适应车辆日益增多的局面,不少城市将原有的双向车道改造成单行道,这市将原有的双向车道改造成单行道,这就改变了传统的道路划分方式。就改变了传统的道路划分方式。 在道路宅旁、山坡旁、河旁、建筑阴影在道路宅旁、山坡旁、河旁、建筑阴影大的地方多一板一带式大的地方多一板一带式 。它只有一条绿。它只有一条绿带,卫生防护作用较差。带,卫生防护作用较差。.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街道的横断面形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街道的横断面形式也发展变化着,街道绿化的断面形式式也发展变化着,街道绿化的断面形式取决于街道的断面形式,但其平面布置取决
25、于街道的断面形式,但其平面布置形式就要依街道绿带的宽度而定了,即形式就要依街道绿带的宽度而定了,即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绿带窄的只可种一至二行行道树,绿带绿带窄的只可种一至二行行道树,绿带宽的可布置成花园林荫道的形式。宽的可布置成花园林荫道的形式。 . 道路绿地所处的环境与城市公园及道路绿地所处的环境与城市公园及其它公共绿地不同,有许多不利于其它公共绿地不同,有许多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因素。植物生长的因素。. (1)土壤)土壤 (2)烟尘)烟尘 (3)有害气体)有害气体 (4)日照)日照 (5)风)风 (6)人为损伤和破坏)人为损伤和破坏 (7)地
26、上地下管线地上地下管线 . 由于道路所处的特定环境,规定了道路由于道路所处的特定环境,规定了道路绿化的树种和地被植物是要有选择的,绿化的树种和地被植物是要有选择的,另外道路绿化的面貌如何,也主要取决另外道路绿化的面貌如何,也主要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树种,而其中主要是指于选择什么样的树种,而其中主要是指行道树。对道路防护绿地等所使用的树行道树。对道路防护绿地等所使用的树种,不如行道树要求得那样严格。种,不如行道树要求得那样严格。.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寒冷积雪地区的
27、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绿篱植物和观叶植物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绿篱植物和观叶植物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
28、、病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虫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上应选则萌孽力强、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上应选则萌孽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易成活。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易成活。 管理粗放,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管理粗放,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又少这样一些抗性强的树种。病虫害又少这样一些抗性强的树种。 树干挺直,绿荫效果好。树干挺直,绿荫效果好。 发芽早、落叶晚且时间一致。发芽早、落叶晚且时间一致。 花果无毒、落果少
29、、没有飞毛。花果无毒、落果少、没有飞毛。 树龄长、材质好。树龄长、材质好。 在沿海城市或一般城市的风口地段最好选用在沿海城市或一般城市的风口地段最好选用深根性树种。深根性树种。.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专用术语是与道路相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专用术语是与道路相关的一些专门术语,设计中必须掌握。关的一些专门术语,设计中必须掌握。 . 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常以路用地的界线。常以红色线条表示,故称红色线条表示,故称道路红线。道路红线道路红线。道路红线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分界线,是线路法定分界线,是线路划分的重要依据。划分的重要
30、依据。. 也叫路幅宽度,即规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道路红线)划建筑线(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道路总之间的宽度。道路总宽度是道路用地范围,宽度是道路用地范围,包括横断面各组成部包括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用地的总称。分用地的总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街道绿化的内容包括,道路绿带、广场和停车场绿地、交通岛绿地、滨河路绿地等。.一、行道树种植设计行道树种植设计 行道树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沿道路种植一行或几行乔木是街道
31、绿化最普遍的形式,行道树的设计内容及方法是: 选择合适的行道树种 确定行道树种植点距道牙的距离 行道树种植点距道牙的距离决定于二个条件,一是行道树与管线的关系,二是人行道铺装材料的尺寸。 .n确定合理的株距 n树带式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m,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在交通、人流不大路段用这种方式。植带下铺设草皮,以维护清洁,但要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通行或汽车停站。.n树池式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方形
32、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树池以地。正方形树池以1.5m1.5m较合适;较合适;长方形以长方形以1.2m2m为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小于1.5m为好为好。 .(一)行道树的生长环境(一)行道树的生长环境行道树指有规律的种植在道路两侧,形成浓荫的乔木。行道树指有规律的种植在道路两侧,形成浓荫的乔木。1、受气候影响、受气候影响2、受建筑物的影响、受建筑物的影响3、受有害气体,尘埃,行人,车辆的影响、受有害气体,尘埃,行人,车辆的影响4、地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地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一、行道树种植设计行道树种植设计 (二)行道树选择的
33、原则(二)行道树选择的原则 1、地域性原则、地域性原则 2、适地适树原则、适地适树原则 3、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 4、景观美学原则、景观美学原则 5、合理性、科学性原则。、合理性、科学性原则。.一、行道树种植设计行道树种植设计 (三)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条件(三)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条件1、能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而壮、能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而壮健的树种(最好是乡土树种)。健的树种(最好是乡土树种)。2、能适应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能适应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抗性强的树种。剪、病虫害少、抗性
34、强的树种。 3、树干端直、树形端正、树冠优美、冠大荫浓、遮荫效、树干端直、树形端正、树冠优美、冠大荫浓、遮荫效果好的树种。果好的树种。 4、要求发叶早,落叶迟的树种。、要求发叶早,落叶迟的树种。 5、要求为深根性、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无飞毛、要求为深根性、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无飞毛、少根蘖的树种。少根蘖的树种。 6、适应城市生态环境、树龄长、病虫害少、对烟尘、风、适应城市生态环境、树龄长、病虫害少、对烟尘、风害等抗性强的树种。害等抗性强的树种。 .一、行道树种植设计行道树种植设计 (四)行道树的种植方法(四)行道树的种植方法 1、树带式:、树带式: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
35、的种植带。种植带宽度1.5m,一般在交通人流不大的情况下多用,5m可植乔、灌、花草;为防行人踩入,影响水分和空气渗透,边缘一般高出人行道6-10cm。.一、行道树种植设计行道树种植设计 (四)行道树的种植方法(四)行道树的种植方法 2、树池式:、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较多而人行道又窄的情况下多用;一般树池以方形为多,以1.21.51.21.5m合适,长短边之比不超过1:2;圆形树池其直径不小于1.5m。.一、行道树种植设计行道树种植设计(五)行道树种植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五)行道树种植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
36、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2、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3、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4、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一、行道树种植设计行道树种植设计 (六)行道树的株距和定杆高度(六)行道树的株距和定杆高度 1、定干高度:、定干高度:定干高度应视其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定干高度应视其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的性质,宽度、行道树距车行道距离,树木分枝角度而定。的性质,
37、宽度、行道树距车行道距离,树木分枝角度而定。 一般胸径以一般胸径以1215cm左右为宜;树干分枝角度越大的,左右为宜;树干分枝角度越大的,干高不小于干高不小于3.5m;分枝角度小者,不能小于;分枝角度小者,不能小于2m,否则影响,否则影响交通;交通; 2、株距、株距 株距一般以株距一般以58m为宜。为宜。.二、道路绿化带设计二、道路绿化带设计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人行道绿化带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人行道绿化带 。1、分车绿带、分车绿带2、人行道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 .二、道路绿化带设计二、道路绿化带设计(一)分车绿带设
38、计(一)分车绿带设计 1、分车绿带的概念、分车绿带的概念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二、道路绿化带设计二、道路绿化带设计(一)分车绿带设计(一)分车绿带设计 2、分车绿带设计的原则、分车绿带设计的原则(1)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一致。乔
39、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2)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倍。.二、道路绿化带设计二、道路绿化带设计(一)分车绿带设计(一)分车绿带设计2、分车绿带设计的原则:、分车绿带设计的原则:(3)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40、其两侧乔木树冠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分车绿带宽度小于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分车绿带宽度小于l.5m的,应以种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4) 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应采取通透式配置。 .二、道路绿化带设计二、道路绿化带设计(二)人行道绿化带设计(二)人行道绿化带设计 1、人行道绿化带的概念、人行道绿化带的概念从车行道边缘到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段统称为人行道绿化带。 2、人行道绿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41、、人行道绿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人行道绿化带的宽度决定植物的配置形式。(2)路侧绿化带要兼顾到街景和沿街建筑的需要,注意从整体上保持绿带的连续和景观统一。(3)绿化带栽植形式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4)设计时应注意四季景观效果和季相变化。.三、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三、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 (一)安全视距(一)安全视距: 为保证行车安全,在进入道路交叉口时,必须在为保证行车安全,在进入道路交叉口时,必须在路的转角留出一定的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路的转角留出一定的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时间和停车时间到对面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时
42、间和停车时间而不发生撞车,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而不发生撞车,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称为安全视距。停车的距离称为安全视距。 .三、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三、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 (二)交通岛的绿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二)交通岛的绿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成装饰绿地。2、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
43、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3、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四、立交桥绿化设计立交桥绿化设计立体交叉,可能是城市两条高等级的道路相交处立体交叉,可能是城市两条高等级的道路相交处或高等级跨越低等级道路,也可能是快速道路的入口或高等级跨越低等级道路,也可能是快速道路的入口处,这些交叉形式不同,交通量和地形也不相同,需处,这些交叉形式不同,交通量和地形也不相同,需要灵活的处理要灵活的处理。1、在立体交叉处,绿地布置要服从该处的交通功能,使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例如出入口可以有作为指示标志的种植,使司机看清入口;在弯道
44、外侧,最好种植成行的乔木,以便诱导司机的行车方向,同时使司机有一种安全的感觉。.四、立交桥绿化设计立交桥绿化设计2、但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宜、但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种。种植遮挡视线的树种。3、立交中的大片绿化地段称作绿岛,一般绿岛下、立交中的大片绿化地段称作绿岛,一般绿岛下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以免产生阴暗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以免产生阴暗郁闭感,可种草皮(这样可衬托立交),上面点缀有郁闭感,可种草皮(这样可衬托立交),上面点缀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常绿树和花灌木,或种植宿根花卉。较高观赏价值的常绿树和花灌木,或种植宿根花卉。
45、.四、立交桥绿化设计立交桥绿化设计进行立交绿化布置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立交绿化布置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立交绿化的实施对象是立交范围内的主线、匝道、(一)立交绿化的实施对象是立交范围内的主线、匝道、三角区及其它空白地带,保证立交范围三角区及其它空白地带,保证立交范围“黄土不见天日黄土不见天日”,以,以达到片状绿色效果达到片状绿色效果.(二)立交绿化应根据立交所在的位置、环境、自然景观、(二)立交绿化应根据立交所在的位置、环境、自然景观、功能及其结构造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构图方式和配植方式,功能及其结构造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构图方式和配植方式,合理规划,适宜布置,使绿化效果各具
46、特色,并能让立交增辉合理规划,适宜布置,使绿化效果各具特色,并能让立交增辉.四、立交桥绿化设计立交桥绿化设计(三)立交绿化既要强调平面完整有序,又要力求立面层(三)立交绿化既要强调平面完整有序,又要力求立面层次丰富,但要注意的是植被的布置决不能影响行车的通视条件次丰富,但要注意的是植被的布置决不能影响行车的通视条件.(四)植被的图案和色彩不宜过分丰富,以免使司机(四)植被的图案和色彩不宜过分丰富,以免使司机“驻驻足足”观赏,分散其注意力而影响行车安全观赏,分散其注意力而影响行车安全.独特的植被色彩和独特的植被色彩和图案仅作为点缀,以达到醒目的目的图案仅作为点缀,以达到醒目的目的.(五)(五)
47、立交植被应易栽、易活、易养、易管、耐寒耐热、立交植被应易栽、易活、易养、易管、耐寒耐热、固土保水固土保水. .五、花园式林荫道绿化设计五、花园式林荫道绿化设计(一)概念(一)概念花园式林荫带是指与人行道平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花园式林荫带是指与人行道平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作地,也可称作“带状街头休息绿地带状街头休息绿地”。供附近居民和行人做短时间休息散步,内有简单的园林设供附近居民和行人做短时间休息散步,内有简单的园林设施,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较大作用,同时可以组织交通、丰富施,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较大作用,同时可以组织交通、丰富街景,增加绿地面积。街景,增加绿地面积。.五、花园式
48、林荫道绿化设计五、花园式林荫道绿化设计(二)林荫道布置的几种类型(二)林荫道布置的几种类型1、设在街道中间的林荫道(布置在道路中轴线上)、设在街道中间的林荫道(布置在道路中轴线上)优点:优点:街道整齐对称美观,对组织上下行车流有利缺点:缺点:人们进入林荫道时必须横穿车道,对车辆行驶、人身安全不利,特别是儿童;因此在交通干道上不宜采用,只适用步行为主或车辆稀少的街道。2、设在街道一侧的林荫道(便于居民和行人使用的一侧、设在街道一侧的林荫道(便于居民和行人使用的一侧为原则)为原则)优点优点:行人不横穿街道就可进入缺点缺点:缺乏对称感,在要求庄严、整齐的主干道上不宜采用。3、设在街道两侧的林荫道、设
49、在街道两侧的林荫道.五、花园式林荫道绿化设计五、花园式林荫道绿化设计 根据游息林荫路用地宽度,有三种布置形式1、简单式游息林荫道、简单式游息林荫道:用地最小宽度为8m两行乔木2、复式游息林荫道:、复式游息林荫道:宽度20m,通常规划两条游步道、有三条绿带3、游园式游息林荫道、游园式游息林荫道:宽度至少在40m以上,布置形式可为规则式,还可以自然式,两条以游步道。.五、花园式林荫道绿化设计五、花园式林荫道绿化设计(三)花园式林荫道设计要点(三)花园式林荫道设计要点1、为了保证游息林荫道内有一宁静,卫生安全的环境,、为了保证游息林荫道内有一宁静,卫生安全的环境,在它的一侧或两侧必须有乔木和植篱组成
50、绿色屏障与车行道隔在它的一侧或两侧必须有乔木和植篱组成绿色屏障与车行道隔开。开。2、必须设游步道,路宽、必须设游步道,路宽8m时有一条游步道,路宽时有一条游步道,路宽8m以以上时以两条游步道为宜。上时以两条游步道为宜。3、林荫道中除了布置游步道外,还可考虑儿童游戏场,、林荫道中除了布置游步道外,还可考虑儿童游戏场,坐椅、花坛、喷泉、阅报栏、花架等小品。坐椅、花坛、喷泉、阅报栏、花架等小品。.五、花园式林荫道绿化设计五、花园式林荫道绿化设计4、为便于行人出入游息林荫路,应适当分段,一般以两、为便于行人出入游息林荫路,应适当分段,一般以两旁主要建筑出入口相应而设,但分段不宜过多,以保持内部的旁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