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教学建议篇)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一、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对教学目标认识非常肤浅,以为教学目标无关紧要,只要将教案书中的教学目标搬运到教案上即可。随着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尤其加入市教研室郭亚龙主任的“适学课堂”名师工作室后,对教学目标才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学目标是在分析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达成效果的一种预期,教学过程则是将这种预期转化为现实的桥梁。通过最近新课标的学习,对教学目标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能只是停留在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
2、更应该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最终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的过程。二、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是新课标中反复提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能只是盯着具体的知识点,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记得我调入小学后,总是对人教版的“数学广角”情有独钟。现在想来,是因为自己未能建构起完备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只能在零星的知识点上下功夫。随着工作时
3、日渐长,我也开始尝试上一些其他数学领域公开课,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租船问题等,才逐渐建构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就自己目前的教学水平而言,还是不能将知识的传授落实到核心素养上,这些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三、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在平时的培训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教学方式。如:华应龙校长的“化错”教育,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张齐华老师的“社会化”学习,俞正强校长的“深度学习”等等,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
4、何看待这些先进的理念,是应该从一而终,还是博采众长呢?我个人认为,“化错”教育教我们的是用“化错”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差错,应该内化到每节课当中的,我们的课堂便会因生成而精彩;“大问题教学”针对概念课效果更佳,构建起整节课的逻辑框架;“深度学习”又适合于单元整体教学,种子课、生长课是打破课时教学的新理念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四、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之前,我对综合的理解是十分狭隘的。只是认为“综合”就是综合利用三大领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片面的将综合实践理解为就是教学“数学广角”。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综合实践”是指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适当采取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方式呈现,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跨界学习”、“主题活动”是新课标带给我们的新命题,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实践、去探究、去学习。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切忌将一节数学课上成炫技课,华而不实,反而会降低一节课的思维品质。信息技术虽然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但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能用更朴实的方式呈现,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真正地服务于教学,老师们心中必须清楚:用得好比用得多更重要!融合比结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