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升初语文考点专题十六-文言文知识专练卷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C.思援/弓缴而射之。D.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2 .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乃(你的)翁干将(得力将士)发硼国奉(像泰山一样看重)民安B.手势(指诗人自己)自可留不知(限制)一格兴高采殁(旺盛)C.几时便(停止)旗商(转徙离散)失所纵套(横竖都有)千古二、阅读感悟。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南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日:“愿得主人
2、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名。与:帮助。资:借。大学:很有学间的人。1 .“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意思是2 .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8 .匡衡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3 .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o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O4 .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二)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
3、也;恶己自闻之,悖矣!【注释】亡:逃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况然:形容钟声。遽(前):立刻。恶:害怕,悖(bei):荒谬。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欲负而串()A.经过B.逃跑C.移动D.走路则钟大不可复()A驮,背B.担任,担负C.失败,与“胜”相对2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将下列译文补充完整。“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的意思:他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并继续敲。3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B.它告诉我们,遇事要实事求是,懂得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C.舍弃事
4、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是不对的。4 .给这则寓言故事拟一个题目: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请你再写两个:、o(三)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暮:晚。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为人臣:做臣子的。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1
5、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盲臣安敢戏其君()善哉()2 .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吾剑之所从坠B.故时有物外之趣C.项为之强D.何不试之以足3 .翻译句子。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4 .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1.B2.B二、(-)1.dai至I,及。2 .C3 .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4 .示例: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二)1.(1)B(2)A2.害怕抢走捂住3.A4.掩耳盗钟示例:守株待兔愚公移山(三)1.听说好像怎么,哪里好2.B3 .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4 .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