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科、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考试科目名称: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A卷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分)(一)填空题。(共23小题,30个空,每空1分,总30分)1. 是汉乐府民歌中最有名的诗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2.国际上公认的衣着原则是 原则。3.根据Hofstede 对53个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的研究,在个体主义方面 占首位,在男性度方面日本占首位。4. 是一种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基本特征的文体。5.伊斯兰教的基本
2、经典是 。6.从 朝起,中国便改行以开科考试取士的办法,这是科举考试的开始。7.干支纪年法将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如甲子、乙丑等, 年周而复始。8.唐代诗人柳永、宋代词人李清照是 派的代表人物。9.伊斯兰教引入中国大约是在 。10.写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两首代表作: 、 。11.“话本”原是说话的底本,是一种与说话艺术有直接关系的 小说。12.孟子的政治思想之一是人本思想,他提出“民为贵, , ”的主张。13.石鼓文是 ,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14.早在 中国人就已经发现了天然磁石吸铁的性能和指示南北的现象。15.周朴园是话剧 中的主要人物。16.清代戏曲家 和 成就卓著,被并称为“南洪
3、北孔”。17.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源于 。18.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文化可以分为 和交际文化。19. 、兰、 、菊在中国文化中被誉为花木中的四君子。20.研究表明,我们面对不喜欢与之交谈的人,瞧他的次数会 。21.中国没有形成所谓的“国教”,而是 并存, 崇拜。22.“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有: 、 。23.对联上下联末尾一字的平仄要求是 起 收。(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共15小题,每题1分,总15分)1.在中国文化中,姓代表父系血统。 ( )2.腊八节在中国农历腊月初八,是受道教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节日。 ( )3.在伊斯兰文化中,左右手有严格的分工,用右手递东西是不礼貌的。
4、 ( )4.在中国文化中,道歉不能面带微笑。 ( )5.按照美国文化,给病人刮痧是对病人的虐待。 ( )6.中国人讲英语的时候用“Where are you going?”寒暄是不得体的。 ( )7.拱手礼,俗称作揖,是中国古代传至今天的传统礼仪。行礼时,右手握空拳,左手抱右手,拱手齐眉,上下摇动几下。 ( )8.汉语属于低语境文化。 ( )9.“peasant”一词在英语中有贬义。 ( )10.汉语的“知识分子”和英语的“intellectual”是等义词语。 ( )11.英语的“collectivism”的恰当汉译是“集体主义”。 ( )12.红与黑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小说,其对现实抨
5、击之最尖锐部分,是对贵族政权卖国行径的深刻揭露。 ( )13.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 ( )14.郭沫若的诗歌代表作是女神,戏剧代表作是原野。 ( )15.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新诗代表作之一是再别康桥。 ( )(三)简答题。(共4小题,总35分)1.简述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的艺术成就。(8)2.什么是汉字文化圈?举例阐明。(9)3.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意义。(9)4.案例简析韦恩考尔德是一个新出炉的哈佛MBA,也是组织里勇于革新的策划者。他被派往法国办事处工作两年。他对这次的调任十分兴奋,因为这样他可以运用到大学时学到的法语。韦恩自信地认为凭借自己熟练的法语,他能很顺
6、利地融入法国社会。他期望有机会能在私人层面上更多地了解他的法国同事。就在法国的第一个星期,这个社交机会出现了。在等待与高级主管的策划会议开始的时候,韦恩向勒贝克先生自我介绍。他们握了握手并寒暄了几句后,韦恩告诉勒贝克他们一家到法国是多么地高兴。接着韦恩问勒贝克是否有小孩,勒贝克告诉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是,当韦恩问到关于勒贝克家里的其它情况的时候,勒贝克开始疏远他,并且表现出不愿意与他继续交谈。韦恩很纳闷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请就此案例,运用跨文化交际原理,做出简单分析。(9)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按照思维的进程,将思维分为分析思
7、维和 思维。2教师在讲课时,声调抑扬顿挫,并配以必要的手段,这种引起无意注意的方法是依靠 。3.在语言测试中,“稳不稳”问题属于 问题。 4.心理学使用的调查法分两种形式: 法和访谈法。5.教学过程中应该遵从教师的 和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6.在语音教学中应遵循音素教学与 相结合的原则。7. 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8.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1969年首次提出 的概念。9. 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 10. 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是 的主要思想。(二)判断题
8、。(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艾宾浩斯以有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采用节省法探讨了人类的记忆规律。 ( )2.表象具有形象性。 ( )3.短时记忆是指在头脑中只保持几分钟时间的一种记忆。 ( )4.幻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 )5.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6.教材按照体例可分为综合型和分科型两种。 ( )7.多项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属于客观性测试。 ( )8.默教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 )9.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 )10.对外汉语课程的教学包括预习
9、新课、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和布置课外作业五个阶段。 (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过程的教学过程模式称为( )。A.活动式 B.发展式 C.传授式 D.发现式2.教学中对知识的数量、质量和难度的要求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一原则称为( )。A. 量力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形象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3.识记过的内容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但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恢复,这种遗忘称为( )。A.暂时性遗忘 B.部分遗忘 C. 永久性遗忘 D.完全遗忘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
10、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需要。A.生理 B.自我实现 C.安全 D.尊重5.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体操动作的学习就是一系列刺激的联结化,他称这种学习为( )。A.刺激反应学习 B.连锁学习 C.多种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6音乐记忆力属于( )。 A.抽象能力 B.一般能力 C.特殊能力 D.具体能力 7.后面学习对前面学习的干扰作用,称为( )。A.顺向抑制 B.逆向抑制 C.前摄抑制 D.后摄抑制8.设身处地领会别人的思想和感情称为( )。 A.体验 B.内省 C.转移 D.移情 9.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接触目的语的机会,但输入的语言的信息有时并没有被吸收,第二语言课堂
11、学习也总是输入大于吸收,人类头脑中这种对语言的堵塞现象的解释,称为( )。A.习得与学习假说 B.监控假说 C.自然顺序假说 D情感过滤假说 10.人脑平时储存多种语言信息,在一定的新信息的刺激下,人脑机制就会调动起与这一信息相关的储存信息,这种方法称之为( )。A.联结法 B.情景法 C.联想法 D.搭配法三、材料分析与写作(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你掌握的语言学与文化学知识,写一篇议论文。具体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1000字;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论证有力;条理清晰,段落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规范,标点无误,卷面整洁。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来源于光明日报2003-05-27 作者:薛
12、小梅)从历史上的小语种发展成为如今全球最为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英语经历了一个自身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过程。16世纪前英语是一门使用范围仅限于英伦三岛的小语种,但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和20世纪美国的快速崛起,英语传播到世界各地,为许多国家的人们所使用。据统计,全球大约有3.2-3.8亿人以英语为母语,1.5-3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7.5-10亿人以英语为外语,85的国际组织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每年出版的英语书籍占全球出版书籍总量的28,42的欧盟成员国公民可用英语进行交流。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英语的非母语使用者人群在数量上远远超出了母语使用者人群。与此同时,英语语言本身在和当地语言文化不断接触融合的过
13、程中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变化的结果是英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及亚洲许多国家地区形成了区域变体。这些变体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许多方面明显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考察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过程,就会发现这些英语变体与其最初依附的文化有一种相分离的趋势。众多的变体,庞大的使用者和广泛的使用范围,使英语不再仅仅是一两个民族的语言,不再是单纯承载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文化、反映其民族特质的语言。变体所反映的英国文化色彩在淡化,而本土文化特色在加强。当然,这种分离并未违反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的规律,相反,分离正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这说明语言反映的是它的使
14、用者的文化,不同的使用者有可能将不同的文化附着在同一种语言上,使这一语言形成反映本土文化的区域变体。 长期以来,我们在使用英语的同时,总是在努力遵守英美文化语用规则。然而,纵观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我们至少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可能是来自不同文化、使用不同英语变体的人士,他们各自遵循的语用文化规则也不尽相同。交际中如果仅以英美文化为参考框架来理解对方的言语行为,可能会导致误解。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应包含的一个方面。例如,当中国人和澳大利亚人、新加坡人和法国人、印度人和津巴布韦人用英语交流时是如何跨越差异、表达自己和理解对方的?我们对这些问题并不十分清楚,但研究这些问题无疑会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考试科目: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A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