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描写和和叙述叙述,表现自己的,表现自己的志向志向和意愿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等。象征象征(“以物征事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梅”象征高洁、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秀、淡雅、朴素;以“菊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
2、心志。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象征分为象征分为整体象征整体象征和和局部象征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托物言志都是整体整体的。的。志的内容:志的内容: 因个人遭遇而明志或冀望;讽喻现实;因个人遭遇而明志或冀望;讽喻现实; 归纳普遍哲理归纳普遍哲理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与与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的区别的区别 A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性,此“物物”非非“景景”,咏物不是写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借景抒情的“景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是某种物品。B B、托物言志的托物言志的“志志”可以指感情、志向、可以指感情、志向、
3、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借景抒情的“情情”专指热爱、憎恶、赞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咏物诗咏物诗请问请问: :下列古诗哪一首是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下列古诗哪一首是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石灰吟(明石灰吟(明 于谦)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咏物抒情咏物抒情v咏柳(唐咏柳(唐 贺知章)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
4、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答题思路:答题思路:1 1、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外形特征2 2、物的神韵、品格、物的神韵、品格3 3、诗人的理想情操、诗人的理想情操5鉴赏咏物诗的方法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形似”。2.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所处社会环境,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所言之志。所言之志。3. 3.表达方式
5、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4. 4.写作技巧:写作技巧: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诗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6 画眉鸟画眉鸟 欧阳修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不及林间自在啼。问
6、: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的特点是什么? ?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7 答:托物言志。林中鸟与笼中鸟不答:托物言志。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8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
7、自摧藏。一去昆仑西,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注 商风:秋风。商风:秋风。 怆悢(怆悢(lingling):悲伤。):悲伤。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是“凤凰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此时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正值秋风吹
8、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飞。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9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注 商风
9、:秋风。商风:秋风。 怆悢(怆悢(lingling):悲伤。):悲伤。(1 1)诗中)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四句体现了“凤凰凤凰”怎样的品性?怎样的品性?答:答:清晨喝甘甜的泉水,清晨喝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山岗上,体现了体现了“凤凰凤凰”品行高洁,志向远品行高洁,志向远大;(大;(2 2分)分)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体体现了现了“凤凰凤凰”才能出众。才能出众。 (1 1分
10、)分)10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注 商风:秋风。商风:秋风。 怆悢(怆悢(lingling):悲伤。):悲伤。(2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表达了,表达了怎样的怎样的情感情感?请作?请作简要分析简要分析。(。(5 5分)分)答:
11、答: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以凤凰自喻,秋天它的羽翼被迫秋天它的羽翼被迫“摧摧藏藏”,只得飞到昆仑山以西,却不知何时才能往回,只得飞到昆仑山以西,却不知何时才能往回飞,飞,比喻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比喻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处非位处非位”比比喻不被赏识。整体上喻不被赏识。整体上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11(宣武区模拟试题)孤(宣武区模拟试题)孤 雁雁 杜甫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孤雁不饮啄,飞
12、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翻译:翻译: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
13、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12(宣武区模拟试题)孤(宣武区模拟试题)孤 雁雁 杜甫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 1古人有古人有“一诗之眼一诗之眼”与与“一诗之骨一诗之骨”的说的说法:法:“诗眼诗眼”,指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指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词(字眼)”;“诗骨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
14、起统率作用的用的“句句”。上面这首杜诗,其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诗眼”是是 ; 其其“诗骨诗骨”是是 。2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飞鸣声念群飞鸣声念群” “ “孤孤”(或(或“念群念群”)13 孤孤 雁雁 杜甫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2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
15、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答:答:颔联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一片”、“万重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孤”;“谁怜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14 孤孤 雁雁 杜甫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
16、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2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答:答:颈联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似”、“如如”二字表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
17、,将孤雁的渴望、煎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熬表现得淋漓尽致。15 孤孤 雁雁 杜甫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2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答:答:尾联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不停”:用野鸦的无
18、忧无虑、热闹非常: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的忠贞。16真题热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07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19、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的手法。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建功立业的志向。 17古诗词表达技巧古诗词表达技巧3 3.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1 1.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
20、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比喻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夸张 借代借代 设问设问 用典用典 顶真等顶真等记叙记叙、描写描写、议论、议论、抒情抒情、说、说明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想,衬托(正、 反衬)反衬)描写类描写类抒情类抒情类间接抒情间接抒情2 2. .修辞方法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白描,乐景衬哀情18抒情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触景生情 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用典抒情 叙事抒情叙事抒情情与景情与景情与物情与物情与事情与事19描写方式描写方式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 渲染渲染 烘托烘托 白描白描正侧描写正侧描写 视角变化视角变化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