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写作小专题 语言要连贯 【写作导航】 说话、做文章,应当语言连贯,衔接紧凑,文气通畅;不能上下文脱节,前言不搭后语。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呢? 一、话题统一 , 句式一致。 一段话中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该围绕共同的话题来写,使上下文叙述的对象保持一致;倘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就会让人产生疑惑,弄不清楚到底要表述什么。如汪曾祺昆明的雨中描写菌子的部分,作者写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 、干巴菌、鸡油菌等内容,其中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采鸡 的笑话。虽然内容很多,但都是围绕 “ 昆明的菌子极多 ” 这一共同的 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
2、人觉得杂乱。 有时,在特定的语境里,还要保持句式结构的一致或相似,字数大体相同,句子形式对仗整齐,这样不仅能使语言连贯,节奏鲜明,而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叙事抒情透辟。 二、顺序得当 , 合乎逻辑。 写文章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或空间高低、远近顺序,而对于那些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或某种工艺过程的先后程序的内容,还要合乎一定的逻辑。 如 “ 晚上月亮非常好,她挂在中天,虽说只有半边,但她一样地把柔和清澈的光辉洒遍了人间。清溪乡的竹木、草垛、山峰、篱笆、田畴、屋 宇 ? 通通蒙在一望无涯的洁白朦胧的轻纱薄绢里。 ” 这段话中描写的 “ 竹木、草垛、山峰、篱笆、田畴、屋宇 ” 等景物,就
3、缺少一定的顺序关系,这些景物从高到低应是山峰、竹木,从远到近应是田畴、屋宇、篱笆、草垛,因而应该按照这一顺序排列出来。 三、衔接紧密 , 过渡自然。 语言连贯还要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行文中可以适当运用关联词语、提示语、过渡句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承上衔接还是启下衔接,都要根据句式特点和句子负载的内容,做到合理、自然、连贯。 【例文引路】 发丝中的爱 岁月 , 从爱中流过。 【开头简洁】用一句话导入 , 概括 了本文的 “ 爱 ” 的主题。 梧桐树下 , 从枝叶缝隙中洒下的阳光 , 把母亲又长又黑的发丝照得更黑更亮。微风中 ,发丝轻轻飘动 , 母亲望着远处一蹦一跳的小女孩 , 满是笑意。 【
4、善用修辞】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母爱的细腻 , 如一丝夏风一样清凉。 早晨 , 女孩背着书包出发之前 , 亲吻母亲的脸颊。母亲的发梢触到女孩的鼻尖 , 犹如夏天的一丝丝凉风 , 沁人心脾 , 散发出清幽的香气。 夕阳下 , 女孩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回来了。母亲在门口静静等待 , 望着回家的女孩 , 绽开满脸微笑。女孩攀着母亲的脖子 , 将脸埋在那柔柔的黑发里 , 一股清香在发梢间流淌。 【巧用动词】 “ 一蹦一跳 ” 用得极妙 , 写出了女孩活泼好动的特征 , 也反映了那个年龄的天真与无邪。 傍晚 , 母亲为女孩清洗头发。女孩顶着满头的泡泡 , 在阳台上嬉笑。母亲用清水将女孩的满头泡泡冲洗掉 ,
5、用手柔柔地抚摩女孩的眼睛和耳朵 , 然后用毛巾轻轻地为她擦头。母亲轻轻地抚摩着女儿的短发 , 满眼的爱顺着指尖流淌。 【细节描写】作者重点描写 “ 母亲为女孩洗头 ” , 女孩的神态 , 母亲的动作 , 清晰可见。 长大后 , 女孩到了外地读书 , 离开了母亲。母亲为女孩洗着头 , 女孩的秀发瀑布一般散在母亲摊开的手里。母亲轻抚着女孩的发丝 , 对女孩的担忧和思念 , 流淌在女孩的 每根发丝=【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里。 时间一点点地流逝 , 母亲的头发不再乌黑光亮。 当暮色悄然降临时 , 梧桐树下 , 母亲等待着 , 陪着她的是一地落叶。 【侧面描写】陪同母亲一起等待的是 “ 一地落
6、叶 ” , 暗含着凄悲的色彩。 四下一片寂静 , 母亲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时间已迈入夏天 , 为何这风还是吹得如此寒凉。女孩已长发飘飘了 , 回来看望母亲。女孩露出幸福的微笑 , 母亲那枯草般的头发仿佛也有了精神。 傍晚 , 依然在阳台上 , 女孩乌黑飘逸的长发被夕阳镀上一层光辉。女孩为母亲清洗头发。月光下 , 母亲的长发闪着银色的光泽。女孩的手轻轻地拂过母亲的白发 , 一如母亲从前的手。 爱流淌在发丝里 ?, 【突出中心】通过 “ 长发飘飘 ” 与 “ 枯草般的头发 ” 的对比 , 来突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名师点评】 本文角度新颖 , 把母女之间的亲情融入发丝里 , 微妙而传神。文中 ,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烘托 , 使浓浓的亲情从发丝流淌到心间。使读者不自觉地关注女孩黑发的变化;对母亲长出的白发 , 持有一份无奈的心痛。二者形成对比 , 字里行间笼罩着淡淡的愁绪。结尾十分简短 , 照应标题 , 意境幽深 , 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