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教材介绍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时、分、秒时、分、秒 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 灵活运用主题图。 主题图主题图 时间单位“秒” 认识秒针 钟面上刻度的含义 分与秒的关系 计量秒的工具 体验1秒的长短 重视解决问题
2、的基本过程 多种解题策略 要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计算经过时间计算经过时间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本单元知识点有: 为单元教学提供现实背景,同时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提供数据支持。 灵活运用主题图。 主题图主题图 增加思路图 体现算法多样化 小结口算方法(转化思想) 两位数加两位两位数加两位数数 算法多样化(口算、笔算) 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加、减几百几十几十 两种方法都估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并非用“四舍五入”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测量测量. 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初步体会毫米是更
3、小的长度单位 给出表示毫米的符号“mm” 毫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 通过手势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 长度单位“分米” 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建立1分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 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想一想”) 分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 限于单名数(相邻单位) 利用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数的组成,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 交流思考过程 简单的单位换算简单的单位换算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通过推理、想象理解并掌握1千米=1000米 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掌握估计的标准和方法。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 利用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数的组成,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 交流思考过程 单位的换算单位的换算
4、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测活动估测活动 质量单位“吨(t) 通过推理、想象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吨=1000千克 通过多种活动,丰富对“吨”感性的认识 吨的认识吨的认识 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 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单位换算单位换算 小精灵提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 为学生自主探索留出空间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2. 3.引导学生通过推理,想象等活动,理解并掌握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4.根据数的组成,进行有关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有关质量单位间的互化。5.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提供信息 拓宽知识面主题图主题图 明确竖式的写法 从哪一位加起? 例例1 1:不进位:不进位 自主探索,十位、百位满十怎么办? 例例2 2:进位:进位 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形成笔算方法。 算法多样化 迁移类推学笔算 把数进行变换后进行口算 验算方法(交换加数的位置),着眼于验算的习惯培养 连续进位连续进位 独立尝试解决,学习迁移类推 可以借助计数器讲解,突破难点 验算方法,着眼于验算习惯的培养 连续退位减,中间有连续退位减,中间有0 0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 推中自己探索完成计算任务。2.注意培养验算的习惯。
6、3.注重算理,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倍的认识 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含义。 用数学语言描述,突出两个量的比较: 2根看做1份, 有3个这样的一份, 有5个这样的一份。 “ “倍倍”的含的含义义 是 的( )倍。 把3个 看1份, 有3个这样的1份的个数是 的3倍 重视直观图,用画图策略分析数量,指导画图方法。 重视数学化: 检验方法,把结果变成条件。 求一个数是另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倍是多少 重视直观图,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指导画图方法。 重视数学化: 检验方法,把结果变成条件。 建构数学模型 鼓励学生从比较倍
7、数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 结果可能是不能整除,有余数的;也可能比1小 明确标准量和比较量 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 的概念。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3.重视主体参与,培养几何直观。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 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价格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灵活运用主题图 主题图主题图 增加小棒图,直观地认识3个20是60。 转化为表内乘法。 整十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 通过小棒图展示算理 通过数的组成将数进行分解,再利用位置值原则进行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算法多样化(口算
8、,笔算是重点,沟通内在联系) 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说明计算过程中每一个数的含义,掌握笔算的程序和竖式的简写过程。 三位数乘一位数,利用迁移类推 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不进位) 增加小棒操作,说明算理 增加未简写的乘法竖式,说明每一个数的意义 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利用迁移类推解决 两位数乘一位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数(一次进位) 先估算,确定取值范围,培养估算意识。 精确计算,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掌握计算方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两次连续进位和三次连续进位,迁移类推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 为因数中间或
9、末尾有0的乘法作准备 利用乘法的意义得出结论 注意区别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 有关有关0 0的乘法的乘法 用估算判断精算结果 类推出计算方法 数感的培养 因数中间有因数中间有0 0 简便书写方法 渗透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因数末尾有因数末尾有0 0 估算意识的培养, 理解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用估算解决问用估算解决问题题 数形结合,分析信息 列综合算式解答 建立数学模型 渗透正比例思想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归一归一 渗透反比例思想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归总归总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2. 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
10、数字所代表的意义。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去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3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 二、编排特点二、编排特点1.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2.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三、教学建议三、教学建议1.了解学生的经验,把握教学的起点。2.教学过程须强调探索、体验和交流。3.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本单元的知识点有: 认识四边形认识四边形 在认识长(正)方形有什在认识长(正)方形有什么的基础上了解长、正方么的基础上了解长、正方形边的名称形边的名称 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比较长、正
11、方形的异同,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形之间的联系。 认识长、正方形认识长、正方形 周长的含义周长的含义 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概括出周长公式, 长、正方形的周长长、正方形的周长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的知识点有: 体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 引出对单元内容的学习,为例题教学提供现实情境 主题图主题图 感受分数的含义。突出“平均分”, 初步认识分数,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 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1/4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认
12、识四分之几和十分之几 认识几分之几认识几分之几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出现6/6,为学习1减去几分之几作准备。借助直观,展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分数加法分数加法 分数减法分数减法 1 1减去几分之几减去几分之几 多个同一事物组成的集合作为单位“1”,集合中部分元素与整个集合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用数学语言描述动作过程和结果。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注意通过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逐步加 深对分数的认识。2.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和操作,理解分数的 含义。3.重视主体参与,培养几何直观。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数学广角集合集合本单元的知识点有:教学建议:教学建
13、议:1.激活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认识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2.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自主建 构知识的意义,发展数学思维。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总复习总复习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加强总复习的整合性。2.注重问题的综合性。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通过一个素材将时、分、秒与测量加减法与乘法等知识的复习整合起来,避免分条分块使知识太细太碎。 第2题,要用到长、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等多个知识。 第3题“分数墙”为整理和复习多个有关分数的知识提供了素材,并具有很大的探究空间。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借助具体情境,指导学生有序地整理知识的方法,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2.处理好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