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
2、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是在吹大话,在说谎吗?学好这一课就知道答案。二、新授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1认识杠杆展示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
3、能想法帮帮它? 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强调力臂的画法:找支点;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即是力臂。概括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用橡皮、笔、书、直尺设计一个杠杆探究支点在不同位置时动力的大小情况。结论: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所以人们为了用较小的力撬大石块时,就要把支点放到离石块较近的地方,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1)提出问题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动力、动
4、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呢?3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示意给学生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学生猜想如:F1+L1=F2+L2 F1/L1=F2/L2F1-L1=F2-L2 F1L1=F2L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别那是明显错误的猜想,如F1+L1=F2+L2 F1-L1=F2-L2,力和力臂单位不一样是不能加减的。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探究F1/L1=F2/L2 F1L1=F2L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装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随时知道。实验探究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他们的探究方案。)实验目的: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铁架台、钩码实验步骤:如图,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 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在杠杆两边挂适当钩码,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表中;(重复3次)(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次数F1/NL1/cmF2/NL2/cm123分析判断:在分析判断过程中有可能出现F1+L1=F2+L2 的结论,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数据,找到出错的原因,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讨论、交流、合作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6)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杠杆的分类 告诉学生分类首先要制定分类原则,然后按原则分类。 无论学生怎样分类,只要符合分类原则,都应充分肯定。 作业设计: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边下倾,这时可以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 边旋一些,使杠杆水平平衡。(2)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的点是等间距的,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水平平衡?请设计出两种方案。(1) ;(2) 。3